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43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单元分析及教案含6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及教案

【教材简析】

教材中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景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点的认识。

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只管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周长的含义及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课时安排】12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认识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课时

练习六………………………………………………………………2课时

周长是多少…………………………………………………………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自主安排……………………………………………………………5课时

 

3-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总第_课时执教时间__月__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例1和“想想做做1-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板出示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认识这些图形吗?

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

几个角?

学生交流。

2.出示课题:

这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修改,能把图形的研究纳入到已经认识的图形范围内。

3.师出示教室情境图

提问:

这是我们熟悉的教室,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从物体上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提问:

你是怎么来判断找出的是长方形、正方形的?

板书:

边、角

4.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图形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来为今天的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

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

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板书: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

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

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

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指名回答。

(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

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

指出:

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板书:

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新知。

四、全课小结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板书:

边角

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四个直角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直角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举手发言十分积极,效果也非常理想。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这节课我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并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2:

认识周长

总第_课时执教时间__月__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

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

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课件出示书签。

说说你在测量书签周长的时候,怎么操作的?

要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交流。

注意点:

尽量将书签的外围和细线重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这样测量书签的周长呢?

指出:

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做化曲为直。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加深理解,并能够用手去比划出来。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

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来算周长。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化曲为直

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认识数学课本一周的长等活动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

三年级的学生要建立周长的概念,就要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使其有所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总第_课时执教时间__月__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3”、“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概念,揭示课题

1.说说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提问: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求什么?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利用周长的知识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有利于今天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

篮球场是什么形状?

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

28×2+15×2=86(米)

方法二:

(28+15)×2=86(米)

方法三:

28+28+15+15=86(米)

(4)提问:

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为什么?

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