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四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6.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四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四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四套复习试题含答案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四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
”乃往,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文侯:
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人:
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
当初。
会:
约定。
③罢:
取消。
5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文侯与虞人期猎君与家君期日中
B.是日与群臣饮酒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今日饮酒乐公大笑乐
D.命驾将适野适得其反
5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虞人期猎与人期行
B.乐,而天雨相委而去
C.公将焉之下车引之
D.是日与群臣饮酒魏于是乎始强
5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57.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54.D
55.A
56.
(1)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2)(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
57.情况:
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解析】
54.D项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适:
到……去/恰好。
A项,期:
约定。
B项,日:
天。
C项,乐:
愉悦,高兴。
55.A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与:
连词,和。
B项,而: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项,之:
动词,去/代词,他。
D项,是:
指示代词,这/指示代词,此。
56.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如此题中要注意“乐”“雨”“焉”“之”“乃”“身”“罢”等词语的翻译。
57.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一问,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信息的前提和基础。
如魏文侯去跟虞人会面,当时的情况可提取“饮酒乐,天又雨”作为答案。
二问,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
如“天又雨”文侯还去赴约,说明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点睛】
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
“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说:
“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____
(2)相委而去____
(3)下车引之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
5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0.请说说你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的评价。
61.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58.离开舍弃拉,牵拉回头看
59.
(1)过了正午时分,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当太丘离开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2)真不是人啊!
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0.示例一)友人没有守约反而骂元方的父亲,元方对此十分气愤,他入门不顾是情理之中的行为,可以理解。
(示例二)元方刚才还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友人毕竟是元方的长辈,元方的行为是不尊重长辈的表现,是不正确的。
61.为人要言而有信,待人应讲礼貌。
【解析】
58.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去”:
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59.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舍”“去”“乃”“期”“委”等词语的翻译,
60.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个性化的解读。
此题比较开放,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
如,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而且论辈分友人是他的长辈,更加应该尊敬人家。
元方有些过了。
61.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等角度作答。
【点睛】
小题1考查的是文言实词。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6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期行》一文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文章主要是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
(2)本文中元方从_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具体表述是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元方语言行动信用礼貌父亲的朋友失约在先,此为“无信”父亲的朋友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此为“无礼”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1)从全文看,虽然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但主要写了元方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所以他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而刻画人物的手段主要是人物的对话和动作。
特别是语言,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元方反驳父亲的友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无信”,可分析“期日中,过中不至”等。
一个是“无礼”,可分析“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违而去”等提示。
具体表述可分析以上原句即可得出答案。
谢公泛海
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②使还。
太傅神情③方王④,吟啸⑤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
“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⑦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谢太傅:
谢安。
②唱:
提议。
③神情:
精神兴致。
④王:
通“旺”。
⑤吟啸:
同“啸咏”。
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
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⑥说:
通“悦”,愉快。
⑦承响:
承,应声。
响,声音。
6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傅神情方王______
(2)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3)公徐云______
(4)如此,将无归______
6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65.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66.仔细品味文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一句,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谢太傅当时的动作和神情。
【答案】
63.正都慢慢地像这样
64.船夫因见谢太傅神态悠闲,神情喜悦,便继续向前(划去)不停止。
65.谢太傅是一个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
66.谢太傅此时兴致勃勃,只见他昂首捋须,迎着风浪或高声吟诵或吹口哨,一言不发。
【解析】
63.文言词语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方”:
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皆”在现代汉语中也是“都”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舟人”“以”“说”“去”“止”等词语的翻译。
65.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貌闲意说”表明谢太傅是一个性格从容镇定、临危不乱的人。
66.题干要求描绘谢太傅当时的动作和神情。
描述人物的动作和神情,要先把文言转换为一般的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动作和神情描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要把他迎着风浪,昂首捋须,高声吟诵的情形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来。
【点睛】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
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
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
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
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
谢安慢条斯理地说:
“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
”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
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
6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69.《咏雪》的“公大笑乐”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
①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③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原因。
【答案】
67.聚集。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高兴的样子。
大体。
68.
(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柳絮乘风飞舞。
69.(示例)我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
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且都出于自己的细心观察与体会,所以谢太傅的“大笑乐”其实是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而感到欣慰、快乐。
【解析】
67.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儿女”: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欣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高兴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何所似”“若”“因”等字词的翻译。
69.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言文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
如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
理由可从因比喻生动、形象,表现了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所以谢太傅的“大笑乐”的角度作答。
【点睛】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