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188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年包头市高中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与评估

(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

号、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散文、诗歌、小说等曾经是读者了解世界和人生的主要信息工具。

但时至今日,我们了解彼得堡不一定通过托尔斯泰,了解巴黎不一定通过波德莱尔,虽然文学还有个性化、具象化、深度化、虚构化等不可替代的文体特长,但强大的新闻业和互联网呼风唤雨,已经使文学的认知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新兴的信息媒体。

散文、诗歌、戏剧的销售额在下降,但从广义上说,手机段子不是文学?

博客、视频、流行歌曲、电视剧等为什么不是文学?

这些含有丰富文学元素的新型产品,以文学作为重要的支撑和动力,不仅没有萎缩,反而进入了一个疯涨的阶段,正在迅速地扩张和繁荣。

既然文学并没有死亡,那么我们也许就应该明白变化中有哪些不变。

换句话说,当今时

代文学存在的理由在哪里,再造文学的根本出发点在哪里?

人类永远需要语言文字。

电子数码技术便于传达视觉和听觉,将来甚至可望传达部分的味觉和触觉,但即便到那时候,语言文字仍然无法替代,文字之学还是大有作为的。

钱钟书先生说过,任何比喻都没法画出来,比如说爱情,说“爱神之箭射中了我的心”,你怎么画?

画一支血淋淋的箭刺穿心脏吗?

今天的人用“放电”比喻爱情,同样是不可画,你画一些插头、插座、电线,还是画电闪雷鸣金光四射?

文学的修辞之妙,常常表现词语的错接、重组、巧配、虚拟等等,超越物质现实原貌的逻辑,因此不可画,也不可拍摄,是绘画和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抽象功能,同样是超物质和超现实的,比如抽象的“人”、抽象的“社会”、“思想”、“文化”、“代沟”、“生产关系”、“购买力”……也都是绘画和影视够不着的地方。

我们无法想象,缺少了这些概念,回到一个只有画面和音响的世界,人类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也就是说,文字工作者们大可放心。

我们得承认文学的某些写实功能不妨移交给电子视听产品,让它们去做得更为“有声有色”,但文字仍然是人类的立身之本,文学甚至构成了文化的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并没有夕阳西下。

人类永远需要有情有义的价值方向。

很多人活得较为物质化,好像觉得钱可以搞定一切。

这种情况是特殊历史原因造成。

钱当然很重要,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是达到温饱线以上,对于个人幸福感来说,钱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步减退。

吸毒、犯罪、邪教、精神病等并不全是贫困的产物,相反到是物质财富增多时的常见现象。

医学专家们发现,精神病眼下已成全球非传染病中的第一大病患,这与价值观的严重缺失和混乱是否有关,值得人们深思。

人是一种群居生物,人与人的关系要保持健康,保持温暖,获得价值和意义,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得“有情有义”。

岂止是人,动物也有情,因此佛家给人和动物共用一个名号,叫“有情”。

人更需要“义”,连黑道也是“盗亦有道”,要讲一点江湖义气的。

这个“有情有义”是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却是低成本的和低科技的,不需要秀豪华、秀奇幻、秀惊悚、秀3D、秀大牌明星等等来予以实现。

可惜的是,有些专家对高成本和高科技用心太多,对情和义用心太少,对当代生活中情和义的观察、体验、表现、创造用心太少。

由此产生的文化空心化、泡沫化、快餐化,不成为华丽的过眼烟云实在也难。

(作者:

韩少功来源:

2014年12月30日《文汇报》,有删节)

1.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互联网普及时代到来之前,流传了几千年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是读者了解

世界和人生的主要信息工具。

B.互联网对文学的认知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文学的个性化、具象化、深度化、虚构化等文体特长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C.在今天,由于城市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对巴黎这座城市的描绘

已经很难反映今天巴黎的具体面貌了。

D.眼下流行的博客、视频、流行歌曲、电视剧等新型产品不能算作真正的文学,但它们往往以文学作为重要的支撑和动力。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不属于文学能够继续存在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是形象思维,文学的语言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文学语言形象化的特点往往是也以形象化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所无法展示的。

B.文学常常通过表现词语的错接、重组、巧配、虚拟等手段,超越了物质现实的原貌,这些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传媒手段力不能及的。

C.文字超物质和超现实的抽象功能,比如抽象的“人”、抽象的“社会”、“思想”、“文化”、“代沟”、“生产关系”、“购买力”……也都是绘画和影视够不着的她方。

D.互联网时代的声光电极具表现力,文学的某些写实功能可以移交给电子视听产品,它们能够把这些内容去做得更为“有声有色”。

答案:

D

3.下列理解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钱有时很重要,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因此很多人活得较为物质化,好像觉得钱可以搞定一切。

这种情况是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

B.人类基本的价值观“有情有义”是低成本的和低科技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导致了有些专家对高成本和高科技东西用心太多。

C.人是一种群居生物,人与人的关系要保持健康,保持温暖,获得价值和意义,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得“有情有义”。

D.对情和义用心太少,导致文化空心化、泡沫化、快餐化,而这又是互联网时代许多文化现象成为华丽的过眼烟云的重要原因。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

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

“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

”对曰:

“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

”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其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

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

“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公曰:

“然。

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

”公孙支遂归取鴈以贺,曰:

“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

”公不辞,再拜而受。

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

“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公不许,公孙支曰:

“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

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

请终致之。

”公不许。

公孙支曰:

“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不肖失伦,臣之过。

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

”公乃受之。

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齐侯问于晏子曰:

“忠臣之事其君何若?

”对曰:

“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君曰:

“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吾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

“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

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

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

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选自《说苑·臣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致:

交还。

B.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禄:

俸禄。

C.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进:

使…进身。

D.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制:

领导。

答案:

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处辟/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B。

秦国处辟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S。

秦国处辟/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D.秦国处辟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小中见大。

从驾车之牛肥而知赶车之人乃君子,表现出秦穆公惹眼识人。

B.公孙支以国事为重。

他不计个人名利地位,处处把社稷危亡摆在首位,坚决让贤。

C.齐侯要求臣子做到愚忠。

他认为君有难臣赴死,君出亡臣相送,这才是忠臣所为。

D.晏子认为,忠臣首先要做到对国事有好的谋略和建议,“妄死、诈为”非忠臣所为。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穆公使贾人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

(5分)

译文:

答案:

秦穆公要找商人运载盐,向商人进行征聘,有一个商人用五张羊皮买来百里奚,让他驾车前往秦国。

(译出大意给2分;“征诸”、“使将车”、“之秦”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

(5分)

译文:

答案:

臣子说的话被君主采纳,那么君主终生不会蒙难,臣子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呢?

(译出大意给2分;“见用”、“无难”、“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秋兴

(明)程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8.《西江月·秋兴》一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词上阕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词中主人公是一个热爱田园生活,醉心自然美景,具有高雅情怀的人。

(2分)他有时整天在田间劳作,有时也忙里偷闲去探访山中美景。

(2分)有时与山中隐士开怀畅谈,共赏菊花,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2分)

9.两首词的结尾,一个“忽见”,一个“不见”,请结合两首词下阕的内容分别指出“忽见”与“不见”所体现出的不同意趣。

(5分)

答案:

辛词的下片先写天空阴云渐起,时有雨点降落,大雨将至却无处避雨的窘境;再写诗人快步行走,过桥转弯儿,忽然发现印象中的茅店就在眼前;一个“忽见”写出了诗人大雨无奈我何的意外惊喜!

(3分,画面2分,意趣1分)

程词的下片先写远处竹树掩映,近处潭水雾气点点的美景,再写诗人看到顺流而下的小渔船,转过一片芦花,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一个“不见”将有形画面转化为无形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分,画面1分,意趣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唐诗至老杜而大成。

观“登高”一题,先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领空间制高点;至老杜《登高》一出,其颔联:

“,”遂成千古流传的佳句。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唐人陆参作(长城赋>云:

“千城绝,长城列。

秦民绝,秦君灭。

”以四个三字句发端。

杜牧《阿房官赋》“祖《长城》句法”,云“,。

,。

答案: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3)秋天江上风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

唐王勃《滕王阁序》云:

“____,____”与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用了同样的句式。

答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多涂、错涂、漏涂均不给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名字

那天,赵局长在大院里走,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

“赵林-赵林”。

他愣了一下,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走了几步,那声音又从后边追过来,他断定不会是叫自己。

多少年了,这个大院里没有人喊过他的名字,都称他为“赵局长”,这样想着又继续往前走了几步。

赵局长是5年前群众推选上来的,经组织部考查,到人事局任局长,据说得了满票。

记得宣布任职那天,他很激动,对大家说:

“我是大家推荐上来的,虽然职务不同了,还是人民中的一员,以后谁都不要喊官职,就喊‘赵林’这名字。

”当时大家还热情地给他鼓了掌。

过后一些老辈人及同辈人还真是按他说的,直呼其名。

当然,也有几个年轻人喊他局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喊他局长的人多了。

慢慢地,再听那直呼其名的声音,便觉得不入耳,脸子也有些沉。

过了一段儿时间,同辈人也喊他局长了,再往后老辈人也不直呼其名了。

整个大院都异口同声地唤“局长”,他渐渐地对“赵林”这个名字陌生起来。

后边的那人终于追上了赵林,当手掌落在他的肩头时,才猛然一惊,脚步随之停了下来。

赵局长回头一看,喊他的人是大学时的同学许辉。

许辉在一个穷县当县长,赵林觉得他和农民呆久了,少了礼貌与规矩,脸上的表情就有些板,淡淡地说:

“你吓了我一跳。

许辉说:

“我喊你那么多遍,你咋就不答应呢?

”赵局长说:

“我以为喊别人呢。

许辉愣了一下说:

“怎么,你不叫赵林了?

改名了么?

赵局长有些尴尬,冷冷地说,叫赵林的多了,谁知你叫哪个?

许辉听这话有些不是味儿。

这当儿,又有人喊:

赵局长!

赵林马上把脸儿转过去,同那人招手,那人打个招呼走了。

许辉似有所悟,笑着说,是不是我也该叫你赵局长呢?

赵林脸上涌起一片红晕。

他承认如今由于身边“局长”、“局长”地喊得多了,自己听着也习惯了,好像这“局长”成了自己的名,而“赵林”二字反倒成了附属品。

但从赵林演变到局长,是个怎样的过程,似乎也是个量变到质变吧。

而且在演变中拥护率是逐渐下降的。

年终考察他的拥护率只有60%,再往下会怎么样呢,他想着,不禁打了个寒颤。

赵局长问许辉:

“啥时来的?

许辉说:

“一个星期了。

赵局长问:

“住哪了?

许辉指了指一旁的小楼。

赵林知道那小楼是市委领导办公的地穷,头“嗡”地响了一下。

许市长,许市长,近日听说来了个许市长,莫不就是他么。

便说:

“你是……许市长?

许辉说:

“老同学,开什么玩笑?

叫我名。

赵局长叫不出,脸上用力笑着。

许辉说,千万别“市长”、“市长”地喊,长了会把我的名字喊丢了。

赵局长脸上的“笑容”就僵在了那儿。

(选自《微型小说选萃》)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善于把握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在看似平凡的情节中,把一个官气十足的官员刻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B.小说中插叙的一段并非可有可无,通过插叙交代了这位官员刚刚任职时谦恭的态度,与后面人们直呼其名而心生不快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C.小说中的这位局长是—个十足的伪君子,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

小说的主题就在于批判这种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伪君子行为。

D.这篇小说在表现技巧上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虽然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通过这些小事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做官日子久了,渐渐滋生了官气。

E.这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结局。

因此也很难收到耐人寻味、促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答案:

B(3分),D(2分),A(1分)。

C、E不得分(A“重大题材”不准确。

C从主题看,说赵局长“伪君子”不准确,E项的关于小说的艺术效果恰恰是“耐人寻味、促人深思”。

(2)小说开头写有人两次喊身为局长的赵林的名字,但“他断定不会是叫自己”,这是为什么?

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6分)

答案:

①因为大院里的八现在见到他都是喊他的职务,而不会直呼其名。

②已经听惯了以官职向他打招呼的赵局长,从心里就不愿意接受人们对他像对平常人一样的打招呼方式。

③这样写的用意是巧妙地揭示出这位官员身上潜滋暗长的官气。

(每点2分)

(3)赵局长是如何渐渐地对“赵林”这个名字“陌生”起来的?

(6分)

答案:

)①大院里喊他官职的人越来越多。

②听惯了以官职称呼很受用,因此他对于直呼其名的人渐生不满。

人们因而全部改称他为局长。

③在几乎没有人直呼其名情况下,他渐渐对自己的名字陌生起来。

(每点2分)

(4)作者塑造许辉这个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结合情节、手法、主题以及社会现实进行简要分析。

(8分)

答案:

①从情节发展上看,许辉不了解赵林对直呼其名的反感,这样使直呼其名而赵局长不作应答的情节变得合情合理。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以许辉朴实本色与赵局长形成对比,反衬出赵局长的十足官气。

③从主题表达看,十分自然地把批判和歌颂结合在一起,在批判丑恶事物的同时,给人树起了正面形象,使讽刺小说给人正能量。

④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这种不迷失自我的官员,才能不脱离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每点2分)(主观题点全意对即可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材料一:

我国有自然村落230多万个,比如炎黄故里、大禹故乡等等,古村落孕育出中华的文化文明,也承栽着我们的乡愁。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很多传统村落正在迅速消失,著名学者冯骥才对此颇为担忧,“根据调查,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国消失了90万个村藩——我们失去古村落的速度从来没有这么快。

”(来源:

2015-03-11文汇报)

村庄不仅是中国人的主要居住形式之一,还是礼仪的发源地,传统伦理的根基。

从这种意义上说,村庄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保护村庄就是留存人类的农耕文明,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就是见证历史沧桑的变迁,赓续先贤前辈的集体记忆。

只有从文化自觉的高度认识村庄,村庄才不至于消失,村庄原始风貌才有望保留。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大力倡导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村庄”以全新的内涵进入我们开发的视野。

不是大拆大建、大挖大填、大砍大伐,而是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土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是急功近利、千村一貌,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步子放慢些,把规划做得好些、再妤些,真正让乡村回归自然本色。

慎终遥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任何一个人、一个群体都无法割断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母体之间的精神联系,在他们身上也总带有难以抹去地域文化传统影响的深刻印迹,因而才懂得乡情、乡愁之可贵。

还乡为了祭祖,为了寻根,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寻找由特定亲缘、地缘、宗族等构成的社会连接脐带,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这对于当下急剧变化、浮躁不安的年代来说,可以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不因走得太快而丢失了灵魂。

一个完整的村落,不仅是具有建筑表象的物质空间,还是具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精神层面的文化空间,这就使得古村落的保护意义更加重大。

乡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国家历史文化记忆,一种历史文化的民族情感,一种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内涵。

“记住乡愁不仅要保护青山绿水,更要留住人民创造的文化和他们的文化情感。

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就记住了乡愁,记住了乡愁也就记住了回家的路。

(《记住乡愁就记住了回家的路》来源:

2013年12月20日福建日报)

材料二:

华西都市报: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怀旧”。

人们追忆家乡,追忆过去。

您认为乡愁是什么?

谭继和:

乡愁是一种故乡情感,除了是实体上的故乡,还可以是一种精神家园。

从哲学层面上说,乡愁就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地方。

故乡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从而不会迷失方向。

从文化层面说,乡愁是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伦理、心智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支柱。

从环境、生态角度来说,乡愁意味着对古老农耕文明的追忆和怀念。

城市化破坏了农耕社会的生态,世界很多城市史学家,呼吁工业城市回归生态文明,这种乡愁指的是对乡村生态文化以及伦理秩序的怀念。

(《提倡乡愁情感守住精神家园》来源:

2014年02月22日华西都市报)

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纪录片《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

应把古村保护上升到文物保护的高度,从立法角度使古村保护形成机制和规范。

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启迪着后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历史养分。

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乡村中的传统文化习俗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量,带给观众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

社会学家认为,传鲩古村落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

2015年02月28日光明日报)

那么,为什么乡愁会如此深刻地嵌在人们的心中?

有研究者认为,为了报效国家,远离乡土是古人实现自我理想的必由之路;同时,受中国传统宗法秩序中“叶落归根”思想的影响,他们又时常记挂故乡的一草一木。

于是,对乡愁的吟唱成了文人们漂泊与流浪中的精神归宿。

而中外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让平民们背井离乡,格外思念故土,因此也留下了大量有关乡愁的民间文学作品。

可见,乡愁其实是金世界文学共同的母题。

写下了经典诗歌《乡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乡愁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和爱情一样是永恒的主题”。

(来源:

2014年08月05日重庆日报)

历史一再证明,要想天下大治,周泰民安,必须让真正的文化归位。

归于顶层设计,归于政府行为,归于百姓生活,成为人们心灵不可或缺的大米、阳光和空气。

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娱乐当文化,把文化产业当文化,让文化严重狭隘化、低俗化、低能化。

这样的认识,让本该用于支持真正文化建设的预算资金大多投向娱乐产业,造成大量场馆闲置,项目浪费。

而真正的文化是核心价值系统,它是一种改造力、引导力、建设力、和谐力:

让不孝敬的人变得孝敬,不尊师的人变得尊师,不爱惜资源的人变得爱惜,等等,《记住乡愁》正具有这样的作用。

(来源:

2015年03月12日贵阳日报)

材料三:

乡土中的生态智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亦指出,由于小农经济基本上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富足决定着农民的生存状况。

于是,先民对苍天、大地产生一种敬畏感,因此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农民朴素地认识到天、地、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态观。

农业科学家金恩在山东省和长江沿岸调查时,发现了中国乡土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资本和生命的循环:

生产的耕耘与收获皆取之于土,归之于地;并能世代相传,平衡稳定,以简朴的耗费供密集的种群。

”更不必说,乡土中的慈孝道德观,守望相劝的良善原则,让现代的人们有了多少希冀。

(来源:

2013年12月17日佛山日报)

材料四:

2015年人民网3月9日电(记者王继亮)8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乡愁实际上是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城乡关系和人们心底的故土家园情怀,

从而带动了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极大关注。

记住乡愁,就要建设美丽康居村庄。

据介绍,该省还通过镇村布局优化规划,引导长远的新农村建设。

江苏率先推进了城乡规划的全域覆盖,制定镇村布局优化规划,确定分类建设的目标。

把所有自然村分为三类建设:

一般自然村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整洁村庄”;特色自然村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凸现乡村美景和田园风光,建设“美丽村庄”;重点自然村,主要是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包括行政村部所在地,作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配置点,通过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康居村庄”。

(1)阅读材料二回答问题。

古人为何会萌发乡愁?

记住乡愁对修身有何意义?

(4分)

答案:

为了报效国家,远离乡土是古人实现自我理想的必由之路;同时,受中国传统宗法秩序中“叶落归根”思想的影响,他们又时常记挂故乡的一草一木。

(2分)记住乡愁可以使人成为孝长、尊师、惜物的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