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管理体系.docx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施工管理体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市天诚富丽住宅小区
9#、12#、13#楼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及管理制度
市天诚建业
编制说明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形成三大“耗能大户”。
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约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为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的优先保护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要求,并以施工单位、项目部共同成立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由以上双方管理人员为组员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总则
1、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绿色施工管理。
2、本制度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3、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4、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一)管理机构
组长:
迎虎
副组长:
军天柱
组员:
王梵秀、丁立宏、桑娜
(二)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绿色施工执行的标准
1、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
2、原建设部2007年9月10日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223文;
3、中国建设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11月3日颁发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四)绿色施工目标
1、环境保护:
噪声排放达标,符合《建筑施工界噪声限制》:
污水排放达标,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标准规;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道路硬化,达到现场目测无扬尘;达到ISO14001环保认证及《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要求,达到“零污染”的目标。
2、节材与材料的资源利用:
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计划降低材料的损耗率,积极推广应用“四新”计划。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生活用水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60%,万元产值用水量控制在国家标准。
4、节能与能源利用:
严禁使用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万元产值耗电量指标控制在75KWh;公共区域照明灯具的比率大于80%。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禁止使用粘土砖;平面布置尽量减少临时用地面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等。
(五)绿色施工目标责任分解
组长:
负责单位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全面落实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建立项目责任制,确定目标和指标,负责资源提供。
副组长:
负责编制绿色施工措施,是定项目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执行绿色施工导则和标准。
综合管理:
组织相关人员按绿色施工责任要求进行实施,并进行自查讲评、落实改进措施。
预算部:
编制施工预算和指标测算,按月工程量报表统计,进行施工预算与实耗量对比分析。
材料部:
对进场材料验收和核对,建立原材料进厂和耗用台账,逐月和分阶段统计消耗数量,与营销部对比,以掌握材料消耗情况。
技术负责人:
熟悉图纸和规要求,组织施工安全,落实工程进度计划和绿色施工措施,负责向施工班组交底。
质检员:
执行规程规和质量标准,动态跟踪施工质量,负责质量故障成本统计
安全员:
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文化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的推广,做好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管理资料管理员:
负责绿色施工具体管理和绿色施工具体管理和绿色施工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六)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下图)。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二、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一)职责分配
1、项目经理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
各班组应服从项目部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2、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度,定期开展自检、考核和评比工作。
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并确保绿色施工费用的有效使用。
4、项目部应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
5、项目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6、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7、施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8、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施工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
(二)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1、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
2、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
3、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三)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
2、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
(3)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2)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
(4)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4、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
5、施工现场宜充分利用太阳能。
6、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宜就地取材。
(四)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
2、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3、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
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4、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5、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
(五)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优化施工方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
2、对周转材料进行保养维护,维护其质量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按照材料存放要求进行材料装卸和临时保管,避免因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而导致浪费。
3、依照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
4、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
5、根据场地建设现状调查,对现有的建筑、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
利用拟建道路和建筑物,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6、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应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
(六)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
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
3、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4、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5、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
6、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7、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8、规划市区围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
9、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10、车辆进出场时,应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
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11、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
建筑物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七)有害气体排放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2、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3、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
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5、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八)水土污染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
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2、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
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3、食堂应设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4、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九)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2、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可采取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声措施。
3、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
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十)光污染管理制度
1、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必要时的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2、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
(十一)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管理制度
1、施工中应减少施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工程结束后,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全部清除。
2、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十二)环境影响控制管理制度
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提供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3、建设项目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确需迁移,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办理移植许可证和组织施工。
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
5、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土壤侵蚀、流失。
如采取覆盖砂石、种植速生草种等措施。
施工结束后,被破坏的原有植被场地必须恢复或进行合理绿化。
(十三)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吸烟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
3、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临建设施应全部拆除。
4、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十四)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式标准化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
2、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和九牌一图、企业宣传牌等,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3、施工单位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4、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输电导线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应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
5、施工期间应对建设工程周边临街人行道路、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置。
6、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孔洞口、基坑边沿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7、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十五)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2、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
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5、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6、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十六)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3、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清洁。
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4、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5、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6、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
7、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十七)机械设备的保养
机械设备保养是进行清洁、紧固、润滑、调整、防腐、修换易损零件,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状态的一系列工作,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提高机械完好率、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
机械设备保养的要求
1.处理好保养与施工生产的关系。
在安排施工任务时,要留有机械保养时间;保养作业尽量利用业余和节假日进行,以缩短保养停机时间,减少对施工生产的影响。
2.制定并严格执行保养规程。
操作人员进行保养作业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3.对操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
培养爱机习惯,熟练掌握保养技术知识。
4.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配齐油枪、油杯、等专用工具设备,按期按量供应必备品和配件等。
第一条、机械保养的作业容
机械保养主要是清洁、紧固、润滑、调整、“十字作业法”,直至以恢复各大总成件耐用能力的平衡为目标而进行的有关项目。
第二条、保养计划
1.保养计划的编制必须严格遵守保养规程和各类机械的保养间隔期以及生产情况逐月编制。
并与机械保管月生产计划同时下达。
2.保养计划的编制应坚持强制保养的原则。
第三条、保养工作的组织实施
1.机械保养采用就机保养综合作业或定位保养专业分工的方式,也可采用总成互换的保养方法。
2.专业分工方式,可实行定部位、定人员、定机具、定进度、定质量的五定责任制度;采用综各作业时,根据情况实行必要的责任制。
3.保养工作结束后,应将保养类别、起止时间、保修主要容和质量检查情况登记在机械维护表和保养登记簿,记录容应齐全、准确。
(十八)限额领料制度
为更有效地控制材料的领发,节约使用材料,及时掌握材料限额领用的执行情况,提高公司各单位物资成本控制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
1、公司所属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反馈给公司物资供应部。
各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须积极配合物资供应部实施本制度。
2、公司物资供应部负责督促本制度的实施,并综合各项目部的反馈情况完善本制度。
二、材料领用限额的制定
1、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负责制定材料领用限额,技术员或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材料的需用量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预算员负责提供预算中的材料消耗定额。
2、各项目部预算员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提供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作为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主要依据。
3、各项目部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等相关技术资料,编制年度和季度的物资需用量计划,作为总体材料消耗控制依据。
同时,编制月份物资需用量计划,要求对各个施工部位各种材料的计划消耗量分项列出,作为具体部位材料消耗的基本依据。
4、对于钢筋、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主要材料领用限额的制定。
(1)、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根据技术部门需用量计划和经营部门提供的材料损耗定额比例,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和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额定损耗百分比。
5、对于燃油、润滑油、机械配件、火工材料、周转材料等主要消耗材料领用限额的制定
(1)、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根据国家统一的预算定额制定出初步的消耗定额,再通过现场实际使用的多次试验和反复追踪的数据结果,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比如平均值法、最优值法等)进行最终核定,制定出合理的领用定额。
(2)、项目部劳资管理员制定的各种主要消耗材料领用定额,编制“消耗材料定额表”,上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交给仓库保管员,作为发放材料的依据。
6、对于易损易耗及劳保用品等物资的领用限额,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相关物资的发放标准,满足广大员工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三、材料限额发放制度
1、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仓库保管员按照各种材料的领用限额进行材料发放。
2、对于钢筋、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主要材料,仓库保管员应按照材料限额表中的领用限额,进行材料发放。
其中限额领料单作为数量控制和核算凭证,领料单作为记帐凭证。
对领发次数不多的材料,可将材料限额表和领料单结合使用,只使用领料单,不需要使用限额领料单。
对超过限额的材料领用,必须由部位施工员说明原因,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领用。
3、对于集中供料,自动计量的商砼站,物资部门必须派专人统计各个部位或仓位的实际用量和料场出入库数量,与制定的领用限额进行比较。
如果超过限额,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寻求解决超限额的措施,把物料消耗控制在限额。
4、对于集中设库控制发料的钢筋,应按照钢筋配料图纸采取最佳的配料方法进行下料,将下料损耗降至最低,且做好钢筋下料日记。
领用出库的成品钢筋,须按照钢筋配料图纸进行发放,不允许超额发放。
5、用料项目部对现场的材料,必须妥善保管。
发生意外损耗时,应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给予处罚。
分项部位完工后,用料单位应及时与机电物资部联系,将多余材料办理退库手续。
6、对于燃油、润滑油、机械配件、火工材料、周转材料等主要消耗材料,仓库保管员按照消耗材料定额表中的消耗定额和计划工作量进行发放。
(1)、对于燃油、火工材料等,仓库保管员根据单位消耗定额和当天计划工作量的乘积,计算消耗限额,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发放。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每天应及时将各作业队完成的工作量反馈给仓库保管员,由仓库保管员计算出材料实际消耗量,并结合下一个工作日的计划工作量,确定新工作日的材料发放量。
仓库保管员必须对单台设备或单位建立消耗台帐,并要求使用个人或单位签字确认,便于统计核算。
如果使用单位对消耗材料没有保管条件,应每天回收仓库保管,并做好记录。
(2)、对于润滑油、机械配件等,仓库保管员根据设备保养和维修有关规定制定的消耗定额,定期进行发放。
如果需要超额发放的,使用人员须说明原因,并经设备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另行发放。
(3)、对于周转材料,仓库保管员根据周转材料使用次数和损坏百分率制定的损耗定额,定期补充发放。
使用单位对损坏材料必须及时回收,上交仓库。
仓库根据实际情况,能够维修的,尽量维修利用;不能维修的,报废处理。
7、对于易损易耗及劳保用品等物资,仓库保管员按照各单位制定的发放标准发放。
仓库保管员应做好发放记录,建立个人或部门发放台帐,避免重发、漏发。
四、材料限额消耗的成本核算
1、各项目部劳资管理员负责对限额消耗的材料进行成本核算,将领用限额与实际消耗量进行对比,计算差额,并分析出现差额的原因。
对出现较小差额的,应该继续按原来的管理执行;对出现较大差额的,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时发现各个管理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并向主管领导汇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
(19)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1、各项目部由材料员采购办公用品交由保管员保管,保管员应将办公用品对照验货无误后,登记入库,核定单价,办好入库手续,填写办公用品台账;保管员应准确掌握库存,做好每月的盘库工作;保管员应做好库房的防潮、防火、防盗、防鼠虫等防工作。
2、所有日常办公用品使用必须履行节约、物尽其用的原则,合理使用办公用品。
3、打印、复印如不是重要文件,原则上使用双面打印、复印。
4、办公设备的维修费用应严格控制。
5、个人不得公物私用,违者重罚。
6、价格高昂的办公用品,必须有材料员签字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