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606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docx

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1

§3、燃煤电厂环境因素识别

§3.1行业概况简介

发电厂是将各种动力能源最后转变成电能的生产单位,由于所用的能源不同,电厂的种类很多,如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地热发电厂、风力发电厂、潮汐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等。

其中,水力、风力、地热、潮汐、太阳能、原子能等都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火力发电中的燃煤电厂,尤其是燃煤锅炉的烟气,这是造成中国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1997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346万吨,成为二氧化硫排放大国,其中电力工业的排放量接近1/3。

为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国务院于1998年1月批复了国家环保局制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对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的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国务院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及近郊区兴建电厂;2、提出了在2010年前现有电厂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要安装脱硫装置或采取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二氧化硫措施。

3、二氧化硫排放实行收费,排放每千克二氧化硫收费0.2元;4、所有污染物在2000年前要达标排放。

与此同时,燃煤电厂给环境造成的水污染、粉煤灰(渣)的污染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也有趋于严重的趋势,也应引起相当的注意。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电力生产以火电为主。

如表1-1所示,在全国发电量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80%左右,核电方面已经有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核电站,但其所占比例极小,尚在积极开发之中。

火电中90%为燃煤发电机组。

由表1-2可知,目前用于发电的煤炭,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表中可以看出,燃油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这表明有一部分燃油发电机组已该为燃煤。

表1-1我国电力工业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的构成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装机容量

合计(mw)

水电(mw)

火电(mw)

87053

26415

60638

93819

27542

66276

102897

30193

72704

115497

32698

82799

126638

34583

90255

发电量

合计(亿kwh)

水电(亿kwh)

火电(亿kwh)

 

 

49

 

 

 

发电量中的火电比例(%)

表1-21985-1990年全国6MW及以上火电厂燃料消耗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原煤消耗量(万t)

占全国煤产量比例(%)

 

 

燃油消耗量(万t)

占全国油产量比例(%)

 

燃煤电厂生产工艺流程

燃煤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是:

煤炭在锅炉内燃烧,使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气,蒸气在气轮机内膨胀作功,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燃煤电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图2-1。

图2-1燃煤电厂生产工艺流程图

由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燃煤电厂生产工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即所谓的燃煤阶段、做功阶段、输送阶段。

在第一阶段,首先通过输煤皮带将煤输送到煤斗中,经过磨煤机磨成较细的煤粉后送至燃煤锅炉进行燃烧放出大量的能量,利用这些能量将水箱送过来的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同时燃烧后的煤渣经过渣斗送到冲灰沟,经处理后送至灰场。

在第二阶段,汽轮机接受第一阶段输送过来的高温高压水蒸汽进行做功并通过发电机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同时,必须给汽轮机加入循环冷却水以使之能正常工作。

在第三阶段,发电机所产生的能量经过主变压器后由传输线路传向各地。

我们从燃煤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清楚的知道,在三个阶段中的电力输送阶段是产生的污染较少,污染主要来源于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

污染物以大气污染物为主,同时还涉及废水污染、粉煤灰污染以及一部分噪声污染。

燃煤电厂按其功用可分为凝汽式电厂和热电厂。

前者安装凝汽式机组,仅向外界用户供应电能;后者安装供热机组,除供电外,还向热用户供应热能——蒸气和热水。

凝汽式电厂采用凝汽式汽轮机,进入汽轮机的蒸气除少部分从轴封泄漏和抽出供回热加热系统使用外,全部进入凝汽器,由于汽轮机的排汽仍具有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这一部分能量没有转换成机械能,称为冷源损失。

排汽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冷源损失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热电厂利用作过功的蒸汽对外供热,或可根据热用户的要求,从汽轮机的某级后抽出部分蒸汽对外供热,其余的蒸气在汽轮机内作功后排入凝汽器。

由于进入凝汽器的蒸汽量减少,因此冷源损失降低,循环热效率提高。

因此,应大力推广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热电厂的供热锅炉与一般工业锅炉或中心锅炉房的供热是有所区别的,工业锅炉或中心锅炉房是简单地生产和供应热能,而热电厂是在生产电能的基础上向外供热。

-2P-2)左右的称为中压锅炉;压力为9.8MPa(100-2-2-2-2)的称为超临界压力锅炉。

表2-2是1990年不同电厂的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

供电煤耗越低,则生产每单位发电量排放的污染物越少,有利于搞好环境保护。

表2-21990年不同电厂供电煤耗及厂用电率

电厂分类

供电煤耗

g(标准煤)/kw.h

厂用

电率(%)

统计依据

高压供热电厂

387

24家电厂平均值

中压供热电厂

492

11家电厂平均值

有亚临界机组凝汽式电厂

366

16家电厂平均值

有200MW机组的凝汽式电厂

392

34家电厂平均值

有125MW机组的凝汽式电厂

414

18家电厂平均值

有高压100MW机组的凝汽式电厂

432

21家电厂平均值

以高压50MW机组为主的凝汽式电厂

413

14家电厂平均值

高中压机组混合的凝汽式电厂

507

10家电厂平均值

总容量为100MW及以上中压凝汽式电厂

552

9家电厂平均值

燃煤电厂的环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火电装机容量增加较快。

“六五”计划末的1985年火电装机容量为43570.6MW,“七五”计划末的1990年已经增加至74644.1MW,增长了71.3%,燃煤量由1985年的14204万t增加到1990年的23165万t,增长了63.1%。

我国火力发电是以燃煤为主,而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其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灰渣和废水等,表3-1是我国近几年来50MW及以上火力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状况。

表3-1我国50MW及以上火力发电厂环境状况

项目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装机容量(MW)

燃煤量(万t)

15795

17866

20118

21909

23165

SO2排放量(万t)

SO2超标排放量(万t)

烟尘排放量(万t)

平均除尘效率(%)

94.34

灰渣排放量(万t)

4226

4762

5545

6317

6519

灰渣利用量(万t)

959

1096

1469

1786

1840

灰渣排入江河量(万t)

434

463

430

403

382

灰渣排入灰场量(万t)

3167

3599

4263

4852

5295

冲灰(渣)水排放量(万t)

灰水PH招标排放量(万t)

灰水SS超标排放量(万t)

灰水氟超标排放量(万t)

化学废水排放量(万t)

废水总排放量(万t)

废水治理费用(万元)

下面我们对火力发电厂的污染因素逐一加以分析和讨论。

1.火力发电厂的大气污染因素

燃煤电厂废气的来源与分类见表3-1。

其中锅炉烟气的排放量及其所含的污染物排放量远远大于其它废气,是污染治理的重点。

表3-1燃煤电厂废气来源与分类

废气名称

废气来源

废气温度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

烟气

锅炉燃烧

120~190℃

飞灰,SOx,NOx,CO,氟化物,氯化物等

含尘废气

气力输灰系统中间灰库排气

一般低于

80℃

飞灰

含尘空气

煤场、原煤破碎机、输煤皮带

常温

煤尘

锅炉燃煤产生的烟气中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有飞灰、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此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氟化物与氯化物。

这些组分来源于煤炭中的矿物组成物质,但其中氮氧化物的一部分是空气中的氮在燃烧高温下氧化而成。

①烟尘的相关环境因素

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气体。

煤中所含的灰份,在燃烧之后,一部分变成炉渣,这就造成燃煤电厂的灰渣污染问题。

另一部分则以飞灰的形式随烟气离开锅炉,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烟尘。

高温气体主要以对流传热方式把热量传递给过滤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

在传热过程中,烟气温度不断降低,离开空气预热器进入除尘器前,烟气温度一般为120~490℃;液态排渣煤粉炉为0.60左右;旋风炉为0.20~0.40;链条炉为0.20左右;抛煤机炉为0.30左右;沸腾炉为0.40~0.60。

同样的炉型,燃用的煤质不同,锅炉排烟中含尘浓度的差别也很大。

据测试数据,固态排渣煤粉炉燃用发热量为28000kJ/kg、灰分为10%的优质煤时,排烟中的含尘浓度不足10g/m3(标),而当燃用发热量为14470kJ/kg、灰分为47%的劣质煤时,含尘浓度可达70g/m3(标)左右。

3,松装密度为0.6~0.8g/cm3。

飞灰的化学成份以SiO2和A12O3为主,两者之和一般大于70%。

此外,还有Fe2O3、CaO、MgO、Na2O、K20、TiO2、SO3等。

如前所述,烟尘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约占90%以上;其它尚有金属物质铅、铬、锰、铁、镉等及其化合物;有机物尚有多种烃类化合物。

烟尘易吸收水分,形成表面具有强吸附性的凝聚核。

能吸收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各种气体和金属尘粒。

烟尘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大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小于5微米的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0.01~1微米的在肺泡内沉积率最高。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量虽因煤种和锅炉设备状况不同有一定差别,但因其额定蒸发量大,故排放的烟气量远大于其它工业炉窑。

如一台200MW机组的锅炉(670t/h)每小时排放烟气80~90万m3(标)(折合工况烟气量约130~140万m3/h)。

1990年全国50MW及以上燃煤电厂燃煤2.3亿多吨,全年排放烟气2355Gm3(标),飞灰343.5万吨,二氧化硫403.11万吨,氮氧化物222.15万吨。

表3-3为全国50MW及以上火电厂锅炉烟气量占全国烟气量的比例。

表3-350MW及以上火电厂烟气量占全国烟气排放总量的比例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火电厂烟气排放量(Gm3(标))

 

 

 

 

占全国烟气排放总量的比例(%)

 

 

 

 

 

由于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量大,烟气温度一般高出环境空气很多,一般用高烟囱排放,因而烟气抬升高度大,扩散范围广,随风传输形成连续的烟流,距离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从而可能跨越国界,引起环境纠纷。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全国燃煤电厂采用高烟囱的比例明显增加,如表3-4所示。

表3-4全国火电厂不同高度烟囱数量及比例

年份

1993

1994

1995

烟囱数量(座)

385

416

426

210m以上数量(座)/比例(%)

80-210m数量

(座)/比例(%)

80m以下数量

(座)/比例(%)

②二氧化硫的相关环境因素

全国燃煤电厂燃煤含硫量多在0.5-2.5%范围,煤中的硫以无机硫(黄铁矿和硫酸盐)和有机硫(硫醇和硫醚)形式存在,燃烧时大部分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硫随烟气排出。

在高温条件下,当有氧存在时,其中一部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占硫氧化物的比例通常只有0.5~5%。

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硫气体,也会被氧化而生成三氧化硫,遇水形成硫酸雾,再与粉尘结合而形成酸性粉尘,或者进入大气的水滴中,然后氧化生成硫酸;大气中的硫酸雾、酸性颗粒物和酸性云水都是形成酸性降水的因素。

从全球来说,矿物燃料燃烧占人工排硫量的75~85%,燃煤电厂、炼油厂和冶金厂等工业生产过程排出25~15%。

表3-6是近年来全国50MW及以上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表3-6近年来全国50MW及以上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年份

项目

1987

1988

1989

199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t/a)

二氧化硫超标量(万t/a)

超标率

18.44

由此表可以看出:

(i)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随着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而增加。

但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大容量机组,蒸汽参数提高,发电煤耗降低,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的速度略低于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的速度。

(ii)1987~1989年全国火电厂燃煤的平均含硫量变化不大,而1987年以来的二氧化硫排放的超标率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新建电厂大多采用180m、210m,乃至240m的高烟囱,某些老厂在改建、扩建的同时也采用了高烟囱,高烟囱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利用大气扩散稀释自净的能力,减少二氧化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③氮氧化物的相关环境因素

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少量的二氧化氮。

全国燃煤电厂燃煤含氮量多在0.5-2.5%范围,由燃煤电厂所产生的氮氧化物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来源。

由于煤炭中含有的含氮物质,在其高温燃烧过程中(1200︒C)会被氧化成为气体状态的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会转化为硝酸,是形成酸雨的另一主要物质。

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的干沉降,同样会造成水体的土壤的酸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氮氧化物还是形成臭氧的另一重要前体物。

④.水蒸气和废热的相关环境因素

现代矿物燃料电站的热效率一般只有38~40%,燃气——蒸汽联合发电站可达44~46%,热电联产电站可达80%以上,其余的热量作为废热排入电站周围的环境中。

正是因为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得到全部的利用才造成了水蒸汽和废热对环境的污染。

从高空俯视电厂,在中午几个小时内,在周围晴空的条件下,常看到电厂上空会出现一片孤立的云区。

这是由于大量废热排到上空,使大气低层加热,促使发热对流,造成一片云区。

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变化幅度很大。

干燥的空气含水蒸气0.02%,浓度为200ppm;湿润的空气可达6%,浓度达60000ppm。

人体对湿度的感觉是:

在气温18~21℃时,相对湿度50~60%时,感觉适宜。

人体每天由皮肤和肺的蒸发要失去800~2000克水份。

电站水蒸气和废热的排放有可能会改变一定区域的小气候,增加空气的比湿。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

电厂大部分废热是由蒸汽在冷凝器中转移到冷却水中,水因其丰富,廉价,高比热,通常被用作冷却剂,但其热量不能及时向周围的水体或大气扩散以维持一定的热平衡,就会产生“热岛效应”形成热污染,产生对环境的破坏。

另一方面,电站的排热可以利用作为冬季取暖以及农业和养殖业的冬季生产用热等。

2.火力发电厂废水及其水质对环境的影响

火力发电厂大都以水作为工作介质和冷却介质,所以用水量很大。

据有关资料介绍,先进国家的火力发电厂每百万千瓦的耗水量为3/s,而我国目前的平均水平则高达3/s。

为此,降低耗水量和减少排放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很有意义的。

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汽轮机凝汽器的冷却排水

火力发电厂的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分为直流式冷却水系统和循环式冷却水系统。

前者多设计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长江流域以南。

后者多设计在水资源较匮乏的地区,如华北、西北一带。

在循环式冷却水系统中,除了蒸发、泄露、风吹损失一部分水量外,为了保证系统中的水质不结垢、不腐蚀、少生长微生物,还需排放一部分水,称为排污水。

排污水的水质除了与原水的水质有关外,主要与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式有关,如循环冷却水加酸处理时,其水中往往含有过高的盐类,特别是硫酸盐;如采用投加水质稳定剂处理,其水中往往含有较高的磷系化合物及微生物。

在直流式冷却水系统中,因为水不是被循环使用,而是一次性通过凝汽器就排放掉,所以除了水温有所上升外,其它水质指标变化不大,只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有所散失。

汽轮机凝汽器的冷却水用量很大,占火力发电厂用水量的80%~90%以上,这主要与冷却系统的形式、水源水质、处理方式及冷却倍率等因素有关。

②锅炉烟气的除尘器排水和水力冲灰、冲渣废水

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是以燃煤为主的,因此粉煤灰的排放量很大。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每年的派渣量大约为6500万吨,如全部采用水力冲灰,且灰水比按1:

15计算,则每年的排灰渣量大约为97500万立方米。

目前,减少这部分废水量的有效途径是采用浓浆输送、降低灰水比和展开煤灰的综合利用。

③化学水处理废水

化学水处理废水包括澄清设备的泥浆废水、过滤设备的反洗排水,离子交换设备的再生、冲洗废水以及凝结水净化装置的排放废水。

其废水量决定于水处理设备的规模、水质及运行方式等。

④锅炉化学清洗和停炉保护废水

不仅要求新建锅炉启动前要进行化学清洗,而且对运行机组,当受热面上的沉积物超过有关规定时,也要进行化学清洗。

锅炉化学清洗一般是按照水冲洗、碱洗、酸洗、漂洗和钝化等步骤进行的,而每一步操作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

其废水总量一般为清洗系统水容积的15~20倍,如一台200MW的机组,其化学清洗的水容积大约为401.5m3,而废液总量为6000~8000m3。

停炉保护是锅炉的主要防腐措施之一,它对锅炉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这部分废水的排放量大体与锅炉保护的水容积相当。

⑤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指厂区职工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它包括厨房洗涤、沐浴、衣服洗涤、卫生间冲洗等废水,生活污水量应根据厂区职工的生活用水量和居民居住区的用水量来确定。

而职工生活用水标准一般每人每班为25~35L,小时变化系数为3.0~3.5;淋浴水标准每人每班为40~60L,其延续时间为1.0h,职工最大班人数为职工总数的80%;居住区生活标准每人每天为180L,小时变化系数为2.0,其延续时间为24h,

⑥含油废水

火力发电厂虽然以燃煤为主,但是燃煤电厂的重油设施、主厂房、电气设备、辅助设备等都可能排出含油废水。

废水中有重油、润滑油、绝缘油、煤油和汽油等。

重油设施排出的含油废水是指水泵的冷却水、重油设施的凝结水、被重油污染的地下水以及事故排放和检修所造成的废水。

主厂房排出的含油废水是指因汽轮机和转动机械轴承的油系统泄漏油而产生的含油废水。

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油开关等)排出的含油废水是由于法兰连接处泄漏引起的。

⑦其他废水

其他废水包括锅炉的排污水、锅炉向火侧和空气预热器的冲洗废水,凝汽器和冷却塔的冲洗废水,化学监督取样水和实验室排水、消防排水、轴承冷却排水、炉烟脱硫废水以及贮煤、输煤系统的排水等等。

火力发电厂的贮煤、输煤系统,通常占用了厂区很大一部分面积,而且是露天或半露天式的。

因此,当对输煤系统及贮煤场地进行冲洗或天然降水时,就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废水。

如上所述,火力发电厂是用水量很大的行业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水。

这些废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经常性废(排)水,因这部分废水是随日常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所以其水量和水质相对比较稳定。

这部分废水包括:

锅炉补给水处理的再生、冲洗废水;凝结水精处理的再生、冲洗废水;取样排水,锅炉排污水;澄清过滤设备排放的泥浆废水;主厂房生产排水;生活污水等。

另一种是非经常性废(排)水,因是在设备启动、检修、清洗时间断排放的,所以不仅水量变化大、排放时间集中,而且水质也常因机组容量的大小和生产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部分废水包括:

锅炉清洗废水;锅炉烟侧及空气预热器冲洗废水;除尘器洗涤废水;冷却塔排污水及冲洗水;煤场废水等。

3.燃煤电厂粉煤灰(渣)的相关环境因素

粉煤灰是指燃煤电厂锅炉燃烧产生的细灰,又称飞灰;炉渣是指锅炉膛底部排出的炉底灰。

我国火力发电厂燃煤的灰分高,因此排灰量大,对环境已构成较严重的污染;但是,粉煤灰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用途广泛,可用于建材、筑路、农业和回填废旧矿坑、洞等。

由除尘器收集下来的飞灰即为粉煤灰;由炉底排出的废渣称为炉渣。

粉煤灰与灰渣的比例和锅炉型式有关,对于固态排渣炉通常为8:

2。

未被除尘器收集下来的飞灰随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会造成大气污染。

飞灰中颗粒大的部分在烟囱附近就会降到地面上,其颗粒直径一般大于10微米;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飞灰颗粒称为飘尘,它可在大气中较长时间地漂浮。

粉煤灰输送方式有干、湿两种。

湿法输灰也称水力输灰。

它是将收集的粉煤灰用水由灰浆泵经过管道冲排至灰场。

干法输灰是将收集下来的粉煤灰用机械方式或气力输送方式将灰运走。

燃煤发电厂的粉煤灰多数以水力冲灰形式用管道送至储灰场,由于输灰管道漏水、漏灰、灰水从储灰场排出等,造成水体环境污染。

粉煤灰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则形成沉积物、悬浮物、可溶物,造成多种危害。

另外,目前粉煤灰的处置,仍以灰场储放为主,不仅占用大面积土地,而且由于灰场渗漏也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此外,粉煤灰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也会引起污染。

4.燃煤电厂噪声环境因素

火力发电厂作为大型能源企业,有许多大功率旋转设备,例如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球磨机及各种风机和泵体等,这些设备的声功率级高达130dB左右。

另外,各种介质在管道中的高速度流动,例如汽轮机主气门、减温减压器、主送风机的进气口、各类蒸汽的排放都会产生巨大的噪声,是强噪声源。

①风机类噪声

风机辐射噪声主要来自于进风口、出风口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壳、轴承等产生的机械噪声及基础振动噪声。

其中进、出口空气动力性噪声最强。

②电动机的噪声

电动机噪声主要源自冷却风扇引起的空气动力噪声和定子、转子交变磁场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电磁及电动机噪声,其中以空气动力噪声为主。

③汽轮发电机组的噪声

汽轮发电机组的噪声差别较大,取决于功率大小、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等因素。

对于国产汽轮机,一般是92~98dB(A)。

由于主气门、油动机等处的接流、振动等,机头部位产生的噪声高些,而发电机等产生的噪声可能更高,甚至可达112~117Db(A)。

④制粉系统噪声

制粉系统有球磨机、排粉机、输煤皮带等。

火力发电厂的球磨机是钢球磨煤机,它的噪声来源于球磨机的机械振动,如轴承、齿轮的齿合和支架底座等产生的噪声和钢球撞击声。

这种噪声以低频为主,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噪声源。

⑤空气动力噪声

排放高压蒸汽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也是火力发电厂主要噪声之一,其特点是声级高(可达到130~160Db(A)),频带宽,以中高频率为主,辐射范围广,而且往往是突发性的,所以危害较大。

燃煤电厂污染物的治理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燃煤电厂的污染物主要体现在烟尘污染、硫氧化物以及粉煤灰等几个方面,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讨论这几个方面的治理和利用情况。

一燃煤电厂锅炉烟尘的治理

为防止烟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