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脚螺栓式现浇基础施工方案.docx
《地脚螺栓式现浇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脚螺栓式现浇基础施工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脚螺栓式现浇基础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编号:
工程名称:
安徽蚌埠湖西110kV变电站工程
作业项目名称:
地脚螺栓式现浇基础施工
编制单位: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湖西变施工项目部
批准:
安全:
质量:
审核:
编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出版日期
版次
1作业任务
1.1作业项目概况及范围
1.1.1作业项目概况
独立避雷针基础两台阶式素混凝土基础,基础尺寸为3000×3000mm,基础埋深为-3.0m;断路器基础尺寸为1600×1600mm,基础埋深为-1.2m;基础砼采用C25。
1.1.2作业项目范围
土方开挖、回填、模板安装、拆除及混凝土施工。
1.2工程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方开挖
m3
85
2
基础垫层
m3
2.1
C15
3
基础混凝土
m3
62.5
C25
4
土方回填
m3
25
1.3工期要求
序号
作业任务
工期(d)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1
独立避雷针基础土方开挖
1
2014-03-06
2014-03-06
2
独立避雷针基础垫层施工
1
2014-03-07
2014-03-07
3
独立避雷针基础模板安装
2
2014-03-08
2014-03-09
4
独立避雷针基础混凝土施工
1
2014-03-10
2014-03-10
5
独立避雷针基础模板拆除
1
2014-03-12
2014-03-12
6
独立避雷针基础回填土施工
2
2014-03-13
2014-03-14
7
断路器基础土方开挖
1
2014-03-15
2014-03-15
8
断路器基础垫层施工
1
2014-03-16
2014-03-16
9
断路器基础模板安装
2
2014-03-17
2014-03-18
10
断路器基础混凝土施工
1
2014-03-19
2014-03-19
11
断路器基础模板拆除
1
2014-03-21
2014-03-21
12
断路器基础回填土施工
2
2014-03-22
2014-03-23
2编写依据
2.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5《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169-2009)
2.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7《安徽蚌埠湖西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
2.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2.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2012年版
2.11《输变电工程质量工艺控制手册第2部分:
变电土建》2012版
2.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4)
2.1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Q/GDW665-2011)
2.14《独立避雷针施工图》(B1591S-T0010)
3作业准备和条件
3.1技术准备
3.1.1图纸会审:
应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简称《导则》)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
3.1.2技术交底:
应按照《导则》规定,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3.2作业人员
3.2.1作业人员配置
序号
职务或工种
数量
备注
1
项目经理
1
负责本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工作
2
技术员
1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3
安全员
1
负责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4
质检员
1
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工作
5
材料员
1
负责材料供应工作
6
测量员
1
负责测量工作
7
电工
1
现场施工用电工作
8
电焊工
1
地脚螺栓安装工作
9
木工
2
模板安装、拆除
10
混凝土工
2
浇筑砼
11
普工
2
现场施工工作
3.2.2人员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徐运志
项目经理
负责本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工作
2
郑裴
技术员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3
李毅
安全员
负责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4
何之倬
安全员
负责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5
王茂
质检员
工程实体质量验收
6
沈亮
测量员
负责测量工作
7
何之倬
材料员
负责材料供应工作
3.3材料、设备准备
3.3.1水泥:
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
3天和28天强度试验报告,对水泥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等性能指标按规定取样复检,并在使用前取得复试报告,水泥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的材料,进场后应有良好的堆放场地及防雨、防潮措施。
3.3.2砂:
采用中砂,进场后按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有害物质含量小于1%,砂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混凝土等级<C30,含泥量≤5.0%,泥块含量≤2.0%。
3.3.3石子:
尽量选用同一产地产品,级配良好,进场后应检验。
石子含泥量及泥块应符合下列要求:
混凝土等级<C30,含泥量≤1.5%,泥块含量≤0.7%。
3.3.4施工用水:
采用饮用水,如使用河水、湖水、井水等,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5模板:
应选用表面平整、有一定强度刚度的材料。
3.3.6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拌制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混凝土搅拌机及其他机械设备进场、就位,并搭设混凝土搅拌棚;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3.4主要机具
机械设备进场,机械设备性能完好。
工程施工机械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小型
数量
备注
1
反铲挖机
1台
2
木工圆盘锯
1台
3
插入式振动棒
HCD-80
1台
4
打夯机
JZC350
1台
5
0.35m3搅拌机
1台
6
移动式配电盘
1个
7
手推车
2部
8
水泵
1台
9
砼试块试模
2组
10
环刀
小型
2组
3.5作业条件
3.5.1力能供应
供水:
施工现场水源采用自来水供应,满足工程用水条件。
供电:
施工用电从站外施工电源点接入站内一级配电盘,然后分散二、三级配电盘,满足工程用电要求。
3.5.2场地
材料堆放于生产加工区,以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规定。
3.5.3上道工序
单位工程开工技术资料已报审,且单位工程定位放线已验收合格;具备下一道工序施工。
3.5.4工作环境
在施工时要求随时了解天气情况,如遇雨天需及时采取措施。
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要常抓不懈,保持“工完、料尽、场地清”。
3.5.5临时工作设施
基坑安全维护栏杆及基坑上下爬梯已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安全设施标准化搭设。
(基坑安全围栏的搭设:
沿基坑四周搭设安全围栏,围栏高1.2m、立杆间距2.5m、中间距地0.6m高处设一道横杆;围栏距基坑边坡上口1.0m,刷红白相间油漆,油漆间隔均匀,界线美观。
在围栏入口处用脚手管搭设人行斜梯一部,要求梯段宽≥0.9m,踏步采用双脚手管并列搭设,爬梯45度放置,两端固定牢固。
)
3.5.6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
a)安全防护设施布置
本作业项目无安全防护设施布置
b)主要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配置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安全帽
填写
顶
14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带好安全帽
2
布手套
组
14
消防设施配备
3
绝缘胶鞋
双
1
4
绝缘手套
双
2
5
防护罩
副
1
安全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并且试验合格。
3.5.7其他要求
本作业项目无其他要求
4作业方法及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4.1作业主体方案清水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4.2标准工艺施工方法与步骤
4.2.1标准工艺应用
本工程全面应用标准工艺,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
工艺标准库(2012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作业项目应用标准工艺如下:
序号
工艺编号
工艺名称
备注
1
010*******
混凝土保护帽
(地面以上部分)
4.2.2典型施工方法
为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四):
典型施工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本作业项目无典型施工方法。
4.2.3施工准备
4.2.3.1清水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配,确定混凝土表面颜色。
应采用矿物掺和物,矿物掺合料以I级粉煤灰和S75级粒化高炉矿渣为主,但要固定产地和规格,禁用高钙粉煤灰。
4.2.3.2水泥应选用活性高,质量稳定,碱含量低,适应性好,色泽均匀一致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且为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批号。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4.2.3.3骨料应级配好,色泽、规格、产地一致。
粗骨料宜选用碎卵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8%,含泥量小于0.8%,无杂物;细骨料为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3,含泥量小于2%,泥块含量小于0.6%。
骨料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4.2.3.4混凝土拌制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规定。
4.2.3.5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测,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
4.2.3.6砂、石、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的进场见证取样送检。
4.2.3.7模板采取镜面酚醛双面覆膜板,板厚不小于18mm。
4.2.3.8倒角线条可采用木线条或塑料线条。
4.2.3.9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及品种经试验确定后,方可使用。
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4%,不改变基准混凝土的色泽。
4.2.3.10振动棒操作人员应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4.2.4基坑开挖
4.2.4.1定位放线:
基坑外1.5m设置龙门桩,作为基础中心线控制桩和标高控制桩,龙门桩优先选择门式钢管桩。
4.2.4.2基坑开挖
1)根据土质情况和基础埋深,按规范放坡系数进行开挖,对深度大于5m的超深基坑或工作面不够的基坑,施工前需有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坑底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和积水坑,排水沟截面尺寸宜为100mm×100mm,积水坑截面尺寸宜为300mm×300mm×500mm(深)。
3)基坑(槽)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4.2.4.3地基验槽:
预留200mm待验槽后挖去,地基不能被水浸泡或暴晒,验槽需勘测、设计、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认可。
4.2.4.4地基处理:
当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处理方案进行地基处理。
4.2.5垫层施工
4.2.5.1定位放线:
根据龙门桩,放出中心线、控制边线和标高控制线。
4.2.5.2碎石垫层:
人工摊铺,标高偏差控制在±20mm之间,平整度偏差≤15mm。
4.2.5.3混凝土垫层:
采用木模板,平板振动器振捣,厚度偏差控制在±10mm之间,平整度偏差≤10mm。
4.2.6钢筋、模板施工
4.2.6.1钢筋安装:
钢筋保护层垫块按间距1m×1m设置;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测,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2.6.2模板支设
1)根据龙门桩,在垫层上弹出基础中心线和控制边线。
2)模板及其支架应该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模板之间应该连接紧密,竖向拼缝设置在竖肋位置,并在接缝处涂胶;模板接缝处背面切85°坡口并涂胶,用密封条沿缝贴好,在用胶带纸封严,保证缝的严实、顺直、无缝隙。
4)模板采用钢管和木料组合支撑,支撑应牢固可靠。
模板支撑按水平支撑点不小于750mm,垂直支撑点不小于1m进行布置。
5)需要采用对拉螺杆时,螺杆外口套PVC套管,套管与模板内侧接缝处用塑料胶带封死。
对拉螺杆排列整齐一致。
对拉螺栓孔洞用和结构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或用螺栓套管配套的PVC塑料帽进行封堵,用水泥砂浆封堵后,要进行打磨处理。
4.2.6.3圆弧倒角宜采用30mm塑料线条,线条上下用15mm长钉进行固定,钉间距宜为300mm,线条下口用玻璃胶进行封堵。
如采用木制线条时,线条镶嵌固定完毕后应用细砂纸将木条内侧和拼接处打磨光滑,再刷清漆一遍。
详见图片1-清水混凝土基础模板安装、图片2-清水混凝土基础倒角。
4.2.6.4预埋件安装:
1)埋件钢板切割时,应注意控制变形,下料完毕用磨光机将钢板四周打磨光滑平整。
2)设备预埋件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
3)当预埋件在混凝土上表面时,预埋件可直接绑扎或点焊在钢筋上,如果是素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橡皮锤砸入混凝土中,需随时观察其位置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当预埋件在混凝土侧面时,预埋件锚筋宜与骨架钢筋点焊,并增加附加钢筋加固,与模板内侧接缝处用塑料胶带封死。
4)为防止埋件下空鼓,埋件钢板必须按要求设置排气孔:
a)小边≥300mm的埋件均应设置,排气孔中心距埋件边缘距离≤200mm。
b)排气孔纵、横间距≤200mm,排气孔须设于相邻锚筋中间。
c)排气孔需用电钻打眼,直径≥30mm。
d)混凝土浇筑时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
5)混凝土初凝之前,应在预埋件四周安装5mm宽PVC线槽。
6)预埋件安装平整度误差≤2mm。
4.2.7混凝土施工
4.2.7.1清水混凝土浇筑(详见图片3-清水混凝土基础成品)
1)清水混凝土搅拌时间宜比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20~30s。
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检查入模坍落度,坍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2)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模板内清洁、无积水。
3)振捣时应避免与钢筋及埋件或预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
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
4)在二次振捣之前,可在基础表面铺粗布或301-1尼龙布,然后将溢出的水用真空技术吸走。
5)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法进行振捣施工,振捣间隔时间以20min(夏季)~40min(冬季)为宜。
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原浆收光,不得撒干水泥。
7)混凝土顶标高通过模板内侧弹线控制,利用水准仪校核,用铁抹原浆压光,赶压三遍成活,并在混凝土终凝前二次压光。
8)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9)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10)清水混凝土外观要求:
棱角方正、线条顺直;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表面无明显气泡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预留设有规律性;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
11)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清理预埋件上的水泥砂浆等污物。
严禁采用砂纸打磨,损坏预埋件表面镀锌层。
4.2.7.2模板拆除:
模板一般在混凝土浇筑3~5d后拆除(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冬季应适当延长至7d后拆模,拆模时要先拆上口固定拉条,后拆侧模,避免混凝土损伤。
4.2.7.3混凝土养护:
施工完成12h内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2.7.4轴线标高引测:
在基础表面弹出轴线,注明标高以及其误差。
4.2.8土方回填
4.2.8.1土方回填之前,应保证基坑内无杂物,无积水。
4.2.8.2在基础周围同时回填土,并分层(虚铺土200mm厚)人工夯实。
危险点:
车辆伤害、触电、机械伤害、其他伤害、坍塌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在现场流动吸烟、有烟蒂;对施工人员以教育为主,各级管理人员做好榜样,并巡查制止此类现象,效果不佳应采取处罚措施,集中整治。
2)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或佩戴不正确,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施工项目部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过程加强巡查,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实施违章者和管理负责人两级处罚,通报惩罚结果。
3)施工机械安全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施工项目部安排专人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保养维护,检查安全装置完好性。
4)基坑开挖、悬崖、高边坡等临边无安全围栏及安全警示牌;施工项目部提前掌握1.5米及以上的基坑施工开挖和高临边施工作业内容,策划、检查采用钢管扣件组装式安全围栏进行围护措施落实情况。
5)进站道路未设置交通标志或限速牌,或设置不规范;严格按照《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中相关安全要求设置,交通标志和限速牌由混凝土基础、不锈钢管或涂灰色防锈漆钢管、工厂化制作的标示牌组成,总高度3050mm。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规范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3)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
4)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
5)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6)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
7)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
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温控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置测温孔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超过25℃。
9)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
10)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500mm范围内进行保护。
4.3预防与应急措施
预防与应急措施详见《安徽蚌埠湖西11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4.4成品防护措施
4.4.1清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及时将预留孔洞内的水清除干净,防止冻胀破坏。
4.4.2采用塑料膜封严,基础顶面四周按照《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化手册》要求做好相应护角防护。
详见图片4-清水混凝土基础成品保护。
4.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本作业项目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5.1作业质量标准
5.1.1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5.1.1.1设备基础模板安装工程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备注
1
模板及其支架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观察检查
2
避免隔离剂沾污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
观察检查
3
预留孔
预留孔齐全、正确,固定
观察和手摇动检查
5.1.1.2设备基础混凝土外观及尺寸偏差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备注
1
外观质量
不应有严重缺陷
观察检查
2
尺寸偏差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量测检查
3
接地装置
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观察检查
5.1.2工艺质量要求
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等缺陷。
2)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封闭孔隙,延长使用年限。
3)外观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外形美观,使用的倒角角线应坚硬、内侧光滑。
4)全站保护帽的型式统一、高度一致。
5.2检验要求
5.2.1试验项目目录
序号
项目名称
试验项目
1
混凝土
抗压强度
5.2.2本项目见证点、停工待检点和旁站点目录
序号
控制点
检验单位
班组
工地
项目部
监理
控制点
1
基坑开挖
★
★
★
★
H
2
垫层施工
★
★
★
★
W
3
模板施工
★
★
★
★
H
4
混凝土施工
★
★
★
★
S
5
土方回填
★
★
★
★
W
6
H(停工待检)点、W(见证)点、R(记录)点和S(旁站)点
6技术资料要求
6.1施工记录目录
序号
名称
表格编号
1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SG-JS-03
2
混凝土浇筑通知单
SGJLⅤ-1
3
混凝土搅拌记录
SGJLⅤ-2
4
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
SGJLⅤ-3
5
混凝土养护记录
SGJLⅤ-5
6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
记录表
表10.5.2
7
标准工艺应用效果评估表
6.2质量检验评定目录
工程编号
工程名称
验收单位
控制点设置
质量验评
标准编号
单位工程
子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
检验批
施工单位
勘测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见证点(W)
停工待检点(H)
旁站点(S)
04
独立避雷针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