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28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330 大小:94.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0页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0页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0页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0页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3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六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有配套教案).ppt

1.运动与力,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风车、空易拉罐、小球、矿泉水瓶、核桃、小铁锤,活动过程,高铁正在进站,高铁准备出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想办法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注意将矿泉水瓶均匀放开;同学们拍好队,分别用小球去碰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

2.小球的运动,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小球、硬纸板、长尾夹、胶带、胶棒,活动过程,让小球动起来,活动过程,实验记录单,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有什么新发现。

3.运动的形式,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小木块、钢尺、风车,活动过程,实验记录单,活动过程,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观察记录单,活动过程,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拓展活动,4.声音的产生,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听听下面的声音,活动过程,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

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活动过程,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

活动过程,1.制造声音时,声音不要过大。

2.实验前先讨论怎样做,做完一个再做下一个。

每个实验要重复多做几次,力求准确。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

4.思考:

不同的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温馨提示:

活动过程,实验记录表,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琴弦的振动,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活动过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一旦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活动过程,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活动过程,音响的声音很大时,震的耳朵疼,说明了什么?

音乐家能利用琴弦的振动,演绎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

溪水叮咚是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蝉腹部的发生器振动发出声音,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5.声音的传播,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猜一猜:

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设计方案,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轻轻敲桌面或在桌子上写字,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感受听到的声音。

同样轻轻的敲击,耳朵离开桌子还能否听见声音?

为什么?

注意:

1.要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两个同学合作,把两块石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面,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

注意:

水槽里的水尽量不要洒出来,如果洒出来了请用抹布及时清理干净。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播放音频(听收音机,MP3等)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们听到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播的。

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

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听不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叔叔都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

请想一想,游击队员为什么不站着听,非要趴在铁轨上听呢?

玩土电话所需材料,两个纸杯,牙签,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回形针,棉线可以用细铁丝、细铜丝、塑料线等代替。

玩土电话制作方法,玩土电话打电话,1)说话小声,以听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时,电话线要拉紧,不能松垮。

换不同材料试试通话效果。

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只要存在障碍物就存在回声,在某些情况下,回声的现象不明显,但不能误认为没有回声。

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的时差须大于0.1秒。

如果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较近,原声与回声的间隔不到0.1秒,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人们不易察觉。

假如声速是340m/s,人耳要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17m,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从而才有听到两次声音的感觉,回声现象,6.声音的变化,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听声音,谈感受,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强弱叫“音量”。

动动手,你能想办法用鼓、钢尺、皮筋等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思考:

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猜一猜: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什么有关?

讨论:

怎样用钢尺、皮筋制造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活动记录:

用不同方法让钢尺、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拨动橡皮筋,想一想:

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也就是跟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松紧等因素有关。

),制作水杯琴,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

古老的五弦琴分上、下两个部分,由音板、弦钉、弦柱、琴弦和共鸣箱等构成。

上部的音板,多使用质地较软的松、杉木料制作,板长40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在距音板两端2厘米处,一端钉有五个铁钉作为系弦的弦钉,钉距2厘米;另一端有五个铁或木制小棍作为拴弦的弦柱,柱距2厘米。

弦钉与弦柱之间,张以五条琴弦。

下部的共鸣箱,呈长方匣形,多用质地较硬的木板钉制而成,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2厘米的结构。

7.噪声的危害和防治,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听声音,谈感受。

听声音,谈感受。

你知道吗?

什么是噪声?

噪声即噪音。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

讨论内容: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危害。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交流过程中不重复交流。

2.交流完毕,根据资料内容自主选择想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3.整理、筛选资料,将有价值的内容用简单文字记录或剪贴在记录单上。

4.小组成员注意合理分工与合作。

讨论交流,噪声的来源,噪声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噪声危害,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损伤听觉、视觉器官,建筑施工噪声,对人体生理产生影响,控制噪声我们努力!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汽车消声器,禁止鸣笛标志,枪管消声器,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公路隔声屏障减少公路噪声对居民的影响,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制: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防噪声耳塞,放鞭炮时不由自主地会捂住耳朵,直升机驾驶员为什么戴耳罩?

从我做起,消除噪声,讨论探索:

控制噪声的新技术。

利用噪声,造福人类,利用噪声,造福人类,利用噪声,造福人类,8.探索地球,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准备:

地球仪、帆船模型。

活动过程,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过程,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盾形说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倒置的碗,支撑地球的是几只巨大的大象;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乌龟又被一条巨大的眼镜蛇环绕,眼镜蛇代表着水。

印度人的盾形说,活动过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活动过程,1.分别在地球仪表面和桌面上模拟海面实验。

2.驾驶帆船“进港”的同学要控制好船速,不要太快。

3.观察者在帆船的对面观察,眼睛要平视,把你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最后看到的帆船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温馨提示:

活动过程,600年前麦哲伦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念。

活动过程,1519年,麦哲伦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活动过程,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9.认识太阳,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教师准备:

盘子、直尺,活动过程,猜谜语:

大圆球、天上挂,它的本领可真大,又发光、又发热,万物生长全靠它。

谜底:

太阳,活动过程,活动一:

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核心区,日冕层,对流区,辐射区,色球层,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过程,活动一:

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太阳的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

活动过程,活动二:

太阳有多大?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交流:

太阳有多大,活动过程,活动二:

太阳有多大?

模拟实验:

体验太阳的视觉大小,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太阳没有那么大呢?

1.用盘子模拟太阳,2.一个同学拿着盘子固定不动,3.另一个同学由近及远进行测量,步骤:

4.得出结论,活动过程,活动二:

太阳有多大?

太阳视觉大小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远近相对应,距离远看起来小。

太阳,地球,拓展活动,继续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的更多秘密。

10.登上月球,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活动过程,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活动过程,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活动过程,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月球大。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至-18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活动过程,环形山,活动过程,用直尺刮平沙盘表面的沙子。

从相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不同大小的石子,观察沙盘上沙子被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相同大小的玻璃珠,观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根据现象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人类的探月历程,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活动过程,中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是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发射机器人登上月球。

整个计划约耗时二十年。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活动过程,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拓展活动,假如你要去月球旅行,你应该做哪些准备?

11.月相的变化,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六三学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月相记录表、直尺、卡纸、圆规、剪刀、碳素笔等。

教师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