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2413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峰山有关情况.docx

双峰山有关情况

双峰山有关情况

1概况

1.1双峰山区位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孝感市区东北部,孝昌县东部,东南与武汉市黄陂区为邻。

距孝感市区29公里,武汉市区70公里,天河国际机场50公里,107国道和京广铁路花园站19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孝昌(周巷)互通9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杨店出口处15公里,汉十高速公路和孝天公路擦境而过。

该度假区处在武汉都市旅游第一辐射圈内,武汉至双峰山的通行时间在1个半小时的黄金时段内,可进入性强。

从度假区入口至主峰建有盘山公路,另有支线车道及步游道若干,大小停车场十余处,内外交通方便快捷。

双峰山主峰为海拔880M的两座对峙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高887.3M,为孝感市第一高峰。

民间传说,双峰山由董永、七仙女“仙化”而成,“此眼化作双峙剑,刺破苍穹问缘由”。

度假区即以此山命名。

1.2双峰山开发建设有关情况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国有双峰林场,1992年实行以场(林场)带村(行政农业村),并经原县级孝感市政府批准设立“双峰山风景区管理处”。

1993年底,孝感撤地建市,将双峰山收回市政府直管,设立“双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2001年4月,成立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工委、管委会。

度假区下辖一个国有林场,9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内设一办三局一场(党政办、旅游发展局、建设规划局、社会事务管理局、国营双峰林场)和四个服务中心。

根据职能需要,还设置了三个直属分局(国土资源、公安、财政)和一个工商办事处等四个垂直机构。

双峰山是老区、苏区,仍属孝感市扶贫地区。

林业、种植业、旅游业为其支柱产业。

2007年财政收入(预算内)260万元(不含国有双峰林场),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元,接待游客11万人次,农民人均年收入2851元。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坐落在大别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国土面积62.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3000亩,耕地面积6300亩,森林覆盖率达87%。

境内的国有双峰林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双峰山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是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

度假区内群山连绵,溪流环绕,钟灵毓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古有“仙源”之称,加之以自古流传的孟宗哭竹、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以及白云古寨、双峰书院、第一泉、回龙寺等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双峰山四大文化(汉孝文化、兵寨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共同构成了双峰山丰富而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是一片“玉笼青纱人未识”的旅游休闲的胜地,也是开发建设的风水宝地。

一九九六年四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孝感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市农委、市城建委、市规划设计院、孝南区城建局等单位组成规划专班,初次编制了双峰山景区总体规划,同年经过二次专家评审及市政府市长办公会通过。

在此规划的基础上,2000年10月,孝感市旅游局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设计研究室编制了《孝感市双峰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1-2010年)》,经专家评审通过,于2001年4月由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实施,随即景区更名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并进入了快速有序的发展时期。

基于上述规划,结合近几年发展的状况和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弥补以前规划定位偏低等不足之处,也为了双峰山在经济、社会、生态全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更上一步台阶,受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设计研究室再次参与到双峰山开发建设工作中来,于2008年3月起正式启动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1.3旅游基础设施状况

随着国家、省、市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逐步改善,加上度假区自身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双峰山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观,主要景区通路、通水、通邮、通电:

1交通:

·对外交通:

度假区距距孝感市区29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50公里,距武汉客运港70公里左右,距107国道(北京——广州)和京广铁路花园站19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孝昌(周巷)互通9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杨店出口处15公里,汉十高速公路和孝天公路(省道S110,孝感至天河机场)擦境而过。

交通较为便利,景区车行至孝感城区仅需半小时左右,到武汉市区(汉口)也可低于1.5小时。

同时,正在进行的双峰山至木兰天池的旅游公路建设将使武汉木兰天池与本地旅游形成整体大联动,达成规模开发的效益,届时从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到木兰天池仅29公里车程,双峰山将真正成为武汉的后花园。

目前进入度假区主要可经由黄孝公路(省道S310,黄陂至孝感,沥青路面,宽约9米)或京珠高速到杨店镇转王杨公路北行到丰山至周巷路段,或由京珠高速周巷出口沿王杨线南行。

由于黄孝公路,孝天公路等通往度假区的道路等级低,道路保养、维护、管理也不十分完善,给度假区的开发和游客往返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尤其王杨线道路等级较低,为县级道路,三级公路,路况较差,与4A级景区极不协调。

·内部交通:

目前,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内已形成了部分现状道路,内部交通日渐完善。

涂巷村至回龙寺~茅庵一线道路海拔较高,在100—600米之间,而涂巷村至青龙洞一侧较低,海拔在100—300米之间。

2001年以来,度假区兴建改建公路达60公里,对外公路实现城山通开;新辟步游道12公里,修建及改造桥梁7座;度假区内部已形成一轴两线交通格局,8个景区、32个景点实现了人车通达。

度假区自涂巷村始至回龙寺、双乳峰为全长十余公里的主干性道路,水泥路面,路幅宽度5米至7米不等,该道路贯穿了原国有林场大门、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工委、管委会、隆泉谷、白云寨、回龙寺、好汉坡等主要景点,并直达双峰脚下(其间回龙寺至洋泗峡谷上端建有路幅宽5米的支线车道),是度假区目前主要的游览线路,也是回龙山庄、七仙阁、秀峰山庄一带宾馆、饭店的主要物资供应保障线,最近度假区已对入口迎宾大道官塘至山门段(涂巷村)共2.3公里进行了升级改造,将道路标准由国家4级升至国家2级,路面由5米拓宽至7米。

而其余路段的升级改造及全路段沥青刷黑改造工作也已提上了计划日程。

另一条主线则由涂巷村至青龙洞,为宽5-6米水泥路面,全长约9公里,联系了青龙洞、滑石村石静宜故居等景点(其间自马家墩经毛家冲至滑石冲水库,再沿水岸抵马家楼子正在建设一条促进水库旅游开发的公路环线),为目前度假区的另一条重要游线。

另外涂巷村至万兽山也修建有宽5米左右的车行道路,为度假区的第三条重要游线。

现状双峰山各大宾馆、各重点集散地(如山门、回龙寺、滴翠园、好汉坡、白云寨、双乳峰)等处均建有专门停车场,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其中以生态停车场的标准兴建的森林广场停车场和洋泗峡谷停车场各占地2000平方米,与双峰山景观相协调的同时,已能有效缓解度假区旅游旺季的停车压力。

双峰山现已建成7条游步道,其中洋泗峡谷游步道、好汉坡和双乳峰游步道是游客必走的地方。

最长的洋泗峡谷步景道长达5000米,洋泗峡谷又称“双峰九寨沟”,步道沿途密林、山崖、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非常丰富;最新的九里沟步景道全长800米,起自白云山脚上达回龙景区,改变了游客单一线路上回龙景区的现状。

 近年来结合步道、广场建设,度假区陆续完成了一批儒、孝文化主题的诗文崖刻,很大程度深化了景观内涵,增添了步行游览的趣味性。

从总体上看,度假区现状道路尚显得零乱,等级较低,安全性不足,系统性不强,未能完全成环、成网。

游览青龙洞、万兽山等许多景点还需走回头路,道路一旦发生滑坡,塌方等事故,回龙山庄一带的供给和游客的返还难以保障。

边沟、灯具、果壳箱、景区标识等设施不够完善,度假区步道未形成完善系统,许多地方只能沿公路行走,增加了徒步游客的游程。

度假区西侧万兽山至升子顶一线没有道路,游人无法游览或游览不便,浪费了度假区的旅游资源,大多道路的设计中对景观的变化考虑较少,景致单调,节奏感不强。

2水系:

规划区为山区及过渡区,地势北高南低,季节性河渠众多,为农田灌溉而修建有水库及灌渠:

·滑石冲水库:

位于景区内的滑石村南侧,承雨面积30平方公里,总库容343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即调节库容)1898万立方米,最高校核水位110.62米。

·白云水库:

位于景区内白云寨南侧,承雨面积5.29平方公里,总库容16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9.0万立方米,常水位166.13米(坝高170.13米)。

·凉亭水库:

位于界河上游,承雨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20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4.5万立方米,常水位254.13米(坝高257.13米)。

·2001年后新建门坎石、洋泗沟、茅庵3座小型水库,共为度假区增加生活用水80万立方米;

·观音岩水库干渠:

由观音岩水库引来,在规划区内流经肖李村、梁家村和涂巷村,流量约8立方米/秒。

③给水:

由于度假区面积较大,用水点分布较散,给水也为分散式。

各用水点根据周边水源情况,用地下水、水库水或泉水。

2001年后新建成门坎石、洋泗沟、茅庵3座小型水库,增加生活用水80万立方;建成白云供水系统,铺设供水管道15公里,保障了旅游和部分村民生活用水。

④消防:

规划度假区内大部分为原双峰林场,林场建有防火队,但装备及森林防火道等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水:

中小型水库4座,山谷蓄水坝7处,水质好,无污染,1999年完成回龙供水工程。

⑤电:

建成35千伏变电站一座,架设线路5.5公里,改造高压线路15公里,新建8个供电台区。

⑥通讯:

全区固定电话用户500门,村村通电话,建成移动、联通6座通信基站,信号覆盖率达90%,主要景区安装了磁卡电话;具备图文传真、计算机宽带传输等现代通讯能力。

⑦宾馆、饭店设施:

2001年之前已建成回龙避暑山庄(50个床位)、秀峰山庄(100个床位)、滴翠园(50个床位)、隆泉谷(56个床位)、仙境花园(50个床位)等高中低档接待设施7处,床位320张,能同时接待300人住宿,500人就餐。

2001年旅游度假区正式成立之后,兴建了七仙阁(100个床位)、双峰假日酒店(143个床位)、星桥山庄(140个床位)、港昌观湖山庄(一期148个床位,二期正在建设中)等高中档宾馆。

现共有高中档宾馆11家,旅行社一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120人的大型会议室3个,床位总计约1200张。

(详见左侧表1: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接待服务设施统计简表)。

已建成景区广播电视卫星和微波接收系统,所有宾馆都能收到电视节目。

另外,结合新农村建设,一些“农家乐”、“山里人家乐”项目也已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发展。

总体来说,规划区内接待、购物、环保、治安、医疗设施基本齐全,但在旅游高峰期(黄金周、旺季双休日)住宿接待能力仍显不足。

 

2风景资源及其评价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旅游区位优越,可进入性强,境内奇峰景秀,怪石林立,林木葱郁,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区域比较优势明显;区内镶嵌着鄂东北森林公园中范围最广、景点最多的国家森林公园;残存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王仙芝屯兵聚粮之地——可称湖北第一大古兵寨的白云寨;造化了距武汉市最近的长度在2500m以上的天然溶洞——青龙洞;留下了三国时期孟司空,清初工部侍郎、画家程正揆讲学遗迹;保存了蒋纬国结发之妻石静宜女士旧居;洒下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战的血汗。

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珠联璧合,储备了高品位的旅游开发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双峰山居大别山余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3℃,冬季极低温度为-10℃,春季平均温度18℃,夏季平均温度23℃,盛夏山上气温较山下低4-6℃,较武汉市区低5-8℃,无霜期约250天,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年日照1970小时,日照率为45%。

复杂的复式倒转背斜地质构造,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创造了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

如双峰托日、银练天来、玉竹涌翠、林海听涛、万兽朝圣、达海洞天等。

具体描述为:

·奇峰竟秀,峻岭横屏。

双峰主峰由两个对峙的山峰组成,四周由21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簇拥。

登临主峰凭高远望,眼底千里丘陵、横桥沃野,脚下“河流如束带,田舍若棋盘”、“峻岭横屏晓雾开”、“千壑谷静向杜鹃”。

·异石林立、仪态万方。

双峰山母质主要是由板岩、页岩、花岗石、花岗斑岩和少量冲击物形成的山地黄棕壤构成。

自然景观奇特,怪石林立,其中肖李万兽山怪石群似各种飞禽走兽,形神兼备,最具规模;主峰西北坡的“凤凰石”展翅欲飞;茅庵背后的“观音渡”如乘风破浪的竞渡船帆;双峰阎王殿、石壁群一字排开,气势逼人。

·溶洞达海,高深莫测。

位于双峰山风景区文家冲的天然溶洞——青龙洞,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类居住,青龙洞洞中套洞,径道曲折幽深,至今无人穷其尽头,现已经开发的主道长1000米。

行至千米处有一条地下河,可听到下面的流水声,当地人传说地下河与东海相通。

主洞含3个大厅,4个小厅,最大的面积200平方米。

其中龙王宫最具特色,宫中有“定海神针”,“群龙朝拜”,“水帘龙床”等岩溶景观。

·飞瀑流泉,碧水含秀。

双峰山风景区现有“两瀑(双峰、白云瀑布)两泉(第一、第二泉)三潭(白龙、青龙、乌龙潭)三库(白云、滑石、凉亭水库)”。

双峰瀑布自天来,居孝感古八景之首。

三座中小型水库,水清澄澈,没有污染,适宜水上运动、娱乐和休闲。

·植物齐全,动物繁多。

风景区现有20科50属90种乔灌木树种,1800多种植物,4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马尾松、黄山松、水杉、柳杉、湘杉、楠竹、油茶、绿茶呈带状分布,浓荫蔽日;映山红、梅花、金银花、秧泡花,野草莓、漫山遍野;回龙寺至洋泗沟一带的万亩杉林,茂密葱浓,堪称林海,山风吹拂,涛声如歌。

景区山里还生长有千年何首乌、凹叶厚朴等名贵药材。

山鹰、四脚蛇、野鹿、山鸡、麂子等野生动物神出鬼没,其中还包括黄羊、野猪、猫头鹰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双峰山1993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人文旅游资源独特。

双峰山一带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人类文明,南北朝以来,国君诸侯,英雄豪杰,或陈兵国境,或占山为王,或掠城拔寨,或息隐尘世,或屯田垦荒,星移斗转,世事沧桑,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积淀着质朴厚重的民俗文化同时,也留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文景观:

·白云古寨遗址(孝感市文物保护单位)。

孝感县志载:

白云寨“层峦削壁,相传为孙膑地也”。

据考证,建寨历史至少有1400年,它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王仙芝第一次破袭远征的屯兵之地。

元末红巾军、明末李自成军、清末太平天国军亦在此为生而战,为义而死。

古寨分内外寨。

外寨墙周长2.5公里,占地250公顷,残房4000余间,古遗址数处。

山寨作为鄂东北古代战争史和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基地加以开发,游客可在休闲中明得失,知兴衰。

·乾隆御赐“第一泉”。

该泉位于双峰尖旁边的双峰书院,常年泉水渗流,清凉甘甜,含有人体必需的10多种微量元素,是天然保健饮品。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曾到此一游,亲自品尝泉水,顿觉其味无穷,即兴题书“天下第一泉”石碑,刻有此题的石碑至今仍保存完好。

·双峰书院(双峰庙)。

据史载,明末进士、清初工部侍郎、画家程正揆在此讲学有两个春秋。

·古今名人辈出。

双峰山风景区地灵人杰,古有三国孟司空、清代程侍郎,今有石忠汉、周焕中等四名将军。

著名民族纺织资本家石凤翔先生出生在滑石冲,其女石静宜女士系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之妻。

石先生、石女士的旧居仍保存完好。

·风情风物,多姿多彩。

一是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双峰山是楚剧和清戏(湖北高腔)的发源地,清戏“三合班”曾领风骚几十年。

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人们还创作了种类繁多的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小调、号子、宗教歌,其中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民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雕花剪纸、木雕、手锈、石砌等民间工艺和玩龙灯、耍狮子、踩高跷、玩把式等带有浓郁的荆楚古韵。

二是山珍野味,味美趣浓。

清炖茅栗、温蒸棉枣、三元接第、蓑衣元子、香椿炒蛋,快炒野花和猕猴桃、山莓、野山棱等野菜、野果,别有风味。

(3)资源环境保护较好。

由于多年来国有双峰林场的严格管理和建设,规划区内主要游览用地的资源和环境保护较好,水土和气候等条件优良,对资源的充分开发极为有利。

概而言之,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地处武汉都市圈快捷交通网内,且与近邻的木兰山、鸡公山等景区的资源结构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资源显性吸引力较强,开发潜力大。

开发以秀峰幽谷、奇石茂林、溪涧水库为主的自然资源,挖掘整理以黄巢起义等农民战争为代表的古寨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地方传说与生产生活习俗推广汉孝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区位与环境优势进一步发展拓展、探险等时尚健康旅游文化,双峰山在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等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重点可以深度挖掘汉孝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将优异的自然环境与时尚的健康休闲有机结合,形成系列独具魅力的度假旅游品牌产品。

3客源及市场分析

以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特色为基础,结合客源市场的发展情况,最终以形象导向为目标,确立双峰山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1客源分析

·客源地:

双峰山的主要客源来自以下三级客源中心市场:

——孝感:

是双峰山日常游客的主要市场之一,也是目前度假区的重要客源基地,在未来度假区建设的前期阶段,它仍将是重点的客源地;

——武汉:

随着大中城市假日经济的日益升温,武汉游客去往省内各风景旅游点的旅游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随着武汉“8+1”城市圈的建设启动与发展,双峰山作为武汉的“后花园”、武汉市100公里出行半径内环城游憩带的组成部分,其独一无二的双峰尖、白云寨等景点配之以齐全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不断提高的服务质量,将成为武汉市假日休闲度假旅游的热点景区。

武汉游客将是未来开发成熟的度假区的主要客源地;

——周边省市:

双峰山景区拥有优良的外部交通区位,特别是与周边旅游区如河南信阳鸡公山景区、随洲大洪山景区、黄陂木兰景区以及钟祥、荆州等旅游城市之间交通便捷,更可以依托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整体联动发展和京珠线、汉十线等高速公路的贯通辐射力,必将吸引一些周边省市游客来此旅游。

从以上按距离划分的客源地情形来看,近期的主要客源以孝感市、武汉市为主,远期将会以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内的游客为主。

从旅游的一般规律来看,未来的目标市场将稳定在武汉城市圈。

·年龄和职业构成:

游客年龄也呈多样化趋势;未来的旅游开发,必须要针对不同的游客年龄构成,进行游线和特色塑造,才能达到资源的最好利用。

概括而言,目前双峰山旅游市场的游客主体主要由以下几类群体构成:

——青少年:

学生旅游+家庭旅游

——中青年:

家庭旅游+商务旅游

——中老年:

家庭旅游+疗养旅游

随着经济的发展,游客的职业背景呈多样化。

其中青年学生、普通工薪职员、部分中高级干部和私营业主将形成双峰山未来游客的主流。

考虑到自身资源特色和当前游客兴趣向个性化、体验式、参与型转变等因素,区应当着重培育青少年游客市场以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季节性影响:

应该看到,游览性尤其是山地型的风光资源易受不同季节的气候影响,造成度假区旺季和淡季客流量相差较大的局面,不利于景区旅游设施的充分利用;因此要求未来市场开发和度假区规划必须提出有效的缩小季节性影响的措施。

·客流量分析:

近期:

在度假区的初步建设阶段,一方面知名度不够高,另一方面由于设施的不足也使接待游客规模受到限制,所以游客以孝感市与武汉市部分游客为主,根据度假区现在的游客统计数据,2007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其中武汉游客占70%。

孝感市人口按180万城镇居民考虑,未来数年内考虑每年5%居民到双峰山游览,近期孝感游客可达9万人/年,武汉游客数可达18万人/年,综合其他散客及往返游客,年游客量可达30万人次,这也是孝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对其提出的目标要求。

远期:

3-5年后度假区建设已大体成型,内部和外部各项设施基本到位,随着对外知名度的不断上升,将会出现更多武汉城市圈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的情况并成为度假区的主要客源。

根据《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孝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专题报告纲要》等有关文件和材料,武汉城市圈内居民国内旅游出行率将可达到200%,则每年出行游客将达到6000万人次,且呈逐渐上涨的趋势。

到2010年,孝感市即可接待旅游者500万人次,参照现武汉周边景区景点的统计数字和估算,远期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将至少分享40~50万人次/年的潜在客源市场。

加上相对稳定的孝感市场,年均游客量在理想状态下将可达到50~60万人次。

随着度假区和市场的基本成型,游客在达到一定的高峰饱和数量后很难再大幅度的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

为正确面对这样的情形,远期当度假区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建设开发模式要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力争游客数量能保持可持续的增长的同时,更应通过服务附加值的提升促进度假区各种效益的提升,保持年游客量水平稳定在70万人次/年上下。

·游客容量分析:

参照一般风景区日客量经验、数据,山地型风景区内游览用地标准0.27公顷/人为基数,推算本规划区日适宜客量,乘2.5为日饱和客量;规划区辖总面积6250公顷,游人可达的风景游览区总面积约250公顷;另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每年可供游览的月份4-11月份,可游日为240天。

故:

环境容量=250/0.24*2.5*240=625000人次/年;

比较游客量预测和以上数据,可知年游客量的适宜数目应为约60万人次/年。

3.2市场分析(S.W.O.T比较研究)

具有潜在的客源市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达到该层次的市场规模,还依赖于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市场竞争力,应放在大的旅游区位体系中,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分析寻找双峰山的竞争策略:

·优势(Strong):

——区位居中独厚: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武汉城市圈第一、二产业正迅猛发展,为本地旅游产业提供着越来越强的支撑和依托力量。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地处以武汉为中心的旅游第一辐射圈层,市场范围广阔,本地旅游消费需求庞大;随着大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格局的逐步形成,三峡探奇,三国寻踪,鄂东北名人名寺瞻仰,大别山生态游憩及红色旅游,汉孝文化寻祖等旅游热线再度升温,而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正处于这条热线之上。

——交通方便安全:

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交通条件日渐完善(包括圈内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50公里,距京广铁路花园站和107国道19公里,距京珠、汉十高速公路仅6-10公里。

孝感通往景区的公路为三级柏油路面,每20分钟有一班始发或过境公共汽车以方便游客。

目前更已启动双峰山至黄陂木兰天池之间52公里连通路段工程,路面等级达到三级。

度假区内部也已形成一轴两线交通格局,8个景区、32个景点实现了人车通达;为游客提供了“行”的方便;

——基础设施良好。

除交通方面外,通信方面,全区固定电话、磁卡电话完备;移动、联通信号覆盖率达90%;具备图文传真、计算机宽带传输等现代通讯能力。

电力建设方面,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架设改造线路二十余公里,新建8个供电台区。

供水方面,新增生活用水80万立方,建成白云供水系统,保障了旅游和部分村民生活用水。

接待方面,现有旅行社一家,高中档宾馆11家,床位1200张,已建成度假区的广播电视卫星和微波接收系统,另外还发展了一些“农家乐”项目以及户外拓展基地建设。

总体来说,规划区内交通、水电、通讯、环保、接待、购物、治安、医疗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良好。

——自然景观丰富:

双峰山自然景观资源种类丰富且具有自身特色,国有林场多年的管理也使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较有成效,后续开发潜力巨大;

——文化底蕴深厚:

丰富的民间传说、质朴的民俗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能够满足游客日趋多样化、高级化的文化体验需求;

——政策支持有力:

孝感市已经把双峰山作为未来孝感旅游产业的品牌产品来抓,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给予了积极的参与和配合,为双峰山的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旅游后发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