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2252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

一、名词解释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2.认知结构变量

指影响新的学习和保持的认知结构的3个特征,即可利用性(学生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稳定性(或清晰性)(原有的有关观念的稳定与清晰性)。

3.知识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4.内部学习动机

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

典型的内部动机是兴趣、操纵的欲望。

5.内反馈

内反馈是由是由肌肉、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前庭器官对身体位置、肌肉活动等刺激的感受而产生的动觉、平衡觉反馈。

6.品德

即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1.学习:

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成就动机:

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3.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4.程序性知识:

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5.命题网络:

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6.替代强化:

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这种行为时,就产生了替代性强化。

教育心理学:

研究与人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费兹科,麦克卢尔,2008)

学校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学习:

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学习的一般结构是由定向环节、执行环节、检验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高级条件作用: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

撤消或减弱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习得性失助感:

当学习者任何行为都不能带来强化,都不能改变失败的结局时,个人就会认为这种失败的结局不可避免,且将这种认识不适当地推广到其他情境之中,产生习得性失助感。

程序教学:

斯金纳在强化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

认为我们有可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通过一个系列阶段,对学生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可以导向最后的预期状态。

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强化。

学科基本结构:

指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提出假设、调查、推测)、基本态度。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包括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巳有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同化:

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同化。

先行组织者:

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

合作学习:

学生在能力异质的小组里学习并根据小组的成功给予奖励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结构:

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强化理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就有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归因:

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自我效能感:

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迁移: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

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

共同因素说:

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因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学习的定势:

泛指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学习或作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整块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命题网络:

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图式:

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

产生式:

是一种以“如果/则”()形式编码的“条件—行动”规则(规则,简称规则)。

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

当一个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所需的条件时,就组合成产生式系统。

反省认知(元认知):

是一种控制各种具体策略应用的更高级的策略或过程。

概念转变指个体原有的概念由于受到与其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程执行控制。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

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

几种重要的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组织策略(三)精加工策略

问题解决:

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过程。

创造力: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判别创造力的标准新颖:

前所未有独特:

独出心裁产品是否有价值。

自我调节学习:

指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且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

道德: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规范:

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他的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

品德:

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移情:

指设想自己处在他人位置,了解他人想法,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心理反应。

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

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认知风格:

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学生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在身心成长及学校生活经验中,对于自己身心特征、学业成就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所持的综合性知觉与自我评价。

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三、简答题(共35分,每小题7分)

1.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请各自举一例说明。

答案:

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1分),正确举例(1分)

负强化: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1分),正确举例(2分)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1分),正确举例(1

2.什么是命题网络?

请以下述两个句子中的一个(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为例,说明句子的内容是如何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

句子1:

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酱。

句子2:

林肯出生在一个小木屋内,后来成了美国总统.。

答案:

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

相当于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3分)

画出命题网络图(4分)

3.布鲁纳注重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

启示有(1)应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2分);(2)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

(2分);联系教学实际(3分)

4.谈谈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答案:

(1)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影响是双向的。

(1分)

(2)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1分)

(3).中等强度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2分)

(4).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激活作用;指向作用;维持作用。

(3分)

5.谈谈发现学习的利与弊。

答案:

积极方面:

发现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适合于问题解决学习。

(4分)

消极方面:

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不能成为传授系统知识的主要方法;发现学习的教学指导难于为教师掌握;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3分)

2.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下述英文句子:

.

然后用自由联想法检测被试的命题成分的联想速度。

当呈现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而不是与临近的;当呈现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而不是与临近的。

请解释这一现象,并将这个句子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

答案:

解释:

被试保持的不是句子原文,而是意义的命题。

(4分)

画出命题网络(3分)。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应考虑:

(1)整理好教材,提高教材的逻辑意义水平;(2分)

(2)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看其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2分)

(3)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1分)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2分)

4.什么是习得性失助感?

如何防止学生的习得性失助感?

答案:

习得性失助感:

()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一是要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2分)

二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3分)

三是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2分)

5.简评形式训练说。

答案: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

(2分)

形式训练说的积极方面是重视迁移的作用。

(1分)

不足之处是:

(1)认为各种心理官能是非物质的实体,生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是“心理的肌肉”,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加强,这是对能力的唯心主义的理解。

(1分)

(2)只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不重视教材的内容价值、实用价值,导致了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

(1分)

(3)认为学科、作业越是困难,就越有训练价值,教学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这是违背学习规律的。

(1分)

(4)认为迁移是自动实现的,只要某个官能在一个学科上得到训练,就能在任何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这是缺乏根据的。

(1分)

四、论述与问答题(2题,共23分)

1.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运用迁移的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12分)

答案要点:

迁移的定义。

(2分)

陈述迁移的条件,4点以上。

(5分)

恰当举例。

(5分)

2.西方学者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11分)

答案要点:

(1)正确陈述皮亚杰、科尔伯格、艾森伯格、价值观辨析学派的观点(一种或几种)(5分)

(2)恰当地提出这些理论对德育工作的3点以上的启示。

(6分)

1.联系学科教学实际说明变式、正反例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12分)

答案要点:

变式:

在直观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保留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过程。

(2分)

正例(肯定例证):

一切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

(1分)

反例(否定例证):

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叫反例。

(1分)

变式目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更丰富、更有典型性。

(2分)

正反例出现有利于知识的分化。

(1分)联系实际,正确举例(5分)

2.何谓认知策略?

如何有效地进行认知策略的教学?

(11分)

答案要点:

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3分)

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应注意:

(8分)

(1)强化学生有关知识背景

(2)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机

(3)辨识运用学习策略的条件,提高反省认知水平,促进策略学习的迁移

(4)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5)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6)提供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7)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认知策略指导: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结合学科具体内容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效果较好。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

研究与人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费兹科,麦克卢尔,2008)

▪学校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

(一)主要内容

▪各类教科书中比较一致的内容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学;

▪3.动作技能领域学习心理学;

▪4.品德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心理学;

▪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心理发展、教学设计、教师心理

(二)教材的编排

▪1.一般规律—特殊规律

▪2.学习过程—学习条件

(1)学习过程:

一般学习过程;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

(2)学习条件:

内部条件(认知条件与非认知条件);外部条件(教学媒体、课堂里的社会心理因素、教师的特征等)。

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教育工作本身需要研究人,因此教育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2、心理学的发展又有力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心理学使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1、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王充: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3、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不应被动地学习。

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韩愈:

业精于勤,慌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应重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学习是从认知到行动的过程,感知材料有待于思维加工;实践既是学习的途径,又是学习的目的。

子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学习要循序渐进。

郑玄:

先易后难而渐入。

7、教育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8、提倡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二)西方古代教育心理学的思想

1苏格拉底:

我不是给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精神助产士)

2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营养的灵魂——体育——肉体不断完善

感觉的灵魂——智育——达到真理的大门

理性的灵魂——德育——达到完善的境界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裴斯泰洛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2、赫尔巴特:

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实现

(1)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

(2)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

教学四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学生心理活动:

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3、1867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发表了《人是教育的对象》,指出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4、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实验教育学派

实验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特点:

利用实验、统计以及测量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问题。

代表人物:

德国的梅伊曼()、法国的比纳、西蒙

2、桑待克

1903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年,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

三、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20’s之前)

桑待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

2、发展时期(-1950’s末)

▪行为主义主导

▪’s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认知学习理论的思想——折中的学习理论()

▪特点:

应用心理学原理于教育,

认为心理学能够改造教育实践。

▪桑代克的影响:

实证主义

▪美国教育界开展了四项大型教育心理学研究:

(1)儿童阅读心理研究(贾德);

(2)智力与智力测验的研究(桑代克);

(3)天才儿童研究(推孟);

(4)天性与教养问题(全国教育研究会)

⏹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

⏹脱离教育实际,回到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和教育互不关联。

⏹行为主义

⏹伯特(,1962):

原本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自从受自然科学影响转向科学化之后,先是失去了灵魂,继而又失去人的心,最后索性连人的意识也完全丧失了。

3、成熟时期(1960’1970’s末)

▪内容日趋集中;学科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与教育是相互促进的。

(1960’s)

(1)心理学家的注意力从学习理论转向学科心理学。

(2)重视现实情境中的认知学习研究。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技术的影响

4、深化拓展时期(1980’s后)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是相互促进的。

(1960’s)

(1)心理学家的注意力从学习理论转向学科心理学。

(2)重视现实情境中的认知学习研究。

▪教育界定了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影响了教育实践。

▪缺点:

对情意行关注不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研究类型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几种学习定义的比较

行为主义

“学习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加涅

“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才能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为生长过程。

鲍尔、希尔加德:

“学习是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来解释。

三、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语言的联合。

(5)辨别学习。

(6)概念的学习(7)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学习

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情感领域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四、学习的一般结构

【苏】列昂节夫、加里培林认为学习活动从机能系统上看,是由定向环节、执行环节、检验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一、学习与个体身体发展

成熟主要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生理结构、生理功能、本能行为的发展。

1.学习以一定的成熟为自然前提

格塞尔:

婴儿爬梯实验

2.学习可以促进成熟

二、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v1.个体心理发展通过学习来实现

v2.学习依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状况

三、学习的准备

学习的准备:

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v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是成熟与先前的学习。

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v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v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头,为发展开路。

教学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定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v维果茨基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准备观念。

讨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启示

1.提出了对“儿童发展水平”的新看法:

2.改变了人们的“智力”观念;

3.为改进智力测量提供启示:

4.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认识的根本性突破:

教学可以也应当引导学生发展;

5.提出了辩证的“学习的准备观”;

6.为合作学习、交互作用教学、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7.重新认识游戏对于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游戏属于一种最近发展区的活动。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三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学习观点

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论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所谓联结,是指某一刺激(情境)只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的趋向。

2、试误说

联结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过程而建立的。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动的、机械的。

3学习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桑代克的学习律(学习的条件):

⏹效果律:

满意律和烦恼律。

⏹练习律:

用律和废律。

⏹准备律

二、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获得:

▪消退律

▪恢复

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律

⏹辨别(分化)律

3、恐惧条件作用

⏹含义:

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

⏹恐惧症:

恐惧条件作用泛化的结果

4、高级条件作用

含义: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教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促进积极的课堂氛围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教师表现出热情、学习者舒适的感觉

关心和鼓励的行为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课堂和主题学习者舒适的感觉

(与教师行为联系在一起)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

反射理论

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

⏹斯金纳则区分出两类反应:

一类是引发反应,另一类是自发反应,它不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反射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的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式条件反射

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

强化不是奖赏

强化伴随者反应,

强化是奖赏

反应的主动性

被动

主动

学得了什么

刺激间信号关系

特定的反应

适合于解释

信号学习

情绪学习

简单的技能学习

强化理论

1、强化:

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或条件。

所增加的不是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强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