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WORD.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196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程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学教程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学教程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学教程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学教程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程WORD.docx

《心理学教程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程WORD.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教程WORD.docx

心理学教程WORD

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现象):

1.心理过程(动态)

2.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静态)

3.心理状态:

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

分析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

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2.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

只做理论研究不重应用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士:

思维在行为中的应用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

环境与行为的相互关系

四.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诺伊德:

本我自我超我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需求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1.脑干:

延脑,脑桥和中脑

2.小脑: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活动

 

第三章:

注意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声音强度/差异性)--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目的和任务,兴趣,自觉,实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

包括: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广度: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指人在一定的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个对象

4.注意的转移: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

4.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利用小朋友的兴趣)

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利用小朋友的兴趣)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4.避免与控制分心

 

第四章:

感觉

1,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3,感觉现象

1.适应:

一般来说,除痛觉外,各种感受都存在适应现象。

2.后像:

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向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

3.对比:

刚刚喝过苦汤药,再喝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

刚吃过糖,再吃西瓜就觉得不那么甜了。

第五章:

知觉

1,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得选择性(信息选择):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需要和兴趣,有目的地把刺激信息或者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2.知觉的整体性(完备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经验加工):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映像保持不变,大小,颜色,状态):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2,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知觉事物地过程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知觉事物地能力

3,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六章:

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指经历过地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1.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属性的反映,他不能离开当前客观事物而单独存在,相当于信息的输入:

2.记忆发生在感觉和知觉之后,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体验的反映

3,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4,记忆的种类: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2.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长时记忆(2分钟及以上)

5,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识记——保持——再现

1.识记:

学习,领会

2.保持:

遗忘:

先快后慢,逐渐平稳

当天最快

2天后平稳

3.再现:

提取

6,遗忘的规律:

(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遗忘)

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渐趋平稳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一天内遗忘较快,两天后平稳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地,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灵活性

4.思维的敏捷性

5.思维的批判性

6.思维的独立性

7.思维的逻辑性

3,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2.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中年级儿童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4.高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已相当发达。

4,表象与想象

1.表象:

表象是指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

2.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第八章:

情绪与感情

1.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种事物,产生的情绪会有所不同

2.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产生的情绪也有所不同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与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冲动型

2.情感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3.情绪的状态:

1.心境:

比较微弱,持久且具有渲染力的情绪状态

2.激情:

是一种短暂,强烈,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

是人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3.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指在压力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情绪紧张状态

5.焦虑的种类:

1.神经过敏性焦虑2.现实性焦虑3.道德性焦虑

6.焦虑水平对学习的影响:

焦虑水平与人的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

7.小学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1.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培养小学儿童的积极情绪

3.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情感发展

4.运用移情,丰富情感体验

5.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感

 

第九章:

意志

1.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心理过程

2.对行动的调节和控制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3.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的产生以认识动力为基础

意志的过程可以调节人的认识活动

4.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橙武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对情绪情感有控制作用

1.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3.小学儿童意志的培养:

1.培养小学儿童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

2.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4.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

 

第十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1.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的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

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

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三.需要的概念及形成

1.需要的概念:

是指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缺失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2.需要形成的基本条件:

由低级的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产生出社会性需求的发展过程

3.需要的理论

1.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

低级阶段: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中级阶段:

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高级阶段:

自我实现的需要

4.小学儿童需要发展: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

2.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

3.小学儿童交往需要的发展

4.小学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

 

5.动机

1.动机的概念与功能:

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2.外部动机是指个体在外界的要求或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

4.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1.进行目的性教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确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儿童产生学习的需要

5.及时反馈,强化学习动机

5.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1.正确的自我认识

2.客观的自我评价

3.积极的自我监控

 

第十一章:

能力

1.能力的概念:

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3.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3.常见的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百分之一百

IQ:

90-110=正常70-75以下=心理迟滞120+=优秀

(小学阶段12岁以前智商发展最快时期)

4.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1.人们的智力水平是常态分布成倒U型

2.中等水平100-90占大多数

3.极高130以下和极低70以下的人数都是极少的

5.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男女智力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力分布较均匀,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6.能力发展时间上的差异:

女性智力发展较早/男性智力发展表现较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