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305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docx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第7讲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考纲导学】

考试说明

命题规律

趋势预测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题型示例:

地壳物质循环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如2012年浙江文综第4题;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综合题,如2013年北京文综8—9题、2013年山东文综26

(1)题。

◆能力要求:

高考试题对本讲能力点考查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为主。

◆热点预测:

2015年高考对本讲内容考查可能仍以地质构造图或地貌图为载体,考查地质外貌形成过程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题型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分值约为8分。

◆趋势分析:

突出考查地质构造和内、外力作用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影响可能性较大。

【考点梳理】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

■地壳物质的关系: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1、矿物

(1)、概念:

(2)、矿产:

(3)、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

三种(举例)

(4)、矿物的分类:

(两类:

举例)

2、岩石

(1)概念:

(2)分类:

①、岩浆岩:

A、成因:

B、举例:

②、沉积岩:

A、成因:

B、举例:

C、特征:

③、变质岩:

A、成因:

B、举例: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1、地质循环

(1)、概念:

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2)、地质循环能量来源:

(3)、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

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例题1】读上右边图回答

(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⑤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可能为()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

(3)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比较: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

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小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这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3)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各数字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⑤:

2、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应用

(1)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板块的运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①、概念:

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当岩层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强大挤压力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

②、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与地貌

A、在内力作用下:

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B、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

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

(2)、断层:

①、概念:

岩层所受的压力超过了所能承受时,发生断裂,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发生显著的位移,叫断层。

有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②、断层与地貌:

A、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

形成块状山地:

如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西峰)、峨嵋山万佛顶、江西庐山等名山,都属于上升的岩块;

B、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

形成谷地:

如我国吐鲁番盆地、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等。

【总结】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

对地貌的影响

原因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一般成山

岩层向上拱起

有时成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一般成谷

岩层向下弯曲

有时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

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采石场的选址

(2)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3)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回避处

【例题2】:

若图中C、D、E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读图回答

(1)-

(2)题。

(1)在A、B两处分别打钻井,各打在什么地质构造上(向斜或背斜)?

(2)在A、B两处的打钻过程中,何处地下能打出煤层?

原因是什么?

5、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的构造:

(2)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3)地震的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流水的侵蚀地貌:

A、瀑布——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

B、峡谷、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例如黄土高原)——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

C、喀斯特地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岩溶地貌

【河流的侵蚀地貌】

形式

概念

影响

河段

时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上游

河谷发展初期

下蚀侵蚀

垂直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河谷发展初期

侧蚀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向横向发展

中下游

河谷发展中后期

(V形——槽形期)

②、流水的沉积地貌:

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带的物质会有规律地沉积下来。

【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山谷口,地势平缓,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

河流改道,河漫滩废弃。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水流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风的侵蚀地貌:

A、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B、戈壁沙漠、裸岩荒漠-----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

②、风的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3)、冰川作用

①、侵蚀地貌:

U形谷、冰斗、角峰

②、沉积地貌:

冰碛湖、冰碛平原

(4)、海浪作用

①、侵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柱

②、沉积地貌:

沙滩

3、我国不同地区的外力作用

(1)、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为主:

大河中下游地区——基底下沉、泥沙沉积——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风速减小、沙粒沉积—沙丘

地区

主要的外力作用

实例

干旱区

以物理风化和风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准噶尔盆地的风蚀城堡

湿润区

以化学风化和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寒区

以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青藏高原

海滨区

陆地河流和海浪相互作用;海浪、侵蚀和沉积为主

黄河三角洲

地势高

以侵蚀作用为主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地势低

以沉积作用为主

华北平原

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例如不合理地开挖地表,

使地表失去平衡,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这种对地表的改变就是不合理的。

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这是合理的。

【小结】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在此基础上形成土壤)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丹霞地貌,砂岩峰林地貌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作用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貌

冰山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冲积平原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例题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类型是是AB

CD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作业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区,其成因是。

(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5)如果D岩层为石灰岩,则当地地质矿产局在勘探优良建筑材料时,应把的勘探作为重点勘探内容。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12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3.在c过程中,要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4、读下列图和诗句,完成后面问题: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

(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

为什么?

(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