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10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3、通过学唱音准,是学生掌握住唱音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唱音准的方法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方法:

视唱法、练习法、赏听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电子琴、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音高。

学生唱出基本音阶(上行、下行)

二、教授新课

1、学习唱音准

怎样唱准音的高低,唱准音的高低是学会识谱的关键

介绍几种练唱音准的方法:

(1)、以词带谱法。

练唱音阶是练唱音准的第一步。

可以从自己唱得较准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调,帮助练习。

再如:

《歌唱祖国》中: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通过小节54321的练习,帮助我们将1234567的音阶练唱准。

2、利用电子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边奏边唱或先奏后唱来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听自己唱出来的音与乐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样高。

3、对于一些跳进的,不容易唱准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

如《说句心里话》的开始:

说句心里话

3-3的八度,我们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即从“3”开始,顺着梯子-456712唱到3,这样反复唱几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

第二小节的13可采用下行音阶的梯子。

176543来帮助练习。

2.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3、作者简介:

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

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

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4.简介作品: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

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

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

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5、学唱歌曲

A:

师示范演唱歌曲

B:

生跟琴视唱歌曲

6、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听唱一遍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7、完整演唱歌曲

8、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

如:

“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四、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

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第二单元家乡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牧歌》和《故乡是北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CAI课件、录音机(音乐《牧歌》)、VCD(歌曲《故乡是北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牧歌》。

(课件出示课题)

问:

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

田野上有野花。

生:

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

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

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

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

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

“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

你能读读这句吗?

(生读)

出示课件:

动画碧绿的河水。

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

“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

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

“起伏”是什么样子?

(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

稻田。

师:

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

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

“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

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

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

读一读。

(生读)

出示课件:

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

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

你们喜欢吗?

生:

喜欢。

师:

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

(范读)轻声读读。

两个人互相读读。

指名读。

生:

“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

”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

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读)

师:

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

指名读。

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

鲤鱼。

师:

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

你们喜欢吗?

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

范读。

互读。

指名读。

齐读。

师:

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

“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

(读这句)

出示课件:

芦苇和野鸭。

师:

这高高的就是芦苇。

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

藏起来了。

师:

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

谁来读读这句?

(指名读)

师:

还有要补充的吗?

(没有)

师: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

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

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

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

两个人先互相说说。

然后指名描述。

师:

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牧歌》和《故乡是北京》

师:

课本上《牧歌》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

愿意再听一听吗?

(播放VCD《牧歌》)。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歌《杨柳青》和《大雁湖》(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

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重、难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

教学准备:

钢琴、田野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演唱《杨柳青》。

2、做放松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

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杨柳青》。

下面我们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杨柳青》。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下面我们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大雁湖》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

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

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三、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发声练习----小提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1、 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

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

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

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 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

《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 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

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 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

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6、 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

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第3单元 快乐的校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合唱歌曲《乒乓球变奏曲》

教学目标:

l、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3、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乒乓球变奏曲》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最好能找到八音盒的实物),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含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坐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又确实都了解雪橇,这大多是从影视中见过的,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议论)。

对!

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

同学们知通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

对!

一般都是用马或狗来拉的。

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

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雪,扬鞭唱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要更加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热爱生活、乐观自信,这就是我们能不能唱好这首歌的前提。

2、播放范唱录音(合唱)。

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小节中弱起的词句。

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3、完全采用听唱法来学习合唱是很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学生们很难从两个声部中分辨出第二声部来,大多跟着第一声部跑。

所以教师在教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时须重点教唱第二声部,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可以先教歌谱,再教歌词。

在教唱过程中,顺带学习反复跨越记号。

还应注意用1=D的调高,不要用l=F。

4、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声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5、整体练习、逐步做到感情投入,表情愉快,吐字清晰、合唱和谐,并能初步背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管弦乐合奏《陀螺》《打字机》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

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节课我们要欣赏两首非常好听、非常生动形象的器乐曲。

欣赏器乐曲,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大家要继续努力、器乐曲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