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0958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docx

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氮及其化合物讲练

第十三章氮及其的化合物

一、考纲要求

1.了解N2、NO、NO2的重要性质及NOx对大气的污染。

2.掌握NH3的重要化学性质、NH3的实验室制法及NH4+的检验。

3.能设计实验探究各种喷泉实验。

4.掌握硝酸的性质与用途,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掌握推断题目中隐蔽考查NO3-(H+)的强氧化性。

二、知识梳理

1.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________色、________味、___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水。

(2)化学性质

写出Mg3N2分别与水、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无气略小不溶于

(2)N2+O2

2NO N2+3H2

2NH3

N2+3Mg

Mg3N2Mg3N2+6H2O===3Mg(OH)2↓+2NH3↑Mg3N2+8HCl===3MgCl2+2NH4Cl

2.氮气的存在及用途。

(1)N2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主要用作合成氨的原料气,以及填充气和保护气,液态氮可做________等。

(2)氮的固定。

①定义:

将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的方法。

②方式:

答案:

(1)78%冷冻剂

(2)①游离态含氮化合物②自然高能人工仿生

3.氮的常见氧化物。

 

NO

NO2

颜色

______色

______色

毒性

______毒

______毒

溶解性

______溶于水

______溶于水

与O2反应

____________

 

与H2O反应

 

____________

与人体、环境的关系

与________结合,使人中毒;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________、________

特殊性

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

制备

工业

4NH3+5O2

4NO+6H2O

2NO+O2===2NO2

实验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红棕有有不易2NO+O2===2NO2

3NO2+H2O===2HNO3+NO血红蛋白酸雨光化学烟雾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氨气。

(1)物理性质。

______色,______气味,密度比空气____,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溶解________体积氨。

(2)化学性质。

(3)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制法:

________________。

(4)用途:

制HNO3、铵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

答案:

(1)无有刺激性小700

(2)NH3+H2O

NH3·H2ONH

+OH-产生大量白烟NH3+HCl===NH4ClAl3++3NH3+3H2O===Al(OH)3↓+3NH

 4NH3+5O2

4NO+6H2O

(3)①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②N2+3H2

2NH3

5.硝酸

⑴物理性质。

气味

颜色

挥发性

溶解性

________

____色久置呈____色

易______

与水______

⑵化学性质。

答案:

⑴刺激性无黄挥发互溶

⑵试液变红试液先变红后褪色4HNO3

4NO2↑+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Fe2++4H++NO

===3Fe3++NO↑+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4HNO3(浓)

CO2↑+4NO2↑+2H2O

6.铵盐。

(1)构成:

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2)物理性质:

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______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写出NH4Cl、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强碱反应。

写出NH4Cl与NaOH反应并微热搅拌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

的检验。

铵盐(NH

无色气体(NH3)

试纸______。

答案:

(1)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2)易(3)①NH4Cl

NH3↑+

HCl↑NH4HCO3

NH3↑+H2O+CO2↑

②NH

+OH-

NH3↑+H2O(4)变蓝

三、要点精析

1.氨气的溶解性实验问题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气体与液体组合

a.NH3、HCl、NO2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

b.酸性气体(如CO2)与NaOH溶液组合能形成喷泉。

[关键提醒]

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⑴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⑵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装置

反应原理

①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NH3+H2O  NH3·H2O  NH+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

②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

3.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

装置

作用或现象

提供氨气和氧气

使氨气被催化氧化,红热状态的铂铑合金丝更加红热

吸收剩余的氨气和生成的水蒸气

看到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

4.NOx和O2混合型计算题的方法总结

⑴关系式法

①NO和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2NO+O2===2NO2和3NO2+H2O===2HNO3+NO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②NO2和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

③NO、NO2和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先按3NO2+H2O===2HNO3+NO计算出生成的NO体积,再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NO体积,再按①计算。

⑵电子守恒法

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5.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硝酸与金属单质反应时一部分被还原,一部分生成硝酸盐,故硝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但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

⑴硝酸与铜的反应

在反应中硝酸的作用可用下图表示:

可以看出,随HNO3浓度的降低,还原产物会由NO2变NO。

但由N原子守恒可知,无论是NO2还是NO,被还原的硝酸与被还原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总是相等的,而未被还原的NO与Cu2+构成Cu(NO3)2,NO3-的物质的量为Cu2+物质的量的2倍,运用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便可顺利求解参加反应的Cu、HNO3以及产物NO2、NO之间量的关系。

⑵稀硝酸与铁的反应

Fe+4HNO3(稀)===Fe(NO3)3+NO↑+2H2O   ①

3Fe(过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   ②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关系如图所示:

上述反应首先发生反应①,若Fe剩余再发生反应③Fe+2Fe(NO3)3===3Fe(NO3)2,合并①③即可得反应②。

所以,无论反应①还是反应②,被还原的HNO3皆占参与反应的HNO3的

6.NO3-的氧化性

NO3-是一种有着鲜明个性的离子,不能单独与任何离子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它又能氧化多种离子,如Fe2+、I-、SO32-、S2-等。

四、典型例题

1.(2015·新课标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答案选B。

2.(2013·上海高考)一定量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

)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

A.9.0L

B.13.5L

C.15.7L

D.16.8L

【答案】A

【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其物质的量为12/80=0.15(mol),电子转移数0.15×(6+2)=1.2(mol)。

两者体积相等,设NOxmol,NO2xmol,3x+x=1.2,计算得x=0.3。

气体体积V=0.6×22.4=13.44(L);若混合物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为0.075mol,转移电子数0.075×10=0.75(mol), 设NOxmol,NO2xmol,3x+x=0.75,计算得x=0.1875,气体体积0.375×22.4=8.4(L),因此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NaHCO3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

B.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

【答案】A

【解析】B项,所有铵盐均与烧碱反应;C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浓HNO3与C反应只体现强氧化性。

4.(双选)(2014·广东高考·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答案】AD

【解析】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反应产生CO2气体,A正确;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先生成AgOH沉淀,后生成银氨溶液,变澄清,B错误;Cu与稀HNO3发生反应,生成Cu(NO3)2、NO、H2O,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FeCl3将KI氧化生成I2,加入CCl4后萃取,下层呈紫红色,D正确。

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用“√”或“×”)

(1)(2013·广东高考改编)由于NH4Cl为强酸弱碱盐,因此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

(2)(2011·安徽高考改编)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 )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4)(2013·浙江高考改编)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

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混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Cu2O+2H+===Cu+Cu2++H2O)

【答案】

(1)×

(2)√(3)√ (4)3CuO+2NH3

N2+3Cu+3H2O取样后加稀H2SO4,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Cu2O,反之则无Cu2O

【解析】

(1)加热法可以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铵,是利用了氯化铵受热易分解为氨和氯化氢气体的性质;

(4)NH3具有还原性,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N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

3Cu+N2+3H2O。

由于Cu2O在酸性环境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可向产物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由于Cu与非氧化性酸不发生反应,若得到蓝色溶液,则证明含有Cu2O,反之则不含Cu2O。

五、针对训练

1.(2015·上海高考·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答案】B

【解析】A.HClO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Cl和O2,反应方程式是:

2HClO

2HCl+O2↑,错误。

B.NH4Cl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光照时不会分解,正确。

C.HNO3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是:

4HNO3(浓)

4NO2↑+O2↑+2H2O,错误。

D.AgNO3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是:

2AgNO3

2Ag+2NO2↑+O2↑,错误。

2.(2014·湖北荆州中学月考)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2mol/L的硝酸中,反应共生成1.12LNO(标准状况下),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当沉淀完全时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

A.450mL

B.500mL

C.400mL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生成NO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则此时NO的物质的量为0.5mol-0.05mol=0.45mol。

当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45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就是0.45mol,则氢氧化钠的体积是450mL,答案选A。

3.(2014·湖北武汉调研)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

A.只有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依据Fe+4HNO3(稀)===Fe(NO3)3+NO↑+2H2O及Fe+6HNO3(浓)===Fe(NO3)3+3NO2↑+3H2O可知,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多,①错;根据铁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正确;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多,③错;因3NO2+H2O===2HNO3+NO,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均为NO,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④正确。

4.为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工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

据此,由单质铜制取硝酸铜的下列衍变关系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Cu

Cu(NO3)2

B.Cu

CuO

Cu(NO3)2

C.Cu

CuO

Cu(OH)2

Cu(NO3)2

D.Cu

CuSO4

Cu(NO3)2

【答案】B

【解析】A、D项均产生污染气体NOx和SO2,对环境污染;C项,CuO与H2O不反应。

5.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常温下可用铝或铁制品盛装浓硝酸

【答案】B

【解析】硝酸是强氧化性酸,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正确。

由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知,均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因为硝酸是强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生成H2,而生成水,C正确。

D之所以正确,是由于浓硝酸可使铝和铁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但是在加热情况下,铝和铁都可以与浓硝酸反应。

6.无色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依次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最终无剩余气体。

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足量浓硫酸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CO2、N2

D.NO、CO2、N2

【答案】B

【解析】最终无剩余气体,说明不含N2。

7.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

①N2→NO2②NO2→HNO3③NO2→NO④N2→NH3⑤N2→NO⑥NO2→N2O4⑦NH3→NO2⑧NO→NO2

A.②⑤⑦

B.①③④

C.⑤⑧

D.⑤⑥⑧

【答案】C

【解析】①、⑦不能一步完成;由NO2与水反应可知②、③不需要加氧化剂;④应该加入还原剂、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8.(2015·江苏省南通市一模)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答案】D

【解析】氨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是NO,在锥形瓶口NO接触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红棕色的NO2,D项错误。

9.(2014·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

【答案】C

【解析】A项,NaHCO3不是化肥;B项,Na2CO3受热不易分解;D项,NaCl不水解。

10.(2014·河北保定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

NH

+SO

+Ba2++OH-

BaSO4↓+NH3↑+H2O

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NH

+OH-===NH3↑+H2O

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

NH

+OH-

NH3↑+H2O

D.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O

+CO2+H2O===2HCO

【答案】D

【解析】A项,NH

与SO

计量数之比和OH-与Ba2+计量数之比均为2∶1;B项,NH3·H2O不写分解形式;C项,固体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11.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答案】B

【解析】开始时混合气体为无色,故混合气体中无NO2,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含有NH3,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NO,而最后将剩余气体通入水中得到酸性溶液且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N2。

12.已知NH3难溶于有机溶剂,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答案】B

【解析】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导管直接插入水中吸收NH3时易产生倒吸现象,A项、D项有效地防止倒吸现象的产生;NH3难溶于CCl4,所以C项也避免了倒吸现象的产生;而B项易产生倒吸现象,故B项不宜用于NH3的吸收。

13.(12分)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适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使反应现象更明显,应向小烧杯中加入________。

a.粗铜片 b.纯铜片

如果反应中加入的是含少量铝的粗铜,则反应中形成无数微电池。

请写出微电池中正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______。

(3)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吸收NO和NO2的混合气体,常使用NaOH溶液。

欲使NO和NO2被充分吸收,则NO和NO2的体积应满足______。

(注:

NO+NO2+2NaOH===2NaNO2+H2O)

a.V(NO)>V(NO2)  b.V(NO)

c.V(NO)≤V(NO2)

【答案】

(1)①铜片表面产生气泡②铜片慢慢溶解并逐渐消失③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

④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来慢慢变成无色

(2)a2H++NO+e-===NO2↑+H2O

(3)反应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4)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放入适量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气体生成物为NO气体

(5)c

【解析】

(2)加入粗铜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由电池反应Cu+4H++2NO===2NO2↑+2H2O+Cu2+可知正极NO得电子生成NO2;(5)因为NO2与水反应生成NO,所以NO2过量也可以完全被吸收。

14.(14分)(201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

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格限制。

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

①NO+NO2+2OH-===2NO+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

NO2为21℃,NO为-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