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0796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 精品.docx

自然科学第四册第四五章教案精品

第四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四章第一节功

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

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初步学会用功的计算

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直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功的概念。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由学生动手做简易实验,通过学生对现学的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功的概念。

2.通过简易实验的分析得到功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准备

约码1盒,幻灯片。

教案实例

一、学习目标

1.从实验和实例中,能概括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大小是由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所决定的。

2.写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是什么力做功,谁对谁做功。

4.初步学会用公式W二尼及变形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

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

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

哪次“累”一些呢?

为什么?

答:

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

哪次“累”一些呢?

为什么?

答:

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j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

哪次“累”一些?

为什么?

答:

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

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设问: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

(用幻灯片打出课本70页图4-2人推小车,图4-3起重机吊重物。

问: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

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

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

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

在物理学中就说这两幅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图,人的推力对小车做了功。

是因为小车移动的距离是在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方向移动的。

同样,因推力是人施加的,也可以说人对小车做了功。

请同学们观察图4-3,什么力(或什么物体)对何物做功?

答:

起重机的拉力(或起重机)对重物做功。

问:

由此物理学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对物体做功?

答:

物体必须受到力,而且还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板书2〕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

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

为什么?

答:

没有功,因为虽有拉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为什么?

答:

没做功,因为拉力在竖直方向,钩码的移动是水平方向的,不是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所以拉力没做功。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为什么?

答:

拉力做了功,因为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问: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做功的实例。

并分析。

讲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合写而何。

也常生活如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人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

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答:

功。

问:

在上课起始的三个实验中,拉力对物体是否都做了功?

哪种情况下做功多?

如何进行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做功需具备两个必要因素,那么功的大小和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

先想一想,请同学们说看法。

(鼓励学生讨论猜测,发表不同意见)。

问:

到底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有何关系?

让我们一起用实验验证。

演示:

人匀速提钩码,把提起一个钩码的力作为1份力,0.5米的高度作为1份距离,那么匀速提起一个钩码上升1米高度所做的功就为2份功。

问:

分析表格数据,谁能总结出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距离一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边一,或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讲述:

力学中规定。

(板书3)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

功=力X距离

W=F·S(注意合指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

知道了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用它来计算功的大小,要计算功的大小,要先确定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距离的单位决定的。

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那么功的单位就是牛·米。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的杰出贡献,把功的单位牛顿·米就称为焦耳,简称焦。

〔板书4)功的单位:

焦耳(焦)l焦耳二l牛顿·米

〔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op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答:

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2.85X107焦的功。

[例题2]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3X105焦耳的功。

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

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

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

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S公式求得。

答:

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阅读课本月页最后一段至72页本节结束,老师简单小结。

(三)巩固检测:

打幻灯片。

[例题31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

(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

(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说结果。

小结:

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

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打幻灯片: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

A.1000焦B.l焦C.0焦D.无法确定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四)小结:

幻灯打出学习目标,结合板书小结,并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一l牛·米,在应用中注意各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

课本72页练习l、2、3。

习题解析

1.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一是________的力;一是物体________通过的距离。

参考答案:

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

2.某人用50牛力把重20牛物体竖直向上移动了2米,该人做功()

A.40焦B.60焦C.100焦D.140焦

参考答案:

C

简要分析:

本题目问的是人做功多少,而人对物体的作用力是SO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2米,所以做功W=F·S=50牛X2米=l00焦,强调各量的对应关系。

3.用东方红一54型拖拉机耕田,如果牵引力是28500牛,共运动了3石千米,那么它共做了多少功?

参考答案:

解:

W=F·s=28500牛X3600米=l.026X108焦

 

第四章第二节功率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需讲明功率的概念,阐明其为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讲明什么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同时,结合机器实际的功率值,理解应用过程中怎样选择合适的机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3.了解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教学难点:

功率概念的理解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由学生分析实际应用中做功快慢不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功率的含义。

2.由速度的定义类比引人功率的定义,理解公式、单位及意义,并会分析实际功率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钩码一台、幻灯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功率的定义、公式P一了,学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记住功率的单位,能说出1瓦特二l焦耳/秒的意义。

3.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了解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功的概念,以及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这一讲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其他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IJ用手将三个放在桌面上的钩码以相同的速度逐个匀速提高1米。

(演示实验2)用手将三个放在桌面上的钧码以和实验1同样的速度一起匀速提高1米。

问:

两次实验中,手对钩码做功的大小怎样?

两次实验有何不同之处?

答:

做功大小相同,但所用的时间不同。

问:

同样用起重机搬运建筑材料和用人力相比,用拖拉机耕田和用畜力相比,做功怎样,所用时间怎样?

哪些快一些?

答:

做功相同,所用时间不同,起重机和拖拉机快一些。

幻灯出示:

耕一块地,一头牛一天,拖拉机几十分钟。

挖几十吨土,几个人一天,大型挖土机几分钟。

讲述: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做同样的功,不同的情况,机器和人,机器和牲畜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相等的时间里它们做功的多少是不相等的,即做功的快慢不相同,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点明课题)。

[板书1]二、功率(比较做功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问:

上学期,在学习运动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个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

它是怎样定义的?

答:

速度,它的定义是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问:

同样与速度定义类比,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可以怎样定义?

答: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板书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讲述:

从功率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一个机器所做的功和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就能够求出功率。

下面我们讨论一个实际问题。

幻灯出示:

例:

吊车10秒钟做了4X104焦耳的功,则该吊车的功率为多少?

讲述:

知道了功率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用它来计算功率的大小,想一想功率的单位应由哪些量的单位决定?

这些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耳/秒,读做焦耳每秒。

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瓦特,把功率的单位焦耳/秒称做瓦特,简称瓦。

[板书3]功率的单位:

瓦特(瓦)

问:

l瓦的意义是:

物体1秒钟做的功是1焦耳,它的功率为1瓦特。

讲述:

在实际运用中,机器的功率非常大,常用千瓦做单位,1千瓦二1000瓦特,在工程技术中,过去,也曾用马力做单位,但现在已基本废除。

讲述:

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人们在制造和选购机器时,总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以发挥机器的最佳效益。

同时,功率配套也是选购机器时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选择的机器功率太小,不能使机器正常工作,选择的太大将造成浪费,所以必须合理选择。

下面我们一起阅读课本第73页,了解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问:

人长时间的功率为多少?

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

人长时间功率约70瓦,它的意义是人长时间工作时,每秒钟能做功约70焦耳。

问:

从表中看出,一般机器和生物体相比,哪种功率较大?

答:

机器功率较大。

(三)巩固检测

用幻灯片打出课本73页例题:

[例题1]:

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X104牛顿的重物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千瓦?

答:

起重机的功率是5千瓦。

[例题2]幻灯片打出,功率为35千瓦的拖拉机耕地,在2分40秒内匀速前进了1120米,拖拉机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拖拉机在这段时间内做了多少功?

答:

拖拉机受到的阻力是5000牛顿,拖拉机在这段时间内做了5.6X106焦耳的功。

[例题3]幻灯片打出:

两个体重相同的人都从一楼上四楼,一个人慢慢走上去,一个很快跑上去,哪个人做的功多?

哪个人的功率大?

答:

因为两个人的体重一样,上楼所用的向上的力一样大,升高的高度一样,所以两个人做的功一样多。

跑得快的人功率大一些,因为他跑上四楼所用的时间短。

[例题4J幻灯片打出:

如果要测定人上楼的功率,需要测哪些量?

各用什么仪器?

原理是什么?

答:

称出人的质量,量出楼高,测定人从楼下跑到楼上所需的时间。

仪器为磅秤、卷尺、秒表。

如时间允许学生可以5人一组做实验,或布置课后完成。

(四)小结:

幻灯打出学习目标,对照板书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要注意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意义,并了解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理解其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课本74页练习2、3、4。

习题解析

2.关于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B.功率越大,做的功就越多

C.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多,功率越大

参考答案:

C

简要分析:

从功率的定义式可看出,物体功率的大小是由物体做功的大小和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长短这两个物理条件的大小,这两者缺一不可,A答案仅考虑了这两个量中的时间,

所以是错误的,D显然是错误的。

而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功率有关,同样也与时间有关,B答案没有考虑时间,所以也是错误的。

由此正确答案为C。

 

第四章第三节杠杆

教材分析

在杠杆一节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下的学习打下基础。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滑轮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分析得到结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杠杆的应用部分,应让学生从杠杆的平衡条件结论出发,分析不同杠杆的特征,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的分析,把知识学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即动力、阻力、支点。

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应用,了解人体的杠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杠杆的有关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辨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通过实例及应用分析,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实质,理解支点、动力、阻力概念;通过实验,突破力臂的难点。

2.通过探索性实验,使学生认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实验“杠杆平衡条件”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分析。

讨论,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的特征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

1.教案图3-4示教板:

杠杆、支点、钩码、弹簧秤、铁丝

2.羊角锤

3.幻灯

教案实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记住杠杆的五要素。

2.能从常见的工具装置中辨认出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

阻力。

3.根据给定的杠杆实例,画出杠杆的示意图,并能正确画出力臂。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师:

简述现代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机械,目的是为了省力、方便,这一节我们从最简单的杠杆开始学习。

幻灯打出课本75页图4-5,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从井中提水的桔探。

继续用幻灯打出投影片:

撬棍撬石头,切橡胶的铡刀,抽水机的摇柄,课本75页图4-6、4-7(b)(d)。

师:

三者工作时转动部分的形状有何区别?

生:

撬棍,铡刀是直的,抽水机的摇柄是弯曲的。

师:

撬棍撬石头,些倒虹嘤五j四机的摇柄三者形状虽不同,但工作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能绕一个点转动(学生还可以分析出是硬棒,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

师: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共同点呢?

它们工作时,为什么会动呢?

生:

它们都是在力的作用下。

师:

非常好,像这样在力的作用下.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之为杠杆。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O)支点:

杠杆转动时绕着转动的

师:

手拿一根铁丝.问它是否杠杆?

生:

否,它不一定满足杠杆的条件。

师:

继续观察撬棍撬石头的活动投影片,分析讲述:

人给撬棍一个力去撬石头,人所施加的促使撬棍转动的力就是动力,石头阻碍撬棍转动的力叫阻力。

[板书2]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师:

无欢什么形状的杠杆,都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幻灯打出课本75页图4—6、图.如图(l)、

(2)所示,图中AOB表示杠杆,F;、F。

分别表示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师:

同样在幻灯实物图夯打出切橡胶的铡刀杠杆示意图。

如下页图1,图中ABO表示杠杆,F;、FZ分别表示动力和阻力方向和作用点。

师:

比较3个杠杆示意图中,动力,A阻力,支点的位置各有何异同处。

生:

图l、2中支点都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师:

用幻灯打出拔钉子的羊角锤,图1开汽水瓶盖的起子,镊子等实物图。

请同学分析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及方向,以及支点的位置。

师: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杠杆工作时有什么特点,以撬棍工作为例。

师:

我们用竖直向下的力来撬石头,看看需多大的力?

(把弹簧秤钩在A点绳套上,向下拉使扛杆刚刚转动,使B点刚离开标记)。

师:

刚刚撬动五头对,四个力多大?

生:

读出弹簧秆示数。

[演示实验]

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能否撬动相同情况下的石头,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和力的方向有关。

师:

如果我们再做实验,使动力的方向不变,但改变力的作用点位置,则撬动石头,需要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如力的方向仍为竖直向下,则力的作用点越靠近支点O,则撬动石头所用的力将怎样?

生:

越大。

师:

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现在我们不妨再观察一下。

[演示实验]

我们发现能否撬动石头,不仅和力的大小有关,还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叫做动力臂。

[板书3](4)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

师:

同样道理我们定义阻力臂。

[板书4](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

师:

我们把支点、动力、政力、动力臂、阻力臂称为杠杆的五要素,在杠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会正确表示它们。

教师示范,画杠杆示意图。

师:

结合投影片切橡胶的铡刀,抽水机的摇柄及撬棍撬石头,和学生一起边说边画杠杆示意图,以画抽水机摇柄为例。

第一步:

先画出杠杆,用线条表示,形状跟实物相同,然后标出支点O和画出动力F1,阻力F2。

第二步: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力的作用线可以用虚线沿力的方向正向或反向无限延长(是否要延长,朝哪个方向,由具体情况定)。

第三步:

画出两个力臂,怎么画?

反复强调是“点”(支点)到“线”(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让学生正确认识力臂,强调作图规范。

到此,这个杠杆示意图就画好了。

师:

让学生继续画切橡胶的铡刀和撬棍撬石头的杠杆示意图,教师巡回检查,并让学生板演。

师:

出示羊角锤,现在我用这把羊角锤把一根钉子钉在木板上(演示)这时的羊角锤是不是杠杆?

为什么?

生:

讨论后回答:

否,羊角锤并不绕固定点转动。

师:

但我再用羊角锤把木板上的钉撬出来(演示),这时的羊角锤是不是杠杆?

为什么?

生:

讨论回答,是,因羊角锤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师:

现在请大家画出羊角锤的杠杆示意图。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或画中有错的学生对照课本75页图4-7(。

)检查分析。

(三)讨论小结:

幻灯打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还学习了画杠杆的示意图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杠杆,如羊角锤拔钉子,撬棍撬石头,抽水机的摇柄在工作时都有什么好处。

生:

都能省力。

师:

同是撬棍撬石头,图(a)和(b),哪一次更省力?

生:

a图省力。

师:

省力的那一次,动力臂是长还是短呢?

生:

省力的那一次,动力臂长即11>l;’。

师:

完成同样的工作,是否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呢?

使用杠杆工作,力的大小和力臂间有怎样的关系?

下一节我们通过实验讨论研究。

(四)布置作业:

课本79页练习1。

【第二课时】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述形式及数学表达式。

2.说出省力、费力、等臂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3.对给定的实例,判断属于哪种形式的杠杆。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师:

提问:

什么叫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称之为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板书1)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二)讲述新课

师:

由杠杆平衡的比例式可看出:

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问:

由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如果动力臂人和阻力臂12分别在下述三种情况下:

即11>12,11<12,11=12,则动力风和阻力凡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

在杠杆平衡时,如11>12,则F1<F2如11<12,则F1>F2如11=12,则F1==F2

师:

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相对大小,可将杠杆分为三种类型。

[板书2]杠杆的分类应用

11>12,FI<FZ,省力杠杆撬棍撬石头,拔钉羊角锤等

11<12,FI>FZ,费力杠杆镊子,缝纫机踏板等

11==12,FI==FZ,等省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

(注意:

先不写应用及实例)用幻灯打出课本77页图4-9三类杠杆的示意图。

师:

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根据杠杆的分类,如果我们需要省力,只要选择什么类型的杠杆。

生:

11>12,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师:

虽然利用此类杠杆能够省力,但移动物体过程中,动力、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怎样?

小结:

由此得到:

如果出11>12,在移动物体的过程中,虽然FI<FZ,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要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还可引导学生得到,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几倍。

幻灯打出:

撬棍撬石头,铡刀,羊角锤,课本75页图4-6、图4-7(b)以及开瓶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