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078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人教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网络】

【分析解读】

1.碳单质在中考中会结合碳单质的化学式或分子模型,考查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及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探究题和图框推断题中考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或通过反应物的特点及实验现象推导反应。

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简答题中,有时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

涉及的命题点有:

①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③碳单质的用途等。

2.中考对碳的氧化物的考查,主要以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对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和在转化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中考的高频点,常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有时也会在填空题或简答题中考查。

主要涉及的命题点有:

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用途(与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反应)。

3.中考对二氧化碳制取的考查多为综合性试题,结合氧气的制取一起考查,会给出具体的气体制备原理,结合具体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只要熟记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解题不是什么问题。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应根据制取气体从原理上是否科学,严谨、合理,装置上和操作中是否安全、简便、现象是否明显,药品是否经济、易得、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单质碳(常见考点)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无色透明,__________形状的晶体

深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的__________的固体

形状似__________,有金属光泽

结构

导电性

不导电

导电

不导电

硬度

天然存在的_____物质

质软

质脆

导热性

不导热

良好

不导热

用途

钻头、剃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制备新材料

决定性质差异的原因

碳原子__________不同,导致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但__________相似

其他碳单质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

木炭、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可以用来__________色素和异味。

方法总结:

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物质的性质。

②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③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④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考点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高频考点)

稳定性

常温下性质稳定

可燃性

_____燃烧(氧气充足)

_______________

应用:

做燃料

__________燃烧(氧气不充足)

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

①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CuO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②和CO2反应:

_______________

CO2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应用:

冶金工业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常见考点)

1.性质

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味的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_____

化学

性质

一般情况下__________,也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

与水反应生成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_____,__________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

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__________。

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2CO(_____反应)

用途

2.相关实验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装置图

实验现象

蜡烛自_______________熄灭。

实验结论

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_____燃烧,也__________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

方法总结:

__________(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瓶体变_____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_____溶于水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步骤

现象

 纸花__________

 纸花__________

 纸花__________

 纸花__________

分析

_____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_____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O2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CO3,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考点四一氧化碳的性质(高频考点)

1.性质

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味的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化学

性质

可燃性:

_______________,(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_____。

现象:

发出_____的火焰。

还原性:

___________________(非置换反应)。

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

毒性:

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跟血液里的__________相结合,使__________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

用途

_____、__________

2.CO还原CuO的实验

 

装置图

 

观察到的现象

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

 黑色粉末变成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

 __________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

必须做到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其目的: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

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方法总结: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会导致动物或人类死亡,前者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使生物窒息而死,后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使生物中毒而死。

③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2+CuOCu+H2OCO+CuOCu+CO2)

考点五:

碳循环及温室效应(常见考点)

1.温室效应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____________、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氟利昂)。

(2)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____________、农业减产。

(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

减少使用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大力____________,严禁____________;

(5)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____________)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等。

方法总结:

①CO和CO2的鉴别

(1)澄清石灰水: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

(2)点燃法:

将气体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

(3)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法: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

(4)还原CuO法:

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出现黑色粉末变红现象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

②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

(1)CO中混有CO2杂质:

①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通过灼热的炭粉。

(2)CO2中混有CO杂质: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③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④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考点六:

二氧化碳的制取(高频考点)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A.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

生成的CaSO4____________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B.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

浓盐酸易挥发成____________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C.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2)原理:

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

A.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则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____________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生成的CO2从漏斗溢出)。

B.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

____________

(5)检验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如能___________,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木条____________。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干燥:

通常使用____________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和碱石灰。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选择

(1)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A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

a.固体和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型(装置如图)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

试管口应稍向______倾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型(装置如图A及变形装置图B)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

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

依据气体的_________性质(是否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和_________性质(是否与水、空气发生反应)来选择。

用的气体收集装置(如下图):

Ⅰ.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即图_____。

Ⅱ.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_____),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_____。

Ⅲ.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_____),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_____。

 

考场练兵

中考回顾

1.(2017重庆中考B卷)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2.(2017天津中考)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