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0634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9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株洲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1.现代服务业产业范围界定

1.1现代服务业概念与特性

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

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

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四个领域:

一是基础服务;二是

生产性服务;三是个人消费服务;四是公共服务。

从理论归纳的角度分析,现代服务业的一般特性主要有六个:

(1)高科技

性或高技术性;

(2)知识性;(3)高增加值性或高附加值性;(4)集聚性或集

群性;(5)从业人员高素质性;(6)新兴性。

1.2现代服务业产业范围界定

1.2.1国际现代服务业产业范围界定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方法,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11大类(见

表1-1)。

表1-1依据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的现代服务业类别

序号

大类

小类

1

商业服务

专业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其他职业服务。

2

电讯服务

电信服务、视听服务。

3

建筑和相

建筑物的一般建筑服务;民用工程的一般建筑服务;建筑物的完善与装饰工作。

关工程服务

4

教育服务

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

5

环境服务

污水处理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卫生及相关服务。

6

金融服务

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

7

健康和社

医院服务;其他人类健康服务。

会服务

8

和与旅行相

饭店与宾馆(包括提供饭菜);旅行社及旅游经纪人服务;导游服务。

关的服务

9

娱乐、文化

娱乐服务(包括剧场、乐队和杂技表演);新闻机构服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

1

和体育服务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

 

10运输服务海运、内河、航空、航天、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运输辅助服务

 

11分销服务佣金代理服务、批发服务、零售服务、特许经营服务

 

资料来源:

根据世贸组织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1995年发表的《国际贸易服务分类》整理

1.2.2我国现代服务业产业范围界定

根据国家2003年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我国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12类(见表1-2)。

表1-2依据我国服务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现代服务业类别

序号

门类代码

门类名称

大类代码、名称

1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

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

54

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

5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58仓储业、59邮政业

2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

60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

61

计算机、62软件业

3

J

金融业

68

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

4

K

房地产业

72

房地产业

5

L

租赁和商务

73

租赁业、74商务

6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

75

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

查业

77

科技交流和推广、78地质勘查业

7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

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

8

O

居民服务和其他

82

居民、83其他

9

P

教育

84

教育

10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

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

11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

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

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

12

S、T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

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

组织

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

层群众自治组织、98国际组织

1.2.3湖南省和长株潭三市现代服务业产业范围界定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指导意见》

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

见》,结合株洲市实际区位条件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本

报告界定株洲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重点为:

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商务服务业、职业教育、科技服务业、涉农服务业(见表1-3)。

 

2

表1-3湖南省和长株潭三市现代服务业产业范围界定

序号

地区

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重点

1

湖南省

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涉农服务

2

长沙

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科教和信息、金融、商务、文化休闲旅游、商贸餐饮、

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打造高端服务业。

3

株洲

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商务、职业教育、科技服务业、涉农服务业。

4

湘潭

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型服务业。

要大力创新与发展金融、信息、产权交易、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

1.3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分类与特征

1.3.1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

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

组织和管理机构,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

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

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上海市经委的一项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

资本服务

类、会计服务类、信息服务类、经营组织类、研发技术类、人力资源类、法律服务类等七大类别。

在这七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四十三个行业(见表1-4)。

表1-4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序号

类别

基本行业

1

资本服务类

银行、信托、保险、典当、评估、投资、融资、拍卖、资信、担保…

2

会计服务类

会计代理、审计事务、资产管理、信用管理、财务公司…

3

信息服务类

会展、电子商务、战略咨询、信息咨询、品牌代理、公共关系、广

告…

4

经营组织类

企业托管、物流、配送、产品批发、商品代理、监理、经纪、租赁、

环保…

5

研发技术类

产品研发、技术转让、软件开发、知识产权交易服务…

6

人力资源类

人才招募、人才培训、人力资源配置、岗位技能鉴定…

7

法律服务类

律师事务、涉讼代理、公证、调解…

1.3.2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同消费者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

 

3

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

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知识性;2.创新性;3.专业性;4.国际性;5.协同性。

1.4高端服务业的概念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既存在于消费者服务业

也存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密集,产品品质优势、产品差异性大,

投入产出效率高的特点,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其涉及的主要行业有:

金融、民航、传媒、旅游酒店、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

由于高端

服务更加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性,其竞争力更多体现在品牌和声誉上。

1.5现代服务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1.5.1现代服务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国别分布

图1-1为全球价值链的国别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占据着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经营和较高增加值生产环节,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占据着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的现代服务业。

图1-1全球价值链的国别分布

1.5.2现代服务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布

图1-2为产业价值链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研发、设计、检测、核心部件与关键材料的高端生产、品牌策划、交易交割、售后服务等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这正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追求的目标,即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4

 

图1-2产业价值链分布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2.1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演变和发展来看,服务业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

并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

2000年,全球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3%,其中,低收入国

家的这一比例为43%,中等收入国家为61%,高收入国家为71%,美、德均为

71%,英、法均为74%。

随着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知识密集型服务

业的就业能力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2.2服务业的全球化和外包是一个新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业外包和转移充实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容,成为

经济全球化中新的亮点。

服务业国际转移表现为3个层面:

一是项目外包,即

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

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三是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

作关系的服务企业,为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

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

际转移。

2.3国外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5

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2)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加大;3)商业性服

务将成为竞争焦点;

4)服务业成为新技术又一重要促进者;5)世界各国对服务业的管制放宽。

2.4世界主要国家都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世界各国都把服务业视为发展国内经济的新动力,加大发展力度。

韩国政府2004年3月对服务业实行了大幅减免所得税的扶持政

策。

除了整体上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各个产业也都有本身的发展战

略。

以信息服务产业为例,韩国政府提出u-Korea计划,并把IT839作为u-Korea

的核心战略,通过u-Korea的技术路线图,找到新的战略以支撑整个国家快速发

展,实现韩国第二次起飞。

美国政府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促进服务业

的发展。

1996年,美国通过了新的电信法案,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

的电信市场,促使美国电信行业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

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还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

发展。

1998年,美国通过了《因特网税收自由法案》,规定对因特网的接入费免

征消费税。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文书工作减少法案》,各级政府被要

求尽可能将政府职能放到网上。

200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

电子签名法案》,使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新加坡是一个以服务业起家的国度,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

2002年,新加坡经济检讨委员会下属的7个服务业工作小组相继提出了

有关加速发展各自行业的建议,其内容不仅包括各自行业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

还涉及为实现目标应当采取的基本策略和措施。

2.5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不同的发展模式特点

 

6

2.5.1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

曼哈顿模式

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

人口150万人。

目前曼哈顿的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曼哈

顿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

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

70年代,80—90年代达到鼎盛。

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中城(Midtown)。

老城的华尔街CBD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中城是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都坐落于此,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都集中在中城。

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等),以及商业服务业也迅速聚集发展起来。

(1)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2)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发展源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要素支撑;

(3)政府的积极规划和适时调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5.2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金融城模式

伦敦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和金融区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英国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

伦敦大都市区分为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地区,

伦敦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TheCity)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Westminster)

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办公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大伦敦地区的GDP

占英国GDP的1/5,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

的2%,其中伦敦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的产出占总产出的40%。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在模式上与纽约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而且伦敦金融区发展不仅突出了现代中心城市对管理决

 

7

策、金融控制和要素集聚的要求,更强调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即强调

综合功能和生态功能。

(1)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

(2)伦敦城市规划引导着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多点式发展模式;

(3)金融创新成为推动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2.5.3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东京新宿模式

东京是国际大都市中的后起之秀。

东京市中心传统上由千代田区、中央区

和港区等都心三区构成,千代田的丸之内是东京IFC的主体,国际金融机构高

度集中,用地达到饱和状态,办公面积达1700平方米,占三区总量的60%左右。

东京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策略,

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中央商务区除丸之内金融区、新宿商务办公型

副中心区和临海商务信息区三个梯次外延的层次外,还在东京大都市圈和东京

湾开发区域整体规划中,进一步把东京市外的幕张副中心和横滨纳入了MM21

规划。

由此可见,东京的商务区便组成为网络结构,现代服务业集群也就具有

了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1)城市发展模式为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服务业集群发展;

(3)政府政策支持和专业人才优势是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2.6现代服务业将是中国的主导产业

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作了主题发言。

他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我们要把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

 

8

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对物质资源消耗的增加向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主动创新转变。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们的服务业比

重和水平,这将是我们的产业方向。

2.6.1全球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当今世界,服务业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

力。

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规模和地位也在迅速上升,其增长速度已快于其他产业。

2006年全球服务业的增长已占全球GDP的70%,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服务业经济

时代。

2.6.2现代服务业正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间,

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1982年到

2006年的25年间,服务贸易出口增速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2006年,服

务业的增长已经超过8.2万亿元,从业人员2.46亿;同时,服务业的市场化、

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我

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开始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格

局。

服务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扩大就业,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2.6.3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促

进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其中明确提出:

到2010年,我国

 

9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

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将达

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型城市将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向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50%——我们近几年是在40%左右徘徊。

到那时,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这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2.6.4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推进策略

第一,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第二,深化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第三,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

第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优化发展环境。

2.7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走向高端化

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

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处于服务

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

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

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聚集性和高产业带动力等特点。

高端服务业

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10

必然要求。

2.7.1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是

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端服

务业的发展。

(1)高端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高端服务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高端服务业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2.7.2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高峰期,制造业已开始由

低端走向高端,外商的投资结构和投资重心出现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状况有

了明显改善,传统服务业特别是低端服务业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的要求,客观上需要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1)高端制造业成为未来主轴,高端服务业的支撑需要同步跟上;

(2)外商投资重心正发生转移,高端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3)低端服务业发展趋于饱和,高端服务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4)各种环境条件已得到改善,高端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2.7.3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客观需要。

然而,无论是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还是产业结构和对外开

放等领域的转型升级,都要求发展高端服务业。

 

11

(1)消费领域的提高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发展消费型高端服务业;

(2)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低端服务转向高端服务;

(3)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大幅度发展高端服务业。

2.8服务业是制造业的“蓝海”

做制造商还是服务商?

做产品供应商还是解决方案供应商?

不仅做一流产

品的制造商,更要做卓越的服务商,是制造业跳出“红海”跃进“蓝海”,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

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我认为,这给振兴中国制造业指出了一条

光明大道,那就是制造业要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

2.8.1由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发达国家无一不调整了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

构,实现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到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从而得以继续保持在世界

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中国虽然整体发展还处在工业化中期水平,但向服务业的

转型也是大势所趋。

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的“蓝海”。

一般认为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是属于工

业经济的东西。

所谓制造业也要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制造业

在搞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强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为了突出核心竞争力,国际上先进制造企业近年纷纷加大对客户需求的投

入,开发客户在服务方面巨大的潜在需求,逐渐把服务纳入到产品的价值链。

这样就重建新的市场和产业边界,从而使企业慢慢摆脱已知市场空间的“红海”,开创了自己的“蓝海”。

 

12

2.8.2既要做产品更要做服务

长期以来,制造业主要以生产产品为主。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现代服务经济的迅速增长,对制造业的理解要不断更新,制造业不能再走以前单一依赖产品获得发展的路子,而是要同时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依靠产品的增加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二是依靠做产品的服务,在产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高额的服务回报。

服务按照国际惯例分成两个大的类别:

一个是生产性的服务,一个是消费性的服务。

在制造业领域,设计、研发、咨询、物流、仓储、运输等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而售后服务与维修、产品升级等属于消费性服务业。

放眼全球,先进的制造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服务在产品中的独特价值,它们不仅注重产品,更注重的是做好产品本身所附带的服务,为客户长期提供尽可能完全的整套服务,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制造企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而且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2.8.3从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型

中国制造企业众多,往往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在市场上时不时地进行价

格肉搏,常常深陷血腥的“红海”之中。

如何出离“红海”,进入“蓝海”呢?

中国制

造企业要开创“蓝海”,应当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做法,瞄准产品潜力巨大

的售后服务市场,用心经营服务。

正是看到了服务经济的成长空间和趋势,看中了技术服务业在未来社会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美国著名制造企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再造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的时候,决定要做“服务商”而不是“制造商”。

 

13

在中国,现在还很少有制造企业称自己为服务商,大多数的企业最关心的

还是自己的产品。

中国的制造业要推进现代服务业,首先企业要提高认识,更

新观念,在吸收国内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

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中国制造企业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上已经有

一些成功的先行者。

例如,陕西鼓风机集团成立了“产品服务中心”以加强服务并

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沈阳防锈集团在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为客户

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