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0038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1.(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1ie)鳞蜥和陆生鬣鳞蜥。

他们的祖先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

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B.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C.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地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

   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

[解析]1.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生存环境产生差异,即存在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出现生殖隔离,所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使基因重组。

2.(吉林实验中学2014级高三一模)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解析]2.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B表示隔离;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3.(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C.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D.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解析]3.自然选择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这样就有种群(一定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的性状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环境;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改变核苷酸序列,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易位和倒位。



4.(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

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

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1/10000和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Ⅲ-3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和Ⅰ-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4

D.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1/60000和1/200

[解析]4.调查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Ⅰ-1和Ⅰ-2与Ⅱ-1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X染色体病,由Ⅱ-6和Ⅱ-7→Ⅲ-7或Ⅱ-2和Ⅱ-3→Ⅲ-3,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所以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甲病,Ⅱ-2和Ⅱ-3表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Ⅱ-2的a基因来自Ⅰ-1或Ⅰ-2,Ⅱ-3的a基因来自Ⅰ-3或Ⅰ-4,乙种遗传病的基因来自Ⅱ-3,而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4;Ⅲ-3患甲病,Ⅱ-2和Ⅱ-3变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推知Ⅲ-2为Aa的频率=2/3,Ⅲ-1(1/10000Aa)xⅢ-2(2/3Aa)→1/10000×2/3×1/4=1/60000aa;Ⅲ-1(1/100XBXb)xⅢ-2(XBY)→1/100×1/2XbY=1/200XbY。

5.(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就越大

  B.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

  C.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

  D.适宜条件下,酶颗粒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解析]5.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和多害少利性,所以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获得有利突变的几率不一定就越大;长期使用农药,会使不耐药的害虫死亡,留下的具有耐药性,所以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酶的催化效率与酶的活性有关,与颗粒大小无关,酶活性越大催化效率越明显。

6.(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自然选择学说

 B.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

 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解析]6.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对细菌抗性基因的筛选,引起抗性基因频率的提高:

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说明斑马和驴能够杂交,但是不能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因为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斑驴兽”是不是可育,是判断斑马和驴存在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条件;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7.(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3月月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I、II、III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l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I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II段发生剧变

 C.Aa个体在I、III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II、III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解析]7.在I段内:

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所以A的基因频率是40%+1/2×40%=60%;II段内AA与aa的个体数发生变化,其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a个体在I、III段数量均为40,但是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所以A的基因频率是20%+1/2×40%=40%,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所以种群发生了进化;在II、III段,aa的个体数在增加,AA个体数在减少,所以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8.(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解析]8.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物种其基因库不同;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相似生存环境会产生相似性状,说明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发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自然状态下不会打破生殖隔离而演化为同一物种。

9.(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形态和体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峡谷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对Abert松鼠种群的选择方向不同

B.河流的分隔导致峡谷南、北两侧的Abert松鼠间没有基因交流

C.可判断Kailab松鼠与峡谷南侧Abert松鼠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D.两个Abert松鼠种群发生的分化表明它们的基因库已存在差异

[解析]9.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河流的分割是峡谷两侧的松鼠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不能自由交配,产生了地理隔离,所以峡谷两侧的松鼠之间没有基因交流;峡谷两侧的松鼠虽然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但是仅仅是在形态体色方面发生了差异,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峡谷两侧的松鼠相互之间在形态体色方面产生了差异,说明在这两个方面的基因也出现了差异,两个松鼠种群的基因库已存在差异。

10.(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中,一个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将代代保持不变。

下列不影响种群遗传平衡的是( )     

A.基因重组    B.个体迁入迁出   C.自然选择    D.基因突变

[解析]10.在一个群体无限大,且又具备以下条件:

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遗传漂变的情况下,群体内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将代代保持不变,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状态就称之为遗传平衡状态,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基因重组不会造成基因数量的改变,所以基因重组不会造成种群遗传平衡。

11.(开封市2014届高三一模)假设某动物种群的基因库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8,b=0.2,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基因库中B、b的频率B=0.3,b=0.7。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B.该动物种群基因库中基因B、b的产生最终来于基因突变

C.该动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D.在整个过程中,该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1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动物种群发生了进化;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即等位基因的产生最终都来自基因突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是否发生了生殖隔离;该动物一个种群,所以没有生殖隔离,没有新物种的产生;B基因频率与BB,Bb基因型有关,自然环境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最初BB的频率是0.8×0.8=0.64,bb的频率是0.2×0.2=0.04,Bb的频率是0.32,若干代后BB是0.7×0.7=0.49,bb频率是0.3×0.3=0.09,Bb的频率是0.42;当B频率降到0.5时,Bb的频率是2×0.5×0.5=0.5;Bb先增加后减少。

12.(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的结果是形成新物种

[解析]1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所以各基因型频率相加之后等于0;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13.(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解析]13.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14.(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就不会发生进化

B.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等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解析]14.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的的生存斗争而实现的。

15.(赣州市2014届四所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解析]1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短期的地理隔离不能导致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6.(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解析]16.保护和挽救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四条:

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三峡大坝蓄水后,原来生活在蓄水区的生物的栖息地完全被淹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自然保护区显然是不可能的,科学研究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宣传教育和制定法律也不能实际的解决这一个问题,故易地保护是最好的措施。

17.(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同一区域内生长着两种杜鹃花,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因两种杜鹃花开花期不同而不能杂交。

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解析]17.由于在自然状态下,这两种杜鹃花是不能杂交的,所以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

虽然人工条件下可杂交成功,但不符合物种的标准。

18.(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羽衣甘蓝、花椰菜和卷心菜都是由野生甘蓝经过人工选择形成的蔬菜。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工选育蔬菜必须经过选择、隔离种植、选择等过程

 B.三种蔬菜属于不同物种,是因为它们形态差异很大

 C.选育过程中,野生甘蓝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能进行人工选育,是因为植物体内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18.人工选育蔬菜必须经过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为防止杂交,要隔离种植,然后再从中选择;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叫做物种,而不是根据形态差异来判断;选育过程中,认为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所以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能进行人工选育,是因为植物体内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即: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9.(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轻臭氧层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森林、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

D.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影响物种多样性;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轻温室效应,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森林、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20.(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

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解析]20.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抗生素对病原体进行了选择,淘汰不抗药的个体,保留抗药的个体。

21.(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16分)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

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

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

70%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的过程中,需要           、          等物质。

(2)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  。

(3)患儿的体重较同龄儿童要轻的主要原因是     。

(4)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而改变了其序列。

(5)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1/22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

②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

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        。

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若Ⅱ3和Ⅱ4计划再生育一胎,需要做产前诊断,下列中哪项技术肯定与此无关?

        。

A.电泳技术B.PCR技术C.分子杂交技术D.凝胶色谱技术

[解析]21.

(1)CFTR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原料:

氨基酸,ATP提供能量,mRNA提供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酶催化肽键的生成。

(2)有抗原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首先识别并吞噬、处理抗原。

(3)70%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

(4)70%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所以是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5)①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1/22携带有致病基因,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22,所以正常基因的频率=21/22+1/2×1/22=43/44,所以致病基因的频率=1-43/44=1/44。

②假设正常对患病为显性,用基因A和a表示,由图可知:

1号和2号个体为杂合子,所以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1/3AA和2/3Aa,7号个体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2,所以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2/3×1/22×1/4=1/132;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和b),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所以3号的母亲一定是杂合子XBXb,其父亲基因型为XBY,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1/2XBXb和1/2XBXB,Ⅱ4基因型为XBY,所以后代患红绿色盲的概率=1/2×1/4=1/8;由于Ⅱ3和Ⅱ4的生了一个患囊性纤维病的女儿,所以Ⅱ3和Ⅱ4都是杂合子,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患患囊性纤维病孩子的概率=1/4,所以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1/4×1/8=1/32。

22.(广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16分)在大面积种植只含一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2N=18)以后,调查发现,小菜蛾种群对该种甘蓝产生的毒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性。

为此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

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下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

请回答(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得到转录可采用   技术。

 

(2)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小菜蛾种群抗性增强的原因是      。

 (3)甘蓝是雌雄同株植物。

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普通甘蓝)。

①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5%,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

②可选取上图    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

利用花粉培养出幼苗的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

③上图甲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4)下图表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需要做的处理是     ;图中的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解析]22.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得到转录,检测是否有RNA生成,检测RNA的技术是分子杂交(RNA-DNA分子杂交)。

(2)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在没种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之前,小菜蛾种群中就有抗虫基因出现,种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后,相当于对小菜蛾进行了选择,使不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死亡,有抗性的个体保留下来,所以小菜蛾种群抗性增强。

(3)①甲和乙图只能产生两种配子,与普通甘蓝杂交,后代没有强抗虫个体出现,所以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丙。

②甲图产生配子时,正常情况下A基因和B基因分离,不会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所以可以选取乙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