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9947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docx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一、“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为唐代始音,其诗文虽未完全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1、题材扩大,主题升华。

<1))四杰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使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

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山水诗如王勃的《腾王阁》;又有咏史抒怀之作,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2)风格由纤靡卑弱转至刚健清新。

四杰”均出身庶族地主阶层,思想狂傲豁达,重视抒发个人情怀并思索人生哲理。

诗风变化多样,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一个共同特征:

刚健清新,开创了唐诗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

如卢照邻的游侠边塞诗《结客少年场行》

2、体裁突破:

促进并确立了近体诗新形式。

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诗发展成熟,为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各有偏重,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卢《帝京篇》,骆宾王《畴昔篇》。

二、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

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提倡风雅兴寄,风骨,为唐代正始之音。

1、风雅兴寄。

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在38首《感遇》诗中。

“兴寄”理论既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

兴”,指所托之物需遇境而生,不可矫揉造作,如《修竹篇》所“兴”之“竹”。

“兴寄”理论重点“寄”:

包括“美刺”之社会教化作用,主张诗应关心现实,寄托讽喻。

其中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具有唐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

2、风骨。

“风骨”基本内涵:

要求诗歌慷慨多气,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

继承爽朗刚健“建安风骨”传统的同时又扬弃了其中的慷慨悲凉,代之以昂扬和明朗,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

这种美学理想,正是盛唐之音的基调选择。

3、正始之音。

《感遇诗》38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主张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抒发情感。

“感之于心,遇之于目,情发于中,而寄于言”——杨士奇

三、沈宋对唐诗的贡献

沈佺期、宋之问是以五言律诗见长的初唐宫廷诗人。

(一)沈宋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1、政治的不幸出现了迁谪题材诗歌的高峰;2、道观佛寺名胜引入诗中;3、采用近体格律诗的形式描写岭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盛唐山水诗的崛起提供了创作经验;4、应制诗改变了单纯以人体美、服饰美为题材,投向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美的结合,表现大唐恢弘气象,如沈佺期的《兴庆池侍宴应制》

(二)沈宋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

1、沈宋诗歌气势壮大、感情豪迈,善于借景抒情以表现诗歌整体意境美;2、语言节奏自然、圆融流宕。

改变了齐梁词藻华丽、拼凑对偶之风,讲究清新流畅、精炼含蓄。

如应制诗本色自然,表达真情实感。

<三)五言律诗的定型

元稹说“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沈宋在总结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作了大量格律精严、典范的五言律诗,被称为“沈宋体”,其为诗之法被称为“律”。

四、王维诗中的禅意

王维对山水、仕途、社会的了悟,达到了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融合为一的艺术境界,禅味很浓,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中有润泽华彩。

胡应麟:

“右丞却入禅宗。

1、王维诗中多营造一种空、寂、闲的氛围,表现清静虚空的心境。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静到月出的清辉惊醒鸟儿,鸟儿的叫声更衬托了静夜的空旷寂静。

这寂静实是诗人心之静,体现了佛教寂灭的思想。

2、诗中对田园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悟出了隐居山林的禅寂之乐。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宣称:

我已与世无争,谁会猜忌我?

可见他保持心的清静,将恬静的心境融入自然花山水,诗歌显现出了禅光佛影。

3、诗中常写“闲居静坐”的乐趣。

王维“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

——《书事》

他的“闲居静坐”一般带有禅定目的,且心有所感、思有所悟。

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4、诗中禅意还表现为无我境界。

云霞成伴侣,虚白带衣巾。

——《戏赠张五弟湮》将自身和大自然融合,既心境清静,又有邈远灵动的情韵,空静、平淡,能够感受到独特的宁静和空灵的无我境界。

五、王维诗的艺术特点、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色

(一)“诗中有画”

苏轼评: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将光感、色彩绘画艺术融入诗歌创作,像图画具有空间感,能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观感受。

形成了他写景诗极大特色:

景中有我。

景中有我的1、感受2、思想感情3、内在气质<自我形象)4、自我审美追求

(二)达到了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这四者的高度结合。

诗人的自我形象和山水景物形象交融契合,注重把握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山水的浑然一体的意象;既描写了客观景物,又抒写了主观情趣,具有超越情景之外的审美特点;诗人融音乐技巧,写出山水中律动的自然天籁,透露人同自然相契的虚静与灵动,并着意用不同音响在心弦上鸣奏,显示自己不同的心境.这就是王维山水诗着意刻画自然音响带来的诗意和魅力。

“穆如清风,右丞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沈德潜

六、李白诗的艺术特点

1、洋溢着炙热的感情,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现各种题材的作品中均有诗人的自我形象在其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对现象生活不是细在表现,而着重表现各种事物内心的感情波涛。

“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2、诗歌的意象往往超越现实,很少对生活过程做具体详尽的描述,而是驰骋想象,把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故事。

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捕捉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的逻辑意象,构成神奇壮丽,可歌可愕的境界。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月。

3、夸张到极点。

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大胆夸张,实是情至而发的激昂之语。

“尔来四万八千岁”“我且为君锤碎黄鹤楼”以违反客观事物之科学,表达真实情感。

4、体裁运用不拘一格,被称为“乐府第一手”

《将进酒》为乐府体,《梦游》为歌行体,《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七言古诗

5、语言特点:

不加雕饰,深受汉乐府民歌影响,音律浑然天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时代的象征,标志着冲破世俗束缚的的自由。

七、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源于杜甫进的《进雕赋表》含有沉郁顿挫,被后人采纳并还曾为定评。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吴瞻泰。

沉郁:

与作品主题内容有关,即深沉蕴藉,凝重悲郁,诗中所含博大深厚、凝重深沉、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洋溢在诗中凝重深沉的色彩。

顿挫:

主要就形式而言,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

是指诗歌语言的刚健遒劲,章法的曲折变化和音调的铿锵跌宕。

纵观杜甫的作品可见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其中蕴含着一份忧国忧民深厚的感情。

总体来讲沉郁顿挫是指诗歌所表现的深沉、忧郁、掩抑、收敛。

节制感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

沉郁顿挫的表现:

1、从诗歌题材,杜诗中那些悲剧题材的诗歌,最能表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从内容上来看,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

3、从情感表达来看,杜诗起伏回旋,迂折含蓄。

  

4、从语言形式来看,音节铿锵嘹亮,词句精练警策。

《登高》《蜀相》音律调配,且多炼字。

5、从诗歌结构安排来看,他章法上开合变化,结构上回环照应及宏大巨丽的体制当中。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八、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一)思想主题

1、讽喻说。

陈鸿《长恨歌传》“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讽刺唐明皇贪色误国,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2、歌颂爱情说。

歌颂二人专一、忠贞的感情,在当时此种美好品德具有普遍意义。

3、双重主题说。

“怒其作孽,哀其可怜”认为所展示的爱情悲剧有其特殊性,唐、杨二人既是悲剧的承受着,又是悲剧的创造者,作者对二人有谴责也有同情。

也可理解,杨玉环是美的象征,这首诗写得就是美的存在、追求和毁灭。

(二)艺术特点

1、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精巧独到的叙事艺术。

题材本身在当时就吸引人,又增加了民间传说和诗人想象。

前部分“重色”—“求色”—因色得宠故事曲折,与后文的怨恨形成了对比。

后部分“君王掩面救不得”反复描写唐的思念,构思了一个仙境寻踪的环节,使故事更为婉转曲折。

2、情致缠绵悱恻,文辞哀艳动人。

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情感,情致则文生。

白居易:

“感人深者莫先乎情”

3、语言流畅自如,音节和谐优美。

情意、文采、声韵的和谐统一。

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九、韩愈“以文为诗”的表现

韩愈诗歌雄伟奇特,光怪陆离,运用夸张、比喻、铺陈等艺术手法追求“狠重奇险”的艺术境界,以丑为美。

以文为诗,将诗歌散文化。

<一)手法

1、以古文的章法、句法、字法为诗2、以议论为诗3、以赋为诗

<二)表现

1、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2、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

如《山石》

3、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拓宽了诗歌的表现艺术和题材,促进了诗作何语言的解放,矫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但也损坏了诗的蕴涵性、形象性以及韵律美。

十、李商隐《无题》诗何以朦胧难解?

李商隐是朦胧诗的鼻祖。

解读应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知人论事。

原则:

实事求是,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一)内容

无题诗并非一时一地所做,而是诗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发的感慨。

1、有部分定是纯爱情别无寄托。

“昨夜星辰昨夜风”

2、部分无题诗确有寄托。

“重炜深下莫愁堂”“八岁偷照镜”

3、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

“相见时难别亦难”

共同性:

以爱情诗的悲剧做主题,往往是诗人潜在情绪的体现,以及在重重压抑下无法抒发的情感。

将爱情的吟咏和人生的咏怀结合在一起,是诗人潜在情感的体现。

(二)艺术

1、写爱情但略去了爱情本事的描写,着力刻画,烘染爱情诗的内在心理与情绪。

“何当共剪西窗烛”

2、对传统的比兴手法做了创造性运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但不能完全的一一比兴对应,是整体的象征艺术。

总体特点:

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婉曲含蓄的表现手法。

语用典故,典雅,音韵和谐优美。

十一、温庭筠词的特点及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特点

1、设色秾丽,组织艳丽

这一看“金玉”等辞藻堆垛,细细玩味便觉词意深远,饱含作者情感。

“画屏金鹧鸪”<王国维)

2、多为客观描写之作,为冷静观察事物,似乎少有热烈的感情和明显的个性。

适冷静、安详的欣赏。

3、句秀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二)地位

1、温庭筠之前词多近诗的风格,到了温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2、温氏修辞和意境上形成诗词不同的风格,词律更趋于严整,温庭筠式晚唐文人词的代表,是文人词的鼻祖,由他衍出花间一派。

温庭筠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

他的两首有名的〈菩萨蛮〉词,写美女的体态装饰及其闺阁情思。

十二、“温韦”词风之比较、不同

(一)相同:

  1、二人均以词名世,并称“温韦”。

词的内容都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如温庭筠《菩萨蛮》、韦庄《思帝乡》2、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

反映了词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

温词为适应舞艳歌席场合,多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适于香软词境,对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意义。

韦词相对淡漠词的佐欢酬宾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

<二)相异:

温词多“伶工之词”,“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发展趋势。

韦词多“士大夫之词”。

1、温词秾丽,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韦词清丽。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王国维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周济

2、温词细密,韦词疏朗,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

温词一件事接另一件,中间无法插入其他,密不容针;韦在一首词里写一件事,一个意思,疏可走马。

3、温词隐晦,韦词显豁。

4、温词冷静客观,韦词主观成熟。

“端己词情深语重,要在飞卿之上”

十三、冯延巳词的艺术特点

1、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2、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是冯延巳和“花间”词人共同之点。

但较少对女人的容貌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

如《鹊踏枝》。

有的词较多身世的凄怆感慨的抒发,如《采桑子》。

冯延巳词中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意境感发的心绪,开阖荡漾,情调极为雅致。

十四、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1、自然直率,直抒胸臆。

端几淡妆也,后主粗服乱头——周济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深刻而意象含蕴。

往往通过可感的个人形象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某种境界。

尤善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3、喜用白描、对比、反衬的手法抒写情怀。

善运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善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4、语言朴素生动,耐人寻味。

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

十五、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何理解?

十六、柳永对词的贡献

(一)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方式:

1、利用民间原有的长调,如《倾杯乐》、《斗百花》2、旧曲翻新。

《雨霖铃》演绎成慢词腔调。

3、把小令演变成慢词《定风波》、《长相思》4、自制长调。

《曲玉管》《夜半乐》

柳永属第一人为长调慢曲作词,宋词由此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而写,慢词是为新声而写。

他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柳词主要创作手法

词发展初期文人惯用小令,即含蓄的比兴手法。

柳永变旧词为新调,变旧词为新声,发展为慢词所需的赋的手法。

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用六朝小品文赋的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夏敬观

“铺叙委婉,言近旨远”<评柳永的铺叙)亦有不足:

直白,缺乏章法变化。

<三)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风貌和生活风俗的词,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但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四)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

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如《望海潮》等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2、“雅”的方面:

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十七、苏轼词的士大夫化及主导风格

(一)士大夫化

以诗为词。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师道。

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1、词的题材取向。

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从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2、打破了花间派风格,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体,变为歌妓抒写情致的“代言体”而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言志体”。

3、风格上,使单一的女性化的柔婉艳丽之美。

转化为男性化的雄健清刚之美为主的多样化的美。

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声律上。

不再主要是应歌合乐,而注重表现自我,使词从附属音乐而转向了独立于音乐。

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5、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主导风格。

苏轼历来被认为是豪放派代表,然豪放风格词不过一二十首,风格多样,有豪放如《赤壁怀古》,有婉约如《江城子》。

然其主导风格应是他参透人生物理的旷达,绝非豪放。

首先苏轼具有内省式性格,是超越个中得失的旷达性情。

他的性格形成经历了“狂-旷-谐-逸”的历程,伴随的是他的人生观的转变“喜-悲-喜”最后的喜已参透人生,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东坡多雅谑”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换。

《定风波》具有刚健清丽的气度,具有豪放加平淡的旷达闲逸,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而后苏轼读道家书籍,深悟“实相”追随庄子的以理遣情,豪放只是他的外表,旷达才是本质。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十八、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清真,集大成者也”——周济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中,后开善史之祖”——陈延焯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

他的集大成主要在功力和技巧,而不是在内容、意境,<似柳永)。

即在词的研练方面多,在意境的开拓少。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音律精严。

周邦彦为大晟府乐正,定古调,创大晟词。

3、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4、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

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5、风格集大成。

既具有花间词的风格,又有晏殊、欧阳修以及秦观、贺铸的风格。

《满庭芳》风格又近苏轼。

6、技法集大成。

经典如《瑞龙吟》。

(1)章法细密多变。

吴世昌说周邦彦的词像中国近代短篇小说结构,如倒叙等手法。

(2)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勾勒使词显浑厚。

勾勒本是画法,对描绘对象的线条的勾画。

长调妙用应依据感情脉络,景物来揭示词情的命脉。

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3)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如《金陵怀古》此词的题旨隐括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而成。

(4)语言富丽精工。

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意境浑厚,气韵雄浑,声调激越。

十九、辛词的开拓及艺术成就

<一)开拓

1、抒写英雄人物失意的悲歌是其主旋律,多描绘龙腾虎掷的英雄形象。

一改唐五代以来的抒情主人公定式,即唐五代的红粉佳人;北宋的失意文人;南渡时期的苦闷志士。

2、辛词以气胜。

“气”:

精神状态不安定、不平静的精神情绪,也是人生的一种人格力量,胸襟气度,是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多为抗金复国,救亡图存的气度。

相比衣冠伟人,辛则是弓刀游侠。

(二)艺术成就

《水龙吟·登减抗赏心亭》

1、感情激动曲折,抒情潜气内转。

“于豪放中见沉郁,于愤慨中见含蓄”

2、善于融情于事,运用典故。

3、抒情、叙事、议论兼而有之。

《摸鱼儿》惜春-留春-怨春

4、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豪放是主旋律,但也有的作品秾纤华丽似花间体,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有的轻巧尖新,有的婉丽清畅,有的缠绵婉约,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如《摸鱼儿》,刚柔相济,亦庄亦谐。

写英雄豪气常以深婉的笔法,写柔情又常渗透英雄豪气,柔情之中有刚劲。

5、表现手法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以文为词。

把议论对话、古法句法应用到词中,有些词像词赋。

如《贺新郎·别老嘉十二弟》

6、语言上融铸百家。

从《论语》《孟子》《左转》陶诗、杜诗、韩柳散文中广泛地撷取精华,使词具有典雅之气,同时,又大胆地吸取民间口语,使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7、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

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

二十、“苏辛”词的异同

(一)相同

辛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扩大是受苏轼革新精神的启发和影响

1、辛对苏的文体观念认识表示肯定。

即词的功能是用来抒情达意,具有文学性。

2、二人在题材扩大和深化上也相同。

3、是词脱离音乐的束缚,进一步将词发展为以抒情为主的长短句格律诗。

4、二人词都有豪放的一面,主张摆脱束缚,放笔抒写,因而并称“苏辛”

(二)相异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思想学养和追求的事业理想亦不同。

苏轼虽政治上屡遭打击,但处于和平时代。

为人旷达潇洒,懂得以顺处逆,随遇而安。

辛弃疾则处于国家的分裂时代,是“弓刀游侠”崇尚勇武刚强,有豪侠之风。

1、辛弃疾对词题材的开拓更大,尤其是英雄词。

2、“苏词高妙,辛词沉郁”苏词多是旷逸之怀,而辛弃疾则富于愤慨之气。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

3、二人“放”的不同。

辛是英雄豪侠之气;苏是旷达超逸情怀。

“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陈廷焯

二十一、姜夔词的“清空”、“骚雅”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

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

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

清空。

清:

洗掉铅华秾丽;空,意念上空灵。

主要是指描写事物避免直接刻画,以貌取神,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从侧面烘托,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这种写法“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骚雅。

骚:

继承《离骚》《诗经》传统,讲究比兴象征,多有寄托;雅:

高雅,不涉及猥亵,哪怕男女之情,格调情趣都很高,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一、唐诗繁荣的标志<周)

1、作品篇什繁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