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9728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docx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

《电视摄像和编辑》

第一章思考题:

1电视画面的摄取过程与电影画面有何不同?

答:

电视画面的摄取是依靠电视摄像机来完成的,它在电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电影机在电影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像感觉和影像纪录的方式。

电影摄影机所利用的影像感觉是电影胶片,电影胶片是一种精细的化工产品、是依靠光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获的影像的

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感觉体则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它是一种电子传感器。

电影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获得每秒24格的运动画面,是因为它利用了间歇机械机构使胶片在暴光时静止、而在非暴光时运动。

而电视摄像机对运动画面实现则是依靠CCD的电荷转移功能。

电视摄像机区别于电影摄影机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磁带纪录格式,电视摄像机的CCD只承担光学影像的感应和影像信号的转移任务,而并不负责承载影像。

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指摄录一体机)形象的直接承载者是磁带(与之相比较电影胶片既是影象的感应者又是影象的承载者)。

磁带本身的物理几何属性以及它对信号的记录格式将直接影响电视画面的再现质量。

2电视系统中常用的导线有哪几种?

接口有哪几种?

接头有哪几种?

答:

主要连接导线:

1.视频线:

输出、输入电视画面信号的导线。

2.音频线:

输出、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线。

3.射频线:

传输被调制后的视频和音频导线。

4.S—端线:

输出、输入较高画面质量信号的导线。

5.xx头三芯插头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6.xx头三芯插座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

7.1394数据传输导线:

数据信号线。

8.三根莲花头视/音频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主要接口:

常见的有卡侬头座、莲花座、Q9座、射频座等。

主要接头:

xx头、莲花头、Q9头、射频头等。

3摄录一体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答:

摄像镜头、寻像器、摄像头、录像包、随机麦克、电池包、电缆接口七部分。

镜头: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是取景与拍摄的重要光学装臵(一般都是变焦距镜头)。

成像装臵:

“成像装臵”是摄像机一个比较复杂的电器部分,主要功能是将从镜头进来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的一个电器装臵(由管式、集成电路板式两种。

集成电路板式也称为CCD装臵)。

寻像器:

“寻像器”是摄像师工作当中于摄像机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

它能够显示摄像机工作的技术状况。

也是摄取画面、构图画面、寻找画面及回看画面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二章思考题:

1.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手持固定拍摄常采用的持机姿势有哪几种?

答:

1.手持固定拍摄

2.肩扛拍摄

3.摄像稳定器械

几种典型的手持姿势:

1.站式【两肘内压】

2.坐式【两腿支撑稳定】

3.跪式【找准平衡】

4.各种灵活方式【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环境进行支撑稳定拍摄】

2.拍摄操作有哪四个基本要领?

各要领其含意?

答:

拍摄操作的四个基本要领:

平、稳,准、匀

1.平所谓“平”,是指无论拍摄的是静止或是运动的画面,所拍的画面必须尽可能地保持水平。

在室外拍摄.可以地平线为依据;在室内拍摄,则可参照地角线和桌椅板凳边线,通过寻像器调整所摄画面的水平线,这是电视画面正常拍摄的基本要求。

2.稳所谓“稳”,稳是要求摄像机在摄取所有镜头时,应该平稳,尽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在拍摄静物画面或者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特写画面以及拍摄近景人物讲话等时最好把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以保持所摄镜头的稳定性。

如果拍摄者只能徒手持机拍摄,则要尽量利用桌椅、墙壁等可以依托的物体。

3.准所谓“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①色温要准,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

如果色温不准,电视画面就会偏色。

②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的主体,聚焦要清晰,这就要求拍摄调整焦距快速、准确。

拍摄中,多运用广角镜头过渡,然后再目测被摄对象的距离调整焦距。

③在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中,它们的起、落幅画面都要准。

起幅时能准确地表现拍摄场景内的主体和环境特点,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落幅时能让观看者看清画面内场景所处的地理位臵、面貌特征和主体状态。

④拍摄时机和构图把握准确。

⑤光圈调整要准。

⑥镜头的拍摄长度要准。

每一个镜头的拍摄长度,是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需要,以及画面的景别大小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每个镜头的有效长度不会少于8s,如果是远景、全景画面的拍摄,镜头长度要超过12s;中景画面的拍摄,镜头长度要超过10s;近景、特写画面的拍摄,镜头长度要超过8s。

另外,在实际拍摄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编辑,一般来说,开始镜头的余量要多留5s以上(用于电子编辑)结尾时的镜头余量不能少于2s。

拍摄每一镜头时,开机都要提前3s~5s,至少拍摄8s有效长度的画面后,再推迟2s~4s关机。

此外,在一个镜头的起幅、运动、落幅三部分的时间安排上.需要考虑到所拍摄的素材镜头要为后期编辑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因此.起幅画面要留足3S后镜头才开始运动,再加上提前3s开机每一个镜头的起幅画面要拍6s~8s,落幅画面也要在运动镜头停止后再留3s~4s。

总之,必须牢记一点,拍摄每一个镜头“宁长匆短”。

4.匀所谓“匀”,是指运动拍摄时的速度和节奏要均匀合拍。

用电动变焦时,镜头的推拉速度容易控制:

用手动变焦,则要反复练习,用力要均匀。

在运动拍摄时,要注意摄像机镜头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使电视画面模糊。

当然,摇摄速度太慢视觉感觉也会不舒服。

一般情况下,镜头在起幅和落幅时的速度应该慢一些,中间的运动状态变速要均匀。

用三脚架摇摄时,云台要有良好的阻尼特性,便于均匀操作摄像机。

如果是摄像师肩扛摇摄.就很难控制速度均匀,这就要靠拍摄者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

3为什么要进行摄像机白平衡调整?

白平衡的主要调节步骤及范围值的含意。

答:

白平衡调节的目的是为了让被摄场景中的物体能够在视频显示终端得到正确的色彩再现。

白平衡的调节是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要进行调整的一项重要调机环节。

是为保证摄像机三基色工作状态保持一致,达到拍摄色彩还原真实、自然而设的调整按纽。

主要步骤:

(1)在摄像机的滤镜转盘上选择与照明光源色温相匹配的滤镜。

(2)选择标准白卡纸(或选用较白的白纸)。

(3)将镜头光圈放在自动状态。

(4)使摄像镜头对准白卡纸并通过移动距离或推拉镜头使得白卡纸面积达到整个画幅画面的70%以上。

(5)向上拨动摄像机正前下方的白/黑平衡调节钮AWB,直到寻像器中的操作显示由OP变为OK。

当OK显示在寻像器中时,表明白平衡调节完成。

摄像机的寻像器中同时还会给出照明光源的具体色温数据。

调整范围值:

1#片:

色温为32000K(日出、日落、室内灯光下拍摄)

2#片:

色温为强烈光线、高反光、室外拍摄)

3#片:

色温为56000K(普通日光下、室外拍摄)

4.调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除了由光源照度过低或操作失误所造成的调白失败外,光源的色温问题是引起调白失败的主要原因。

5.摄像机的主要附件是指哪几个?

1)话筒:

2)电池、充电器:

3)三角架:

6.摄录一体机音频信号的输入水平有几种?

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答:

摄录一体机中输入的音频信号水平有两种:

麦克级输入(Mic)和线级输入(Line)。

麦克级输入(Mic):

是一种较微弱、信号电平较低的音频输,如果接头处标有麦克级(MIC)标志,说明音频信号可以直接由麦克风输入而不需要特别的信号放大;

线级输入(Line):

是一种较强的音频输,如果接头处标有线级(LINE)标志.而你又要用麦克风来采集声音,这时需要在音频输入接头与麦克风之间连接一个音频信呼的预放器,这个预放器可以将由麦克风出来的麦克级的音频信号放大为线级的音频信号.然后再次输入到摄录一体机中。

第三章思考题:

1.什么是“影调控制”?

答:

在摄像过成中的视频图像中,外界一定的亮度、在画面中就表现出一定的密度,就是一定的影调。

我们知道外界景物它们的亮度范围是非常广的,我们人眼能够适应的范围很宽泛,而摄像机能够适应的范围就比较窄,如亮的物体和暗的物体在一起时,就感觉亮的物体很亮,暗的物体看不清楚。

这样就要进行影调控制。

图象的质量和画面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拍摄当中就要对亮度进行控制(也就是对镜头的进光量进行控制)。

这就是影调控制。

2.进行影调控制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

1.进行景物的亮度控制:

不要把很亮的物体和很暗的物体放在一个画面里或者是摇摄在一起。

2.利用光线来降低反差:

比如景物亮度范围很大时,我们可以利用降低光线来降低反差(针对布光条件下的操作)。

3.光圈控制影调:

比如要从很亮的地方拍到很暗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调整光圈的方法,使摄机适应亮度范围。

4.利用滤色镜片来调节影调:

比如使用当时的亮度效果的滤色镜。

3.什么是“运动镜头”?

答:

“运动镜头”也称作运动画面,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的镜头光轴、机位、镜头焦距有一者发生变化时所拍摄得到的片段。

4.概述运动镜头的作用?

答:

运动镜头能增强画面动感,扩大镜头视野影响着相应的速度和节奏,赋予画面独特的感情色彩,使观众在电视画面上直接感受到运动的画面效果。

1)介绍环境,介绍事件发生的地点。

运动镜头可以扩大镜头视野,客观介绍环境2)客观描述主体情况3)可使固定景物“动”起来4)引起观众心理联想5)形成电视片节奏6)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的局限性

7)利于表现事物细节和人物情绪

5.一个标准、规范的运动镜头拍摄要求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

在拍摄时,一个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要求包含这三个部分:

起幅——运动过程——落幅

6.按摇镜头的方向、角度、速度等可分为哪几种摇摄镜头?

答:

摇镜头的分类:

摇摄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按摇的方向、角度、速度等可作出以下大致的分类:

水平摇(横摇)—左摇(PanLeft)、右摇(PanRight)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仰摇(TiltUp)、俯摇(TiltDown)斜向摇

按摇的角度

扇形摇(小于180度的摇)半圆形的摇(相当于180度左右的摇)圆形摇(相当于360度的摇)

按摇的速度

慢摇中速摇快摇极快的摇(甩)间歇摇(打点摇)

第四章思考题

1.摄录一体机上的曝光控制因素有哪些?

答:

1.光圈

2、滤镜

3、快门速度

4、增益

5、斑马纹

6、动态反差控制电路(DCC)

2.电视摄象机上装备的高光处理电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时此功能最有效?

答:

1.在晴朗天空下拍摄阴影中的人

2.同时拍摄车内或室内的人和窗外的风景

3.拍摄对比强烈的景色

3.对于亮度很大范围的景物其高光部分细节的再现主要受那两方面因素的限制?

答:

其一为电平切割电路,其二为信号放大器中的拐点设臵。

4.对一个镜头来说,摄像机在使用了DCC电路后所能容纳的景物亮度范围有什么变化?

高光部和暗部都有什么表现。

答:

其一,由于DCC电路利用平均反馈来调整电路,所以对场景中的瞬时高光(如汽车车灯)不会做出反应;

其二,如果对于亮度范围低于40:

1的场景使用DCC电路,不仅高光部分的再现会失真,而且会降低整个画面的再现反差。

对一个镜头来说,摄像机在使用了DCC电路后所能容纳的景物亮度范围加大了,高光部和暗部都有了很好的层次表现。

第五章思考题

1.什么是“纪实摄像”?

答:

纪实摄像就是面对着现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拍摄,而提取的电视素材画面

2.纪实摄像有哪些特点?

答:

1.首先以生活的同步进行

2.现场的同期声

3.现场的参与感

4.提供大量的信息量

5.挑、挑”即挑选,是电视纪实摄像很重要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这就是电视纪实摄像的“挑”

6.等、“等”就是要等待时机,等待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

抢“抢”就是一些突发性的新闻和一些特别有趣的新闻,要求我们纪实摄像要快速的冲上去,及时的能够开机,去抢拍那些新闻素材。

3.“挑”“等”“抢”在纪实摄像中对摄像人员提出了那些要求?

答:

挑:

是电视纪实摄像很重要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这就是电视纪实摄像的“挑”

等:

要求记者要特别的尊重生活、要有耐心、恒心,等待一些未知的新闻因素的出现,顺着生活规律去等待新闻事件的发展。

抢:

要求我们纪实摄像要快速的冲上去,及时的能够开机,去抢拍那些新闻素材。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许多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和一些不可重复的历史瞬间。

这样,就需要记者有过硬的本领,有一定的基本功去抢拍。

新闻信息知道的快,敏感反应、动做快,也是一个纪实拍摄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4.简述长镜头在纪实摄像中的作用?

答:

长镜头是现代纪实摄像像当中的一个基本形态和拍摄方式。

它是从电视纪实拍摄的本质特性要求出发的。

比如在一段记者出画面采访的实例中,就可以看出,长镜头便于保留一段完整的生活流程,有一定的过程。

它对重要的事件有一定的提前量,便于捕捉一些鲜活的信息,而且可以给予观众某种期待,使得事件趋于高潮时、有一种准备,捕捉一些流动的生活信息(不间断的拍摄、提前开机的拍摄)。

长镜头能够保存一段在时间、空间上的连贯性。

在这期间人物的动作行为,他们之间相互的交流、人际之间的关系、包括积累一定的环境氛围,展示人物的生存状态。

这些都是观众想了解,想看到的。

都可以提供给观众,来思考、来欣赏。

而且很具有纪实摄像的一种美感。

在电视纪实摄像中为了保持声音形象的完整性,我们也需要长镜头。

5.纪实摄像用光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

它的用光标准,一个是要真实自然、还原真实自然的气氛。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要能够达到我们摄像机所能适应的亮度范围进行拍摄。

第六章思考题

1.什么是“艺术摄像”?

答:

“艺术摄像”就是指,要拍摄主题的设计性非常强一般都是根据导演的某种意图,来主观的安排,设计某些场景、选择演员进行拍摄。

要拍艺术题材的摄像师,可以和灯光师,美工师们一同设计,选择环境。

甚至营造一定的环境。

在拍摄过程中,艺术摄像非常讲究构图。

比如说背景的选择、人物服装的选择,可在这些选择的基础上再精心的设计,在拍摄过程中非常的讲究用光构图等。

画面要构图严谨,用光简洁,而且要注意,线,型、色等等的运用。

像这样的摄像,我们就称为艺术摄像。

2.艺术摄像有哪些特点?

答:

艺术摄像的设计性非常强,往往要精雕细刻地对待每一个画面,选景、取景、布光、构图等,在这些环节中都非常的严谨和讲究。

3.艺术摄像特别注重营造那些环节?

答:

艺术摄像特别注重环境造型、对环境造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选景、搭景、用景,摄像人员都应当积极地参与、熟悉这些环节。

更好的在拍摄中加以创作,把这些环节的特点在拍摄中发挥出来。

第七章思考题

1.简述正面拍摄、侧面拍摄、斜面拍摄的特点?

答:

正面拍摄:

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点)一致,构成正面拍摄。

优点是:

画面显得端庄,构图具有对称美。

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

其缺点是:

立体感差,因此常常借助场面调度,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侧面拍摄:

从与对象视平线成直角的方向拍摄,叫侧面拍摄。

侧拍分为左侧和右侧。

侧拍的特点有利于勾勒对象的侧面轮廓。

斜面拍摄:

介于正面、侧面之间的拍摄角度为斜面拍摄。

斜拍能够在一个画面内同时表现对象的两个侧面,给人以鲜明的立体感。

2.什么叫“特写”?

答:

影视中拍摄人的面部、人体的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视距最近的镜头。

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屏上,由于视距短近,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集中、突出,把所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放大,因此可以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像,得到强调的效果。

3.叙述近景、中景、全景镜头的特点。

近景:

影片中摄取人物上半身或人体局部形像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

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距近、视觉效果鲜明、强烈,可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

影片中只取人像膝盖以上部分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可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是影片镜头中占数量较多的一种景别,常在叙述剧情时使用。

中景的视距比近景远一些,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又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

由于取景范围比近景宽广,能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它在展示人物关系上尤显便利。

全景镜头:

电影(像)机摄取人像全身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可使观众看到人物的全身动作及其周围部分环境。

全景具有较广阔的空间,既能展示出比较完整的场景,又可使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相互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第八章思考题

1.在艺术摄像中有那些可以很好运用的抒情元素?

答:

在很多电视作品中,经常利用景物或者物体来进行抒情,这些拍摄手法也应属于艺术摄像当中的重要内容。

在艺术摄像当中经常是要借物抒情的。

比如:

我们平时一高兴,画面中出现花开了,花开的本身就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好的心情再加上人们的笑脸,这时的抒情景物“花”就用的抒情而恰当,再比如:

云彩,天上飘的云彩,很轻飘,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黑云压沉,则给人一种紧张、压抑之感。

所以人们常说:

xx是上帝写在天空上的诗刊。

还有,风:

它看不见,但在摄像当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抒情元素。

雾:

雾也是一种抒情元素,在很多镜头里边,每当出现雾的时候,那些景物往往都变得特别朦胧,特别优美。

倒影:

倒影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抒情元素。

它常常能达到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很有视觉韵味的效果。

而且还会形成上下的重复,就好像音乐里的合声一样,很有节奏和韵律。

雨:

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抒情元素。

游动的雨丝本身就给视觉一种美感,在加上雨珠能反映出各种光线的游动。

雨,也可以用在各种情绪里面。

xx和xx:

太阳和云彩也是很美的抒情元素,尤其是黄昏,云霞常常是非常富有异境的,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在电影、电视剧作品常常一些富有情趣的。

2.抒情元素“风”能给画面带来怎样的效果?

答:

风,它看不见,但在摄像当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抒情元素。

会给画面带来活跃的、线型的变化,增加人物洒脱,飘逸的风韵。

比如:

旗杆上的红旗,如果没有风就是垂下的,好像无精打采的一样,而有风的时候,风展红旗飘,给人一种很振奋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