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93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docx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healthpreservationandpreven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dicinal liquor

  

目 次

 

前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脊柱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全身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少儿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膏方》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砭石》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贴敷》8项标准。

本《规范》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陕西中医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贺新怀,席孝贤、蔡国良。

 

 

引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药酒制作及使用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药酒制作者和使用者提供技术操作和使用规范,使药酒制作及使用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

2009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

《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

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

2009年8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

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12月,《规范》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审阅。

2010年1月~4月,听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2010年5月~8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审订。

2010年9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

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

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药酒是把中药和酒按一定比例融合而制成,通过饮服或外涂达到调整亚健康、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

它是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知识,针对健康人群或亚健康状态人群,通过药酒的使用,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药酒具有如下特点:

1适用范围较广;2药效发挥便捷;3量小便于服用;4药物有效成分浓度高;5口味较为平和,人们乐于接受;⑥保存时间较长;⑦有些可与膳食共用;⑧有不宜使用的人群。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药酒的概念及制作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广大药酒制作者和使用者在制作药酒或饮用、外用药酒时参考。

   本《规范》审定组成员:

沈同、许志仁、桑滨生、李俊德、王琦、孟庆云、郑守曾、徐荣谦、刘红旭、刘平。

   王永炎、邓铁涛、颜德馨、余瀛鳌、张其成等专家对《规范》进行了审订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药酒的术语和定义,制备和使用的指导原则、制备原料及器具、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存放与保管、使用药酒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本《规范》适用于中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药酒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指导中医师正确开具药酒处方,指导和规范药酒的制备,指导个人正确使用药酒。

药酒制备者也可参照本《规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药酒Medicinal liquor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知识,把中药和酒按一定比例融合而制成,通过饮服或外涂达到调治亚健康、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

3制备和使用的指导原则

3.1.遵循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选择安全可靠的药酒配方。

3..2如果应用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验方配制药酒,应事前先弄清药材的名称和适用范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如果对药性、剂量不清楚,或缺乏药酒制备常识,则需要咨询中医师、中药师等相关人员,切忌盲目制备及使用药酒。

3.3制备药酒时,应选用优质药材和优质基酒,按要求制备。

3.4选用药酒时,应根据使用者体质,选择适宜饮用或外用的药酒。

对不宜使用药酒者,可采用其它养生保健方法。

3.5外用药酒禁止饮服。

3.6药酒的制备人员,一般应具有中医药类专业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或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家庭自制药酒,应该请相关专业人员作指导。

3.7销售药酒的药店或药房,应有中药师指导。

销售人员应该具备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4制备原料及器具

4.1中药材

4.1.1选用原则

4.1.1.1制备药酒的中药材要选取道地纯品,优质、干净、无霉变。

自行采集的鲜草药、生药,往往也需按要求进行加工炮制。

有毒性的中药必须经过炮制,并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4.1.1.2对于来自民间验方中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等,防止用药失误。

4.1.1.3制备药酒前,应将中药材清洗干净,晾干后切成薄片、碎段或捣碎成粗颗粒状。

种子类药材也应粉碎。

4.1.2粉碎原则

4.1.2.1药材在粉碎前应当尽量干燥。

4.1.2.2药材不宜粉碎得太小,以免药酒中的药材不易滤除;花、叶类药材不用粉碎,叶子过大可切成碎片,花类药材可直接使用。

4.1.2.3药用部分应尽量全部粉碎使用。

4.1.3粉碎方法

4.1.3.1普通药材用家用粉碎机粉碎即可(家用豆浆机也可代替粉碎机使用)。

4.1.3.2对于含糖量高、黏性大的药材(如地黄、龙眼肉、天冬、麦冬等),可放入冰箱内冷冻后粉碎。

4.1.3.3对易成粉末的药材(如山药、泽泻等),因重砸容易产生粉末而不易被过滤,因此宜轻轻击打。

4.1.3.4含油量大的药材如柏子仁、核桃仁、杏仁、黑芝麻等,碾压或杆碎即可。

4.1.3.5动物性药材如牛鞭、黄狗肾、蛇肉等可用蒸锅蒸软后用刀切碎。

4.1.3.6硬度较大的药材如钟乳石、紫石英、磁石等,粉碎至绿豆大小即可。

4.1.4常用中药材

4.1.4.1补气药

常用的有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和甘草等。

这类中药具有补气功能,主要包括补元气、肺气、脾气、心气,滋补和调理因气虚引起的诸证。

4.1.4.2补肾阳药

常用的有鹿茸、鹿角胶、淫羊藿、巴戟天、仙茅、肉苁蓉、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阳起石、沙苑子、蛤蚧等。

这类中药有补肾壮阳作用,用于滋补和调理各种阳虚证(如肾阳虚、脾肾阳虚等)。

4.1.4.3补血药

常用的有阿胶、当归、熟地黄、龙眼肉、何首乌、楮实子等。

这类中药具有补血填精功效,用于滋补和调理各种血虚证。

4.1.4.4补阴药

常用的有沙参、天冬、麦冬、枸杞子、玉竹、石斛、黄精、女贞子、墨旱莲、桑葚等。

这类中药具有滋阴、润燥、清热等功效,可滋补和调理肝、肾、肺、脾、胃等的阴虚证。

41.4.5收涩药

常用的有五味子、肉豆蔻、覆盆子、山茱萸、金樱子、芡实、莲子等。

主要作用是收敛固涩,能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遗止带等。

4.1.4.6解表祛风寒药

常用的有桂枝、防风、生姜、白芷、细辛、羌活等。

这类中药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用于风寒证。

4.1.4.7 发散风热药

常用的有薄荷、葛根、蒡子、蔓荆子、菊花等。

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证。

4.1.4.8 清热药

这类中药具有泻火、凉血、解毒和清虚热作用。

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4.1.4.8.1清热泻火药 

常用的有知母、栀子、决明子、竹叶等。

主要用于去实热。

4.1.4.8.2清热燥湿药

   常用的有苦参、黄芩、黄柏、白鲜皮等。

主要用于去湿热。

4.1.4.8.3清热解毒药 

常用的有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野菊花、马齿苋、绿豆等。

主要用于去肿毒、丹毒。

4.1.4.8.4清热凉血药 

常用的有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草等。

主要用于调理营分、血分等实热证。

41.4.8.5清虚热药 

常用的有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等。

主要用于调理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诸证。

4.1.4.9 祛风湿药 

是预防和调理风湿痹证的主要药,有以下三类:

4.1.4.9.1用于祛风湿寒

常用的有威灵仙、川乌、草乌、独活、木瓜、松节、松叶、蕲蛇、金银白花蛇、乌梢蛇等。

4.1.4..9.2用于祛风湿热

常用的有防已、秦艽、雷公藤、豨莶草、穿山龙等。

4.1.4..9.3用于祛风湿、强筋骨

常用的有狗脊、桑寄生、五加皮等。

4.1.4.10 活血化瘀药

常用的有丹参、红花、川芎、桃仁、牛膝、益母草、骨碎补、鸡血藤、月季花等。

主要用于调理血瘀诸证。

4.1.4.11 止血药

常用的有地榆、三七、白茅根、白芨、侧柏叶、艾叶、炮姜等。

用于调理多种出血证。

4.1.4.12 温里药

常用的有肉桂、制附子、干姜、丁香、吴茱萸、花椒、高良姜等。

此类中药有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作用。

4.1.4.13 理气药

常用的有陈皮、木香、枳实、沉香、青皮、檀香、玫瑰花、薤白等。

此类中药有行气、降气、解郁、散结作用。

4.1.4..14 利水化湿药

4.1.4..14.1化湿药 

常用的有苍术、砂仁、豆蔻等。

此类中药有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醒脾化湿作用。

4.1.4.14.2利水渗湿药

常用的有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地肤子和萆薢等。

此类中药有利尿通淋、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作用。

4.1.4.15 其他

常用的有朱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肉、灵芝等,用于安神;天麻、全蝎、蜈蚣等,用于息风止疼;山楂用于健胃消食;石菖蒲用于开窍。

4.2基酒

4.2.1要求

4.2.1.1一般应选用较高浓度(50°~60°左右)的白酒。

对于不能饮用较高浓度白酒者,在饮用药酒时可加水稀释。

有时也可选用低度米酒、黄酒或果酒作为基酒。

4.2.1.2内服药酒的基酒的要求是无特殊气味,也不能有各种果香、异香。

同时基酒必须是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用酒或食用酒精。

4.2.1.3根据用途选用基酒。

如白酒最适于制备调理风寒湿痹类药酒,而对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类药酒就不宜使用。

4.2.1.4兼顾饮用者的体质、酒量和口味、爱好等。

不适宜或不喜欢用白酒的人可选用低度米酒、黄酒或果酒。

4.2.2种类

药酒制备使用的基酒有:

白酒、75%医用酒精、米酒、黄酒和果酒(常用葡萄酒)等。

4.2.2.1白酒

白酒除作为养生保健类药酒的基酒外,也很适用于制备腰膝酸痛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