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docx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
这是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第1篇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
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学生回答:
选择B,因为?
?
)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
(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
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
动词,出名
灵:
灵验,神奇。
斯:
指示代词,此:
这。
惟:
只。
馨:
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
长到,蔓到。
鸿儒:
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鸿:
通“洪”,大。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弹奏。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
使……劳累。
形:
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
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
(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
(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
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
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
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
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
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
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
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
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
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
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
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
何陋之有?
”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
孔子回答说: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第2篇
〖课标要求〗
1、知识:
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
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
“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
质疑: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解惑:
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质疑:
文中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解惑:
用山、水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
用仙和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耐人寻味。
既然山之法叫比兴。
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质疑:
《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译为:
这是简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质疑:
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解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这是写陋室的环境。
然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陋室,试想主人还会觉得“陋“吗?
质疑:
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
不是自相矛盾吗?
解惑:
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语言揣摩〗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
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
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
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怎样理解丝竹乱耳?
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在陋室中谈谈古琴,心无旁骛,作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氛围,不失为一种清净的世外生活。
丝竹,借代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作者来说是很嘈杂的。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
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他和同时代的柳宗元交谊深厚,曾受柳宗元遗托,编就《河东先生集》,为《柳河东全集》的古本。
同时,他和白居易都是造贬,有很多唱和的诗篇。
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
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例如,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很温暖,请给你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如果你喜欢做画,请给你的房子取名为“碧丹”。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学习本文,首先应把握“铭”这种文体的特征;其次要反复朗读、背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最后还应掌握重点字词、语句的含义。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是,代人。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本文作者和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
二、字音字义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馨()鸿()牍()
蜀()苔()调()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⑴有仙则名:
⑵惟吾德馨:
⑶斯是陋室:
⑷谈笑有鸿儒:
⑸往来无白丁:
⑹无案牍之劳形:
三、语言积累
1、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
四、朗读背诵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答:
。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什么?
答:
。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问题探究
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作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
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
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
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六、欣赏评价
1、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赏析。
提示:
⑴从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⑵从陋室主人的情趣上: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⑶从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上: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⑷引用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运用类比和引证,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2、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提示:
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可见“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
七、拓展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
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
请任写一个。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甲:
乙: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
请任意写一句。
陋室铭教案全国一等奖第3篇
〖课标要求〗
1、知识:
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
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
“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
质疑: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解惑:
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质疑:
文中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解惑:
用山、水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
用仙和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耐人寻味。
既然山之法叫比兴。
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质疑:
《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译为:
这是简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质疑:
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解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这是写陋室的环境。
然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陋室,试想主人还会觉得“陋“吗?
质疑:
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
不是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