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880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高三自主诊断试题

2015.05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7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0小题,共107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Fe56Cu64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密切关系

B.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转录产生的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该过程不消耗ATP

D.碱性染料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

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C.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

D.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的功能可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畸形分化导致细胞癌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正常细胞的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C.同一动物个体的浆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基因组成都相同,mRNA都不同

D.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降低

4.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成熟叶,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掩盖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用于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

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C.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6.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色氨酸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B.激素A可能是乙烯,与生长素属于协同关系

C.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D.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7.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采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可提高空气质量

B.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SiO2、SO3

C.石油化工中的裂化、裂解过程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气态烯烃

D.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均通过氧化作用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8.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互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2¯与B3+有相同电子层结构,C、D同周期但不相邻,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D>B>A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强

C.A分别与B、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B、C单质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9.根据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物质为甲醇

B.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C.甲与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甲、乙、丙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10.常温时,将0.1molFe(NO3)3和2molHCl溶于水得2L混合溶液,然后向该溶液投入m克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氧化性Fe3+>H+,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Fe+2Fe3+=3Fe2+

B.当加入16.8g铁粉时,可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

C.在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

D.m至少等于28g,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减小

11.某实验小组利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SiCl4粗产品(含有FeCl3、AlCl3等杂质且SiCl4遇水极易水解),蒸馏得四氯化硅(SiCl4的沸点57.7℃),再用氢气还原制得高纯硅;用滴定法测定蒸馏后残留物(将残留物预处理成Fe2+)中铁元素含量。

采取的主要操作如图,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A完成SiCl4的制备

B.用装置B进行蒸馏提纯SiCl4

C.用装置C进行滴定达终点时现象是:

锥形瓶内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D.配制0.1mol·L—1KMnO4溶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

12.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的原因CO32¯+2H2OH2CO3+2OH¯

B.在强碱溶液中NaClO与Fe(OH)3反应制备Na2FeO4

3ClO¯+2Fe(OH)3+4OH¯=2FeO42¯+3Cl¯+5H2O

C.铜制品表面的水膜酸性较强时,发生电化学腐蚀,正极反应为2H++2e-=H2↑

D.向AgNO3溶液中加过量NaCl后再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黑色2Ag++S2¯=Ag2S↓

 

13.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NH4+经过两

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催化剂是NO2¯

B.升高温度,两步反应速率均加快,有利于NH4+转化成NO3¯

C.在第一步反应中,当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变时,该反应即达平衡状态

D.1molNH4+在第一步反应中与1molNO2-在第二步反应中失电子数之比为1:

3

二、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物块正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在物块下滑过程中分别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1和一个与斜面平行向左下方的恒力F2,两种情况下斜面均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加F1时,物块仍沿斜面匀速下滑

B.当加F2时,物块仍沿斜面匀速下滑

C.当加F1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

D.当加F2时,斜面受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15.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Δv均为2m/s,AB间的距离x1=3m,BC间的距离x2=5m,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1m/s2B.2m/s2C.3m/s2D.4m/s2

16.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31日凌晨3时34分顺利进入圆轨道。

卫星在该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但该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因此该轨道也被称为倾斜同步轨道,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一定是地球的球心

B.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要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C.地球对该卫星的万有引力一定等于对地球同步卫星的万有引力

D.只要倾角合适,处于倾斜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经过青岛上空

17.在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光滑的直角三角形框架,.将一质量不计的带电滑块以初速度v0释放,使其沿斜面CA运动,到达A点的速度为,让滑块以相同速度从C点沿CB下滑,则到达B点的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方向与AB边垂直

B.B点电势是A点电势的两倍

C.A点电势与BC边中点的电势相等

D.C点电势一定比A点电势高

18.如图甲所示,电阻不计的N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导线框面积为0.5m2.导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副线圈接有一滑动变阻器R,副线圈两端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导线框中产生的交变电压的表达式为u=100sin100t

B.闭合导线框的匝数N=10

C.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将减小

D.若导线框的转速加倍,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将加倍

19.A、B两物体分别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同一水平面运动,作用时间分别为t0和4t0,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物体

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5:

12

B.水平力F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

1

C.水平力F对A、B两物体做功之比为2:

1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为5:

3

20.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匝数为10匝的等边三角形金属线框,总电阻为3Ω,边长为0.4m.金属框处于两个半径为0.1m的圆形匀强磁场中,顶点A恰好位于左边圆的圆心,BC边的中点恰好与右边圆的圆心重合。

左边磁场方向垂直水平面向外,右边磁场垂直水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π取3)

 

A.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B.t=0.4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0.005Wb

C.经过t=0.4s,线框中产生的热量为0.3J

D.前0.4s内流过线框的电量为0.2C

【必做部分】

21.(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图中O点所在虚线为弹簧的原长位置,O、A、B、C、D的间距均为x.先将光电门固定于A处,将固定在弹簧末端质量为m的小铁球从原长处释放,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计时器记录下时间tA;依次将光电门置于B、C、D各处,每次均将小球从原长处由静止释放,得到时间tB、tC、tD.

(1)如图乙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为mm;

 

(2)当光电门固定于D处时,小球通过该处速度的表达式vD=(用字母表示),弹簧的伸长量为

(3)当小球运动至D处时,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EPD=(用字母表示)

22.(10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分组实验中,实验1组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选用下列器材进行了规范的实验操作。

A.干电池(内电阻小于1.0Ω)

B.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rA=1Ω)

C.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20kΩ)

D.滑动变阻器(0~20Ω,允许最大电流2A)

E.开关、导线若干

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后用“○”在图乙所示的“U-I”图象中进行描点。

在小组互评环节,实验2组的同学在实验器材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1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后再次进行了实验,并把实验数据用“×”也描在图乙所示的“U-I”图象中。

请完成以下对1组实验方案的评价及改进。

(1)从实验原理上来看,用图甲电路进行实验,误差主要来自:

(2)从所得实验数据来看,不足之处是:

(3)给出的改进方案电路图是:

(4)根据改进后所得的实验数据作出图线,由图线得到:

E=V;r=Ω.(保留两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