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8255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最新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动我省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贯彻落实《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安排,是推进未来五年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生物质和矿物资源(煤、原盐和化学矿石)等为基础原料,通过化学深加工生产石化和化工产品的产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学采矿、基础化学原料、化学肥料、农药、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和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等二十多个子行业,是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广泛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石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强我省石化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骨干企业迅速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部分资源和基础性化工行业步入全国领先行列,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布局和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现己基本形成了以原油开采、炼油及石油加工、基本化工原料、农用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及橡胶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6.3%速度增长,工业增加值以年均31%速度增长,利税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我省已成为全国化工生产大省,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401家,总资产约1716亿元,从业人数25万人,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4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52亿元,出口创汇13亿美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4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

“十一五”期间全省石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亿元

指标名称

2005年

2010年

“十一五”年均增长%

工业总产值

799

2572

26.3

销售收入

782

2444

26.1

增加值

156

645

31

利税总额

59.3

252

33

利润总额

30.1

86

24

投资

81

379

36

出口额(亿美元)

3.96

13

26.8

(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增加,油品质量全面达到国Ⅲ标准,高浓度化肥、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基本有机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生物农药等高档次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一批产品产能产量位于全国前列,苯甲酸钠、季戊四醇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矿石、磷肥、氯化苄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化肥、硫酸居全国第二位,氮肥居全国第三位,纯碱、电石居全国第六位,农药居全国第八位。

(三)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已形成武汉石化、荆门石化和江汉油田等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基本建成宜昌猇亭、荆门东宝和胡集、潜江泽口、襄樊余家湖和老河口、荆州沙市和石首、孝感应城、黄冈武穴等一批化学工业园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四)骨干企业迅速壮大。

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4家(湖北宜化、武汉石化、荆门石化、江汉油田),30-100亿元企业6家(兴发、洋丰、楚源、东圣、三宁、金澳),10-30亿元企业9家(沙隆达、鄂中、双环、祥云、华强、天茂、黄麦岭、新都、大峪口),过亿元的企业数达200家。

宜化集团已经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磷、盐化工及化肥生产综合性的产业集团和亚洲最大的联碱生产企业,兴发集团以发展精细磷化工为核心,基本建成中国最强、世界知名的国际磷化工企业;洋丰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企业;楚源集团已经建设成为国内最大和全球重要的活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武汉有机实业公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苯甲酸钠生产基地,沙隆达集团是全国重要的农药生产企业之一等。

(五)技术进步成效明显。

我省石化行业拥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7个中国名牌、71个湖北名牌。

建成了一批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科研和生产基地。

近几年我省在大型粉煤气化技术、低品位磷矿采选和利用、大型磷肥装置的建设、湿法磷酸净化、离子膜法烧碱、热能梯级利用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随着技术改造投入的大幅增加,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我省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经济总量太小。

多年来我省石化产业总体经济规模不大,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徘徊在13—14位,居中部第二,与全国排名第一的山东省(山东省2010年产值为15685亿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产业结构不优。

我省石化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附加值的低端,高端产品比重偏低,落后产能依然较大。

石油化工中以炼油为主,有机原料及石油产品深度加工不够;农用化工比重大,基本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发展不够;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三)产业集中度不高。

产业布局分散,一体化、规模化的化工园区建设工作有待加强,集约化水平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处于人口密集区以及环境敏感区域的化工企业,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危险源。

同时我省石化生产企业小、散、弱、乱的情况仍然存在,优势骨干企业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废水、废气、废固及COD、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均居工业行列前列。

我省现有石化主导产品如炼油、合成氨、硫酸、烧碱、电石、黄磷等产品大都是高资源能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的“三高”产品,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二、“十二五”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形势

1、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世界范围内的全面竞争。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为了提振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投入,振兴制造业,扩大出口,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太地区和具有资源优势的中东地区转移,石油和化学工业领域国际性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兴经济体和资源优势地等国家,凭借资源和潜在市场优势加速布局建设一批大型烯烃及相关下游产品生产装置,对我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进口化学品审查制度,一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使我国石化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的和非贸易的壁垒。

2、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石化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资源能源短缺将是制约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石化工业经过多年迅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迅速增长,产品供应已经从“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主要表现为一般性大宗产品生产和供应过剩,国内装置能力富余,而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短缺。

我国原油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我国原油缺口逐年扩大,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5%以上,同时面临着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价格不断上涨,化工利用受到限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我国发展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但因为我国煤炭资源与煤化工产业发展要素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严重制约了石化产业发展,资源短缺成为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能源重化工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动石化产业园区化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省具有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诸多有利条件。

1、石化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国民经济经济的发展对石化行业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对能源、石化产品需求将日益增加。

2、资源区位优势明显。

我省磷资源和盐类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同时具有较丰富的水、硅石、生物质资源和相对富裕的环境容量,有利于我省做强做大磷盐化工产业和有机硅等新兴产业。

良好交通区位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为我省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3、我省业已形成了具备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完整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和产业基础。

国家在我省布局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80万吨乙烯工程,为我省石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政策利好。

全省全面推进实施“两圈一带”和做大做实做强工业总体战略、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实现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政策为我省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应该把握发展机遇,认真应对各种挑战,主动适应国内外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做大做实做强全省工业发挥应有作用。

三、“十二五”行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两化”融合,积极培育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全省石化行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我省石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

要加快发展壮大我省石化产业总体规模,在发展中调整石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2、坚持集约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相结合。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条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等要素,有序推进石化园区建设,引导石化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优化全省石化产业布局。

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3、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积极开展“共性、平台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认真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对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实现产业升级。

4、坚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大力推广应用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各项新工艺、新技术,优化原料路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各项社会责任。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省石化工业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行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空间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创新水平和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产业发展后劲和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从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方向转变,从分散经营向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我省石化工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1、总量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省石化行业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18%速度增长,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9%速度增长,利税保持年均18%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全省石化行业经济规模实现翻一番目标,销售收入过6000亿元。

2、结构调整目标

--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到“十二五”末,建成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0-500亿元企业8家,50-100亿元企业15家。

--重点产品生产能力增加,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十二五”末,重点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乙烯产品填补省内空白,有机原料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高浓度化肥比重达85%以上,优质低盐重质纯碱产能比重达80%以上,离子膜烧碱产能比重达80%以上,高端石化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到“十二五”末,全省基本建成八大重点化工园区,80%以上的石油和化工企业有序地进入化工园区。

3、技术进步目标

到“十二五”末,乙烯、大型有机原料和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炼油、纯碱、离子膜烧碱、磷酸盐和尿素生产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全行业先进技术装备比重达到60%以上;主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主要产品采标率达90%以上。

产品的国际标准认证水平要明显提高。

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研究开发中心。

4、节能减排目标

全省石化行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2%以上,行业特征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

四、“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石化行业要大力发展乙烯及下游加工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以化工园区和产业集群为载体、以支柱行业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六大支柱行业,重点建设八大化工园区,培植发展八大产业集群,壮大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从而实现我省石化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一)加快发展六大支柱产业

1、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

2010年我省现有行业规模以上石油开采、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企业143家。

原油加工量首次过千万吨,达到1016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41亿元,完成增加值206.2亿元。

发展方向:

一是进一步提高油品等级,重点做好原油加工技术改造项目,提升装置水平,增加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等二次加工装置;提升加工水平,完善重质原油加工能力,推广节能技术,加大副产品综合利用;二是围绕武汉80万吨乙烯及其配套工程,大力发展乙烯及下游产业。

三是重点发展碳一化学品,开发一批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品。

四是充分利用优质焦炉净化煤气,重点发展焦化产品。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形成丙烯产业链、橡胶产业链、芳烃产业链、环氧乙烷产业链、碳五产业链、碳九产业链等六大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石油化工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

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

主要支撑项目:

武汉80万吨乙烯及配套产品;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新建22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150万吨/年S-ZORB汽油吸附脱硫装置,200万吨/年MIP催化装置异地改造、64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异地改造、160万吨/年焦化装置隐患治理改造、8×104NM3/h制氢装置扩能改造、15万吨/年硫酸装置扩能改造及公用工程系统完善;汉兴科技C6-C10液态烃项目;平煤武钢焦化公司建设的5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宜化10万吨高浓度甲醛、2万吨多聚甲醛、1万吨尿醛树脂和单、双、三季戊四醇提纯项目;荆州博尔德6万吨苯酐项目;富博化工4000吨硝基甲烷项目等。

2、磷化工行业

我省磷矿保有储量为32.4亿吨,在全国处于第二位,占全国已查明的磷矿资源储量的20%左右。

2010年全省磷化工企业近300家,其中磷肥、复混肥企业达207家。

2010年磷化工产值达550亿元,其中磷矿石产量2370万吨,磷肥478万吨(折纯),磷酸铵产量570万吨(实物量),黄磷15万吨,磷矿石、磷肥、磷酸铵均列全国第1位,磷精细化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发展方向:

一是加大中低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磷资源加工利用效率,鼓励企业贫富兼采,禁止私挖滥采、采富弃贫,建成全国最大的中低品位磷矿采矿、选矿基地及磷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二是支持和引导优势磷化工企业整合磷矿资源开发企业,实施磷矿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优质的磷矿资源优先配置给省内优势磷化工企业,实现磷矿采矿、选矿、制肥和化工生产的一体化。

三是优化我省磷肥产品结构。

积极开发中(微)量元素肥料、缓控释肥、生物化肥等高端化肥品种,鼓励发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掺混肥、高浓度复混肥和专用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熔融磷钾肥料等多元肥料品种,严格控制新建磷铵、普钙、低浓度复混肥等化肥项目。

四是择优选择大中型磷肥企业开展湿法磷酸精制技术开发与利用工作,分级利用湿法磷酸,替代热法磷酸生产磷精细磷化工产品。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建成1500万吨的选矿装置,保证每年2500万吨左右的磷矿供应量,磷铵产能达到700万吨,高浓度NPK复合肥产能达到700万吨,施肥复合率达到50%以上,高浓度化肥比重达85%以上。

基本建成宜昌、保康、荆门和大悟等磷矿采矿和选矿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宜昌、荆门、襄樊、大悟和武穴等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宜昌猇亭、远安、兴山、保康、沙市、阳日等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

通过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园区大集群,提高我省磷化工产业集中度,做大规模,做大总量,做强产业,努力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磷化工生产领军企业和企业集团,从而使我省成为磷酸盐及有机磷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世界先进的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

到“十二五”末,磷化工行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主要支撑项目:

兴发建设2.2万吨草甘膦及加工项目;吉星化工建设10万吨黄磷及加工项目;黄麦岭建设200万吨磷矿采矿、选矿及磷加工项目;楚原化工5万吨磷系阻燃剂、5万吨亚磷酸酯、5万吨聚磷酸铝、5万吨食品级磷酸盐和100万吨选矿装置;龙蟒集团50万吨硫磷钛项目;祥云集团磷化工及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新洋丰集团磷化工项目;荆州三才堂公司三氯化磷、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项目等。

3、盐化工行业

全省盐类矿产资源的总储量约为290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已探明D级以上的氯化钠储量达1000亿吨,居全国第五。

湖北省盐化工企业23家,2010年生产纯碱143万吨,烧碱76万吨,其中,离子膜法烧碱48万吨,盐酸(31%)70万吨,氯化铵143万吨。

发展方向:

一是氯碱行业继续提高离子膜烧碱产能,降低金属阳极法烧碱产能,淘汰石墨法烧碱,稳步发展电石法聚氯乙烯,鼓励发展乙烯氧氯化法生产聚氯乙烯,加大力度开发高附加值的耗碱、耗氯产品,积极开发有机氯系列产品,延长盐化工产业链,在继续做好含氯漂白消毒剂、农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聚碳酸酯、MDI、TDI、氯化法钛白粉、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及其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有机氯产品。

加强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结合,形成煤、电、盐、碱联产的大型氯碱基地,提升整体竞争力,提倡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是纯碱行业要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与煤化工、磷化工相结合,以先进煤气化技术为龙头,搞好副产品和废物的综合利用,扩大单套纯碱生产规模,提高重质碱和干燥氯化铵的产能比例。

三是到“十二五”末电石行业要基本淘汰12500KVA以下的内燃式电石炉,现有16500KVA内燃式电石炉要改造为合格的密闭式电石炉,新建电石炉必须是密闭式电石炉,单台电炉容量25000KVA以上,电石炉尾气必须综合利用。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优质低盐重质纯碱产能达200万吨、比重达60%以上,离子膜烧碱产能达到200万吨,比重达80%以上,基本建成宜昌、云应、天潜等盐化工生产基地。

2015年,盐化工行业产值达500亿元。

主要支撑项目:

新都化工25万吨合成氨、60万吨联碱、60万吨硝基复合肥、10万吨硝酸钠及亚硝酸钠、20万吨尿基复合肥项目;金华润60万吨联碱项目。

兴发集团15万吨离子膜烧碱、1万吨漂粉精、10万吨片碱和1万吨电子级盐酸项目;楚源化工建设新型节能烧碱项目和耗氯系列产品;葛化集团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6万吨聚氯乙烯特种树脂项目;潜江开发30万吨氯碱项目;仙桥化工8万吨糊树脂项目;江汉油田盐化总厂6万吨氯代异氰脲酸、2万吨漂粉精和10万吨树脂粘合剂项目;天门盐化公司芒硝矿等盐化工项目;益和化学50万吨双氧水项目等。

4、煤化工行业

我省现有合成氨生产企业31家,生产能力488万吨,尿素338万吨,碳酸氢铵300万吨,氯化铵150万吨,硝酸铵15万吨,精甲醇40万吨,二甲醚50万吨等。

发展方向:

我省煤化工要通过实施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置换等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延伸下游加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我省煤化工行业的竞争力。

一是优化氮肥产品结构。

适度发展硝酸铵、氯化铵化肥及其复合肥产品,逐步减少有效养分低、环境污染大、能耗高的碳酸氢铵、硫酸铵产品生产。

二是采用型煤、富氧气化、醇烃化、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合成工艺,对尿素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单套尿素的生产能力。

严格控制新上尿素、碳酸氢铵项目。

三是加快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重点发展碳一化工。

重点支持煤化工企业充分利用合成氨、氢气、一氧化碳、甲醇、硝酸等基础化工原料,开发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生物化工产品。

四是鼓励甲醇企业就地加工转化,推动甲醇企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引导二甲醚产业合理发展,加快在民用燃气和替代柴油方面的应用。

五是积极跟踪新型煤化工发展动向。

适时开展在我省建立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基地工作。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省合成氨产能达到500万吨以上,尿素400万吨,甲醇250万吨,二甲醚200万吨,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乙二醛、硝酸钠、亚硝酸钠、甲烷氯化物、甲胺、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等煤化工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

力争将湖北建成全国最大的多元醇生产基地、中南地区最大最强煤化工基地。

到2015年,煤化工行业的产值达到600亿元。

主要支撑项目:

三宁化工100万吨二甲醚、40万吨尿素改造;华强化工30万吨双塔尿基复合肥、3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和5万吨三聚氰胺项目;金华润公司40万吨氨醇、52万吨尿素、200万吨尿基复合肥改造项目。

宜化10万吨高浓度甲醛、10万吨保险粉、2万吨多聚甲醛、1万吨尿醛树脂和单、双、三季戊四醇提纯项目;天冠生物能源公司(洪湖)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中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20万吨氨醇(合成氨能力16.73万吨、甲醇3.06万吨)、20万吨高档合成油、20万吨煤制烯烃或丙烯、60万吨煤制乙二醇、50万吨煤制醋酸项目;泽东化工8万吨合成氨项目;襄樊能源公司30万吨合成、30万吨乙醇项目等。

5、精细化工行业

我省传统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农药、涂料、染料及中间体等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新领域的精细化工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医用化学品、胶粘剂、电子化学品、油田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皮革化学品、生物化学品、化学催化剂、橡胶偶联剂等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2010年全省精细化工的产值为467亿元,占石化产值比重为17%。

发展方向:

精细化工的方向是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开发高性能新产品,适应下游行业升级换代的发展需要,从而做大做强我省精细化工产业。

农药行业要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环保农药新品种,积极开发新型除草剂、杀菌剂,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微乳剂、悬浮剂、水剂等新型农药剂型。

染料行业加快发展高固色率活性染料、高档还原染料和分散染料及酸性染料,积极开发针对新型纤维和新型印染工艺需要的新型染料和高档印染助剂,扩大染料中间体的生产规模。

涂料行业重点发展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份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境友好型涂料,加快研发具有特殊用途的涂料,提升钛白粉和氧化铁颜料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电子化学品行业重点发展高纯试剂、高纯气体、高性能新型封装材料、高性能基板树脂、新型液晶材料。

水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