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899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天气

一、填空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雨天对我们的好处是(凉爽),坏处是(室外不能上体育课)。

4.在秋季,我国北方的天气状况是(凉爽),南方是(干燥)。

5.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6.通过记录天气日历,我们发现本地十月份的天气规律是(凉爽)。

7.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9.在一天的温度测量中,温度最高一般在(14)时。

10.在教室的(背阴处)挂气温表比较合适,这样能更准确地测出室内的温度。

11.在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是早晨和晚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12.风可以通过自然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3.(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14.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1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7.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8.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24)小时内的降雨量,对照(雨量等级表),就可以下雨的等级了。

19.24小时内的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降水,称为(特大暴雨),在50—100毫米之间的称为(暴雨)。

20.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是(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来临。

21.天空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

23.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24.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25.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6.当风从北来,它的风就是(北风)。

旗子向西南飘时,它的风向应该是(东北)。

27.一年中,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一天中,早晨晚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28.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9.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0.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雨情况)、(风速和风向)。

3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32.(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33.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积云)、(层云)和(卷云)。

34.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于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二、判断

1.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各自的感受都是相同的。

(×)

2.下雨前,燕子会低空飞行,蚂蚁会爬上高处。

(√)

3.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卫星云图来估计未来天气变化情况。

(√)

4.天气预报新内容中的降水概率,可以提醒人们出行是否需携带雨具。

(√)

5.生物能够准确的预告天气,有了它们,我们就可以不听广播中的天气预报了。

(×)

6.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摄氏度)、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没必要记录云的类型。

(×)

7.我们在观察天气时,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而且节假日不能停。

(√)

8.天气预报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天气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

9.天气是随时随地在不断变化的,坚持观察天气对培养科学的观察习惯和态度非常重要。

(√)

10.在阳光的照射下,测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

(×)

11.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

12.气温的变化根本没有什么规律。

(×)

13.不同的天气状况,都会影响到气温的高低变化。

(√)

14.风的观测相对来讲,要比云和雨的观测难度大,因为风是无影无踪的。

(√)

15.东北风就是从东北方向刮来的风,这时风向标箭头指向东北,烟、旗子等飘向西南。

(√)

16.风只会给人带来好处,不会带来危害。

(×)

17.与西北相反的方向是东北。

(×)

18.风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观测时,应该把大约两分钟内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风向定为当时的风向。

(√)

19.降水量是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体或固体(经融化后)的水,在没有蒸发、浸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计量。

(√)

20.降水的强度是按一定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雨的强度一般划分为: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四个等级。

(√)

21.根据雨滴的大小,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

22.我们可以把屋檐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测量降水的多少。

(×)

23.云的种类很多,变幻莫测,所以观测云没有什么意义。

(×)

24.只要天空中有云就会下雨。

(×)

25.观测风的时候,应该在比较空旷的地方进行。

(√)

26.没有风向标的时候,也可以用旗子或炊烟来判断风向,旗子或炊烟飘向南方,这时刮的是南风。

(×)

27.刮风只能给人们造成灾害。

(×)

28.天有不测风云,刮什么风是没有规律的。

(×)

29.风有13个等级。

(√)

30.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

三、选择

1.要测某地的气温,为了测量准确,应将温度计放在(A)

A.背阴处B.阳光下C.水中D.向阳处

2.小明用温度计测当地的温度,测得当天14时的气温为5摄氏度,可知是在(D)。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风向标箭头指向西北时,这时刮的是(B)风。

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

4.风(A)有力量。

A.有B.没有

5.风的特点是(B)。

A.看得见,静止的B.看不见,流动的C.看得见,流动的

6.风吹来的风向称为(B),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C),风的大小称为(A)。

A.风力B.风向C.风速

7.图(D)是零级风,图(C)至少是三级风,图(B)至少是六级风,图(A)至少是十级风。

ABCD

8.天空出现(C)表示天要下雨。

A.积云B.层云C.雨层云D.卷云

9.天空中乌云密布,几乎看不到一块蓝色的天空,这样的天空不可能是(A)。

A.晴天B.阴天C.雨天D.热天

10.用直尺测量出24小时内玻璃杯中收集雨水的高度,大于20厘米的称为(B)。

A.小雨B.中雨C.大雨D.特大暴雨

11.要判断风向,(A)就是当时的风向。

A.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B.风中旗子的飘向C.风向标上所指的相反方向

12.风能够吹动大风车转动,从而发出电来,这说明(B)。

A.风是有方向的B.风是有力量的C.风是有八个方向的

13.某地一天的最高气温应在(C),最低气温应在(A)。

A.早晨B.上午C.下午D.傍晚

14.下列(B)是刮大风的影响。

A.要穿雨衣B.走路困难C.室外不能上体育课

14.去郊游适合的天气是(D)。

A.刮风B.下雨C.大雾D.晴朗

四、问答题

1.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用网状图表示。

2.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

雾天看不清路,不能开车;风天走路困难,要多穿衣服;雨天室外不能上体育课,出门要带雨伞、穿雨衣;雪天路滑,出行困难------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能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呢?

答: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一个季节的气候,因为季节的高低每天都几乎不一样,一个季节有三个月,所以不能用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代表一个季节的气候。

4.想一想,测量气温时应选择什么地点?

答:

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5.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什么时间的气温最高?

什么时间的气温最低?

答:

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直到午后1、2点钟达到当日最高气温,随后气温随太阳高度而下降,直至凌晨。

6.根据所学内容,想一想气温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气温的高低与季节、天气状况以及一天中不同时刻等因素有关。

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晴天气温较高,阴雨天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早晨晚上气温低。

7.物体飘动的方向怎么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相反呢?

答:

因为风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物体飘动的方向是风吹去的方向,所以物体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正好相反。

8.怎样观测一天中的方向?

怎样用指南针找方位?

答:

观测方向应在室外空旷的地方。

利用风向标或者其他物体来测定风向,并采用八个方位将风的方向做好记录。

进行风向的观测前,先要找好方位,利用指南针确定方位时,将指南针平放在地上,待指南针静止时,轻轻转动地盘,使地盘的南面与指南的指针重合,再进行风的观测。

9.怎样测量出降水量的等级?

答:

在雨天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10.怎样制作一个雨量器?

答:

我们可以拿用一个直筒的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在杯子的外面贴上刻度。

11.云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会移动,云的形状会不会变化?

答: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观测到的云是不相同的。

天空中的云是多种多样的,云在天空中是变化着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即将来临。

12.像棉花状的云是什么云?

一丝丝带勾的云是什么云?

答:

像棉花状的云是积云,一丝丝带勾的云是卷云。

13.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的预报为什么要向社会发布?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

答:

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

根据空气质量预报,我们决定是否出去郊游;根据降水概率,我们决定是否外出或者是否携带雨具;根据舒适指数,我们选择是否进行户外活动;根据紫外线强度,我们决定是否在阳光下活动,以及活动多长时间。

14.人类活动对天气会造成哪些影响?

答:

⑴城市热岛效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城市车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人流和密集的建筑物都会对城市的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

⑵人类活动也会对天气、气候造成大规模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室效应和酸雨。

温室效应和酸雨已经对地球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大气环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极为重要。

15.气象台预报的气温与我们在生活中感觉到的气温有时会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的气温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气温与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时常有差距,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不相同造成的。

气象台预报的是离地面大约1.5米高的百叶箱里,既不背阳光照射、又通风的环境下的气温,在这种环境里测出的气温当然要比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测出气温低一些。

16.根据风中物体运动变化的情况和人的感受,我们能大概估测风力的大小吗?

答:

能,根据风中物体运动变化的情况和人的感受,对照风速等级表或“风级歌”,就可以判断出风力的大小了。

五、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六、填出八个基本风的风向。

七、风级歌

第二单元溶解

一、填空

1.食盐放在水中(溶解了)。

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3.像食盐在水中那样,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4.取一小匙食盐、一小匙沙子,分别放在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

我们能观测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子)在水里没有溶解。

5.(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6.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7.把高锰酸钾颗粒投入水中最终会形成(紫色)的(溶液)。

8.高锰酸钾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9.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固体,它是(能)溶于水的。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11.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

1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4.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5.摇晃一下汽水瓶,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杯壁有气泡产生)。

16.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7.(搅拌)、(切碎)、(加热)可以加快溶解。

18.洗衣服时,用热水把洗衣服冲开,目的是为了(让洗衣服尽快溶解)。

19.往饭菜里加食盐粉末,目的是为了(让食盐尽快溶解)。

20.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21.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22.在盐水还未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23.加热后的蒸发皿、铁三脚架、石棉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很烫)的。

24.用(热水)法、(搅拌)法、(研成粉末)法可以加速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5.一个杯子里能溶解糖的多少是(不相同的),(杯子)越大,(水)越多,(溶解的糖)也就越多。

26.高锰酸钾能够(溶解)在水中,使每滴水都变成了(紫红色)。

27.把砂糖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会发现砂糖的微粒(越来越小),(均匀)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所以是溶液。

28.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29.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30.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

3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绝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3.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在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熄灭)!

3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用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35.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3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二、判断

1.食盐放入水中,一会不见了,食盐在水中就不存在了。

(×)

2.食盐和沙的颗粒大小差不多,但在水中的变化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3.把粉笔灰放入水中,粉笔灰一部分沉入水底,一部分漂浮在水面,说明粉笔灰不能溶解于水。

(√)

4.溶解只会给人带来好处,不会带来坏处。

(×)

5.我们在做实验时,可以用手直接拿高锰酸钾。

(×)

6.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溶解于水中的高锰酸钾。

(×)

7.把粉笔放入水中后形成无色的溶液。

(×)

8.把沙子投入水中后,沙子的颗粒大小是不变的。

(√)

9.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所以凡是液体都不溶解于水。

(×)

10.凡是不溶解于水的物体都沉在水底。

(×)

11.液体和液体之间都能互相溶解。

(×)

12.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一样的。

(×)

13.油漆在水中不能溶解。

(√)

14.水能溶解所有物质,这是水的特性之一。

(×)

15.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

16.石灰粉一定比食盐溶解得快。

(×)

17.糖水越甜,说明水中溶解的糖越多。

(√)

18.物体的颗粒越大,溶解的速度越快。

(×)

19.把一小匙食盐倒在水里肯定能溶解。

(√)

20.把一大包食盐倒在杯子里能溶解。

(×)

21.一杯水溶解1000克食盐。

(×)

22.杯子越大溶解的食盐也越多。

(×)

23.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与水的多少无关。

(×)

24.食盐、砂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水能溶解一切固体。

(×)

25.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所以凡是液体都不溶解于水。

(×)

26.汽水中容有二氧化碳气体。

(√)

三、选择

1.下面(C)能溶解在水中。

A.沙B.油C.红糖D.面粉

2.食盐放在水中不见,这说明水有(A)食盐的性质。

A.溶解B.蒸发C.不溶解

3.小林在做水溶解盐的试验时,(C)的操作方法正确。

A.把盐放入杯中,然后加水B.把盐和水一同放入杯中C.杯中先放水,静置一会儿再放盐

4.下列物质溶于水中后,(A)能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A.酒精B.高锰酸钾C.醋D.面粉

5.下列物质中,能溶解在水中的一组是(B)

①面粉②酒精③食用油④高锰酸钾⑤醋⑥胶水⑦洗发水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⑥⑦D.①⑤⑥

6.轻轻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1/3管液体,用橡皮帽封住管口,这时,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会看到(B)。

A.没有变化B.液体中有气泡C.液体全部变为气体

7.(C)杯中的糖溶解得最快,(A)杯中的糖溶解得最慢。

A.大块B.小块C.碎末

8.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有(D)。

A.一部分液体B.一部分固体C.一部分气体D.以上三项

9.在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试验中,相同的条件是(ABC)不同的条件是(D)。

A.水量B.水温C.放入水中的时间D.搅拌情况

10.几位同学,分别用同样大小的一块碱快放入水量相同的烧杯中进行溶解。

下面做法,溶解最快的是(E),溶解最慢的是(F)。

A.放入水中静止不动B.放入冷水中搅拌C.放入热水中搅拌

D.将碱快压碎后放入冷水中静止不动E.将碱快压碎后放入热水中搅拌F.放入冷水中静止不动

11.在一个盛有水的小杯子中,要使更多的盐溶解在水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是(C)。

A.向杯中加水B.向杯中加盐C.将小杯子换成更大的杯子,再加水

12.在做完关于“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试验时,应该把试验中配置的盐水(B)。

A.倒进下水道里B.收集起来,供继续研究使用C.调凉菜时使用

13.为了测量取食盐的重量,我们可以使用的方法是(B)。

A.用手直接取,通过肉眼直接估测量B.用天平称取C.到市场上买所要使用的重量的盐D.不用称,直接把盐倒入杯中

14.如果烧杯里的水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B)。

A.随水一起蒸发了B.在烧杯底部析出C.分散在烧杯壁上D.分散在瓶口

15.加快水的蒸发的有(B)

①放在太阳下嗮②放在冰箱里③用酒精灯加热④粘在手指上,轻轻吹气⑤放在大口的容器里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⑤

16.用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正确的做法是(B)

A.用嘴直接吹灭火B.用灯帽将其盖灭

17.食盐放在水中不见了,这说明水有(A)食盐的性质。

A.溶解B.蒸发C.不溶解

18.把菜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再静置一段时间,菜籽油会(C)。

A.沉降到水底B.溶解在水中C.漂浮在水面上D.悬浮在水中

四、问答题

1.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

沙子呢?

答: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颗粒极小,看不见。

沙在水中没有溶解,颗粒大小没变,沉入水底。

2.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答:

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没有完全沉淀。

3.怎样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

答:

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判断。

首先在漏斗中放入滤纸,然后将杯中的混合物通过滤纸倒入漏斗,如果滤纸上有这种物质,则它不能溶解在水中,否则能溶解在水中。

4.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液相比,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答:

有比较清晰的分层现象,水在上层,胶水和洗发液在下边,胶水和洗发液不能溶解在水里。

5.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里吗?

答:

有比较清晰的分层现象,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加洗涤剂可以溶解。

6.打开汽水瓶盖,会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气体从瓶中溢出。

因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打开瓶后,条件变化了,气体溢出。

7.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答: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同样的水,溶解食盐的量要比小苏打多一些。

8.怎样比较两种物体的溶解能力?

答:

用对比试验,在水量、水温相同的情况下,看谁溶解得多。

9.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答:

溶解的快慢与搅拌、切碎、加热等因素有关。

10.观测比较那一杯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一些?

如果水的温度再高一些,食盐的溶解能更快吗?

答:

热水杯里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水的温度再高一些,食盐溶解的更快,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溶解。

11.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在两杯中放入一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其中一个杯子静置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小棒不停地搅拌。

比较一下,那杯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以上试验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答:

用小棒不停地搅拌的杯子里溶解得快,试验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12.冬天人们洗衣服时,常常用温水,为什么?

答:

主要是热水可以加快洗衣粉的溶解,使污渍尽快分解在水中,洗净衣服,此外,冬天用热水不会手冷。

13.怎样才能使碱快溶解得快?

答:

把碱快研成粉末放到热水里搅拌,溶解得快。

14.食盐溶解的多少跟哪些条件有关?

答:

食盐溶解的多少与水的多少有关。

15.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答:

能溶解36克食盐。

16.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吗?

答:

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17.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杯中的水蒸发观测已经溶解的食盐有什么变化?

答:

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杯中的水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盐会逐渐有沉淀。

18.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会怎样呢?

答:

如果把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变成固体。

19.此实验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玻璃棒应该倾斜多少度才合理,应放在滤纸的哪个方向?

答:

把不溶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玻璃棒应倾斜45度最合理,玻璃棒应放在滤纸较厚的地方。

.

20.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呢?

答:

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说明该物质溶解了。

如仍能看得见,或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说明该物质没有溶解。

21.在研究溶解快慢与水的冷热的关系的对比试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答:

相同的条件是水量、高锰酸钾或盐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水中的时间和搅拌情况。

不同点是一个用冷水,一个用热水,结论是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打鼓使(鼓皮)振动发音;拉琴使(琴弦)振动发音;我们说话唱歌发声,是由于(声带)振动的结果。

3.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4.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调越(低)。

5.任何物体停止(振动),就不能发声了。

6.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高的单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