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54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docx

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2019年高一语文暑期系统复习6:

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经典例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

“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C.黍,五谷之一。

关于五谷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稻、黍、稷(粟)、麦、菽(大豆)。

另一种说法是麻(大麻)、黍、稷、麦、菽。

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因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后用五谷作为粮食的泛称,或择其一二代指粮食。

D.贯,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B.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

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5分)

(2)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5分)

【答案】10.C11.B12.D

13.

(1)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2)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试题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是:

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句中,“散其家之所有”中的“之”相当于助词“的”,与“家”不可分开。

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

“乡里”是“贫乏者”的定语,指出其范围,二者应连在一起,不可断开。

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

“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两句句式相同,可见“赈之”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分开。

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

故选C。

11.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晦”指的是每月最后一天。

故选B。

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比,发现异同。

D项,“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不正确,“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文中没有“家人恭敬地迎接”的意思;“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不正确,由原文“有李虎者,……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张养浩依法惩办,并不宽容。

故选D。

1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

(1)“视”是“凭、依据”之意,“粜”是“出售”之意;“诣”是“到”的意思;“易”是“交换、换取”之意。

(2)抚膺,按着胸;卒,去世。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

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

“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

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

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

“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

“不要对不起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

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

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

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

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

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经典集训

一、【河南开封市商丘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

“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后形成制度,之后历代皇帝都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本文中李白就是被永王李璘在节度东南时聘为军中幕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5分)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5分)

二、【黑龙江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注】①勋庸:

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

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

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B.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C.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D.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弱冠,男子二十岁,已经成人,可以加冠行礼,但身体还不够壮实。

C.元和,唐代时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将文中画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5分)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5分)

三、【福建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

“彬党至,若等力与格。

”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

已,彬党果累骑来。

父老直遮之境上,曰:

“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

”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

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

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

“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

”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

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

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

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

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世宗即位,召为御史。

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

“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

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

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

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

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

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

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帝不能用。

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

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

未几,竟死。

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

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朝廷考试的人,即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

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

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

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

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

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

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勢,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

但进言未被采用。

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

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

(5分)

(2)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5分)

四、【山东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

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

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

丁母忧,以孝闻。

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

入为监察。

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

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

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

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

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

翌日。

孔纬等六七人至。

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帝顾谓之曰:

“朕之失道,再致播迁。

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

”让能谢曰:

“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

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

”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

朝士才十数人,行帑(tǎng,府库)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

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

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

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

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六部还包括吏、礼、兵、刑、工。

C.“拜、迁、进阶、兼”这几个词都表示官职的提升。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

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

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

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

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坚决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丁母忧,以孝闻。

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

(5分)

(2)朕之失道,再致播迁。

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

(5分)

一、

【答案】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