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337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4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说明书A.docx

毕业设计说明书A

 

1.前言2页

 

2.建筑部分3~8页

 

3.上部结构部分9~55页

 

4.基础部分56~65页

 

前言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城市日益国际化,使相当多的办公楼、旅馆、医院、学校等建筑向高层发展。

为了在市区内使高等学校有立足之地,我在各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一幢高层培训中心。

它集办公、教学、住宿于一体,指导思想明确,设计方案符合实际要求,建成后能马上投入使用,解决学校教学、办公、住宿的困难。

在此方案的设计中我很荣幸得到了金虹老师、刘文茹老师和齐加连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并给予我热心的指导,在此我向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我是初学者,这套设计会有很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谢谢

学生:

陈建华

2001年12月25日

 

建筑部分

一.概述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西方某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了解决人们对居住、办公、商业、教学用房的需要,早在上一个世纪初便建立了大量的多层建筑,但最初由于受到垂直运输机械的限制,房屋还不能建得太高。

直到1875年第一部载人电梯的制造成功,高层建筑才开始大量涌现出来。

所以说,高层建筑是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以及电气化、机械化在建筑中的应用,又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高层建筑从其完全型的体量和引人注目的外观,使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现代世界信息交换和传递大量集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争取城市繁华地带,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大量的教学活动场所,教学建筑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高层建筑与其他少层建筑相比,只有节省用地、节约市政工程费用,减少拆迁费用等一系列优点;同时,高层的发展还有助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和设备优势,为国家和地方常年培养专业人才,拟在哈尔滨某高校校区兴建一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是现代化建筑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它自身容教学、管理、住宿三位一体,形成一套系统建筑管理体系,满足了学习人员,特别是外地学员对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现代高层建筑不断地采用新型结构体系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满足了教学建筑向更高尺度发展的可能性。

二.建筑体型选择与平面布置

1.设计原则

建筑是供人使用的有功能作用的空间,同一功能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建筑可以有多种空间形式,建筑体型一般综合反映内部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的性格、历史时期和民族地域特点。

高层建筑体型还常常是街道、广场或城市某一个区域的构成中心。

鉴于此,高层建筑体型设计应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处理好功能、空间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还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以便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生根于特定的环境,给人以良好的感觉。

同样,对于建筑造型与平面布置的选择,必须考虑结构因素,以有利于结构受力。

平面形状应简单、对称、规则,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2.建筑造型

根据设计原则,本设计采用“—”字型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符合简单、对称、规则的原则。

3.平面布置

本设计在平面上力求平面对称,对称平面易于保证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避免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扭转。

为使常用房间采光、通风效果好,本设计将教室、办公室等房间布置在南向,而且此方向面对主要街道,交通方便。

这样布置可在建筑后方留有大片空间,利于学员的休息和娱乐。

三.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时首先应推敲各部分总的比例关系,考虑建筑物整体的几个方面的统一,相邻立面的连接与协调,然后着重分析各立面上墙面的处理、门窗的调整和安排,最后对入口、门廊等进一步进行处理。

节奏韵律和虚实对比,是使建筑立面高于表现力的重要设计手法,在建筑立面上,相同构件或门窗作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给人们在视觉上得到类似音乐诗歌中节奏韵律的效果。

立面的节奏感在门窗的排列组合、墙面的构件划分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四.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建筑物的平面和剖面是紧密联系的。

在本设计中,教学部分以及底层管理部分的层高均为3.6m,标准层住宿部分层高为3.0m。

电梯布置在建筑物中部,消防疏散用楼、电梯布置在建筑物两端,消防疏散用楼、电梯间均出屋面。

五.垂直交通设计

本工程主要垂直交通工具是电梯,对电梯的选用及其在建筑物中的合理布置,将使高层建筑的使用更加合理,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设计中电梯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

除了设置两部电梯外,还设置了两部防烟(楼)电梯于建筑物的两端。

这样的布置可使建筑物内任意点至楼、电梯出口的距离均不大于30m,满足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

六.防火设计

(一)耐火等级

本工程属二类建筑(10~18层普通住宅和高度不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其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二级。

(二)防火设计要点

1.总平面布局中的消防问题

(1)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场地位置应有方便的道路通过,要求既靠近干道,便于高层建筑中人群的集散,又便于消防时交通组织和疏散。

(2)应设环形车道,高层建筑周围应设宽度不小于3.5m的环形车道,可以部分利用交通道路,以便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能在消防时有足够的流线。

2.疏散设计

发生火灾时,学员往往还在远离地面的高层,将他们全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是防火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供以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1)疏散所需时间

从火灾现场退出的时间不应超过2分30秒为宜。

通道宽度:

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少于1m计算。

(2)疏散楼、电梯的位置

疏散楼梯是发生火灾时电梯停用的情况下最主要的竖向交通途径,其位置应首先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也应符合人在火灾发生后可能的疏导方向。

本设计中楼梯设置于建筑的两端,可双向疏散。

3.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防烟设计

疏散楼梯若只防火不排烟,遇烟气袭人,容易使人窒息。

疏散楼梯的避难前室是疏散路线中从水平到竖向的交通枢纽,可缓冲人们的混乱聚集,疏散楼梯的排烟设施要布置于此,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如与消防电梯合用则不应小于10m2。

 

结构部分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10层(不包括一层地下室)。

地下室层高为3.6m,1~4层层高为3.6m,5~10层层高为3.0m,局部楼梯间出屋面部分层高为3.3m,建筑总高为32.4m(不包括出屋面部分)。

三进深分别为6.6m、2.4m、6.6m。

总宽15.6m(局部突出1.5m不在总宽之内)。

纵向每个柱距均为7.8m,共7个柱距,总长54.6m。

本工程结构方案经过分析比较,采用纯框架结构体系,因为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对称,平面布局简单,受力比较均匀,且房屋总高度不超过6度抗震设防时的55m高度的限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可以使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不足的是抗震能力较低刚度较小。

本工程建于6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场地土。

根据规范查得,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框架材料选用如下:

-1~4层柱采用C40混凝土;5~10层柱采用C30混凝土;框架梁采用C25混凝土。

结构柱网布置见(图-1)。

 

二.截面尺寸估算

1.梁板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梁截面高度h,按梁跨度的1/10~1/15确定,则横向框架梁高为6600×(1/10~1/15)=660~440,取h=600mm,梁宽取梁高的一半,即b=300mm;横向次梁高为6600×(1/8~1/15)=825~440,取h=500mm,梁宽b=250mm;纵向框架梁高为7800×(1/10~1/15)=780~520,取h=600mm,梁宽b=300mm。

板的最小厚度为L/40=3900/40=97.5mm,考虑到板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限制及在板中铺设管线等因素,根据经验取板厚为120mm。

2.柱截面尺寸估算

根据柱支撑的楼板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轴力,并按轴压比控制估算柱截面面积,估算柱截面时,楼层荷载按11~14KN/m2计,本工程边柱按13KN/m2计,中柱按11KN/m2计。

负荷面为7.8×6.6/2的边柱轴力:

NV=(7.8×6.6/2)×13×11×1.25=4601KN,

负荷面为7.8×(6.6+2.4)/2的边柱轴力:

NV=[(6.6+2.4)/2]×7.8×11×11×1.25=5309KN,

各柱的轴力虽然不同,但为了施工方便和美观,往往对柱截面进行合并归类。

本工程将柱截面归并为一种。

取轴力最大的柱估算截面面积。

本工程框架为三级抗震,取N=1.1NV=1.1×5309=5840KN,

柱轴压比控制值μN查规范得μN=0.9。

其中

μN=N/ACfC

设柱为正方形,柱边长b=h=

C=577mm。

故本工程-1~4层柱截面取为600×600mm,5~10层柱截面取为500×500mm。

5层底柱截面核算

NV=[(6.6+2.4)/2]×7.8×11×6×1.25=2896KN,

N=1.1×2896=3185KN,

N/ACfC=3185000/5002/15=0.85<0.9

柱轴压满足要求。

柱高度:

地上部分每层柱高均等于该层层高,地下部分柱高h=3.6+0.1=3.7m。

三.荷载汇集

1.竖向荷载

(1)楼面荷载

楼面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宿舍房间活荷载取1.5KN/m2(标准值),厕所、走廊、楼梯间、教室活荷载取2.0KN/m2(标准值),本工程为简化计算,均取楼面活荷载为2.0KN/m2。

砼楼板(板厚120),

25×0.12=3.0KN/m2,

水泥砂浆抹灰(楼板上下分别为40和20厚),

20×(0.04+0.02)=1.2KN/m2,

内隔墙为200厚陶粒砼砌块,砌块容重8KN/m3,两侧各抹20厚混合砂浆,

8×0.2+20×0.02×2=2.4KN/m2,

外墙为400厚陶粒砼砌块,墙外侧贴墙面砖,墙里侧抹混合砂浆,

0.5+8×0.4+20×0.02×2=4.5KN/m2。

(2)屋面荷载

30厚水泥花阶砖0.6KN/m2,

25厚粗砂垫层17×0.025=0.425KN/m2,

35厚苯板0.1KN/m2,

防水卷材0.1KN/m2,

20厚砂浆找平层20×0.02=0.4KN/m2,

炉渣砼找坡2%(最薄处30厚)14×0.15=2.1KN/m2,

120厚钢筋砼楼板25×0.12=3.0KN/m2,

20厚混合砂浆抹灰20×0.02=0.4KN/m2,

合计7.125KN/m2,

上人屋面活荷1.5KN/m2,

基本雪压0.4KN/m2,

2.水平风荷载

查荷载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可知哈市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

根据荷载规范规定,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其基本风压可按基本风压分布图中数值乘以1.1后采用,即ω0=1.1×0.45=0.495KN/m2。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ωK下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查荷载规范可知,矩形平面建筑μS=1.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本工程建在某高校校区,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查荷载规范中μZ之值,5m以上按内插法计算,5m以下按5m高处取值。

风振系数βZ,βZ=1+(Hi/H)×(ξV/μZ),

式中V为脉动影响系数,当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小于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时,V=0.63。

式中ξ为脉动增大系数,与基本风压ω0,结构自振周期T及地面粗糙度有关。

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取T=0.09n=0.09×11=0.99,

ω0×T2=0.495×0.992=0.485。

查荷载规范,ξ=1.32。

各层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结果见(表-1)。

各层风荷载标准值表表-1

距地面高度HI

βZ

μZ

μS

ω0

ωK=βZ·μS·μZ·ω0

34.08

1.715

1.163

1.300

0.495

1.283

32.40

1.693

1.141

1.300

0.495

1.243

29.40

1.652

1.100

1.300

0.495

1.169

26.40

1.614

1.049

1.300

0.495

1.090

23.40

1.572

0.998

1.300

0.495

1.010

20.40

1.526

0.947

1.300

0.495

0.930

17.40

1.482

0.880

1.300

0.495

0.839

14.40

1.433

0.811

1.300

0.495

0.748

10.80

1.362

0.728

1.300

0.495

0.638

7.20

1.286

0.615

1.300

0.495

0.509

3.60

1.163

0.540

1.300

0.495

0.404

0.00

1.000

0.540

1.300

0.495

0.347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及侧移计算

由平面图可以看出,除边框架外,中间各榀框架受风面积相同,故应选取边框架和中间框架分别进行计算。

下面仅以中框架为例进行计算,边框架计算从略。

1.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各楼层节点上集中力及各层剪力。

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各楼层节点上集中力时,假定风荷载在层间为均匀分布,并假定上下相邻各半层层高范围内的风荷载按集中力作用在本层楼面上。

10层顶处风荷载作用下各楼层节点上集中力计算:

F10=(ω10+1×h10+1+ω10×h10/2)×B

=(1.283×1.68+1.243×3.0/2)×7.8

=31.36KN

9层顶处风荷载作用下各楼层节点上集中力计算:

F9=(ω10×h10/2+ω9×h9/2)×B

=(1.243×3.0/2+1.169×3.0/2)×7.8

=28.22KN

其余各层风荷载引起的节点集中力及各层剪力计算结果见(表-2)

风荷载作用水平集中力及层剪力表表-2

层号i

层高hI(m)

风荷标准值

ωki

各层集中力

FI(KN)

各层剪力

VI=∑FI(KN)

女儿墙

3.0

1.283

10

3.0

1.243

31.36

31.36

9

3.0

1.169

28.22

59.58

8

3.0

1.090

26.43

86.01

7

3.0

1.010

24.57

110.58

6

3.0

0.930

22.70

133.28

5

3.0

0.839

20.70

153.98

4

3.6

0.748

20.32

174.30

3

3.6

0.638

19.46

193.76

2

3.6

0.509

16.10

209.86

1

3.6

0.404

12.82

222.69

地下室

3.6

0.347

5.67

228.36

2.计算各梁柱的线刚度ib和ic,

计算梁的线刚度时,考虑到现浇板的作用,一边有楼板的梁截面惯性矩取i=1.5i0,两边有楼板的梁截面惯性矩取i=2i0,i0为按矩形截面计算的梁截面惯性矩。

线刚度计算公式i=EI/l。

各梁柱线刚度计算结果见(表-3)。

3.计算各柱抗侧移刚度D

D值为使柱上下端产生单位相对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力,计算公式为:

D=αC×(12ic/h2)

各柱抗侧移刚度D见(表-4)

各杆件惯性矩及线刚度表表-3

b×h

(mm)

L

(mm)

EC

(N/mm2)

I0=bh3/12

(mm4)

I=2I0

i=EI/L

(N.mm)

300×600

6600

2.80×104

5.40×109

1.08×1010

4.58×1010

300×600

2400

2.80×104

5.40×109

1.08×1010

1.26×1011

600×600

3600

3.25×104

1.08×1010

9.75×1010

500×500

3000

3.00×104

5.21×109

5.21×1010

水平荷载作用下抗侧移刚度D及柱剪力Vij计算表表-4

层/hi

柱列轴号

ic

(×105)

(KN.m)

∑ib

(×105)

(KN.m)

K=∑ib/2ic

底层

K=∑ib/ic

αC=K/(2+K)

底层

αC=(0.5+K)/(2+K)

Di=αC×(12ic/hi2)

(×105)

∑Di

Vij

(KN)

10/3.0

B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5.16

C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10.52

D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10.52

E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5.16

9/3.0

B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9.81

C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19.98

D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19.98

E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9.81

8/3.0

B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14.16

C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28.85

D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28.85

E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14.16

7/3.0

B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18.20

C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37.09

D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37.09

E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18.20

6/3.0

B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21.94

C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44.70

D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44.70

E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21.94

5/3.0

B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25.34

C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51.65

D

0.521

3.436

3.298

0.622

0.432

128800

51.65

E

0.521

0.916

0.879

0.305

0.212

128800

25.34

4/3.6

B

0.975

0.916

0.450

0.184

0.166

117800

24.56

C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7800

62.59

D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7800

62.59

E

0.975

0.916

0.450

0.184

0.166

117800

24.56

3/3.6

B

0.975

0.916

0.450

0.184

0.166

117800

27.30

C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7800

69.58

D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7800

69.58

E

0.975

0.916

0.450

0.184

0.166

117800

27.30

2/3.6

B

0.975

0.916

0.450

0.184

0.166

117800

29.57

C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7800

75.36

D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7800

75.36

E

0.975

0.916

0.450

0.184

0.166

117800

29.57

1/3.6

B

0.975

0.916

0.450

0.184

0.172

119000

32.19

C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9000

79.16

D

0.975

3.436

1.762

0.468

0.423

119000

79.16

E

0.975

0.916

0.450

0.184

0.172

119000

32.19

-1/3.6

B

0.975

0.458

0.450

0.393

0.366

179600

45.14

C

0.975

1.718

1.762

0.601

0.543

179600

69.04

D

0.975

1.718

1.762

0.601

0.543

179600

69.04

E

0.975

0.458

0.450

0.393

0.355

179600

45.14

4.各柱剪力计算

设第i层第j个柱的D值为Dij,该层柱总数为m,该层任意柱的剪力为:

Vij=Vi×(Dij/∑Dij)

各柱剪力计算结果见(表-4)

5.确定柱的反弯点高度比y

反弯点距柱下端距离为yh:

y=y0+y1+y2+y3

式中y0—标准反弯点高度系数,

y1—考虑上下层梁刚度不同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2,y3—考虑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0根据结构总层数m及该柱所在层n及K值查表。

例如,计算10层柱反弯点高度系数y:

由m=11,n=11,K=0.879,查表得,y0=0.34;上下层梁相对刚度无变化,y1=0;最上层柱y2=0;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之比α3=h9/h10=1,查表得,y3=0;B轴反弯点高度系数为:

y=y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