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212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docx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正稿

浅议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我国现代的银行也统筹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银行会计作为一门专业会计,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银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完整、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银行会计本身的特征,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金融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建立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专业。

由于银行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处理,然而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导致我国金融业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本文就浅议我国银行会计执行工作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会计的现状

(一)新形势下银行会计的特点

银行会计信息既反映各个经济单位的微观经济情况,又反映全国宏观经济情况,发挥着社会总会计、总出纳的职能作用。

银行会计核算过程也就是直接办理和完成银行业务以及实现银行职能作用的过程。

货币资金收付必须通过银行会计完成,所以银行会计在核算的同时就处理了银行业务。

银行会计处于银行经营活动的第一线,具有业务直接完成性。

从总的特点来看,银行会计核算还具有社会性,银行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及时不仅关系银行内部而且还关系银行外部。

随着新的准则的实施,银行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电子网络化,从简单的手工记账向复杂的电子记账转变,形成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融管理、决策、分析为一体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二)现存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会计必须适应新环境下的准则,才能提高金融业工作的效率。

从会计监管的情况看,金融机构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不统一,给中央银行会计监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主要包括:

1、会计科目是各家银行信息来源的主要反映,是其业务活动根据资金性质、核算内容等来进行分类的,然而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制规定,各银行机构中同一科目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报表中代表的科目代号不一样;2、各家银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也不统一,有的是按科目大小号排列,有的是按资金性质来进行分类编制,这样就给银行会计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3、银行会计监管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4、银行会计监管缺乏应有的力度;5、银行会计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总之,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对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视。

制定和颁布有关会计监管的各类制度和法规比较慢,各金融机构所享有的权利不够明确;基层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科学化,缺乏创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的新业务、新知识、新法规的学习培训力度没有很好的加强。

二、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不同银行看,银行会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央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基层行会计部门多年未发生案件,使不少领导容易产生一些麻痹思想,缺乏防风险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会计核算,局限于账平表对,日清月结,防风险的警惕性不高,以致于在会计工作中违规兼岗,串岗操作,操作人员密码长期不变等违规现象经常发生。

  2、会计制度不完整

一是会计制度缺乏完整性。

现有的会计基本制度、业务管理办法、核算操作规程等较零散,且不完整,缺少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会计制度,给会计制度的查找和执行带来难度,同时,对新上岗的会计人员也无法进行系统性的会计制度培训与学习,二是会计制度缺乏适应性。

现有的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是在配齐会计人员的前提下制定的,在基层央行会计人员偏少的情况下难以适用,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差,缺少符合基层央行实际的岗位责任制度,以致于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上不统一,三是会计管理缺乏科学性。

对人员管理、核算、监督、工作质量、制度执行没有规范、科学的量化考核办法,对整个会计工作缺乏全面的、真实的、具体的评价,不利于会计风险的防范。

  3、人员配备不合理

首先是人员严重不足。

会计专柜实有人数与岗位设置要求相距较大,以致于岗位责任制和内控制度无法落实到位,违规兼岗问题较为普遍:

其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有的基层行把会计部门作为培训基地,经过培养素质好的人员很快被调离会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的会计人员长期处在一个岗位,知识面狭窄,知识更新跟不上新形势、新业务发展的要求。

有的会计人员从参加工作一直在会计部门工作,甚至一直处在一个岗位,从未换过岗。

  4、事后监督不尽人意

一是业务监督时效性差,且严重滞后。

目前,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2.6版运行和事后监督集中后,由于基层行凭证传递环节增多,时间延长,对前台业务的事后监督往往要在第2-3天进行,遇到法定长假,时间则要更长,这样,即使发现业务差错或发生盗用会计联行资金案件,也为时已晚,二是事后监督的范围不全面,重点不明确。

事后监督仅局限于对会计凭证要素、账务处理进行监督,而对重大会计事项、账务调整、暂收暂付款项的列支,以及整个核算过程的监督则很少问津,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三是手工核对工作量大且效率低,风险预警监督少。

目前,事后监督人员都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监督的,工作量往往很大,事后监督人员只能应付正常工作,而无力兼顾计算机安全管理、资金流向、会计主管授权、操作人员密码等风险性监督工作,事后监督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5、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是岗位轮换未落实。

二是强制休假难执行。

受会计人员少的限制,身兼数职的现象相当普遍。

三是授权审批不规范。

行领导授权会计主管处理重大会计事项,会计主管授权会计人员处理相关业务,既没有明确的授权范围,也没有规范的授权格式,授权工作模糊不清,职责不明。

四是支付清算不安全。

目前,大部分基层行同城票据清算仍采用手工操作,票据真伪鉴定凭经验、靠肉眼识别,票据传递实行签收签交,单随人走:

人为延压、截留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这既影响了客户资金的使用,也给清算资金的安全构成了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与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规范体系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主体主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的色彩,侧重社会统计职能,缺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特别是近十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机制、经营产品、经营对象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会计账务体系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2)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在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相差较远,难以满足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现阶段倡导的“一站式”服务,强调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客户资料的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客户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效率。

然而,现行的会计科目主要按照个人储户、企业单位进行设置,将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绝对分割开,与当前大力发展个体企业、个人贷款的经营思路不符,不利于综合核算,不利于及时反映客户的综合信息,与现有业务的整合相矛盾。

 

(2)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贷款信息的准确反映和归类无论是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还是对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为了详细披露贷款信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贷款信息的反映不得不采取多种分类标准,即既有从流动性出发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又有从发放对象出发的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还有从资产质量出发的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

这种核算看似丰富详细,实际上却反映出各种信息的交叉和混用,不仅降低会计信息价值,而且面对新出现的业务更是一筹莫展,比如推行几年的贷款五级分类,只能通过台账反映,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与其他信息共同存在。

 (3)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不能反映交易的实质,没有充分体现稳健性原则。

商业银行规定:

在各项业务合同签订以后,在规定的计算期内按照应计收入的数额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这种收入原则更注重交易的形式和业务合同的签订,没有反映交易的实质;没有规定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体现交易实质的确认原则。

其“正常和逾期半年内的贷款利息无论商业银行能否收回,都应确认为本期收入”的规定,不符合稳健性原则,给虚增收益、高估资产等违规行为留下了操作空间,以致加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4)存款利息支出的低估。

目前,商业银行应付利息的计提一般都是分档次按照现行利率计算,而不是按照存款的原定利率和实际存期计算。

近几年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这种计提方法导致账面应付利息余额低于实际应付利息余额,不少银行的账面应付利息出现红字,形成虚增利润。

3、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出台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下称新办法),在具体执行中存在下列问题:

 

(1)呆账准备金提取制度弹性较大,不利于操作。

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计提的规定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有统一的五级分类标准和科学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机制。

但是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五级分类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造成呆账准备金提取的弹性较大,人为因素较多,为商业银行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途径。

 

(2)呆账准备金的税收制度不适应《办法》的需要。

呆账准备金税收制度规定按照贷款余额1%的比例差额提取的准备金在税前列支,超过部分计算所得税时要进行调整。

商业银行在此税收制度的约束下,为了利润指标或股东的意愿,必然会考虑眼前利益,尽量少提准备金,违背《办法》的初衷。

(3)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高计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和风险权重的比值,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一方面高估分子资本值,另一方面又低估分母风险权重,从而放大了资本充足率。

按照国际惯例,呆账准备金分为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

计入附属资本的准备金只能是与特定资产减值无关的准备金,即一般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而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制度中没有上述区别,没有针对特定贷款损失提取的专项呆账准备金,而是将其全部计入附属资本参与资本计算,这样就夸大了资本基础。

 

(2)资产质量披露的尺度无法把握

庞大的不良资产一直困扰着商业银行的经营者。

近年来,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对外披露不良贷款余额,由于商业银行长期采用“一逾两呆”的分类标准,重视贷款的时间界定;改革后的五级贷款分类方法依赖完善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级体系,依赖操作人员的专业判断。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掌握国际贷款分类标准的专业人才,难以做出公正、一致的判断。

(3)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滞后

①会计报表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披露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然而受会计要素的限制,许多非财务信息如银行经营战略信息、定性信息如主要指标的变动原因、不确定信息如金融衍生交易、未来信息如财务预测报告等等未能反映在会计报表上。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附注几乎没有或者只是简单的几项,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②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事项没有统一要求,即使是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导致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时对有利的事项披露较多,对不利事项披露较少,或根本不予披露。

(三)政策性银行会计在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的表现

会计核算是政策性银行执行政策的“窗口”,起着“寒暑表”的作用。

政策性银行业务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会计核算进行反映,因而违反政策性银行政策的行为,也都在会计核算上大做文章。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信贷规模核算失真

一些行在贷款管理上采取“中间大、两头小”的办法,在年度中间不仅占满信贷规模,甚至成倍地超投放,有的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动用联行汇划在途资金移位补平,造成帐表不符的假象。

2、是信贷资产质量核算失真

对到期无力偿还的逾期贷款,无论有没有物资保证,均采用展期、换据等方式掩盖问题,不仅少收了逾期贷款加息,而且借据已不能反映原借款面貌。

致使会计报表反映的累放、累收数虚增,造成正常贷款比率上升,逾期贷款比率下降和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等假象,掩盖了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风险的实际状况。

3、是负责存量核算失真

一些行通过联行转移存款,转移汇出汇款、压票、压汇等;还有的行动用存款或联行汇划在途资金扩大信贷投放,通过虚设帐户进行假平衡;还有的利用提前或滞后结帐制造派生存款等。

4、是资本金核算失真

一些二级机构用贷款或拆借资金充当资本金。

5、是拆借资金核算失真

拆借资金真帐假做,科目使用混乱,渠道反映扭曲,有的行把资金经过内部几个部门,几个科目转入收款单位帐户,绕着贷款规模走。

6、是收入、费用核算失真

一些行违反“利息核算办法”,为完成利润指标,随意提前或滞后计息时间,有的转移收入,应收利息长期不收也不列帐反映;有的虚列费用开支,业务费用开支帐户使用混乱,绕着有指标控制的帐户走,形成虚假利润。

7、是存款成本失真

一些行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私自抬高利率,有的预付利息、乱发奖金、纪念品;有的为逃避人行监督,在存单上写基准利率,而付息时,按存款时给储户承诺利率计息,有的搞两套帐等。

三、新形势下解决银行会计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会计资金安全的“防火墙”

1、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不管制度如何完善,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仍是务实会计基础,防范会计资金风险的首策。

2、以人为本,刚柔并重

“刚”就是必须无条件确保会计人员的完备性。

3、突出管理,完善制度

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已成趋势,会计基础工作要真正得以务实,并以此防范风险,也必须从加强会计管理人手,突出会计制度管理工作。

4、权责制衡,强化内控

5、创新思路,把好“闸门”

事后监督作为会计风险控制中的最后一道“闸门”,控制措施是否严谨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和资金的安全。

(二)防范风险,控制与效率并存

1、变被动为主动,实行总体规划

一要建立会计内控制度体系。

二要建立会计内控运行监控体系。

银行应当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对内控制度、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根据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要求,适时调整内控制度,保持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

三要建立会计内控评价考核体系。

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对机构内控运行情况、员工内控执行情况进行衡量、评价,严格奖惩措施,形成刚性约束。

2、重视事前控制,构筑事前风险防范机制

在业务开展之前,应先衡量业务风险程度;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应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防范措施,规避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3、适度控制、适时控制,提高控制效率

有效控制的原则要求银行防止过度控制或控制不足。

4、更新观念

确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意识,是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既定目标的关键。

(三)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

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

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信息。

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

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四)调整新形势下银行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

1、完善和强化银行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

首先,加快立法工作。

我国目前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体系之中,是以行政责任为主,辅之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与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有关的民事责任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是我国会计法制体系的一个空白,需要加紧有关研究和立法工作。

其次,要发挥独立监督的作用。

为此,建议设立一个独立于会计准则、制度制定工作和财政监督工作的机构,专事企业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核工作。

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在实务中的执行情况,又可以使财务报告的审核工作常规化、规范化。

再次,要加强会计监管工作。

加强财政、税务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严格监督检查新准则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督导银行开展会计准则的深度培训工作,要求会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

2、加强政策协调,解决新会计标准体系下会计处理和税收待遇问题按照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部分业务时需要对“未实现”的损益进行确认,与税务部门据实纳税的基本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会影响银行的各项税收负担。

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实施办法的相继出台,新准则有关规定如何与税收法规进行协调已成为当前会计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会计与税收法规方面的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费用,需要出台更为详细的衔接规定,便于银行更好地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

此外,我国会计制度、税收制度以及银监会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要求不完全相同,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务政策只允许全部贷款1%的贷款损失准备在税前抵扣,这些都将削弱银行自主消化风险的能力与积极性。

因此,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出发,监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进行政策协调,明确“未实现”损益纳税的税收政策,明确贷款损失税前的抵扣标准,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

3、构建合理的银行风险评价体系,使银行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与监管的审慎性保持一致

资本充足率作为监管部门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第一个实现监管和会计对偿债能力评价分离的指标。

但我国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价时,除了关注资本充足率外,还关注银行的盈利能力。

如果直接采用财务会计提供的利润进行风险评价,无疑违背了监管的审慎原则,和资本充足率的审慎修正原则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必须认真思考,是干脆放弃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退守资本充足率作为核心监管指标以坚守监管审慎原则还是同时容纳审慎原则为基础的资本监管和中性原则为基础的利润监管。

(五)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

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管理水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

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六)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信息系统

我国银行业改进风险管理最大的障碍,就是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企业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也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同时,银行是拥有数额庞大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企业。

执行新会计准则没有系统工具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银行业的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计算与确认;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摊余成本(含减值损失计算);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利息收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估值)模型。

(七)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做到会计财务工作“行”与“否”的有机结合

会计财务工作是基层人民银行内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财务工作的开展需要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做到会计财务工作“行”与“否”的有机结合。

所谓“行”,就是同意和执行。

会计财务部门要在遵守财经纪律的前提下真正担负起会计财务管理和服务的职责,做到有所为。

“否”就是否决和拒绝。

会计财务部门要在充分发挥会计财务工作能动性,有效支持各项业务发展的情况下,严守财经纪律和预算管理制度,做到有所不为。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八)提高自身自觉性,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

1、端正思想认识

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的实质是违章违纪,所以各级领导,一是要从自身做起,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操作行为的盲目性,提高执行《会计法》和有关政策性银行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工作责任心。

二是要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加强政策宣传,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增强原则性,减少随意性,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

三是各政策性银行系统从上到下要利用以会代训、专业培训等形式开展政策性银行政策教育,以此统一思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政策性银行事业的健康发展。

2、改进政策性银行管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是金融宏观调控政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会计反映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生命力及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恢复和保持会计核算的准确及时、真实合法性。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适应国有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经营机制。

自觉遵守“会计准则”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会计人员执法守法,大胆履行职责,抵制违规违纪行为。

 

(1)是要充分发挥内勤坐班主任作用,坚持每日对会计核算资料逐一进行审核把关,把差错和违规违纪的行为拒之业务发生之前。

 

(2)是会计检查督导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检查、分析、评价、考核,发现问题,指明危害,限期纠正。

 (3)是把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性纳入年度考核,一旦发现制假凭证,乱调科目,报假报表,采取一票否决,取消该单位一定时期全部津贴、浮动工资或评先资格,直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3、加强业务监督

失真的会计核算资料之所以能盛行,与金融行为的随意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性银行监督和管理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

 

(1)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内部审计的再监督作用,对基层单位业务经营情况,定期进行稽核检查,不经过审计的会计资料不准上报。

 

(2)是人民银行要加强机构、结算、利率等方面管理,为专业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促进各金融机构采取正当的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3)严肃金融法纪

会计核算资料失真和违规违纪现象是金融政令不畅的表现,与法纪不严有关。

因此:

  一是必须加强金融系统各法人代表和有关责任人的政策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

使他们真正懂得,正确运用金融政策才是向商业化经营转轨的唯一出路。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只能使经营困难加重,包袱越背越重。

  二是在金融系统内部掀起“反假”、“防假”、“打假”的群众性活动,增强自我约束机制。

  三是财会人员要要坚决抵制一切外来干扰,不论是纵向或横向的压力,凡是违背金融法规的做法都要耐心解释,坚决抵制。

  四是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政策法纪教育,要使他们从内心里敬业、爱岗,充分发挥反映、监督的职能。

五是人民银行和各主管行要发挥纪检、监察、稽核等部门的综合威慑作用,密切配合,对利用失真的会计核算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加强监督。

对违反、抵制、篡改金融方针、政策、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决不能迁就姑息,以维护金融政令、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总之,只有银行会计人员加强自身自觉性,努力创新,适应新准则下的会计制度,才能使金融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的论文终于写完了。

本文中所陈述的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对策只是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方面进行论述而已,并不完善,随着新准则和新会计法的不断完善,还是会相继出现一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