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6833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ocx

第三次修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

以四川盐亭经开区为例

 

论文摘要: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自然危机和不可持续的危险。

为此,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工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如何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留给人类的一大课题。

工业的迅猛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持续发展也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生产的一个小系统,如果能够象生态系统一样,形成生产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废料自身就能消化掉,达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这样工业就能永续发展下去。

生态工业园区是顺应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产生的结果。

在工业发展越来越成为人类和自然和平共处的挑战之时,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呼吁越来越高。

这些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全新的境界,也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

本文首先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所经历的三个大阶段作了简要介绍,然后从目前工业园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入手,以盐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对盐亭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建设生态园区的重大意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

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绪论

1、研究的背景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简称EIP)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型工业园。

具体说来,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的工业园区,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工业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在这样的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有着相互关联的企业要素构成的生态工业园,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

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生态工业园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高效益的转换系统、高水平的环境质量、多功能的绿地系统、高质量的人文环境系统、高效益的管理系统是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标志。

由于其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观念相融合,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

本文认为,现有的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园中,那些符合工业生态学特征的,符合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特征的真正的生态工业园并不多。

目前我国许多的生态工业园区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或是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建设和配套设施都还在摸索与完善中。

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理论及工业系统进化理论可以将各国生态工业园区分为各种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都有着障碍,如何排除障碍及如何改进技术使之推动这一进程起到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

工业生产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给地球造成了大量的损耗及自然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

改善这种生产模式的最有利方法应该是一种根基上的改变---建设生态工业。

工业生态学以新眼光来看待工业系统,将其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形式。

并非简单的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建构工业园区,而是改进工业系统使之能与生物圈兼容,以能最终持续生存下去。

从一种宏观调控视角出发,以技术改进为手段,从最根本上解决能源的循环利用,废物的再生产利用。

我国是工业生产为主的大国,在新一轮的工业崛起过程中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

 

一、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工业园区(IndustrialPark)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行政的、市场的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区或者称产业群集。

工业园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园区建设方式,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制定了各种工业区域开发政策,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特殊经济区域:

免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企业区、保税区、工业园、工业村、工业团地、科学园、技术园、研究园、技术城等。

早期建设的工业园区,如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韩国大德、以色列拉马特一霍瓦乌和爱尔兰国家科技园等八大工业园区的成功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园区的代表。

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发展迅速,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模式。

工业园在日本称为“工业团地”,在香港称为“工业村”,在英国则称为“企业区”。

由于类型的多样,工业园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

一般而言,工业园区是包含有若干类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区域,而这些相对集中的工业企业共同拥有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等的一个行政主管单位或公司。

在我国,工业园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工业园”、“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都归为工业园的范畴。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为扩大对外开放设立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从1984年第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式设立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开发区已经发展成

为由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

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

区、生态经济区等组成的遍及全国各地的发展格局。

我国工

业园区从2O世纪80年代初设,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3

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4—1994)

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宁波、广州、湛江、天津、连云港、南通等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到80年代末,又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立,我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己达14个。

这一阶段,开发区主要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处女地上开拓,形成了对外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同时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积累,兴办了一批台资、合作、独资企业。

然而这一时期开发区规模不大、形式较为单一,开发区企业的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转让或技术转移很少发生,产业结构以服装、食品、饮料等轻工业居多,企业相互间的合作很少发生。

开发区大多是“孤岛型”,远离母城,呈相对封闭的状态。

2.成长阶段(1991—1997年)

进入20世纪9O年代,随着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战

略的快速推进,以各类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迎来了蓬勃

发展的时期。

开发区的层次由国家迅速扩展到省、市、县及

部分乡镇,开发区的地域也由沿海推进到沿边、沿江乃至内

陆省会城市,形成遍及全国的开发区建设热潮。

面对这一状

况,国家对开发区的态度是一边发展一边整顿,但是国家级

的各类开发区却在清理整顿中获得提高,并且快速成长,截

至1996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52个。

同时,各类

国家级开发区有百余个,省级开发区400多个,其他乡以上

开发区则有近万个之多。

开发区不仅数量大增,且类型多

样,呈现出工业区、自由港区、保税区、高新科技园区的多

元发展格局。

各类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也从比较单一的轻加

工业,转变为汽车、电子、计算机信息设备、化学化工、装

备制造等多元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到

了长足发展,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直

接推动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3.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1999年,我国为了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开始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国家批

准了中西部地区省会、首府城市设立开发区。

2000年2月,

国务院批准设立合肥、西安、郑州、成都、长沙、昆明、

贵阳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4月,南昌、石河子2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准建立;又批准呼和浩特、西宁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年批准建立南宁、太原、银川、拉萨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苏州工业园、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投资区、宁波大榭经济开发区和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5个园区也成为开始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

2000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首批批准进行试点的有15个。

后来在2002年和2003年又分别增加10个和13个出口加工区,使总数达到38个。

2003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94个,包括经济特区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5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个、出口加工区38个、保税区l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4个、台商投资区4个。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成为提高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工业园称谓很多,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

级、乡级,甚至还有村一级的工业园。

从工业园的性质和功

能分,有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企业区、保税区、工业

园、工业村、工业团地、科学园、技术园、研究园、技术城

等。

由于缺乏相应的统计,除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

新区以外,其他各类工业园区还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但有

一点可以肯定,工业园区化发展方兴未艾。

多年以来,国家

级经济开发区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

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

器”。

随着工业园区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自然危机和不可持续的危险。

工业的迅猛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

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持续发展给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同时受到生态学的提醒,人类也努力探索到了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于是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应运而生。

生态工业园区本身是建立在以技术为依托的工业园区基础上,区别于其他工业园的最根本特征就是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工业生态学为其理论基础,以技术链为依托,单位企业在遵循“工业代谢理论”的新“技术轨迹”进行生产,整个园区完成技术创新整合过程目的是使技术链之间的技术融合,并以维持“物质流”顺畅为根本,形成的可持续生态共生体系。

二、盐亭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1、盐亭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四川盐亭工业园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园区,其前身是199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2008年6月正式成立盐亭县工业园区,2010年7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升格为市级工业园区,上升为全市战略。

2011年10月出台的《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将盐亭工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培育基地,2013年11月已完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公示。

工业园区位于盐亭县城东南方向,与县城新区毗邻,地势开阔平坦,梓江纵贯开发区,嫘祖大道、西陵大道贯通全境,成德南高速公路跨穿开发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园区辖7个社区,1.5万人,幅员面积21.9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14.3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成了核心区25公里道路和水、电、气管网,梓江河堤、闸坝、嫘祖大道、西陵大道、临江大道、麻秧大桥、污水处理厂、10kv电力专线、35kv变电站等配套工程,建成居民安置房2000余套,110kv变电站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工业园区正逐渐成为一个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园。

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环境影响下,中共盐亭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以及工作重点。

而工业园区正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又是其中的关键点。

所以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都应当突出“绿色生态”这一核心。

在产业发展方面,工业园区以机电制造、医药、建材为主导产业,引入了一批重点项目,如耀达工业园、建丰林业、天鸿科技、聚源国际、兴隆科技、美迪康、新华康、众一科技等,目前签约入驻核心区的企业共26户,建成投产19户,在建7户。

实现工业总产值74276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5820万元,实现工业技改投资108202万元。

在生态园区建设方面,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加强建设环境整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垃圾回收和污水管网建设;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实行招商选资等。

盐亭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特色体现在:

一是建立了机电制造、医药、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二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西陵大道、嫘祖大道、成巴高速穿园区而过,交通极为便利,且园区地势开阔平坦,依山傍水,生态优美;三是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园区,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四是在政策上,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服务上实行一对一联系服务。

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是企业生态意识比较薄弱,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金明木业在未进行项目申报和审批的前提下,私自引进造纸项目。

二是园区现有的生态系统还不完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滞后。

三是资金缺乏,企业在资金上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引进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四是政策不健全,目前还没有制定具体的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耗水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重点不够明确。

盐亭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围绕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节能降耗、环保减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系统,大力实行招商选资,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的新型工业项目,壮大机电制造、医药、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使工业园区生态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能耗等指标显著下降,资源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

2、盐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盐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这些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全新的境界,也为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增强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意识的现实选择。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

比如说观念创新,从传统工业园区至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就是发生了重要的观念创新的结果。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商品和三废(废气、废液和废渣),结果是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实行循环经济,将三废作为生产原料,既节约了资源,又改善了环境。

这种变化,主要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创新的结果。

另外,传统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相互竞争为主,当然也有相互协作的关系。

但是由于生态工业园区实行循环经济,其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整个园区的效益密切相关。

假如只顾本企业效益,就会影响或破坏整个园区的运行。

所以,必须具备企业间的共生、协调的观念,才能保持企业和园区的持续发展。

又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传统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为主;而现代生态学则拓展了人和环境的关系。

传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物质福利;而生态经济学则研究如何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成果。

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就必须体现这两个学科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好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不仅要在理论指导上,而且必须在具体技术应用上有重大创新。

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再生技术等。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有力保障。

盐亭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坚持“五抓五突破”的工作重点,大力引进生态环保工业项目,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施拆房还绿工程,推进山水田园城市建设,发展西部花都、西部水产生态旅游产业,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美化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格局。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仅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也使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态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清洁生产普遍实行,产业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实践证明,盐亭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的生态优势,绕过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按照“经营环境”和“享受环境”的生态理念,坚持走既符合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又契合本县实际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企业将改变传统直线型的生产过程和高投入、低产出、重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方式,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物质循环利用,合理配置和组织工艺路线,确立多线形、网络状的资源利用模式,高效合理、多营养级、多层次地利用资源能源,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深层次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工业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结合,引导园区企业走上由资源依赖型向生态环保型转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提高园区竞争力,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使园区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龙头。

依托支柱产业,逐步建立园区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联动机制,发挥园区的带动作用,引导并支撑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转变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工业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合理利用和配置自然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

我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政策实施以来,已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的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等产业链,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资源消耗等16项小康指标都有较大提高,生态经济产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对财政的贡献率、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率在全省丘区县中位居前列。

这些优势对于园区的招商引资,增强园区企业竞争力,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环境质量改善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区域废物减少了,园区的经济集聚效应就更加显著了,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国内企业纷纷投向我县园区,谋求共同发展。

这一现象,尤其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来的近两年,显现的更为突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提升企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可以针对工业系统薄弱环节,有选择地进行改造、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地促进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多级利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开拓物质循环新通道,使生态经济产业链不断得到强化、网状化,完成由传统的重污染行业到绿色产业的战略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废物排放的开放型线型物质流动过程向整体半开放、局部封闭的准循环物质流动模式转变;促进传统工业的生态经济结构重组和生态经济结构转变。

三、盐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所面临的问题

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区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各项建设和配套设施都需要逐步完善。

在其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态工业园区在对“技术链”、“产业链”等方面的需求及其本身的特征,会遇到资金问题、合作伙伴寻找问题和风险问题等等困境。

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企业也应该为了自身发展不断寻求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

近年来盐亭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园区的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园区的建设在法律法规、资金落实、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还在不断探索中,因此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乏支持性政策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相应的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持。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

目前单纯的环保部门的监管只能解决部分建设问题,还需多方经济政策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相关内容只是散见于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的部分规定中。

这样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政府在政策上的扶助和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仍只停留在宣传和引导层面,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宏观调控、财税金融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缺失;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园区内企业缺乏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一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项目引进后也无法运转。

有些需入园的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搬迁成本非常高;而政府给予的补助又是有限的,使企业自己承担极高的搬迁成本和风险,许多企业不愿入园。

3.投资建设存在风险

目前,生态工业园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风险。

首先是技术风险,由于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技术更新与升级,许多副产品与原材料的互补关系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

所以,园区中的企业不仅要注重副产品的交换,更要突出以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动态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共生理念,这与传统产业有较大不同,还不被许多投资者所了解,因此由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原有企业间副产品与原材料互补关系的变化会出乎许多投资者的预料,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风险是削弱生态工业园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投资风险,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往往投资非常大,回收期很长,自然增加了生态工业园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也影响到生态工业园的多种融资渠道。

第三就是政策风险,关于生态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框架、具体措施和规定还不很成熟,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也是制约资金投向生态工业园的重要障碍。

4.缺乏吸引力,招商引资困难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只有在利润空间大幅上升和政策大力扶持等有利条件的吸引下,才能有意愿搬迁入园。

换句话说,当入园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而带来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排污成本降低)扣除由于搬迁而带来的损失大于“寻租”得利时,园区就应该对中小企业有吸引力,否则就没有吸引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对入驻生态工业园后降低生产成本扣除搬迁损失的预期要小于对“寻租”得利的预期,这也是园区对于企业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

5.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机结合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其考虑重点是产业共生体,而对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