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632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理版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矛、盾”等生字,会写“集、兵”等生字,正确读写“庞然大物、招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音、组词、造句等多种方式学习生字词。

  

(2)利用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发明家利用矛和盾发明坦克的认识。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领悟到从小事中也能产生发明创造的道理,关键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使学生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收集矛、盾、坦克以及战争场景的相关图像资料。

(2)准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会意识字”等方法,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推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谈话揭题,设疑激趣

1.教师事先用小篆体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问:

大家认识这几个字吗?

2“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

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媒体出示“矛”的图片)大家看,像不像?

3、“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媒体出示“盾”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盾。

4、大家知道矛和盾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5、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字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

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现在,为了写着方便,我们就写一个“集”字。

(边说边板书:

集合)现在想想“集合”是什么意思呢?

6.可是,这“矛”和“盾”这两种武器,他们怎么会集合呢?

怎样集合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二)读通课文,检测字词

1.借助生字注音读通课文,有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分类检测

(1)持钻戳刺

①读准平翘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

②看看这几个词都表示什么(动词)

③给出“持”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读读文中的句子,选择正确选项。

④小结学法:

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词语的正确意思。

(2)固然进攻自卫

蜗牛坦克履带

①读准字音

②结合课前预习情况让生说说对“履带”的理解

③结合图片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履带”

(3)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①读准字音

②根据语音轻重、节奏快慢试着读出每个词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课文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从所学的生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中。

发明家()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他用盾(),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和盾的()(),发明了(),在战场上()。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试说;全班齐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

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自卫进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会意识字”等方法,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推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坦克既能进攻又能防守

盾防守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6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匣、锯、阶”,会写“挖、鞋”等生字,正确读写“冰鞋、手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3)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任何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描述事件经过。

  (3)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事件的认识。

3.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领悟到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时间在变,人也在变;所以做事情也要从变化的角度考虑问题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按变化规律办事情。

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时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科利亚藏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课件等。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

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

读准音:

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  )木匣→(  )木匣(  )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

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

受到启发:

一切都在改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1、课文回顾

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陶、辩”等生字,会写“虚、朴”等生字,正确读写“骄傲、谦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故事中学习体会谦虚待人、学习别人优点、与人和睦相处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媒介辅助学习生字新词,发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动作的特点,明白道理。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善待周围的人,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人谦虚友善等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陶罐、铁罐的相关图像资料。

2.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朗读带等。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教学重点

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

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

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许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服,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

“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体会,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讲到的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并说一说理由。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陶罐谦虚克制,铁罐傲慢无理。

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两只罐子特点的词语。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描写两只罐子特点的词语。

铁罐:

骄傲、傲慢、轻蔑

陶罐:

谦虚、朴素

(2)引导学生读一读两只罐子的对话。

(这一项一定要在学生初步感知两只罐子的特点之后进行。

A、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

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B、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

师:

在两只罐子被埋没的漫长岁月里,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都在想些什么?

四、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读书。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读书,并佩戴头饰。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净”:

注意不要写成“三点水”。

“荒”:

注意上半部分的“芒”字最后不要多写一点。

3、学生独立书写。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奚落

骄傲的铁罐——谦虚的陶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和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感悟课文寓意: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假如有一个陶罐,一个铁罐让你选,你会更喜欢谁?

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

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俩各有所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

陶罐、铁罐图片)去了解国王御厨里的这两个罐子是怎样相处的。

2、揭题:

《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找一找

师:

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

生自由大声朗读。

(2)反馈交流:

陶罐和铁罐是怎么相处的?

(指名说)

2、那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

课文的2——9自然段里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三、品读感悟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赏读陶罐

(1)课件顺序出示句子,全班朗读。

2、读10-17自然段,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师:

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罐子最后怎样了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说说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变化。

(1)生默读。

(2)陶罐是不是破成了碎片,而铁罐是不是真的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呢?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师:

陶罐就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

(变成了珍贵的文物,更有价值了)

是啊,陶罐成了——(板书:

无价之宝)

而铁罐呢?

齐读

出示句子: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有什么变化?

用一个词叫——(板书:

无影无踪)

(4)知识补充:

为什么什么也不怕的铁罐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先让生回答)原来呀,铁会(板书:

氧化生锈)(出示课件:

氧化知识))这就是它致命的短处呀!

而恰巧相反的是:

不会氧化正是陶罐的长处。

五、表达感受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

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六、深化感悟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

铁罐这样奚落陶罐是不对的。

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课件出示)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

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来,请全班同学起立,和你的同桌握个手,一边握手,一边说:

“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铁罐奚落陶罐。

         人各有长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完好如初,铁罐不复存在。

  相互尊重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8*狮子和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读文中带拼音的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和同学互相提问、互相交流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深刻的道理。

3.情感与价值

  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明白事物各有短长,不能仅仅从外在判断美与不美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

(2)制做课件。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

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

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

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

B、开火车读。

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

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

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

板书鹿腿

师:

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

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

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

(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

(害怕)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

现在,它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请你拿笔写下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生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读读背背”“连连认认”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2)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生字。

3.情感与价值

  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理解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注重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4)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理解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注重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4)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教学方法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通过读课外书、报刊、看电视、听广播,了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的情况,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