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825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1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docx

永康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时间:

2016年10月12日

地点:

主持人:

整理人:

成果内容:

新学期教研计划(时间节点:

开学至期中考试)

 

2012-2016中考科学九上化学题分析

一、习题总分析:

从2012-2016年五年湖州中考看九上科学的内容每年都有,以下是从这五年中考试卷中摘录整理的九上化学部分。

(1)2012年涉及九上的共有3题,选择题2个,分析计算题1个,共12分;内容包括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基本反应类型,酸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

其中两个选择题相对较简单,而分析计算题则稍难,需要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提炼出信息,再进行后面的计算;

(2)2013年涉及九上的共有6题,选择题4个,简答题1个,实验探究题1个,共20分;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酸碱盐的性质,中和反应等。

这6个题目都相对简单,只要学生考试时认真仔细,定能全部做对。

(3)2014年涉及九上的共有3题,选择题1个,实验探究题2个,共13分;内容包括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等。

这3题中,第5题和第30题比较简单,而第32题有难度,特别是第2小题学生非常容易做错。

(4)2015年涉及九上的共有6题,选择题4个,填空题1个,实验探究题1个,共26分;内容包括基本反应类型,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有机物概念和相关计算,酸碱盐的性质等。

其中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要求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非常熟悉,酸碱盐的性质要求学生对物质间的反应要清楚,特别是常见物质的反应,以及判断两个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等。

(5)2016年涉及九上的共有8题,选择题3个,填空题2个,实验探究题2个,计算题1个,共40分;内容包括化合物的分类,酸碱盐的性质,有机物等。

这8题中,选择题第9题学生容易弄错,填空题第23题需把原理弄清楚才能解出答案,计算题第33题也需学生将已知条件从题中所给信息中获得,才能进行后续的解答。

2、教研价值:

纵观五年中考中设计的九上化学题,不难发现化学的占分在升高,特别是2016年。

中考中涉及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大多数题目难度一般,少数题目稍难。

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九上辅导时,要多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扎实,同时也要让学生练习稍难的题目,且应注重习题的解答和分析,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得到巩固。

3、预测2017年中考加分项:

中考科学加了10分。

结合上述情况,经过分析,我认为加的10分很有可能是质量守恒定律和溶解度的内容。

2012浙江湖州中考科学卷九上化学部分

(2012年湖州市,10题,3分)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

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

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

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反应类型的判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思路】

根据图象先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进行判断.

解: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所以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化合物,故A错;

B、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锌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因为氯化银属于沉淀,所以铜与它不反应,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故C错;

D、铁和铜与硫酸镁都不反应,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故D错.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湖州市,13题,3分)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方法

科学原理

A

用酒精洗涤油污

油污能溶解在酒精中

B

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

C

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能灭火

D

铝制容器不能盛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解析思路】

A、用酒精洗涤油污是利用酒精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A解释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了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故选项B解释正确.

C、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C解释错误.

D、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铝均能与酸反应,故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故选项D解释正确.

A、根据常见的溶解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垢的成分、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2012年湖州市,36题,6分)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参考答案】

(1)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2)80%;(3)B

【考查内容】气体的干燥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氯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试验

【解析思路】

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解:

(1)根据资料可以知道: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故可根据其颜色是否改变判断氢气中水分水分被吸收干净;

(2)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

163.9g-161.2g=2.7g,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则:

H2+CuO=△=Cu+H2O

  80        18

  X        2.7g

80/X=18/2.7g

X=12g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2g/15g×100%=80%

答:

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通着,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2)80%;(3)B.

(1)根据所给资料中无水硫酸铜的性质并结合装置分析其作用;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并结合方程式求出氧化铜的质量,进而求出其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3)根据实验装置,丁装置与大气相通,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2013浙江湖州中考科学卷九上化学部分

(2013年湖州市,7题,3分)青铜是铜锡合金.我国古代金属锡的冶炼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SnO2+2C

Sn+2C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青铜属于纯净物B.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C.二氧化锡是氧化物D.CO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思路】解:

A、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C、二氧化锡由锡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是生成物,还原剂是指反应物中的物质;碳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说法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湖州市,12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B.测电笔的使用C.盖盖玻片D.倾倒试剂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

【解析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

C项,制作临时装片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故C项正确。

A项,测定溶液值应将溶液滴蘸在试纸上,图中使用试纸的方法会污染试液,故A项错误。

B项,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零线或火线,图中手应接触绝缘部分,故B项错误。

D项,倾倒试剂时要将试剂瓶贴紧试管口,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13年湖州市,16题,3分)图像能直观地反映某些科学规律。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酶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催化剂。

【解析思路】解析:

A项,在一定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7℃时达到最适温度,接着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活性开始降低,故A项正确。

B项,海波属于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并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继续上升,故B项错误。

C项,稀硫酸呈酸性,pH值小于7,往里面滴加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pH值升高,直到大于7,故C项错误。

D项,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做催化剂,其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3年湖州市,17题,3分)定义科学概念,可以使科学知识由无序变得有序,使科学如识形成体系.下列科学概念定义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B.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C.生话在一定区城内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D.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比值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功率。

【解析思路】解析:

B项,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故B项正确。

A项,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项错误。

C项,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群落,而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C项错误。

D项,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13年湖州市,28题,4分)

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

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参考答案】2Cu+O2=△=2CuO;不能

【考查内容】铜和氧气的反应;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思路】解:

(1)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左端下降;反应物为铜和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铜,反应条件是加热,反应的方程式为:

2Cu+O2=△=2CuO;

(2)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和稀硫酸反应,减少的是氧化铜的质量,包括原来反应的铜和常见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最终铜丝的质量会减小,玻璃棒不能再次保持水平,而是偏向于右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不能.

(2013年湖州市,31题,4分)

实验室有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实孩员告诉小明,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5毫升试剂于A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另取5毫升试剂于B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l)根据步骤①现象,小明得出了该试剂可能为氯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

小明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步骤①的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可确定该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参考答案】不变色(或无色);硫酸钠(或Na2SO4)

【考查内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化合物之间的反应

【解析思路】解:

(1)氯化钠和硫酸钠均是中性溶液,因此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因为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其中硫酸钠能够和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故是硫酸钠.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不变色(或无色);

(2)硫酸钠(或Na2SO4).

 

2014浙江湖州中考科学卷九上化学部分

(2014年湖州市,5题,3分)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

“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

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

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A.活性炭(C)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

C.铁屑(Fe)D.胆矾(CuSO4.5H2O)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

【解析思路】根据题目意思,吸金物质是能从金的溶液中将金置换出来的金属,故只有C选项是复合要求的

(2014年湖州市,30题,4分)30.为增加拉面的韧性,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用蓬草烧制而成的草灰,即蓬灰。

蓬灰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科学兴趣小组猜想蓬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K2CO3,小组成员分甲、乙两组进行部分探究。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A的名称是。

你认为(选“甲”或“乙”)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

【参考答案】过滤乙

【考查内容】物质的分离方法盐与酸,盐与盐的反应

【解析思路】甲实验中将蓬灰溶解后得到的是滤液,所以操作A为过滤,

甲实验中和氯化钡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可以使硫酸盐和硝酸银等溶液,不一定是碳酸钾,但是乙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只能是二氧化碳,所以可以证明蓬灰里面有可溶性碳酸盐,较理想。

(2014年湖州市,32题,6分)32.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小吴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

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

(1)由实验结果可知:

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

(2)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小吴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

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B.冒出气泡连续且均匀时

C.检验产生的气体纯净时

(3)根据已有实验数据,要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知道。

A.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B.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参考答案】

(1)乙

(2)A

(2)B

【考查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解析思路】

(1)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数量的多少可以判断,产生气体多的活动性强,产生气体少的活动性弱

(2)收集气体时必须从一开始产生气泡时就收集,因为我要探究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需要收集产生的所有气体,才能计算出

(3)通过化学方程式,要计算出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还需要知道金属的化合价。

 

2015浙江湖州中考科学卷九上化学部分

(2015年湖州市,4题,3分)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Sb2O3+3C=高温=4Sb+3CO2↑。

该反应的类型为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参考答案】D

【考查内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解析思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称为化合反应;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互相交换成分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该反应是由碳单质和氧化锑反应生成锑单质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015年湖州市,6题,3分)下列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

【考查内容】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思路】D项,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以减小刻度尺的厚度产生的误差,故D项正确。

A项,向试管中加固体时要将试管横放,把固体放入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故A项错误。

B项,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项错误。

C项,图中所示的装片与物镜的距离较大,应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才能观察到物像,故C项错误。

(2015年湖州市,7题,3分)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铜和稀硫酸B.铁和硫酸铜溶液

C.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D.氧化铜和水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物质间的反应

【解析思路】B项,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所以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B项正确。

A项,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故A项错误。

C项,烧碱和氯化钾混合,不会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因而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项错误。

D项,氧化铜不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故D项错误。

(2015年湖州市,8题,3分)央视二套《这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

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一氟二氯乙烷液体。

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完成对电子产品的清洗。

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

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氟二氯乙烷是无机物

B.一氟二氯乙烷由5种元素组成

C.一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克

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参考答案】D

【考查内容】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化学式的识别;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

【解析思路】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有机物

B、根据一氟二氯乙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2015年湖州市,21题,6分)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

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往三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别它们,该指示剂可选用▲。

(2)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3)上述溶液中,属于盐溶液的是▲。

【参考答案】

(1)紫色石蕊溶液

(2)CaCO3(3)氯化钠溶液

【考查内容】酸、碱、盐溶液的性质

【解析思路】

(1)三瓶溶液分别是酸、碱、中性盐溶液,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故可鉴别。

(2)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会出现固体白膜。

(3)上述溶液中,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溶液属于盐溶液。

(2015年湖州市,25题,8分)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

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

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

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

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2分)

(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3分)

(2)2NaOH+CO2=Na2CO3↓+H2O(3分)

【考查内容】实验探究

【解析思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中有明显的现象,接下来可以探究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氢氧化钠可以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酒精,会和酒精分层,可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探究两者的反应现象。

(2)方案中涉及到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016浙江湖州中考科学卷九上化学部分

(2016年湖州市,2题,3分)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是暗紫色粉末,溶于水中成紫红色溶液。

下列有关高铁酸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是一种氧化物B.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C.高铁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D.高铁酸钾中含有单质铁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的种类

【解析思路】A、高铁酸钾是由钾、铁、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

法错误.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高铁酸钾是由钾、铁、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高铁酸钾是由高铁酸钾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含单质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湖州市,7题,3分)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参考答案】A

【考查内容】二氧化碳的作用,化学变化

【解析思路】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

主要原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会造成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故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温度的重要气体,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故说法正

确.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甲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湖州市,9题,3分)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CO2具有酸的性质

B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振荡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稀H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H2SO4和NaOH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冷却CuSO4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CuSO4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参考答案】D

【考查内容】根据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析思路】A、CO2通入紫色石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