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645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docx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选

 

《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

山东省临朐外国语学校

姓名:

王宗芳

消化和吸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

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难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模型。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法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有些人老是吃很多食物,但就是长不胖,而有的人却说自己喝凉水谁都会胖,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情况正常吗?

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我们本课内容消化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你知道什么是消化吗?

什么是吸收吗?

讲授新课: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给学生出示消化系统的模型,学生观察。

再让学生对照教材图并与教师一起说出课件中出示的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消化腺分为两类。

并在课本中做好标记。

那么消化系统是如何消化食物的呢?

现在我们学习第二个问题:

(二)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课本中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探究活动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同学们对于馒头越嚼越甜都有切身体会,那么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什么关系呢?

做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无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系。

制定计划:

(本实验按课本中来做耗时太长,所以用淀粉纸来做这个实验)

(1)制备淀粉浆糊取0.1克干淀粉,加清水1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

制取淀粉糊的同时,把滤纸条剪好并做好标记,做好准备。

(2)制备淀粉纸把做好标记的滤纸条放入浆糊中浸湿,用镊子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上,晾干后揭下。

(3)浸湿淀粉纸实验时,共用5条淀粉纸条,把其中4条淀粉纸用唾液完全浸湿;1条用清水完全浸湿。

把用唾液浸湿的其中1条迅速滴加盐酸,1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条不作处理,都做好标记。

(4)保温将上述纸条中2条不作处理的中一条放到寒冷环境中。

其余4条全部放入方便袋中,折转袋口,将方便袋放在贴身的衣袋中,保温5分钟即可。

(5)加碘液取出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滤纸条,可看到明显效果。

实施计划:

(四个学生为一组,开始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遇碘不变蓝。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消化,一种是化学消化。

酶起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酸碱度为中性。

(多媒体出示)

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那么接下来食物会到了哪里进行进一步消化呢?

2、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学生阅读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然后推测肉块消失原因。

(多媒体出示胃的结构)然后总结出胃的功能。

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为食糜,食糜分批送入小肠。

九、板书设计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二)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

(三)

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蛋白质初步消化

十、课后作业

1.(2010·济宁学业考)医生从小王消化道的某器官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

则该器官是右图中的()

A.1B.5C.3D.4

2.(2009.沈阳结业考)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D.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2009·临沂中考)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蛋白质   D.蛋白质、淀粉、脂肪

4.(2010·聊城学业考)右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是因为【】分泌的在口腔内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

(2)【】胰作为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可以消化物质,其内的胰岛作为内分泌腺可以分泌,调节的代谢。

(3)【】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物质进行消化,故肝炎病人不宜吃油腻食物。

(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进行的,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5.(2008·益阳中考)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

请你指出并纠正。

(2)该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他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相符?

如果不符,请你重新描述实现象。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为食糜,食糜分批送入小肠后,那么食物在小肠里如何被消化呢?

二、讲授新课:

(一)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教师演示实验: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并且用苏丹Ⅲ检测脂肪是否被分解了。

引导学生总结:

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并且此消化是物理消化。

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食物消化后如何被吸收呢?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阅读课本14页,了解什么是吸收,多媒体出示“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引导学生对照课本小结吸收的主要场所。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提出问题:

为什么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

并探究小肠是与吸收的结构特点。

多媒体出示小肠的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多媒体出示标准答案)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的内表面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3、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并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最后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拓展:

以“小瓜子历险记”写一篇文章。

三、板书设计:

(一)食物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三、课后作业

《行知天下》的习题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所以本节课我就运用实验和演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但课本实验用时太长,方法繁琐,于是我对课本将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淀粉纸来做实验,并且增加实验变量,滴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让学生自己得出:

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和起作用的条件。

又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并且在演示实验中,增加了用苏丹Ⅲ检测脂肪是否被分解,使学生亲眼看到胆汁的乳化作用是物理消化。

本节课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互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在课堂上,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反应比较热烈,好多学生都说生物课“真有意思”,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理解起一些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真正完全掌握,还需一定的时间。

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像我上课时在学习消化系统组成用时过多,致使后面的知识点讲解时就有些仓促,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

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

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