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400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docx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

建筑物的分类

1.按建筑物内是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分类:

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影剧院等),构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

2.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类:

1)民用建筑:

住宅、学校、商业等;

2)工业建筑:

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

3)农业建筑:

粮仓、禽、畜饲养场等。

3.按建筑结构分类:

木结构建筑:

承重构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

砖木结构建筑:

砖石承重,木材做楼板、屋架;

砖混结构建筑:

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建造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承重构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

钢结构建筑:

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建筑。

4.按建筑构件制作方法、传力方式及使用的材料分类:

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特种结构。

5.按建筑高度分类:

1)单层、多层建筑: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

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

建筑高度超过24m且为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厂房,库房等高层工业建筑。

3)地下建筑:

在地下通过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只有内部空间,无外部空间。

高层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分类:

一类高层居住建筑:

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

二类高层居住建筑:

10层及18层的住宅;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医院、高级旅馆、建筑高度超过50米或24米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除一类以外的公共建筑,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等。

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

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五种类别:

甲、乙类为易燃易爆:

汽油、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氧气;

丙类为可燃:

润滑油、沥青纸张、棉、毛、丝、麻;

丁类为难燃:

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

戊类为不燃:

钢材、铝材、玻璃、石膏、水泥及其制品。

建筑物的构造

屋顶、门窗、楼梯及楼梯间、楼地层、墙体或柱、基础。

门:

建筑物的出入口

按建造材料:

木质、钢制、钢木、塑料、玻璃、铝合金等;

按开门形式:

平开门、旋转门、推拉门、折门、卷帘门等;

按防火等级:

甲级、乙级、丙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旋转门。

楼梯:

楼房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组成:

楼梯段、平台、栏杆和扶手。

按材料:

木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钢楼梯等;

按设置的位置:

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按楼层间梯段数量及其平面布置形式:

单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和剪刀楼梯等。

楼梯间:

是用楼梯间墙体将楼梯与走道和其他房间隔开的单独空间。

敞开楼梯间:

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建筑火灾发展过程有其客观规律,一定的原因下发生,一定的条件下发展,一定的程度开始衰减。

火灾初起通常是局部、缓慢的,但随着热量聚集而愈烧愈烈,当达到最大值时,在某种作用下又逐渐衰落,甚至熄灭。

了解火灾的发展与蔓延规律,掌握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建筑防火措施,采取相应的消防对策,保障建筑消防安全。

一、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将火灾发展分为初起、成长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

火灾燃烧面积不大,限于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差大,平均温度不高,发展速度缓慢,此阶段一般在5-20分钟之间。

此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及早发现,可以控制和消灭火灾,因此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器很有必要。

同时,人员应在这一阶段尽快疏散出房间。

火灾成长发展阶段:

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不断升高,整个房间所有可燃物全部卷入火灾之中,发生轰燃,燃烧猛烈,温度升高快。

此时,火灾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阶段,人员如果在轰燃之前未从室内逃出,将有生命危险。

火灾猛烈阶段:

室内所有可燃物猛烈燃烧,房间内温度升高快,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

火灾衰减阶段:

室内可燃物燃尽,温度逐渐下降,火场的余热维持一段时间高温,大约在200-300℃,燃烧趋于熄灭。

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和途径

蔓延方式

热传导:

热量通过导热性能好的建筑构件或建筑设备传导。

热辐射:

是相邻建筑之间和起火房间内部燃烧蔓延的主要方式之一。

热对流:

是火灾区域的高温燃烧产物与火灾区域外的冷空气发生强烈流动,将高温燃烧产物流传到较远处。

蔓延途径:

1、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

(1)未设防火分区

(2)洞口分隔不完善

(3)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

(4)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2、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1)楼梯间

(2)电梯井

(3)其他竖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

3、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4、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建筑材料:

指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

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

结构、构造、防水、地面、装修、绝热、吸声、卫生工程、防火材料。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

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级别。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限

建筑构件:

指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或柱、楼板、楼梯、门窗、屋顶等。

燃烧性能分类:

不燃烧体:

砖墙体、钢屋架;

难燃烧体:

木质防火门、水泥刨花板;

燃烧体:

木柱、木屋架、木梁。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判定建筑构件承受火灾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含义:

指建筑物耐火程度或耐火性能。

划分依据:

以楼板作为建筑物耐火极限的基准,分为一、二、三、四级。

如何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害性。

性质重要、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伤亡大的公共建筑物应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甲、乙类生产厂房只允许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构件名称

耐火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防火墙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承重墙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非承重外墙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燃烧体

楼梯间的

电梯井的墙

住宅单元之间的墙

住宅分户墙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1..50

难燃烧体

0..50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房间隔墙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难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楼板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燃烧体

屋顶承重构件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燃烧体

燃烧体

疏散楼梯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燃烧体

?

构件名称

结构厚度或截面最小尺寸(mm)

耐火极限

(h)

燃烧性能

钢筋混凝土实体承重墙

120

不燃烧体

普通粘土砖不包括抹灰(非承重墙)

120

不燃烧体

无保护层的钢梁、屋架

——

不燃烧体

彩色钢板岩棉夹芯板

——

不燃烧体

普通纸面石膏板

99

不燃烧体

钢筋混凝土柱

300*300

不燃烧体

木吊顶格栅(钉纸面石膏板厚)

——

难燃烧体

防火门(木质门扇内填充岩棉)

45

难燃烧体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建筑总平面布局是建筑防火需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一、建筑选址

周围环境选择

地势条件选择

考虑主导风向

划分功能区

二、防火间距

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可以防止火灾蔓延,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现行国家标准对各类建(构)筑物、堆场、储罐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均作了具体规定。

三、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

消防车道:

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能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

消防扑救面:

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救人和灭火的建筑立面。

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建筑防火分区的含义

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称为建筑物的防火分区。

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

划分目的:

将火势控制在局部区域内,避免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其它部位蔓延扩大,以便于人员安全疏散,降低火灾损失。

划分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规模、室内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人员疏散难易程度及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建筑防火分区的类型

水平防火分区:

在同一个水平面内,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该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若干个防火区域、防火单元。

垂直防火分区:

在建筑上、下层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楼板和窗间墙等构件进行分隔。

划分原则

分区的划分必须与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统一;

分区应保证安全疏散的正常和优先;

分隔物应首先选用固定分隔物;

越重要、越危险的区域防火分区面积越小;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

建筑防烟分区的含义

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档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称为防烟分区。

划分目的

控制烟气——排烟系统排出室外——防止蔓延——人员安全疏散。

划分构件

挡烟隔墙、挡烟梁、挡烟垂壁

划分原则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一般控制在500m2以内,建筑物顶棚在3米以上时允许适当扩大,但最大不超过1000m2;

净空高度超过6米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