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28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docx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事迹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

  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护士——卢敏,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护士随时可能面对意想不到的危险。

有一次,卢敏在护士站内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扬言要掐死她。

在紧急状况下,卢敏面不改色,以多年的护理经验冷静沉着应对,同时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突发事件。

  在这里,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癫痫性精神分裂症等。

他们发病时经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精神恍惚等症状,发起病来异于常人,经常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拒绝做治疗,拒绝吃药。

所以,护士常常伤痕累累,有些皮外伤也是家常便饭,但卢敏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更耐心地帮助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全力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值夜班的时间,是不能睡觉的,因为随时要巡视病房。

平时卢敏就守在靠门边的位置上,每隔20分钟在病区巡视一次,看看病人有没有按时休息,有没有自杀轻生的异常情况,就连去厕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笔记录下来。

  无论是从细致的生活护理还是到复杂的心理护理,卢敏不以工作累工作苦为借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声载道,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为己任。

  卢敏说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她无悔当初的选择。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2

  好人好事许许多多,不是我自夸,这好人里数咱们小区的王爷爷最了不起。

王爷爷今年84岁了,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满头的银发和那微笑成了他的特征,背有点驼的他干起事来却不含糊。

走起路来那精神抖擞的样貌一点都不显得他已是不惑之年。

  在小区里,在街道里,在马路上时常会看到他的背影,时常做着一些绿豆芝麻大小事,用实际行动告诉咱们这些小辈:

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善少而为之!

  每次我看见他,他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小事虽小但是他毕竟是84岁了呀!

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担心起来。

  星期六下午,烈日当空。

我读完书乘着车回家,车刚到站,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闪动。

这不是王爷爷吗?

他左手拎着一个涂料桶,右手拿着一把大刷子,脚边放着垃圾桶和铲子。

我快速来到王爷爷身旁,“王爷爷!

”我亲切着叫道。

“呦,是雯雯啊!

你来干什么啊?

”王爷爷关心地问道。

“我上完课乘车回家,”我回答道,“您又来美化美化环境啦?

”“哦,你看这墙上的小ad太多,有碍市容,是城市“牛皮癣”哦。

一来,xx是奥运会的赛场之一,世博会也快要举行了,外国人到了xx。

说小了国际性的大都市xx会让外国人眼中大跌眼镜,会说是个布满千疮百孔的xx;说大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也会由此下跌;二来,这些ad多数是骗人钱财的,有些江湖郎中不但骗人钱财,还胡乱医治,把别人的性命忽视。

这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咱们不能让它们得趁。

”王爷爷一边愤怒说着一边清除小ad。

只见他拿着铲子把贴有小ad的地方铲掉,废渣扔进垃圾桶,又拿起刷子沾了沾白色涂料,把铲掉的地方添了添,补了补。

我看了说:

“王爷爷,我也来帮你,让咱们一齐铲掉恼人的牛皮癣吧。

”王爷爷说:

“好吧!

小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只要咱们大家做好身边看似不禁意的小事,咱们的天会变得更蓝,城市会更整洁!

  王爷爷的举动带动了咱们小区好多人也热与参加做好小事的行列,可不是嘛?

他不是连我这么懒的人都“改造”了吗?

  是啊,让咱们一齐从小学习并领悟做好人,做好事,携起手来成为新一代好人。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3

  从20xx年开始,当每年春秋换季之时,驻平65571部队某连队的官兵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家住铁西区北沟街西二里委七组的老人每在这个时候都会把自己亲手缝制的拥军鞋垫拿到连队,亲手分发到部队的战士手中。

  今年76岁的,从原市二轻局秘书科退休,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

老人有三儿一女,各自成家,他和老伴张玉平独自生活。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组织部门把他的关系转到了北沟街社区,便在西二里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发挥着余热。

20xx年的夏天,西二里社区与驻平65571部队某连官兵一起联欢,得知战士们离家都很远,平时训练很艰苦,鞋垫磨损得也非常快,外面买的鞋垫不结实,用不了几天就穿破了。

联欢会结束时,老人为部队战士缝鞋垫的念头油然而生,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张玉平的大力支持。

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共建连队的官兵需求,为大家制作拥军鞋垫,后来,又开始为连队的战士们制作帽子和手套,从20xx年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700双鞋垫,不仅温暖了官兵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老人会缝鞋垫缘于他年轻时学过缝纫手艺。

17岁那年,他在四平市工艺绣品厂当工人时,向厂里的师傅学会了缝纫和刺绣,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和码边机,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就在家里解决了。

说,“缝制鞋垫也要讲究技巧,布料必须铺平,针线还要匀称,否则硌脚。

”闲不住的老人用退休金买来线团和大绒面料。

为了保证鞋垫合脚,他特意要来了每个战士的鞋号。

  说起制作拥军鞋垫等物品的时候,王老露出了快乐幸福的笑容:

“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说句心里话,缝制鞋垫的工序很复杂,要经过黏合、裁剪、缝制等步骤。

老伴张玉平先将垫布一层一层地挂浆、粘贴,烘干后,他再照鞋样裁剪,最后一针一线缝制,一双鞋垫要缝上几百针。

65571部队某连战士李青海对记者说,王大爷很辛苦,经常来帮助我们,他缝制的鞋垫吸水性好,牢固,冬天穿起来很舒服、很暖和。

今年,又给我们炊事班做起了帽子、套袖。

一次,王大爷在给部队送鞋垫的时候,一位山东籍小战士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站好岗,放好哨,做优秀的士兵。

”共建连队的穿过鞋垫的战士高双印把老人的生活挂在了心上。

今年夏天,高双印等三名小战士打着雨伞,抬着一箱新鲜蔬菜找到老人的家,战士们把亲手栽植的茄子、柿子和黄瓜等蔬菜送给王大爷。

老人被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

  西二里社区主任陈世艳对记者说,王大爷为社区做的事从来不和别人提起,但也有人讽刺过他,“哎呀,老王头,你没事就帮社区、帮部队做活,你得到什么好处了,”王大爷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挺坦然的就过去了。

他就是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人。

几乎西二里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认识老人,社区老年活动室方凳上的坐垫是他亲手缝制的;社区里40多平方米的老年秧歌场地是他一锹一锹平整的;居民邻里纠纷是他赶去进行调解和好的。

与老人家住一个楼栋的西二里社区居民吕连霞说,是我们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常为我们服务,缝制暖气片套,还给我们做鞋垫,因为王大爷也很大年纪了,他还帮我们做这些,我们很感动。

这不,社区那套新棉裤、新棉袄是他刚刚送来准备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大家感到钦佩。

  居住的北沟街西二里委曾是我市的棚户区改造1号地,去年夏天,和其他1000多户居民高高兴兴地回迁到被命名为“滨河家园”小区,今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

“这楼房建的多好啊,现在屋里热乎乎的,阳光一进来,满屋子通亮,棚户区居民生活很幸福,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能够为战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要为战士们继续缝制下去,”老人自豪地说。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4

  那是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我下课后和小明一起去小卖部买冰棍吃。

正走着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地方躺着一件东西,走近一看,是一个钱包。

我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十块钱和一些硬币,但是没有主人的任何证件。

我开心地对小明说:

“我请你吃雪糕吧”小明很严肃地看着我:

“不行,这是别人的钱,我们不能用,何况还是吃雪糕,太过分了”“可是,我们不知道是谁的,没办法还啊”小明低头沉思了一下,坚定地说:

我要留在这里,等施主回来。

我被他眼中的坚定打动了,决定留下来陪他一起等。

尽管烈日当头,我们却一点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尽管雪糕没吃成,但心里却凉爽。

最终,我们等来了失主,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看到她失而复得的笑容,我们觉得很欣慰,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了。

她后来成了小明的老婆。

  这件事教育我们,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占了一时的便宜,说不定损失的是一辈子的幸福。

以后每当我遇到利益的诱惑要做出选择,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小明那坚定的眼神,始终鞭策着我,教我做人。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

  在永乐中心小学六年级二班,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虽然不很漂亮,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个头虽然不高,但却有着一股执着向上的追求,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着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所在班集体的学习委员,在老师的关爱下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出色的表现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信赖、家长们的喜爱————她就是田倩倩同学。

  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

从踏入小学校园到现在一直被评为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几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作为学习委员,因学习工作出色,还获得过一次县级“新三好学生”。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

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她追求学习向上。

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追求全面发展,她兴趣广泛,除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她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体育和音乐。

  她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

由于他家里学校最近,她管着教室的钥匙,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提前进教室,她总是比其他同学提前到校,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从没有失误过一次。

在各项活动中她总是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

因为她是班干部,什么事她总是抢着干,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学习委员的架子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她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

有同学不守纪律了,她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

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她会耐心辅导,连放学后还有同学甚至是家长找她问这问那。

对于这些,她没有半句怨言。

  她爱学习、爱思考、勤于实践,坚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并且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她善于观察,勤学好问,根据自己的想象,经常在家制作一些小东西,种植一些小植物,实践让她吸取了甘甜,拥有了丰润,丰满了羽翼。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6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记录了好心人士的光荣事迹,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学习,去敬佩。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许多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耕耘,无私的奉献着,现在才真正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许多老师都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一说我身边的王老师。

  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住。

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

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

上课时,王老师的每一节课在我们听来都好像是在上公开课,可以说一迈进教室的她是精神百倍,每节课她的声音都是那么的洪亮、清晰。

有几次,她重感冒了,她还是坚持上课。

下课时,王老师每次的早自修、午补,时间还没到都会早早的进教室,就算是没有早读、午补的时候,她也会坐在教室里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督促作业完成慢的同学,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的身上。

她是让家长放心的教师,她是让我们敬佩的同事,她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和朋友,这样的老师难道不是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么?

  事实上,我并没有把王老师的事迹说得多么崇高,多么伟大,事实上对王老师来说,她会觉得自己只是每天做了一些应该做到的平凡小事,但就在这平凡之中,蕴含着王老师的爱岗敬业,体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好人好事。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

王老师将爱岗敬业体现在她的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体现在这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新老师,她就是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她就像是我的一个方向标。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像王老师一样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身边的好人好事!

我暗下决心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展现才能和智慧,因为学校的发展就是我们年轻人的明天!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许多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耕耘,无私的奉献着,现在才真正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许多老师都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一说我身边的王老师。

  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住。

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

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

上课时,王老师的每一节课在我们听来都好像是在上公开课,可以说一迈进教室的她是精神百倍,每节课她的声音都是那么的洪亮、清晰。

有几次,她重感冒了,她还是坚持上课。

下课时,王老师每次的早自修、午补,时间还没到都会早早的进教室,就算是没有早读、午补的时候,她也会坐在教室里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督促作业完成慢的同学,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的身上。

她是让家长放心的教师,她是让我们敬佩的同事,她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和朋友,这样的老师难道不是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么?

  事实上,我并没有把王老师的事迹说得多么崇高,多么伟大,事实上对王老师来说,她会觉得自己只是每天做了一些应该做到的平凡小事,但就在这平凡之中,蕴含着王老师的爱岗敬业,体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好人好事。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

王老师将爱岗敬业体现在她的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体现在这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新老师,她就是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她就像是我的一个方向标。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像王老师一样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身边的好人好事!

我暗下决心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展现才能和智慧,因为学校的发展就是我们年轻人的明天!

  

(一)精心护理无怨无悔

  20xx年季老师结婚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是丈夫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腿脚不灵便,奶奶常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

儿女都不在身边,只有他们这对孙子和孙媳妇和他们住在一起。

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季老师的肩上。

  

(二)久病的床前定有孝媳

  为了丰富奶奶的晚年生活,季老师和丈夫省吃俭用为老人买了一辆轮椅。

经常推着奶奶出去散心。

  (三)孝敬父母不忘本

  季老师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她勤劳、朴实,凡事她都要尽善尽美的去做。

她不仅善待公婆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也疼爱有加。

为了弥补自己所做的不足,孩子刚刚一生日时,他就到父母家的地里忙着春耕秋收。

以便减轻年岁已高的父母的负担。

  八年来季从云老师就这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小家和学校这个大家努力奉献着。

像一支蜡烛,照亮着老人暗淡的心境,燃起小家庭的希望。

在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夸她做得好,周围的年轻人们更是佩服她的孝道,生活中她时时处处都低调做人,谦虚做事,她的真诚、朴实、热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7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

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

“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

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助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

可在接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可以了,多了浪费。

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约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

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助希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

”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XX年。

20XX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

作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

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觉很歉疚。

“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

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助,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

”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

“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

根据我的情况,本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着。

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

”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

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终于难控情绪哭出了声:

“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

”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

“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

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

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

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助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8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

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

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

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

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

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

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

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

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

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

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

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

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会坚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9

  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十一中队战士叶乃阳,入伍5年来坚持把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使命、恒心献给岗位,出色完成世博、大运、涉日维稳等重大任务。

个人荣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总队标兵士官、武警部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20xx年12月至今,他坚持用爱心帮助“植物人”方祖俊一家,每月从士兵津贴中拿出200元、士官工资中拿出800元予以捐助,“一定要让方祖俊醒过来!

”抱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在首次探亲休假的20天里,叶乃阳17天住在方家,四处打探唤醒“植物人”的办法,为之购买轮椅、MP3等康复用具,每天帮其洗澡按摩、注射营养剂,不停的呼唤着他的名字,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方祖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先进事迹被安徽省委宣传部、文明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以及上海电视台、安徽省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武警新闻台、文汇报等国家和地方80余家新闻网络媒体宣传报道,个人被安徽省六安市评为“六安好人”,第三届六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荣登安徽省“好人榜”。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0

  10月1日一早,联众出租和平分部的哥张雅森出车前收拾出租车卫生时,在后备箱里发现了这个大皮箱,担心失主着急,他放弃运营,驱车来到分部上交失物。

分部值班领导王允新立即与失主取得了联系,张雅森迅速开车,很快就将大皮箱送还到石女士手中。

此时,时针刚刚指向9点33分。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1

  5月22日中午11时45分,两位来自三桥乡的女士领着三个小孩来我院西区门诊一楼儿科门诊看病20xx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讲话致辞。

  值班医生王文田主任仔细查看孩子的病情,提出治理方案,这时到了快吃饭的点小孩子闹着要吃饭,两位女士匆匆带孩子走了,竟把随身携带的钱包忘在了凳子上。

王文田主任发现后,她们已不见踪影。

  当时已经是下班时间,王文田主任仔细把钱包保存好,下午上班时,联系门诊部王景芳主任和其他两名医护人员当场打开钱包,发现钱包内有一千多元现金、手机和银行卡等,她们随即用包内手机拨打了女士家人的电话,联系到丢钱包的女士。

  这位女士匆忙赶到医院,再一次见到了王文田主任,王主任把财务物归原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