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047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docx

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

2013版《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测试(四)

阶段性测试题四(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2·河南洛阳)图a为云南路南石林,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b),回答1~2题。

1.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分应为图b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B

解析: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可知,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沉积岩。

2.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答案:

A

解析:

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它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2012·江西赣州)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答案:

D

解析:

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②处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使①处岩石变质;②处岩石因温度降低,冷却凝固而形成;③处是后来形成的沉积岩,温度低,不易变质;④处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而形成的火山岩,岩浆中气体溢出,因而形成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A.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褶皱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后来地壳下降,在上面又有新的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因而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岩浆岩的形成晚于沉积岩的形成。

(2012·山东济南)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该地褶皱和沉积物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等地壳运动,由岩浆岩可知该地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乙地向下打井开采

答案:

B

解析:

若C地层上为松散的沙质沉积物,甲、乙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其形态北缓南陡,可确定盛行风为北风。

下图是中央地区某咸水湖地质剖面图,湖底的基岩为玄武岩,在玄武岩之上为各类沉积岩。

近几年,该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回答7~8题。

 

7.据图推测M、N两地经历的地质运动过程()

A.N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生长

B.从构造上看,在该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N地处于上升过程

8.该湖区面积萎缩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增大B.大气降水减少

C.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汇入减少D.围湖造田

答案:

7.D8.D

解析:

①→⑥岩层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N地缺失③⑤地层,可能在该沉积时代,N地可能处于上升过程。

该湖属咸水湖处于干旱地区,不可能围湖造田导致面积萎缩。

(2012·湖南岳阳)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读图完成9~10题。

9.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②处位于河道凸岸处,河漫滩最宽阔。

10.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

答案:

A

解析:

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使河流改道,水系发生变化。

(2012·安徽合肥)读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

12.能反映甲处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

答案:

11.A12.D

解析:

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受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甲处地貌为背斜成谷,与选项D图相同。

(2012·山东泰安)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河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

14.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

13.A14.B

解析:

第13题,河心沙洲的面积,随河流水量及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由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可判断该河有春汛和夏汛,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第14题,若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因泥沙来源减少而增长速度减慢,若P为该河主航道,根据指向标判断该河由东向西流。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将变深。

15.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岛屿、海岭可判断图示地区有4个板块。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6~17题。

16.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7.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16.B17.A

解析:

左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读下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

答案:

A

解析:

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19.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河漫滩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答案:

B

解析:

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易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20.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富,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答案:

D

解析:

山区修路,铁路的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都高于公路。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1.(2012·山东师大附中)读图,回答问题。

(13分)

(1)左上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对左上图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

(3)左上图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右上图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________。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5)在左上图中标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

答案:

(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作用

(2)E、D、C

(3)北风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5)画图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并依靠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

(2)题,结合成岩规律判定。

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

第(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示中有断层和岩浆侵入,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前两种。

第(5)题,应沿断层两侧画箭头,断层线南侧为上升岩体,北侧为下降岩体。

22.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它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________图最有可能是学生甲绘制的。

(2)学生乙自豪地说:

“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海拔最高的一个。

”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主要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学生丙说:

“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

”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4)学生丁这样形容他考察的地方,“该地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来自中上游的泥沙不断赐予这里新的土地。

”属于学生丁绘制的是________图,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冰川侵蚀

(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D流水的沉积作用

解析:

做题时考生首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地貌名称,A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陡崖;C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斗和角峰;D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

然后分析这些地貌所处的地理环境,A和E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B发生在沿海地区;C发生在高纬地区或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高山地区;D发生在河口处。

(1)题,海南三亚位于沿海地区,应为海蚀地貌。

(2)题,“海拔最高”是解题的关键,C图为冰川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第(3)题,只有A图和E图所示地貌可能出现在我国的同一地区,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根据“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来自中上游的泥沙”等关键词可判断学生丁绘制的为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的沉积(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23.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什么?

(3)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和1949年相比,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

B处位于河流下游,将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将河谷展宽,河谷呈槽形。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后,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小,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冲积扇。

(3)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解析:

(1)题,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2)题,C处为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使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该地区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24.(2012·河南省郑州)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理由。

(5)根据图示信息,说出地层A、B的形成次序。

答案:

(1)沉积具有层理构造

(2)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岩石顶端(地表)。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表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

(4)A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5)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及转化。

(1)题,读图可知,A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2)题,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

第(3)题,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第(4)题,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第(5)题,读图可知,B地层是连续分布的,而A地层的连续分布被B地层隔断,所以A形成早,B形成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