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026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 学校模拟考试 7.docx

xxx学校模拟考试7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xxx学校模拟考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一般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判断。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量,有白烟产生,A错误;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进行溶解,最后转移,B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C错误;根据棉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纸中的成分相似,其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D错误。

故本题选B。

2.[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白酒挥发             C.森林失火             D.树枝折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

冰雪融化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白酒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森林失火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树枝折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本题选C。

3.[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故本题选B。

4.[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食盐水             C.铁矿石             D.氧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A错误;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误;铁矿石主要成分是铁的化合物,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C错误:

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正确。

故本题选D。

5.[2016·泰州市中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

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A正确;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C、D错误。

故本题选A。

6.[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铝元素AL             B.干冰H2O             C.氢氧根离子OH-             D.氯化银AgCl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

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A错误;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不是水,B错误;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C正确;氯化银中银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gCl,D错误。

故本题选C。

7.[2016·泰州市中考]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

“含氟牙膏”中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本题选A。

8.[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

 

A.加热烧杯中液体             B.放置洗净的试管             

 C.锌粒放入试管               D.嗅闻气体气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

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可使烧杯均匀受热,A正确;洗净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B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会打破试管底部,C错误;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进行扇闻,D正确。

故本题选C。

9.[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

A.废报纸             B.废钢铁             C.空塑料瓶             D.空玻璃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

废报纸是用木浆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A错误;废钢铁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C正确;玻璃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故本题选C。

10.[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

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1 L大豆与1 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的性质。

分子间有间隔,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会变小,A适合;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B适合;冬季气温低,原子之间的间隔比夏季小,此时电线比夏季短。

夏季气温高,原子之间的间隔比冬季大,电线变长,C适合;1 L大豆与1 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 L,大豆、黄沙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不适合。

故本题选D。

11.[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灭火。

木桌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A错误;开挖隔离带,将可燃物与火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B正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C错误;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错误。

故本题选B。

12.[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概念的判断等。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但溶质不一定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A错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

Na2CO3+H2O,B错误;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硫酸铵属于铵盐,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C正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D错误。

故本题选C。

13.[2016·泰州市中考]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气体(H2O)

固体氢氧化钠

通过装有试剂的干燥管,收集

B

CaCl2溶液

(HCl)

碳酸钙粉末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C

KNO3溶液

(CuSO4)

Ba(OH)2溶液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D

CaCO3固体

(CaCl2)

加足量试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除杂。

固体氢氧化钠不仅具有吸水性,还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除去了杂质,也会把原物质除去,A错误;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B正确;Cu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C错误;CaCl2易溶于水,CaCO3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D错误。

故本题选B。

评卷人

得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4.[2016·泰州市中考]下图是甲、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 ℃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 ℃时,100 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 g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 ℃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 ℃,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

甲>乙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了固体溶解度及应用。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 ℃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A正确;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 g,所以160 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 g甲,B错误;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错误;t2 ℃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降温到t1 ℃时,都会析出晶体,此温度下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溶液中溶质质量,所以甲溶液析出晶体质量大于乙,D正确。

故本题选AD。

15.[2016·泰州市中考]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

有人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固体B是Mg(OH)2,试剂X为盐酸

B.操作Ⅰ和操作Ⅲ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C.加 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A正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结晶出来,所以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B错误;加入NaOH溶液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C正确;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会引入杂质Ca(OH)2,且不会提高镁的产量,D错误。

故本题选BD。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6.[2016·泰州市中考]生活离不开化学。

(1)地球上各种生物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能,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植物秸秆还可用于发酵制取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

【答案】太阳 光合 CH4

【解析】人类目前所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

(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

【答案】有机物 5∶7∶1

【解析】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4∶2=5∶7∶1。

(3)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向少量浸出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碳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答案】碱  K+

【解析】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碳酸钾溶于水,会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其中钾离子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4)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CaO)、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      (填“干燥剂”“补钙剂”或“着色剂”)。

【答案】CaO+ H2O

Ca(OH)2 干燥剂

【解析】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干燥剂。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17.[2016·泰州市中考]工业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

简易流程如图,主要的反应为:

2CaCO3+2SO2+O2

2CaSO4+2X。

 

(1)流程中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浆的目的是       。

 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        。

【答案】提高二氧化硫的吸收率 CO2 +4→+6

【解析】根椐“工业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知流程中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便于吸收二氧化硫;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以判断X是二氧化碳;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为+4,反应后为+6,反应前后的变化为由+4变为+6。

(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为了     (填序号)。

 

 A.减缓温室效应 B.减少酸雨形成 C.防止破坏臭氧层

【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无关,A错误;煤等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会形成酸雨,B正确;臭氧层破坏是含氟制冷剂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C错误。

(3)按上述方法处理2 000 t废气中的SO2,至少需要含5 t碳酸钙的石灰石浆。

求:

废气中SO2的质量分数。

【答案】0.16%

【解析】设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CaCO3+2SO2+O2

2CaSO4+2CO2

  200  128

  5 t   x

 

=

=3.2 t

 废气中SO2的质量分数=

×100%=0.16%

评卷人

得分

五、推断题

18.[2016·泰州市中考]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H、I类别相同;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G溶液呈蓝色,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

【答案】Fe2O3  H2SO4

【解析】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因此B为铜,铜反应产生D;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因此D是氧化铜,C是氧化铁;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因此A应该是铁;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E是硫酸,则F是硫酸铁;硫酸铁能够转化为H,H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H应该是氢氧化铁;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G,G溶液呈蓝色,因此G是硫酸铜,反应产生I,H、I类别相同,因此I是碱氢氧化铜,带入框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2)F溶液的颜色:

       ;I所属物质类别是    。

【答案】黄色 碱

【解析】F是硫酸铁溶液,为黄色;I是氢氧化铜,属于碱。

(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④               。

【答案】3CO+Fe2O3

2Fe+3CO2 CuO+ H2SO4

CuSO4+H2O

【解析】反应①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4)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答案】分解

【解析】反应①可以是置换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铁;如反应②是铁置换铜的置换反应;反应③是铜和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反应④是硫酸和氧化铜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因此没有分解反应。

评卷人

得分

六、实验题

19.[2016·泰州市中考]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     。

【答案】集气瓶

【解析】甲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收集氧气可选择     (填装置编号)。

【答案】2KCIO3

2KCl+3O2↑ 催化D或E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     (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检验CO2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答案】ac Ca(OH)2+CO2

CaCO3↓+H2O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下同)。

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可以是      。

【答案】C BE或CE

【解析】制取硫化氢时不需要加热,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在实验室中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或C装置来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来收集氢气。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答案】a

【解析】如果将烧杯换成水槽,只要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口都会有气泡产生,因此与此无关。

评卷人

得分

七、探究题

20.[2016·泰州市中考]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

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

2HClO+Na2CO3)。

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1)【(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答案】NaCl

【解析】因为“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

(2)【实验过程】

  Ⅰ:

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Ⅱ:

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布条长时间不褪色,说明试样中没有具有漂白作用的NaClO和HClO,说明HClO分解,NaClO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向试样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而会产生白色沉淀。

(3)【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          。

 

 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           。

 

【答案】NaClO、HClO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Cl、Na2 CO3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消毒液试样中不含具有氧化性的物质NaClO和HClO;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

(4)【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      ; 

 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低温、避光保存 会氧化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

【解析】因为NaClO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HCI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所以“84”消毒液应低温、避光保存;“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所以一般不用其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

(5)【拓展延伸】

 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答案】2NaClO+H2SO4

Na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