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49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docx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32359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

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

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

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

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

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

“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

“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

“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

”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

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

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

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

“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

“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

”“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

”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

”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

“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

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

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

有一位作家说过:

“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

”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

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

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

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

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

她说:

“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

!

”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

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

“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

”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

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

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B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D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

第1题,第2题。

  2.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成语的意思和出处,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案例1:

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

“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

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

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