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798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

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3年潍坊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一、命题特色

2013潍坊中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强,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

从试题题型上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双基的考查,考查了有关物质变化、物质分类、化学用语等如第1、2、3、8题;二是试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特点,注重对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如16、20、22、25题;三是注重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将这些知识的考查置于实际问题情境中,如1、2、5、6、7、8、9、10、13、26题。

试卷中出现的易错题有:

20、25

难点题有:

25、26

创新亮点题主要有:

20、23、24、25、26

二、试题分析

1.D考查点:

物质的分类

解析:

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是单质,空气、海水、白醋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点评: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是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2.C考查点:

物质的变化

解析:

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点评: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3.B考查点:

化学用语

解析:

离子符号应该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明它带的电荷的个数和电荷的正负,A错;每个水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C错;铝原子中质子数应该等于核外电子数,D错;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符号、物质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难度不大。

4.D考查点:

元素周期表相关信息

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至少有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点评:

图中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铱”,从元素命名特点可断定它是“金属元素”,D错。

5.B考查点:

物质的名称和俗名

解析:

乙醇俗名酒精,A错;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C错;氧化钙俗名生石灰,D错。

点评:

关于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名称需学生牢记,不要混淆。

6.A考查点:

化学与环境

解析:

煤炭、汽油、柴油在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粉尘,会引起大气中PM2.5大量增多。

点评:

氢气作为燃料最大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所以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

7.B考查点:

水的基本知识

解析:

电解水时,负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湖水属于混合物;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生活中常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此题较易。

8.C考查点:

物质的分类

解析:

纯碱属于盐类,A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错;碳酸钾虽然含碳元素,但性质跟无机物非常相似,所以通常划为无机物范畴,D错。

点评:

物质的分类,一直以来学生易错,掌握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学会对常见的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9.A考查点:

节能减排

解析:

大力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利于节能减排。

点评:

日常生活中凡是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做法都是值得提倡的,此类题目也比较简单。

10.C考查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解析:

物质要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剧烈。

点评:

本题考查灭火的原理,较易。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1.A考查点:

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10克A与足量的B反应生成8克C和4克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克,所以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5:

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那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2.D考查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通过等号两边各类原子数目相等,得出X中共有1个Ca原子、2个Cl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aCl2。

点评: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根据此原则,不难推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13.B考查点:

氯化钠的相关知识

解析: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而在蒸发滤液时应等到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蒸干。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氯化钠在溶液的配制、蒸发时的注意事项及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原因。

14.D考查点:

化学变化的实质

解析:

从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发生改变,A错;反应后虽然生成两个分子,但是却是同种分子,说明生成一种新化合物,B错;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故该反应应属于化合反应,C错。

点评: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发生改变。

15.C考查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解析:

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Z最不活泼;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比X活泼;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C考查点:

物质的除杂、物质的鉴别

解析:

CaCO3虽难溶于水,但CaO与水能反应生成Ca(OH)2,应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A错;CO2中混有HCl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CO2也能参加反应,B错;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时,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都是无色的,没法鉴别,应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错。

点评:

本题为除杂题、鉴别题,是中考的热点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所加试剂或所采取的方法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体物质反应,从而除掉杂质转化为主体物质,且不能引入新杂质;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是解鉴别题的关键。

17.A考查点:

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关于溶解度曲线有关知识。

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没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溶解度大小,B错;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克,则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50%,C错;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40℃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仍是饱和溶液,D错。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此题比较容易。

18.B考查点:

实验图像的鉴别

解析:

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制氧气的质量不收影响,受影响的是反应速度;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刚开始小于7,然后逐渐升高等于7,最后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又大于7;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时酸碱中和优先发生,所以刚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当溶液中没有硝酸时才开始产生沉淀;而等质量的铁粉、锌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锌粉反应速度快但是制氢气质量小,故B错。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图像的鉴别题,是中考的热点试题,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9.D考查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元素化合价知识

解析:

从题目可以看出,镍能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说明它的活动性排在H前,那就证明它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氧化镍与稀盐酸的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在氧化镍中,因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镍元素为+4价,而在氯化物中,氯元素为-1价,所以在氯化镍中,镍元素为+2价;镍、氢气、氯气都属于单质,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的点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B考查点:

反应后压强的改变产生沉淀的反应

解析:

先在试管2加入试剂乙,后在试管1中加入试剂甲,一段时间后,要想观察到试管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必须是1管中的物质进入2试管,只能是1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并且进入2试管内的物质必须与试剂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但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捕鱼NaOH溶液反应,故A错;MgO虽与稀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管内压强不变,管1内的物质不可能进入试管2,也就没有沉淀生成,故C错;而Cu和稀H2SO4不反应也不能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

点评:

本题理化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甲试剂必须产生气体,且进入试管2中的物质还必须与试剂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才行,难度较大,因此也是学生的重要失分点。

21.(12分)

(1)2Al+3CuSO4=Al2(SO4)3+3Cu(2分)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1分)

(2)4(1分)45:

14(2分)

(3)蛋白质(1分)不能(1分)

(4)是不断运动的(1分)之间有间隔(1分)

(5)AB(2分,每选对一项得1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考查点: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物质中元素之间的质量比、化学与健康、分子的基本性质、合成材料的性质。

解析:

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需要注意铝显+3价,写对化学式,并把化学方程式配平;由H7N9的化学式C15H28N4O6可以直观看出H7N9是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H7N9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4×4=45:

14;鱼虾中富含蛋白质,但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浸泡容易使蛋白质失去活性;用搜救犬搜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将氧气装入氧气袋是利用分子之间有间隔;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具有热塑性,便于加工,但酚醛塑料和脲醛塑料具有热固性,受热不易变形。

点评:

本题第(5)题考查了塑料的一些基本性质,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学生易混淆,需强化训练。

22.(8分)

(1)有蓝色沉淀生成(1分)研钵(1分)

(2)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1分)

(3)AC(2分,每选对1项得1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4)使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钥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将试管直立(2分,答对2个要点得1分)加网罩使火焰集中(或改用酒精喷灯)(1分)

考查点:

酸碱盐之间反应化学方程式、过滤、稀释浓硫酸、测溶液的pH、固体粉末的取用方法。

解析:

⑴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硫酸铜晶体应用研钵研碎,一定要注意仪器名称的写法;⑵过滤操作一定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并要注意语言叙述要准确;⑶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测溶液的pH时,应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半分钟以内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测得溶液的pH;(4)将粉末状固体氧化铜和木炭粉装入试管中,注意把握“一斜、二放、三直立”的原则。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常见实验现象及实验注意事项,属于中等偏下难度,但是学生由于很久没接触研钵这种仪器,写错的相当多。

23.(10分)

(1)Zn+H2SO4=ZnSO4+H2↑(1分)分解(1分)8:

1(2分)

(2)Ⅱ和Ⅲ(1分)Ⅰ和Ⅱ(1分)

(3)6H2+2CO2=C2H5OH+3H2O(2分)

(4)H2、CH4、C2H5OH(2分)

考查点:

金属与酸反应、反应类型、对比实验、信息化学方程式、燃料燃烧伴随的能量变化。

解析:

⑴锌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比较简单,注意配平和气体箭头即可,信息化学方程式类型的判断,关键是抓住四大类型的特点,根据定义即可判断;⑵化学中对比实验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再看清题目要求即可解决;⑶对于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键是写足题目所给的反应条件,并注意配平即可;(4)燃料燃烧伴随能量的变化,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再加上题目要求是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多少即可解决。

点评:

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基本都能写对,但是对于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强化练习;对于控制变量的实验,学生经过强化练习应该掌握的很好。

24.(10分)

(1)3Fe+2O2=Fe3O4(2分)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放入一层细沙(1分)

(2)Fe+2HCl=FeCl2+H2↑(2分)Fe2+(1分)

(3)C+O2=CO2(1分)CO2+C=2CO(1分)(条件写“点燃”不得分,顺序颠倒不扣分)

(4)AD(2分,每选对一项得1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考查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解析:

(1)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一个重要实验就是铁丝的燃烧,需要学生记住实验注意事项并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当把生锈铁钉放入盐酸中,且铁钉剩余,则溶液中共发生3个反应,其中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时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只有Fe2+(3)高炉炼铁时焦炭既提供能量又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不过一定要注意第一个反应需高温条件;(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记住规律:

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溶液反应,然后依次反应,所以该类题目有若干种情况,需强化训练,属于偏难的题目。

点评: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直是中考热点题目,属于化学用语的考查;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需让学生记住规律,即当多种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先反应,依次类推。

25.(10分)

(1)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有剩余(2分,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106m/197wX100%(2分)

(2)浓硫酸(1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中(2分)偏低(1分)

(3)加入足量稀硝酸(1分)再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1分)

考查点:

设计实验方案、钡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计算主要物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1)钡离子检验时可用CO32-或SO42-,产生白色沉淀;

(2)题目中丁装置考的很艺术,学生很容易失分,出题者考虑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影响,所以安装丁装置;(3)在检验氯离子时,必须用到两种试剂,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点评:

该题在整份试题中属于难题,有不少学生失分,说明在平日的教学中,需强化训练,特别是语言叙述,更是学生头疼的问题。

26.(10分)

(1)Fe2O3+6HCl=2FeCl3+3H2O(2分)

(2)大于(1分)2SO2+2CaCO3+O2=2CaSO4+2CO2(2分)

(3)解:

设电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烧碱的质量为y

2NaCl+2H2O=2NaOH+H2↑+Cl2↑

1178071

xy71t

117/71=x/71tx=117t(2分)

117t/(1-10%)=130t(1分)

80/71=y/71ty=80t(2分)

答:

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130t,生成烧碱的质量为80t。

考查点:

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该计算题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

(1)第一题其实就是用盐酸除铁锈的变式,学生容易回答;

(2)对于用石灰石的悬浊液除二氧化硫这个题目有难度,关键学生没有找全反应物容易漏下氧气;(3)烧碱的质量可根据氯气质量直接求出;要注意的是含杂质10%,而有不少学生却误认为含氯化钠10%,因而有一些同学失误,需加强审题训练。

三、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改革的总体趋势,在考后各学校教研组要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充分发挥期中考试的诊断性作用,提高今后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针对考试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化学用语、基本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技能的复习,在双基过关的前提下,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

这是卷面上最简单且基本的题目,但还是有学生做错,说明“双基”不过关。

2.教学语言规范严谨,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规范性

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在指导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致使学生答题时大脑里只知道大体的意思和方法,但文字表达时就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而失分,另外,许多学生的书写不工整,过于潦草而失分。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答题能力

考试也反应出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规范答题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

教师要不断地用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题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教会学生怎样看更清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清楚、运用更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分析,会应用。

从近年来的试题变化情况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其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另外,还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4.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探究等活动的开展

活动与探究类型的题型是近年来各地中考新题型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本次考试也暴露出实验教学仍是薄弱环节,学生在实验细节的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方面普遍失分。

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要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

加强与实验有关的综合性练习的训练,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

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5.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的渗透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

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另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教学起点不要过高,不可只注重能力拔高,忽视基础,忽视化学的双基教学;不可只注重资料,忽视教材研究,挖掘教材到位;不可只注重题海战术,着眼点放在做题选题上,忽视原题研究、变式和改变,忽视规律总结和学法总结;不可只注重复习的时间长短,忽视新授课中基础掌握和能力培养;忽视对训练说明、课标学习、研究和落实,平常的教学不可只注重知识的结果,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规范训练(化学用语规范、书写认真、语言科学规范、逻辑严密、答题条理、计算题解题步骤规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