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737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232含答案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遍布五大洲。

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

A.教育活动      B.商业贸易

C.人口迁徙D.大众传媒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通过开设汉语课程和设立汉语水平考试推动了汉语的传播,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选A项。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D项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2.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

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先进文化改造了岭南的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客家先民迁徙,使得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②体现了这一观点。

客家文化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而不是中原文化改造岭南文化,③说法错误。

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即独特性,也有共性,④说法错误。

答案为A项。

3.下面活动可以成为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下西洋

②2013年10月20至23日,大雾弥漫东北三省

③外交部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联合国大会上各国政要的发言

④天文学家用现代科学仪器观察天体的运动情况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活动及其他的经济、政治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①③都是文化传播的具体途径。

②是一种自然现象,与题意不符。

④是科学研究自然界的活动,不是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的社会交往活动,不能够成为文化传播途径,故应排除。

4.2013年,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新交规”,“人造鱼翅”,“中石油人事地震”等,都是通过互联网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这说明大众传媒(  )

①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因其先进的技术支撑而逐步取代旧传媒

③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的传媒

④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强调诸多事件通过互联网而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体现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①④当选。

②中“取代旧传媒”说法错误,③体现了口语的特点,与题意不符。

5.下面漫画所揭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B.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C.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能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广播、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答案] C

[解析] 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漫画主要反映的是这一点,故应选C项。

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本国的影响力。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不辱这一使命?

[答案] ①积极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同时,继续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②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享世界的文明成果,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坚决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抵制利用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的侵蚀和渗透,保证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始终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清末,英美烟草公司将西方当时最流行的广告手段引入中国。

他们在倾销牟利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广告由传统走向近现代的步伐,西方的主题与东方文化相互渗透,创造了一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广告文化现象。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③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通过烟草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①②符合题意;清朝末期,执政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③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先进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故选A。

2.“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这表明(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中华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推广中的作用,见证了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故①正确。

中华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③正确。

中华文化虽然逐步向外推广,但并非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排除②。

此题主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故排除④,答案选C。

3.无论多么传统的东西,也会被科技的进步所改变。

从最初的登门拜年,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我们感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这说明(  )

①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

②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③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现代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

①错误,不应是全部淘汰;②③正确且符合题干的要求,④表述错误应排除。

4.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发达的出版业。

古代的出版人给我们留下了8万卷典籍,举世罕见。

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表明(  )

A.传媒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B.文化的传播、传承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

C.中华文化一直领先于世界

D.书籍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答案] B

[解析] 正是因为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典籍,才使得中华文化千古传承,体现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千古传承的重要的载体,是文化传播传承的中介,只有B项符合题意。

5.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收集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②它们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夸大了以上传媒的优点,说法错误。

大众传媒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不具有意识形态,任何人都可以用,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②说法错误。

③④是对以上传媒正确的认识。

答案为D项。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尽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主要的文化传播手段,但是传统的媒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应入选。

7.下边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

A.文化是人创造的

B.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

C.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

D.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主要讲的是过春节时东方人和西方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不同,究其本质是文化的不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差异,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8.易中天,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而一炮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学者明星。

易中天的精彩和火爆得益于他生动的语言风格: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谁听过这样的历史课?

这就是易中天的特殊语言。

但是,依托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疑是让易中天一炮走红的催化剂。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

(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其产生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能够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三) 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解题思路]

1.分析材料:

材料以一座奇特的纪念碑为背景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意义的认识。

2.设问分析:

设问中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待分析事件为文化遗产,切入的角度为文化意义。

3.理论依据:

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案: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

[名师支招]

意义类主观题解法

1.试题特点:

这类试题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答案主要来自背景材料或者实行某项措施后的变化,但需要进行理论提升,要求发散思维,多方联想。

2.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意义)。

(2)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3)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4)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5)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表述。

[学以致用]

2013年10月19日,“2013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在泰安举行。

活动期间,先后举办了中韩饮食文化展示、学术论坛、料理比赛、文艺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此次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双方经贸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请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中韩文化交流的意义。

答案:

有利于中韩两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