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60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

生物试题(解析版)

1.在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用于染色的试剂以及被染色的物质依次是

A.龙胆紫溶液、染色体B.醋酸洋红溶液、蛋白质

C.稀盐酸溶液、染色体D.30%蔗糖溶液、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培养根尖→解离(用15%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之比为1︰1)解离3~5min)→漂洗(放入清水中漂洗约10min)→染色(放入0.1mg/mL或0.2mg/mL的龙胆紫染液中染色3~5min)→制片(用镊子弄碎根尖,加载玻片压散细胞)→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绘图

【详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着色,A正确;稀盐酸溶液可用于配制解离液,C错误;醋酸洋红溶液和蔗糖溶液无法使蛋白质着色,B、D错误。

故选A。

【点睛】识记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和各种试剂的作用便可解答本题。

2.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酸和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其中,A一定与T配对,C一定与G配对。

【详解】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的碱基对,A一定与T配对,C一定与G配对,B正确;图A中两条链的方向相同,正确的应是相反,A错误;图C中碱基的配对方式错误,应是A与T配对,C错误;图D中碱基的配对方式错误,应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

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错误,应是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上的3’碳原子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DNA分子的主要特点,对各选项中的局部平面结构模型作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合成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①③④②⑤B.③①⑤④②C.①④②⑤③D.③①④②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过程:

1、解旋:

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作用下,把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

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新子链。

3、复旋:

模板链与新合成的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2个新的DNA分子。

【详解】DNA复制时,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即③),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即①)。

然后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新子链(即④),子链与模板链通过氢键连接(即②)。

最后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即⑤)。

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④②⑤,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DNA的复制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图是人类卵细胞形成过程示意图,I~V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细胞名称,阿拉伯数字代表染色体数,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

A.I

B.II、III

C.I、II、III

D.II、III、V、IV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卵细胞生成过程

【详解】由题图可知,I是初级卵母细胞,II是次级卵母细胞,III是第一极体,V是第二极体,IV是卵细胞。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因此,I(初级卵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II、III、V、IV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题图中不同细胞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能在人体肝脏细胞内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这一过程中的模板、能量、原料分别是

①RNA②ATP③氨酸④转运RNA⑤脱氧核苷酸⑥DNA⑦核糖核苷酸

A.⑥②⑤B.④②⑤C.①②⑥D.⑥②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

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由题意可知,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体肝脏细胞内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这一过程中以乙肝病毒的DNA作为模板,肝脏细胞中的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此外还需要肝脏细胞提供ATP。

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转录过程的条件,如模板、原料、能量、酶等,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6.图数字表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其中表示翻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

【详解】图中①以DNA分子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个DNA分子,过程①代表DNA的复制过程,A错误;图中②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分子,过程②代表转录过程,B错误;图中③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中合成多肽链,过程③代表翻译过程,C正确;图中④以RNA分子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分子,过程④代表逆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结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序号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能以图中虚线所示方式切割DNA分子的酶是

A.DNA切割酶B.DNA聚合酶C.解旋酶D.限制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关酶的比较

名称

作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够识别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

DNA连接酶

将两个双链DNA片段连接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NA聚合酶

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3'-OH端

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能与DNA分子上的启动部位结合,催化氢键水解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解旋酶

催化碱基对间的氢键水解

【详解】由题图可知,该酶在能够识别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且作用于磷酸二酯键,故该酶是限制酶,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D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NA聚合酶等的功能和作用的化学键,结合题图分析进行解答便可。

8.图表示某绿色植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则该膜为

A.叶绿体内膜B.类囊体膜C.叶绿体外膜D.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反应阶段:

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主要变化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然后将吸收的能量用于推动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详解】对题图进行分析可得,在该膜上,水光解生成O2、e-和H+,e-和H+生成[H],ADP和Pi生成ATP。

因此,该过程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图中的物质变化来判断该生理过程为光反应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时,所标记元素35S和32P所在部分依次是图中的

A.④①B.⑤②C.④③D.①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左图表示DNA片段,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碱基;图二表示肽链的片段,④是侧链基团,⑤是肽键。

【详解】由于只有蛋白质的R基上含有S元素,故所标记元素35S在部位④中。

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含有P元素,故所标记元素32P在在部位①中。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对题图进行分析,准确判断题图中各部位的名称,再结合其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10.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小麦胚芽鞘生长影响。

用初长为5mm的胚芽鞘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照组仅用蒸馏水处理)。

据图判断,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外源生长素,胚芽鞘也能生长B.浓度1的生长素可促进胚芽鞘生长

C.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双重性D.浓度5的生长素可促进胚芽鞘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双重性: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详解】由题图可知,对照组仅用蒸馏水处理小麦胚芽鞘,胚芽鞘比初长长,说明无外源生长素,胚芽鞘也能生长,A正确;用浓度1的生长素处理小麦胚芽鞘,胚芽鞘比对照组长,说明浓度1的生长素可促进胚芽鞘生长,B正确;用浓度1~浓度4的生长素处理小麦胚芽鞘,胚芽鞘比对照组长,说明浓度1~浓度4的生长素可促进胚芽鞘生长。

用浓度5的生长素处理小麦胚芽鞘,胚芽鞘比对照组短,说明浓度5的生长素抑制胚芽鞘生长,D错误。

因此,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双重性,C正确。

故选D。

【点睛】对题图进行分析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结合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进行准确判断各选项。

11.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野生型的光反应强度高于突变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D.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光照强度低于P时,野生型的CO2吸收速率高于突变型,说明野生型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突变型。

而光照强度高于P时,野生型的CO2吸收速率低于突变型,说明野生型的光合作用强度低于突变型。

【详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在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吸收的光能低于野生型,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正确;由于突变型光反应强度较低,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也较少,导致CO2的吸收速率较低,因此此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在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虽低,但因光照强度高而光反应强度高,也能为暗反应提供充足的[H]和ATP,且突变型水稻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所以突变型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低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此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高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此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结合曲线图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2.图为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染色体。

据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④或②⑤或③⑥可表示该生物的3对同源染色体

B.①②③或④⑤⑥可表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C.G或g的出现只能是基因突变所致

D.G和g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在该细胞中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④或②⑤或③⑥在着丝点断裂前,是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A错误;①②③或④⑤⑥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可表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G或g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所致,C、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13.某植物的叶肉细胞与根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蛋白质不同B.转运RNA不同

C.信使RNA不同D.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均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同一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与根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故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相同,D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这两种细胞的信使RNA不同,进而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

其中,蛋白质不同是直接原因,信使RNA不同是根本原因,A错误,C正确;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细胞的转运RNA相同,B错误。

故选C。

【点睛】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14.图表示人体内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其中N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②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

B.②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①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③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表示人体内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且N表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③过程生成M,M经过④过程生成乳酸,因此M为丙酮酸,③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丙酮酸经过②过程生成水等,故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氨基酸经过①过程生成蛋白质,因此①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过程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中。

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③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④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理解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根据题图中的物质变化,识别各序号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小萌家族患有一种遗传病,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图10所示,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小萌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A、B和C都属于显性遗传病,D处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4张系谱图碎片中属于张某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D。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16.一双链DNA分子中G+A=140,G+C=240,在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14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的次数为(  )

A.1次B.2次C.3次D.4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DNA分子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因此A=T,C=G。

据题意可知,G+C=240,G为120,则A为20;又因为DNA复制过程中共用去14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n-1)×20=140,由此可得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3次。

考点:

本题考查了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7.被称为“时代楷模”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老师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在最近十六年间,他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他说: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钟扬老师这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属于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离体保护D.自然保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②易地保护是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③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详解】由题意可知,钟扬老师等通过建立国家种质库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属于离体保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等,准确判断题中的措施便可。

18.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知下表。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2

2

2

29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B.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

C.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也是下丘脑

D.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

【答案】B

【解析】

给甲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与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发挥作用,甲的垂体发生病变;给甲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明显上升,说明原来缺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的下丘脑发生病变。

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

19.调查得知,某一温泉湖水温从50年前的30~35℃逐年下降,至今已稳定保持在22~26℃。

调查发现湖中P鱼的种群规模保持不变,但P鱼的水温适应范围很狭窄:

水温低于22℃或高于40℃则死亡。

假设该温泉湖中P鱼群体的等位基因A、a与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有关,其中的a基因表达为更适应较低温度。

若50年前基因型AA:

Aa:

aa的比例为1:

2:

l,则现在的比例可能为

A.AA:

Aa:

aa为6:

3:

1B.AA:

Aa:

aa为3:

4:

3

C.AA:

Aa:

aa为1:

3:

1D.AA:

Aa:

aa为1:

4:

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于a基因表达为更适应较低温度,且现在温泉的水温比50年前低,故现在P鱼群体A基因的频率下降,a基因的频率上升。

50年前,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1×2+2)/[(1+2+1)×2]=1/2。

【详解】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6×2+3)/[(6+3+1)×2]=3/4,比50年前的大,A错误;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3×2+4)/[(3+4+3)×2]=1/2,与50年前一样,B错误;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1×2+3)/[(1+3+1)×2]=1/2,与50年前一样,C错误;P鱼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1×2+4)/[(1+4+5)×2]=3/10,比50年前小,D正确。

故选D。

【点睛】明确在温泉水温变化的影响下,A基因的频率逐渐降低,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图为某病毒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KH2PO4中用32P标记,(NH4)2SO4中用35S标记,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选项中某病毒同位素预测最可能的是

选项

S元素

P元素

A

多数32S,少数35S

多数32P,少数31P

B

全部32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32S,多数35S

全部31P

D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核酸注入细胞中。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元素,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通常用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详解】由题图可知,病毒先在被35S标记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均被35S标记。

然后转移到被32P标记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2的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数含有32P,少数含有31P,蛋白质外壳全部含32S,不含35S。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同位素标记病毒的部位和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图为B淋巴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成图⑤⑥主要物质中,相同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2)若图中⑧是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则与这种免疫球蛋白表达、合成、运输、加工、大量分泌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回答)。

(3)下列能够产生免疫球蛋白的是__________。

A.致敏T细胞B.浆细胞C.记忆B细胞D.B淋巴细胞

【答案】

(1).蛋白质

(2).①③④⑤⑥⑦(3).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内质网,⑤是细胞膜,⑥是核糖体,⑦是细胞核。

【详解】

(1)⑤是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⑥是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

因此,组成细胞膜和核糖体的主要物质中,相同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2)免疫球蛋白在⑥中核糖体合成,在④内质网、③高尔基体中加工,通过⑤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需要①线粒体提供能量。

此外,⑦细胞核中的核仁与⑥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故与免疫球蛋白表达、合成、运输、加工、大量分泌有关的结构是①③④⑤⑥⑦。

(3)致敏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A错误;浆细胞可产生免疫球蛋白,B正确;抗原再次感染机体时,记忆细胞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D错误。

故选B。

【点睛】准确判断淋巴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图表示在细胞周期中cyclinB含量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

(1)关于细胞周期各时期与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多选)

A.G1期:

合成与DNA复制有关的酶B.S期:

DNA的精确复制

C.G2期:

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D.M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2)据图分析,cyclinB先开始合成,CDK1后合成,说明CDK1活性随cyclinB含量增强而________;CDK1活性与cyclinB含量呈正相关,M期时,cyclinB被降解,导致CDK1活性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请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如果细胞内CDK1活性持续增高,细胞周期该如何变化,请推断结果并阐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C

(2).增强(3).下降为零(4).图中CDK1活性在S期开始升高,分裂期M活性逐渐下降,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

若CDK1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