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42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论述文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

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科学与科学精神

刘长城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以经过实践验证的精确概念表达的知识体系。

分析来看,科学有以下特性:

科学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是以精确的概念表达的体系;概念的真理性经过实践的验证。

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是科学技术,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科学与技术是有明显区别的。

具体表现在:

(1)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用来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

(2)科学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

(3)科学没有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技术的功能明显,可为国民经济提供明显的效益。

其实,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

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在我国经常被混为一谈,社会上大多数人也难以区分科学与技术。

“科学”一词很少在中文中单独出现,它总是与技术连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或“科技”,而人们理解科技时往往更强调后面的“技术”,而不是前面的“科学”。

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区别开来。

由此来看,我国古代虽然曾经有过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但只能说中国古代有技术无科学。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惊奇地发现,科学技术发达的文明古国——中国,却没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

其实,“科学”这个词是舶来品,是日本人对“Science”一词的翻译(1832年),是“分科之学”的意思。

中国人最初把“Science”译为“格致”,1896年梁启超的《变法通议》,1898年康有为的奏折中开始使用科学一词。

直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科学才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严复、陈独秀等人为中国的科学启蒙做出了卓越贡献。

罗素说:

“人类的思想有两种冲动,一种是神秘的,一种是逻辑的。

由前一冲动发生宗教学、伦理学;由后一冲动,乃发生自然科学。

”在中国古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和自然统一在一个精神世界里,没有产生和使用形式逻辑思维,大大阻碍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然世界的规律性探索,所以科学没有能在古代的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

这也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虽然经过“新文化运动”开始引进“赛先生”(Science),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孕育科学的土壤和空气仍不充分,从伪科学、法轮功邪教的猖獗来看,科学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

正是由于科学理性精神的引导,人类才逐渐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直至迈向信息时代。

正是由于科学昌明,人类才摆脱愚昧,走向文明。

人类今天能够遨游太空,网上冲浪,无不是科学发展的丰功伟绩。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但毋庸讳言,我们长期以来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强调,多半仍停留在科学的技术层面、物质层面、经济效益层面上。

其实,科学对人,对人类社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科学精神的影响作用。

由于科学知识的无限丰富性及其快速的陈旧率,要人们对科学知识都能全面了解、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可以引导、帮助人们去认识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更能引导帮助人们去发现、去创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对青少年来说,培养科学精神比掌握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节选自《论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以经过实践验证的精确概念表达的知识体系。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科学与技术是有明显区别的。

B.科学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科学技术虽然没有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但可为国民经济提供明显的效益。

C.人们理解科技时只强调后面的“技术”,而不是前面的“科学”。

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D.科学一直不能够在古代的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是造成中国没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E.在中国,由于“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和自然统一在一个精神世界里,没有产生和使用形式逻辑思维,大大阻碍了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规律性探索。

13.关于科学精神,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

B.人类能逐渐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直至迈向信息时代,正是由于科学理性精神的引导。

C.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强调,多半仍停留在科学的技术层面、物质层面、经济效益层面上。

D.科学精神可以引导、帮助人们去认识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更能引导帮助人们去发现、去创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14.请结合文章,说说为什么“我国古代虽然曾经有过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但只能说中国古代有技术无科学”。

(4分)

15.爱因斯坦说: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爱因斯坦这句话体现了本文的什么观点?

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买意外险需看清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

葛爱娟

据各大保险公司反映,韩亚空难之后,近期前来咨询和购买航空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险种的客户明显增多。

一般意义上的航意险,是指乘客在保险期限内因飞机意外事故遭到人身伤害导致身故或残疾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所载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或按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这是大部分人乘坐飞机时习惯购买的,也是保险公司为航空旅客专门设计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商业险种,这类航空意外险基本只保障单次航班,每次花费20元,保障额度20万到40万。

当然,并不是购买了航意险就意味着在空中遇到的一切意外都在保障范畴内,不少意外事件都在责任免除范围内,其中就包括在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或武装叛乱期间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不给予赔付的。

20元买一份保额为40万的航意险,从保额、保费、保障范围来说,都不太划算。

乘客可根据自己出行情况,综合考虑保障期限、范围和保费等各方面来选择航意险。

对于“空中飞人”来说,可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可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不限乘坐飞机的次数,而且一年期航意险的保费一般在40元到60元之间,保额介于45万至50万元之间。

此外,经常出差、探亲的旅客可以选择交通工具综合意外险。

除航空意外,还涵盖了轮船、汽车、火车甚至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意外保障。

一年期的价格一般是50到300元,保额为20万到100万。

此外,部分保险公司的寿险和养老型保险产品,可以附加意外险保障,而且针对不同的交通工具,赔付比例相差也较大,一般附加的航空意外伤害,可以获得10至40倍于基本保额的保险保障。

就像航意险有许多种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况,意外险中也有许多免责条款需要关注。

比如旅游意外险,如果在行程中有登山、攀岩、滑翔等高危项目,一定要注意这些活动是否在保险公司责任免除条款中列明。

如果是出境游,专家建议购买含有国际紧急救援服务的保险产品,由于游客一般对目的地国家不太熟悉,再加上语言障碍,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出现求助无门的情况。

目前包括人保、新华、太保、平安、泰康在内的很多保险公司都采取与国际救援组织合作的方式推出了国际紧急救援保险,为投保人提供包括一般援助到医疗救助等一系列保障。

    (2013年7月《文汇报》)

1.下面关于“航意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航意险只负责乘客在保险期限内因飞机意外事故而遭遇到人身伤害导致乘客身故或残疾情况。

B.航意险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所注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或按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C.航意险是保险公司要求乘客乘坐飞机时必须购买的,基本只保障单次航班。

D.航意险是保险公司为航空旅客专门设计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商业险种。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在核爆炸、核污染、战争等期间乘客因乘坐飞机而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无需给予赔偿的。

B.经常乘坐飞机的乘客每次乘坐飞机都花费20元购买一份保额为40万元的航意险,不是很合适的。

C.交通工具综合意外险,除了包括航意险外,还包括轮船、汽车、火车甚至地铁、公交、出租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意外保障,所以人们应该购买此类保险。

D.人们在购买意外险时需要关注那些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如旅游意外险中是否把行程中登山、攀岩等高危项目列入责任免除条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乘坐飞机的人如果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只需花费40元到60元便可无限制地乘坐飞机,也可以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保额介于45万元至50万元之间。

B.购买部分保险公司的寿险和养老型保险产品的同时,人们也可以附加购买意外险保障,一般附加的航空意外伤害,可获得10至40倍于基本保额的保险保障。

C.由于旅客在出境游时对目的地国家不够熟悉,又有语言交流障碍,所以尽量购买含有国际紧急救援服务的保险产品,这样乘客在出境游中发生意外就会得到保障。

D.韩亚空难后,到各大保险公司咨询购买航意险、交通意外险等险种的客户明显增多,很多保险公司也采取了与国际救援组织合作的方式推出了国际紧急救援保险。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

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

客观上讲,由于先秦的儒生以学习六经、传授知识为主,在秦汉官僚政治社会里是缺少从政的技能与本领的。

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走向仕途,他们就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

这个改造过程,实际上从汉初就已经开始。

当时的几位著名儒生,如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公孙弘,其思想和政治主张,已超出儒家学派的界域。

汉武帝为儒生们开启了一条通向仕途之路,这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为儒生们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儒生们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其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而统治者则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

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

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兒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

儒生和文吏在汉初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儒生有时候可以称之为“文学”,而文吏之俗称则为“刀笔吏”。

由王充在《论衡?

程材》可知,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

王充为此而为儒生抱不平,但在客观上也说明,儒生在事功方面确有不如文吏之处,他们在走入仕途时必须要改造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同时,一定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

真正由读书出身而在政治上又居高位的优秀官僚,必须是二者的结合。

据《宋书?

百官下》:

“汉武帝纳董仲舒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这四科当中,前两项是对文化修养与道德操守的要求,后两项是对管理才能的考量。

事实也是如此,自汉以后的儒生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之所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样的改造,符合以上四科的要求。

可以看出,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在汉代政治舞台的较量中,经过自我改造的儒生最终打败了文吏。

之所以如此,除了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之外,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

文吏们以商鞅、韩非的法家理论治国,排斥礼义、仁爱、孝悌等人文道德关怀,严刑峻法,刻薄少恩。

由此而反观儒生之从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经过自我改造后也具备了吏治之才干,而在于他们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

一个真正优秀的儒家出身的官吏,不仅要使其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且还能够做到“移风易俗”,其代表人物就是蜀守文翁。

文翁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蜀地人民安居乐业、移风易俗,为汉代树立了一个儒生出身的官吏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政治所以优于法家文吏政治之处。

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使这个士大夫官僚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器相通的政治文化模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19期,有删改)

5.对汉代“儒生打败文吏”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吏们虽在事功方面比儒生强,但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

B.儒生们能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

C.朝廷令郡国限四科举孝廉,引导了儒生自我改造的方向。

D.统治者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

6.下列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生在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同时,可能缺少优秀的管理能力。

B.儒生属于与文吏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群体,世俗有轻儒生高文吏的习气。

C.儒生都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的能力。

D.儒生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儒生为“文学”,称文吏为“刀笔吏”,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

B.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社会原因外,儒生自我改造是根本原因。

C.蜀守文翁,做到了“安居乐业”“移风易俗”,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D.到汉代,儒家士大夫政治终于取代法家文吏政治,形成官僚士大夫体系。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穿越小说”:

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丁运时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热播,“穿越小说”俨然成为时下最为时尚的读物。

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

“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

”据悉,“穿越小说”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12%的版税,以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

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

那么,何谓“穿越小说”?

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作了如下解析:

“‘穿越小说’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

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

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

”而网络上近一两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基本上都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史及权力争斗。

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

正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分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

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一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故事编写完整。

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穿越小说”居然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

显然,只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当然,“穿越小说”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

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

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

其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繁荣”。

再次,“穿越小说”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阅读疲劳”。

最后,“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文学总是极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就将加速“穿越小说”的过气与式微。

14.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

《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B.“穿越文学”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基本为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宫闱秘史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穿越小说”随由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时下最时尚的读物。

网络阅读中,“穿越”已成时髦名词。

D.“穿越小说”成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高调签下“四大穿越奇书”,将这场时尚阅读热推向极致。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穿越小说”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C.“穿越小说”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D.“穿越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一,使作品难免泥沙混杂、良莠不齐。

16.根据原文内容,概括穿越小说的发展趋势(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社会和个人

爱因斯坦

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我们看到我们的全部自然生活很像群居的动物。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真的贫乏得同高等动物的智力不相上下。

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我们就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的还是坏的。

 初看起来,好像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完全足以他的社会品质为根据的。

但是这样的一种态度还是会有错误的。

显而易见,我们从社会接受到的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

有人发明了用火,有人发明了栽培食用植物,还有人发明了蒸汽机。

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不仅如此,甚至还有能建立起那些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因此,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

有人这样正确地说过:

希腊一欧洲一美洲文化,尤其是在那个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状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百花盛开,其真正的基础就在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比较独立。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社会情况怎么样?

个人怎么样?

文明国家的人口比以前稠密得多了;欧洲今天的人口大约是一百年前的三倍。

但是第一流人物的数目却不相称地减少了。

只有很少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的成就才作为个人为群众所知。

组织已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第一流人物,这在技术领域里特别突出,而在科学领域里也已达到很显著的程度。

出色人物的缺少,在艺术界里特别惊人。

绘画和音乐确实已经退化,并且大部分已失去了对群众的感染力。

在政治方面,不仅缺乏领袖,而且公民的独立精神和正义感也已大大衰退了。

怪不得有不少预言家预言,我们的文明不久就要黯然失色。

我不是这样的一个悲观论者;我相信更好的时代就要到来。

让我扼要地讲一讲我所以有这个信心的理由。

照我的见解,目前出现的衰落可由这样的事实来解释: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生存竞争,严重地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但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为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进行的劳动愈来愈少,有计划的分工愈来愈成为迫切的需要,而这种分工会使个人的物质生活有保障。

这种保障加上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和精力,就能用来发展他的个性。

这样,社会就可能恢复健康,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目前社会不健康的症状,解释为有雄心壮志的人类的幼稚病,它完全是由于文明进步得太快所造成的。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二版,许良英等编译。

有改动)

12、下列关于“社会和个人关系”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为之提供的粮食、衣服、房子、知识、信仰、语言等条件,这表明社会对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支配个人生活。

B.只要个人能够思考,就能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就能建立起那些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

C.爱因斯坦针对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问题,对个人发展的前景表示了谨慎的乐观,呼唤社会责任和社会公义,呼唤美好的人类未来社会。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一样,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创造,而个人离开了社会,个人也就成了没有了水的鱼,想有所作为亦无可能了。

E.一个人如果生下来离群独居,那么他的个人的独立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就会拥有更大的空间发展他的个性。

13、不能解释作者所处时代“出色人物不相称地减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雄心勃勃的人类社会太幼稚,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太快,整个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B.无论是在艺术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公民的独立精神和正义感都已经严重衰退了。

C.在科学技术领域,组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一流人物,很少有人因为自己创造性的成就而闻名天下。

D.人类的生存竞争加剧,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和精力受到严重制约。

14、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社会?

请根据文本分点作答。

(4分)

15、爱因斯坦已经离我们远去50多年了,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你赞同爱因斯坦关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观念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参考答案

一12、A、D(B项错在“科学技术虽然没有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原文表述的是:

“科学没有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而“为国民经济提供明显的效益”的是技术,而非科学;C项错在原文表述是:

”人们理解科技时往往更强调后面”。

E项的表述是“在中国”而原文的表述是在第3段中“在中国古代”,“中国人”应为“中国知识分子”)。

13、答案:

C(C项是对科学技术的说明,不是对科学精神的解释。

考生若不审题干很容易认为此项是对的)

14、答案:

从“由此看来”中的“此”可知答案在上文——

(1)长期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