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410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docx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成都市商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和“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文件精神,都江堰作为成都市申报国家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部分,现将2010年度都江堰市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机制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都江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我市于2010年成立了“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亲自牵头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履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规划、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

各乡镇、市级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

2010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城区商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我市旅游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也已完成《龙门山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的规划统揽和指导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

我市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先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重点集聚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服务业规划体系。

(三)建立综合改革试点区统计工作体系

按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内容和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同市发改、统计、旅游、投促等部门建立了以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统计、新兴产业数据统计、政策研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为市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创新全市投资促进工作和重大项目管理制度

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抓手和“牛鼻子”,下大力气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引进和服务工作。

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由我市投促部门牵头完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一是成立全市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体系,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单位,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督办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全市投资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服务业专业项目库”、“投促中心项目例会”、“重大项目协调会”等形式推动试点区内和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设。

三是完善投资促进政策,2010年新出台《都江堰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都江堰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修订了《都江堰市新型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并同时实行重大社会投资项目VIP绿色通道服务。

二、综合改革试点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试点区区域经济快速恢复

按照成都市委、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灾后我市区域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2009年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先进县”,在此基础上2010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34亿元、200亿元、60亿元,较震前03年增长82.8%、452.5%、105.7%;财政总收入实现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分别较03年增长486.5%、591.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03年增长31.5%、121.3%、81.2%。

“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15%,总量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跃升至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

(二)重点旅游聚集区建设情况

1、旅游业全面恢复

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景区景点全面恢复。

我市二王庙、老君阁、清溪园扩展等景点重建并已对外开放,玉垒阁主体工程完工。

我市AAAAA重点旅游点二王庙古建筑群修复工程全面竣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完善提升了虹口乡、青城山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等乡村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形成了彭青线、成青线、蒲张线乡村旅游带和高原村、茶坪村、欣禾村等旅游特色村,虹口乡、茶坪村分别被省、成都市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都江堰市通过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的检查验收,虹口AAAA级景区创建也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

重点景区的全面恢复营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市旅游承载能力,2010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20%和21%。

2、重点项目不断完善

2010年我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引进到位内资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10万美元,列为成都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重点旅游项目34个,今年新开工5个,已竣工10个,完成投资23.5亿元。

重点项目两中心一博物馆、青城国际豪生酒店二期、《道解都江堰》、《青城》实景演出项目、泰安古镇一期打造等项目已完工建成,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青城洲际酒店、经都置业酒店等项目已开工。

我市启动了首批标准化乡村酒店和城市商务酒店建设,目前,有9家星级饭店、225家社会旅馆(含新建)、1019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已落成营业,提供床位3.4万张,成功打造“熊猫驿站”等一批高品质乡村酒店,全市旅游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三)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情况

1、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

2010年全面启动了城区首批10个新型社区标准化菜市场示范点的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予乐标准化菜市场,城市北区、永丰小区、壹街区等在内的标准化菜市场,将于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

为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建设,2010年全年完成我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扶持资金80万余元,并在硬件设施建设、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全面提升市场功能,我市标准化菜市场从规划建设到后期经营管理,都将达到成都市中心城区水平。

2、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体系建设。

城区100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点工程的的启动必将为提升我市城市功能,服务于人民大众带来新的契机。

“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使城乡物流配送渠道畅通、快捷,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

“以旧换新”最大限度地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商业服务,极大的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

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的建设,增强了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

截止2010年12月,家电下乡网点140个,销售金额约7000万元,销售家电数量37000台,全市“放心商店”236家,实现我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2010年全年我市“家电下乡”财政资金补贴达800万元,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补贴30万元,我市商贸流通市场全面提档升级。

(四)重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泰安古镇业态提档升级

按照成都市政府关于提升泰安古镇业态的指示精神,2010年我市重点开展青城后山泰安古业态提升工作,该项工作由市青都局、旅游局、商务局牵头成立的泰安古镇业态打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

目前泰安古镇招商及业态策划方案已经完成、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已经启动、品牌连锁客栈——熊猫驿站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已经正式引进,2010年积极争取成都市政府争取泰安古镇业态扶持资金300万元(申报成功),旨在项目促进,基础建设、业态提升、宣传策划等进一步提档升级,下一步都江堰市政府拟安排1000万泰安古镇项目引导资金,以全面提升我市重点旅游区业态整体形象。

2、做好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为有效推动我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我市“世界田园城市”建设,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古城区建设项目。

古城区重点商业项目的布局策划工作、建设方案、业态策划、《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古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重点景观项目打造等已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古城区新东门等一批标志性建设景观已经完成,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子项目涵盖面达54个,预计2011年初步完成整体打造。

3、全面启动城市新区商业功能布局工程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按照都江堰市委、政府确定的“1475”城镇体系构架,全面提升我市城市新区业态形象,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壹街区、高桥小区、兴堰*丽景、金江小区、沪都家园、民主小区、慧民雅居、兴堰*逸园、教师公寓等9个安置区内的商业业态规划并分布实施。

目前9个安置点位共计商业面积29万平米的城市新区商业业态布局工作已经开始,现第一阶段8000平米商业面积布点工作已经完成,新引进红旗、互惠、老邻居、百扬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我市。

第二阶段工作也已经开始,预计明年5月将全部完成城市新区业态打造工作。

(五)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2010年我市青城山软件产业园区(东软)被成都市授牌为“成都市重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现示范园区内共计8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1家,其中今年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2家,新增重点项目BPO呼叫中心、诺基亚测试中心等。

全年我市服务外包园区完成离岸、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00多万美元,积极争取成都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企业人才培训扶持资金40万元,并在示范园区开展了项目促建、BPO项目建设、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招商引资及项目推广等工作。

2、电子商务产业

今年9月,由中国银联和都江堰市政府合作在西南地区首个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正式启动,都江堰市首个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我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都江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也在加速推进建设。

网上手机支付平台和网上景区门票支付的开通是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次规模性运用,必将对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市政府大力推动和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际田园城市”目标的重大举措。

今年我局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为契机,通过酒店、餐饮等专业协会积极引导20余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申报企业资金扶持180余万元,目前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300余家,电子商务普及率为27%。

3、节会产业活动开展情况

2010年我市紧紧抓住“成都高端会议首选地”和“节会中心城市”的机遇,全力打造节会业中心城市,成功承办了“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2010中国·都江堰国际啤酒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美食购物展”、“上海国际模特大赛西南总决赛”、“首届中国西部高端时尚品牌峰会都江堰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主题会场”、“2010上海.都江堰国际减灾与公共安全论坛”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通过牵头承办、参加系列节会活动,体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抓大放小”的办节思路,充分发挥了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和产业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产业恢复和提升,大力宣传了我市灾后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和上海市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旅游互动,扩大了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助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六)成都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概况

经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研究及成都市确定的我市重点服务业项目29个,总投资141.32亿元。

2010年29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25亿元,截止到12月20日所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7.3%,总体推进情况较好。

其中我市重点项目中投产达产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00%;加快建设项目5个,完成投资41.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2.7%;促进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5%。

积极鼓励、引导重点商贸项目成都百货大楼、城市购物、嘉城购物中心、家美福超市、红旗连锁、互惠超市等商贸项目的恢复营业。

百伦广场、都江明珠、中国水街、岷江国际、都之都商业广场、发润发超市等在建商业项目确保明年内投入运营。

同时,积极推进汽车商城、博美装饰城、会议中心、张江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明年动工。

三、试点区内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综合试点区内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服务业呈现低层次的均衡发展格局。

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消费性金融三大传统服务业保持了发展的优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支撑了区域正常运转,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2、核心产业发展不充分

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发展现状与国际旅游城市的高标准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

旅游产业链较短,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导、产业结构以观光产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以中低端消费人群为主导;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运动、休闲、度假等高端功能设施配套,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打造不能形成有力的支撑;缺乏旅游核心特色,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够。

3、支撑载体发展滞后

一方面,缺少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

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星级酒店数量较少,规模档次不高。

(二)措施及建议

1、加大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

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及对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配套等方式,专项用于全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

市政府不定期评选表彰全市优秀服务业企业并予以奖励。

2、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融资环境,成立服务业投融资及策划平台,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

3、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机制,积极筹建和完善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现代服务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和行业监管体制。

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吸收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4、创新用地保障制度。

服务业项目用地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

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供给,确保项目落地。

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5、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加强旅游、商务管理、会展、软件研发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本市高校或与市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我市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流动机制,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