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原理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409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原理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法学原理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法学原理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法学原理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法学原理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学原理习题.docx

《法学原理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原理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学原理习题.docx

法学原理习题

法学原理习题

一填空题

1任意性规则和强制性规则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来对法律规则进行分类的。

2关于法的本质学说的正义论是把法的本质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

3法的产生、性质和内容最终是由__________________.

4法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6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是指法的__________________。

7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8民法法系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9资产阶级的司法独立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10英国法系在法律渊源上不同于大陆法系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11法的产生以__________________为根源。

12大陆法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3法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名义制定和实施的。

1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受__________________机关的监督。

15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行使违宪制裁的机关为__________________。

16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治国方式上,当代中国应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执行国家职能方面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权利中,不是人权的基本存在形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0健全和完善适应我国科技进步要求的法律制度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1我国有权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律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行使的职权是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__________________。

24提出公法和私法是古罗马法学家__________________。

25法律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6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法律责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我国法律监督的客体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9行政机关的监督是我国法的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监督形式__________。

30法与政治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3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32、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33、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构成的体系。

34、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种义务属于()。

35、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36、法的产生以()为根源。

37、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38、法治是以()名义制定和实施的。

39、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受()机关的监督。

40、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行使违宪制裁的机关为()。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对()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王艳明家贫如洗却不小心在打工的企业损坏了价值30万元的仪器

B蒋京友偷了一辆价值100元的自行车,14年后被人查出

C姜杰遇到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D张虎林偷彩电被事主抓住双方签定了由张向事主赔偿1000元的精神损失费的协议

2刑事制裁与民事制裁的相同处表现在哪一方面()。

A制裁目的B制裁程序

C制裁方式D制裁机构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必须做到()。

A公民的个别情况可以作为法律权利义务分配的考虑因素

B行政诉讼活动中,国家机关与公民的诉讼地位应有所差别

C法律对穷人富人在适用上一律平等

D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注意影响,不必太较真

4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司法活动?

()

A某人认为自己未达到法定龄而拒同女友结婚

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审判员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5法的遵守的主体的行为,不论从外在方面还是从内在动机方面,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这属于守法的()。

A低级状态B中间状态C高级状态D外在状态

6法律最早出现于()。

A氏族公社时期B原始社会后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7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是()。

A法的历史渊源B法的外部特征

C社会形态D社会生产力水平

8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在大D十五大

9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条件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党的()大报告中提出的。

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

11从法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法的作用,称之为()。

A法的评价作用B法的指引作用

C法的社会作用D法的规范作用

12下列中不属于法的价值的是()。

A正义B秩序C自由D幸福

13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包括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

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规范的性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

D《刑法典》是“刑法”这一部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14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

A法律体系B法系C立法体系D法律部门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

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该条规定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

()

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

16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货物B铁路C运输行为结果D火车

17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法律事实,另一个是()。

A法律规范B法律行为C法律事件D法律适用

18“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是我国的一个()。

A法律编篡原则B法律制定原则C法律适用原则D法律汇编原则

1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为()。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监察机关

20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21我国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行政法规所作的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C学理解释D司法解释

22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法律和道德起源时间的关系是()。

A法律先于道德产生B道德先于法律产生

C法律和道德同时产生D难以界定先后

23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A体现的意志相同B经济基础相同

C适用的范围相同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

24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法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决定法

C经济基础决定于法D法是第一性的,经济基础是第二性的

25有权解释宪法的国家机构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政协

(三)1.准用性规范属于(     )

A.确定性规范

B.不确定性规范

C.兼有确定性规范与不确定性规范的性质

D.可能是确定性规范,也可能是不确定性规范

2.地方性法规是指(     )

A.全国人大为地方所制定的法规

B.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C.省级人大和较大的市的人大所制定的法规

D.省级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3.依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由(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推举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4.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有(     )

A.条例、规定、章程               

B.条例、办法、规章

C.规定、办法、实施细则           

D.条例、规定、办法

5.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

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B.占有、利用、收益、处分权

C.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权       

D.控制、使用、收益、处分权

6.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可撤销的婚姻是(     )

A.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B.未到法定婚龄的

C.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D.因胁迫而结婚的

7.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

A.不能作为继承人,除非被继承人没有其他任何继承人

B.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C.可以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D.不能作为继承人,但可分得适量财产

8.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当应作出(     )

A.有利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解释     

B.有利保险人与受益人的解释

C.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D.有利于保险人与投保人的解释

9.甲省乙市丙县某公司系经甲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的,该公司破产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丙县人民法院                     B.乙市中级人民法院

C.甲省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0.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形式有(     )

A.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           

D.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

1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以外对我国国家或我国公民犯罪的问题,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的条件是,除按照犯罪地法应受处罚外,还须符合我国刑法规定其最低刑为(     )

A.2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C.4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D.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12.犯罪客体是指(     )

A.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

B.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

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

13.对于下列犯罪分子,刑法规定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4.部门管辖又称(     )

A.职能管辖                          B.审判管辖

C.级别管辖                          D.专门管辖

15.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督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     )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6.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     )

A.一律不得实行调解

B.除一部分自诉案件外,不得实行调解

C.除一部分自诉案件和少数公诉案件外,不得实行调解

D.公诉案件不得实行调解,自诉案件可以实行调解

17.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下列何种案件可以实行社会支持起诉(     )

A.侵权案件                          B.离婚案件

C.宣告死亡案件                      D.合同纠纷案件

18.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以及(     )

A.有武装力量                        B.有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C.具有主权                          D.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19.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有: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     )

A.一般法律原则                      B.国内立法

C.国际司法判例                      D.国内司法判例

20.“在中国履行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国法律”这一冲突规范属于(     )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性冲突规范                    D.重叠性冲突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在于()。

A法的规定是概括的、抽象的,而社会生活是具体的、复杂的

B人们认识水平差异导致理解上的不同

C法的规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冲突

D法律是稳定的而社会行为是不断变化的

2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

B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

C法律意识是法律形成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D法律意识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

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监督的主体仅为义务主体

B法律监督的客体的重点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各种公务活动

C法律监督的程序可以保证监督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效果

D有的具体法律监督关系的参加者只享有权利、有的法律监督关系的参加者只承担义务

4法律推理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

A形式推理B实质推理C道德推理D历史推理

5最早的制定法有()。

A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B法典

C个别立法文件D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

三名词解释

1法的要素2法律规划3法律体系4法律关系

5法律意识6立法7法律部门8法的作用

9中华法系10普通法11道德12法的稳定性

13法的灵活性14法律议案的审议15法律的时间效力

16.法律的实施:

17.(我国的)国家公务员:

18.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19.上市公司:

20.条约:

四简答题

1简述法的特征

2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3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4简述奴隶制法的特征

5简述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6依法治国有哪些优越性和局限性

7司法机关的监督?

8简答资本主义法制?

9法律责任有什么特点?

10法律制裁分为哪些种类?

11、简述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适用的法的分类。

12、法的实施有哪些意义?

13、简述法治与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

14、依法治国有哪些优越性和局限性。

15、简述法产生的因素。

16.简述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主要共同特征。

17.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的区别

2试述守法的含义

3试论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4在古罗马时的法律监督是什么样的?

5试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

6如何理解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7地方政权机关的法律解释有什么特点?

8法律推理有什么特点?

9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实质推理?

10法律推理是什么意思?

11、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效力的强弱程度2、抽象的正义3、经济基础决定的

4、国家意志5、它由哪些部分构成6、评价作用

7、制定和认可8、罗马法9、资产阶级革命

10、判例是法律渊源之一11、经济12、罗马法

13、国家14、权力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6、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上的民主其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7、法律至上18、最重要的工具19、判例权利

20、我国国情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2、制定基本法律

23、行政法规24、乌尔比安25、一国现行的各部门法

26、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27、人民检察院

28、国家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

29、行政监察

30、法并一定都反映政治的内容

31、宪法32、行为模式33、国内法34、相对义35、行为能力

36、经济37、罗马法38、国家39、权力

4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二选择题

(一)1-5DDCCC6-10CCACD11-15DDADD

16-20CACBD21-30BBDBB

(二)1、ABCD2、ABC3、AD4、AB5、ACD

(三)1.A         2.C              3.C       4.D         5.A            6.D         7.B8.C        9.B        10.A11.B        12.C           13.B14.A        15.C        16.D        17.A        18.C          19.B        20.A

三名词解释

1法的要素:

是和法律系统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因素,即规范性文件的构成要素。

2法律规则:

是对一定事实状态(时间和行为)赋予明显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

3法律体系:

是指由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构成的具体内联系的统一整体。

4法律关系:

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法律意识是指法律文化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思想与评价的总称。

6立法由特定主体,依法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7法律部门:

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

8亦称法的功能,是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

9是以《唐律疏义》为代表的中国工商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问题。

10又称习惯或判例法,就是由于习惯和判例形成的法律。

11是指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荣誉与耻辱—公证与偏私等概念。

12是指法律一经颁布和生效,就应在一定时期内起作用,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废弃。

13是指在中史统一法律的指导下,允许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规定规范性法律文件。

14是指立法机关对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进行审查和讨论。

15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16.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

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17.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18.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19.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20.指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结缔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四简答题

1答: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

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的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答:

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答:

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4答:

1)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

2)公开残暴、极端恐怖

3)公开确认人们之间的不平等

4)奴隶制法长期保留了原始公社习惯的遗迹

5答:

1)宣扬平等,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宣扬“以法治国”,“法治政府”实行法治原则

3)宣扬自由,提出了契约自由的原则

61)依法治国的优越性首先是法治优于人治。

但法治的优越性不限于与人治相比。

2)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及它对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长治久安等方面的必要性,正说明法治代理必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等价值。

法治的局限性主要有:

1)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3)法律的抽象性、稳下性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矛;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7答:

是我国监督部门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两种。

8法制一词含义繁杂,但一般认为,法制与专制相对立,主张依法办事与民主密不可分。

9答:

与道义责任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两个特点:

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2)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即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10答:

法律的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种类。

与上述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1、现代国家普遍适用的关于法的分类,主要有五类,即:

(1)国内法和国际法。

(2)根本法和普通法。

(3)一般法和特别法。

(4)实体法和程序法。

(5)成文法和习惯法。

12、

(1)法的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

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和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

(2)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法治国家的要义在于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的权威,是依法而治,而不是依人而治。

严格实施法律,乃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

13、①一个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是本国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以及国家公职人员具有适当的、较强的法律意识。

法治与法律意识相互并存和促进。

②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应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法律意识,这是他们任职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资格。

14、

(1)依法治国的优越性首先是法治优于人治。

但法治的优越性不限于与人治相比。

(2)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及它对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长治久安等方面的必要性,正说明法治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等价值。

法治的局限性主要有:

(1)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

(2)徒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