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376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docx

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第三方医学诊断检测ICL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国内ICL行业过度竞争接近尾声,2019年行业有望步入良性竞争拐点,龙头企业持续受益。

近年受竞争加剧和模式改变的影响,医检业务收入增速下滑、毛利率走低,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

1)行业竞争加剧,由原有的几家检测服务企业,发展到IVD厂家&渠道商往下游延伸、竞争者激增,行业过度竞争,折扣率降低,检验中心单产降低,影响收入增速和毛利率;2)模式的改变,由原有的纯粹的送样模式,发展到与医院共建以价换量,毛利率降低。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小型实验室由于持续不能盈利开始转变原有的低价竞争策略,我们认为2019年行业进入良性竞争拐点。

对不同给的商业模式进行比较:

1)集采业务本质为降低检验科的采购成本、相比第三方检验服务的规模化采购以及规模化检测,成本降幅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相对弱,从长期来看优势并不突出。

2)专科检验实验室在细分领域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整运营&采购&获客成本高于大型综合实验室,长期有望被大型综合实验室并购整合。

3)目前检验服务的多种模式(集采、特检、共建等系列模式)在一段时间內并存发展,从长期趋势看,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和区域共建第三方实验室有望最终胜出。

借鉴美国ICL巨头Quest和Labcorp的成长路径,以“业务结构+运营效率+网点布局”三维度分析国内典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企业。

通过剖析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巨头Quest和Labcorp的成长路径,我们归结出其成功的三个关键要素:

1)优化业务结构,持续开拓高端检测项目;2)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全方位经营管理能力;3)网点布局合理,分级设立实验室提升检验效率。

1)在业务结构上,目前金域、迪安可提供超过2500种检验项目,丰富的检验项目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快速响应下游客户多种检验需求,形成短期内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金域医学近年主要发展基因、质谱、病理等高端项目,营收占比提升至45%;迪安诊断重点打造质谱+NGS高端技术平台,构筑“技术力”驱动未来发展。

2)从运营效率来看,金域在应收、应付、存货周期上优势明显、营运能力较好;迪安控费意识较强、同时营收中有部分毛利率低的代理业务,因此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都比金域医学低10ppt。

盈利能力看,金域特检服务收入占比高且扣率高于迪安,因此毛利率也高于迪安;但迪安自产部分IVD产品、且费用控制得当,从而净利率反而比金域高。

3)从网点布局来看,金域和迪安都实行分级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以共建模式与医院深度合作。

一、美国ICL行业发展及两大巨头成功路经分析

1、技术进步+医保控费+严格监管,三因素推动ICL市场份额提升

梳理美国第三方检测行业ICL的发展历程,其市场份额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三大刺激因素:

(1)技术进步

20世纪50-60年代,检验操作的精准度、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临床检验对仪器的依赖程度也大幅提高,凸显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规模化运营优势,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2)医保控费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和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先后开始修改医疗保险政策,控制医疗支出,促使医院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外包给运营成本更低的独立医学实验室。

(3)严格监管

美国于1988年通过《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将私人诊所的临床检验置于更严格的监管标准之下,提高了私人诊所实验室进行临床检验的成本,进一步提升ICL市场份额。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1999-2017年期间ICL的市场集中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Quest和LabCorp的市占率在50%左右。

两大巨头营收的持续成长,主要得益于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相对医院附属实验室份额的提升,而非市占率的提升。

2、借鉴Quest和Labcorp成长路径,“业务结构+运营效率+网点布局”为发展关键

(1)优化业务结构:

持续开拓高端检测项目

①Quest的业务结构

常规检测侧重规模效应:

包括血常规、血液化学化验、尿检、过敏测试和妊娠测试等。

常规项目的检测量大,规模效应明显但是利润率较低;增速稳定在较低水平,进入成熟期后近五年GAGR为1.8%;营收占比稳定在55%左右。

高端检测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包括癌症、内分泌、基因组学、血液学与凝固、神经内科、传染病和免疫学、毒理学等领域。

高端检测的利润率较常规检测高;增速相对高,近五年GAGR为5.4%;营收占比由1999年的12%提升到2017年的32%。

病理诊断因医生自立门户和医保压力,业务占比降低:

是指通过检查从病人身上提取的组织和细胞样本来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

Quest于2007年收购AmeriPath,病理诊断业务占比由原来的10%迅速提升到14%。

近年由于内科医生(尤其是泌尿科、皮肤科和肠胃科医生)开始自立门户,加之Medicare的医保压力,该部分收入逐年下滑;近五年GAGR为-5.5%;营收占比由2007年的14%减少到2017年的8%。

②LabCorp的业务结构

2014年及以前,LabCorp主要以诊断服务为主,其中包括普检和特检两大项目。

普检项目包括血液化学化验、尿检、血常规、甲功、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宫颈涂片筛查、性病、丙肝、微生物检测等;特检项目包括解剖病理、基因诊断、肿瘤、心血管疾病、凝血、内分泌、传染病、女性健康、药物遗传学等。

两类检测项目的2000-2014的GAGR分别为6%和14%。

2015年,LabCorp以61亿美元收购药物研发服务提供商Covance,此后主营业务主要分为LabCorp诊断服务(LCD)和Covance药物开发(CDD)两大板块。

其中,诊断服务LCD的营收增速依然较为稳定,近五年GAGR在5%。

(2)提升运营效率:

打造全方位的经营管理能力

LabCorp和Quest注重效率,打造全方位的经营管理能力,其中包括推动实验室自动化、流程管理标准化、引入6Sigma项目等,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2000-2012年期间,Quest和LabCorp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差距不大,稳定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2015年LabCorp的毛利率显著下滑,主要是当年收购CRO公司Covance所致。

与国内企业相比较,虽然2013-2017年Quest和LabCorp的毛利率均低于金域医学,高于迪安诊断(因部分业务为代理业务,拉低整体毛利率),但是两者的净利率明显高于国内两家第三方检测的代表性企业,反映了Quest和LabCorp精细化管理、费用率低,国内第三方医学检测企业在运营效率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网点布局合理:

分级设立实验室提升检验效率

美国疆域广袤、医院和诊所地理位置相对分散,而每天检测数量多(LabCorp每天检测量约31.5万份)、样本的存储和运输有时间和温度的严格限制,由此决定实验室的服务半径相对较小。

LabCorp根据不同地区人口和经济水平设立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及病人服务中心,以快速保证检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普检项目基本都能在24小时内出结果;同时合理的网点布局,可以使之发挥更大经济效益。

公司拥有约1900个病人服务中心,病人数据库覆盖50%左右的美国人口。

(4)借鉴Quest和Labcorp成长路径,总结发展关键

美国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两大巨头Quest和Labcorp在1999-2009年处于黄金发展期,营收和利润稳步提升,分析其成功经验如下:

①优化业务结构

持续开拓高端检测项目,提升毛利率较高的高端检测业务占比。

②提升运营效率

Quest自2000年开始6Sigma项目,优化实验室工作流程;LabCorp积极推动实验室自动化、流程管理标准化,并借力IT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③网点合理布局

样本的存储和运输有时间和温度的严格限制,由此决定实验室的服务半径相对较小,分级设立实验室提升检验效率。

二、受益于分级诊疗和医保控费政策,我国ICL行业发展趋势明朗

1、我国ICL市场规模约百亿、渗透率仅5%,增速近30%

我国ICL行业起步较晚,1985年形成单体ICL雏形,2009年开始对外扩张。

目前受益于医保控费、分级诊疗、医疗共同体等多项政策发展趋势,ICL数量增长迅速。

根据行业调研数据,2018年我国开展ICL业务的独立实验室中心已经超过1000家。

根据卫计委数据,2016年全国公立医院的检查收入达2480亿元,2009年到201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7%;国内ICL营收规模约为125亿元,近几年同比增速保持在25%-30%左右,远超公立医疗机构整体的检查收入增速。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疗资源较为分散,社区医院和私人诊所占比较高,检验外包比例持续提升,ICL已是成熟产业:

2015年美国、欧洲、日本ICL的市场规模已分别达到200亿美元、145亿美元和100亿美元,渗透率分别为35%、50%和67%。

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检验样本集中在大型医院、缺乏外包动力,ICL市场规模较小,2015年约为100亿元(约16亿美元),渗透率仅为5%左右,提升空间较大。

2、受益于分级诊疗和医保控费政策,ICL行业发展趋势明朗

(1)分级诊疗:

基层市场逐步打开,ICL助力医疗机构降本增效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关键是提高基层诊疗水平,让老百姓放心到基层看病。

诊疗量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样本增加,但是由于财务预算有限和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能力受限。

而ICL能有效解决基层成本控制问题和诊疗专业化的问题,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同时也将长期受益于分级诊疗政策的改革红利。

(2)医保控费:

检查费下调,公立医院外包意愿逐步提高,刺激外包需求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下调医院检查费用,避免“大检查”等过度医疗,防治从“以药养医”变成“以检查补医”,其中主要涉及三方面措施:

◼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诊疗费等医疗服务价格;

◼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医务人员的薪酬不得与医院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在统一质量标准前提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近年医保控费由药品端蔓延至检查端,各地检验项目价格相继下调,医院检验科利润减少,由于医院的仪器、人力及质控等成本较高,规模优势不及第三方独立实验室ICL。

检验收费下降,二、三级大型医院有动力将检验项目外包给具有成本优势的ICL执行。

(3)受益于“分级诊疗+医保控费”政策红利,ICL行业发展趋势明朗

作为新医改的两大核心政策,分级诊疗是重中之重,医保控费是主旋律。

随着政策的推动与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将逐步提高检验科的外包比例,ICL有望全面受益,较快提升市场渗透率:

①分级诊疗主要刺激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的外包需求,其中主要包括大部分一级医院以及其他未分级的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等。

②医保控费对公立医院检验项目的价格调整,使得医院的检验收费逐步从收入项变为成本项,尤其加大了对检验项目多的二、三级医院的控费压力,这些医院的检验科外包比例也将逐渐提高。

③民营医院、体检机构等市场化医疗机构,将倾向于选择与具有成本优势的独立实验室合作。

三、国内ICL行业近年过度竞争接近尾声,2019年行业有望步入良性竞争拐点,龙头企业持续受益

1、近年受竞争加剧和模式改变的影响,医检业务收入增速下滑、毛利率走低

2016年以前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以外包业务为主,几家龙头企业营收增速普遍高于30%,毛利率高于45%。

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医保控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