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673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docx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重点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

是以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口现象与人力资源现象的研究,揭示人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

1具有阶级性,2、具有实践性

3、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1产生条件是客观性的。

2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4、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方法:

1联系与发展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方法。

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4继承与借监相统一的方法。

5、人口:

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6、人口的真实内涵:

1人口具有双重属性;2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3人口的社会属性;

7、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1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2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3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4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

8、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3人即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

9、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②两个级数的论断:

1认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

2而生活资料生产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

③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④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

10、世界人口的社会构成:

1文化构成2民族构成。

10、人口高出生率原因:

1经济原因;2旧伦理观念的影响;3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4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11、旧中国存在极为严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1城市失业现象极其严重。

2亿万农民贫困破产。

3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4少数民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4、现阶段中国人口状况和问题:

1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人口文化素质偏低;3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4就业人口持续增加5人口性别比偏高;

15、人口结构:

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16、人口结构:

1人口的自然结构;2人口的地域结构;3人口的社会结构;4人口的非经济社会结构

17、人口的地域结构:

1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

2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

3人口的城乡结构。

18、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比西方国家晚,但它的来势猛、规模大。

2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条件下进行的,明显地表现为一种刚性的过程。

3、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所有的现象,70或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提高较快。

19、人口城镇化过程的内容:

①乡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集聚和居住在城镇,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转向城镇②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城镇数量随着增加③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绝对多数,城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心,对乡村地区产生强大的影响;④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20、人口城镇化模式划分四个:

同心圆辐射模式;扇形扩展模式;多核心板块对接模式;带状联接模式。

21、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的原因:

①长期实行城乡双重体制和严格限制城乡迁移的政策,即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也妨碍二元经济结构转变②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不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镇非农人口;③长期实施指令性计划经济,严格限制市场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难以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

1、人口自然变动:

指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

2、总和生育率:

指育龄妇女如果按计算年度各年龄组妇女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过程,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3、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1婴儿死亡率较高,净增的新生人口就较少,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比较缓慢,反之相反。

2死亡对出生可以产生“反馈”作用。

高婴儿死亡率地区或时期,伴随着高婴儿出生率。

3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长短。

4、影响人口死亡率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①自然生态因素;死亡率受自然生态因素的影响。

②经济因素;人均收入水平和死亡率水平是反向关系。

③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的好坏同死亡率水平的高低成负相关关系。

④婚姻家庭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恶劣的高于婚姻家庭关系良好的人口的死亡率。

⑤文化水平。

母亲文化水平与婴儿死亡率是负相关关系。

5、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

1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2高出生、低死亡、高人口自然增长型;3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型。

6、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政策因素;2婚姻因素;3文化因素;4社会经济因素

1、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1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与互相制约的关系;2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3人口的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

2、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客观影响:

1社会经济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决定性影响;2人口自然增长率同经济的发达程度成反比关系;3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变化的决定性影响;4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影响。

3、人口质量包括的内容:

1身体素质;2科学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1人口数量与质量相互促进;2人口数量与质量互相制约;3人口数量与质量存在替代转换关系。

5、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发展教育事业利于提高人口的素质;2发展教育事业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1、人力资源:

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企业人力资源:

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可以用来增加企业效益的存在于员工身上的创造力,包括员工的体力、技能和知识,突出的特征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权。

3、人力资源的特征:

能动性和创造性;再生性和可塑性;持续续和时代性;时效性和无限性;流动性和共用性;个体性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形成是人们社会劳动的结果;进步性和发展性。

4、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

2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物质资源,自动适应物质资源,利用国民经济资源。

3、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1、人力资源的数量:

是人力资源存量的重要方面,表现为某一特征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劳动年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及在劳动年龄外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2、潜在的人力资源(劳动年龄内):

1在学人口;2军队服役人口;3非付酬的家务劳动;4、其他人口(服刑犯人及自愿失业者等)

3、人力资源的质量:

指最能体现体力和脑力的生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这两者的综合,即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能、知识、技能等内容。

4、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

1先天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2社会历史文化遗产和教育因素的影响;3个人努力的影响

5、人力资源质量的意义:

1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出发点;2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3对于财富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意义。

6、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途径: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基础工程;2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外部环境;3、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内在动力;4、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1、人口增长方面呈现三大态势:

1人口高增长率;2人口负增长;3人口老龄化

2、德国的人力资源发展:

1教育改革为德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注入活力。

2创办双轨制职业教育,使德国传统的严谨理性思维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的实际技能相统一。

3、影响人力资源素质的因素:

1人才政策法规建设滞后;2人才管理机制不顺畅;3人才的教育环境呈现不均衡态势。

4、人力资源的构成:

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地域构成。

5、人力资源产业构成的变化:

1第一产业的社会劳动者总数的比重有所下降。

2第二产业劳动力不但相对增加,且绝对数迅速增长。

3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员比重不断增长。

6、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

一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

1人力资源个人价值的计量方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随即报酬法)2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计量方法(非购买商誉法、经济价值法)。

二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

1技能详细记载法2人力资源价值技术指标统计法3绩效评价法4潜力评价法5工作态度测定法

7、绩效评价法:

是对某人的工作状况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具体评价,按一定顺序进行级别排列。

1、人力资源开发:

指以人力资源为中心,培养、发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能力。

2、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1生存动力开发(傅里叶的“情欲引力论”、哈伯德的“生存动理论”、恩格斯的“动力的动理论”)2自主动力开发(主人翁地位、主人翁意识、主人翁责任)3社会压力开发(竞争机制、群体压力)二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1主人翁的劳动态度2忠于职守3团结协作4业务技术精益求精5为社会公众服务6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的伦理进行开发,使劳动者能够自觉地使其行为符合劳动关系中应有的道德和规范。

三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1疲劳的形成与精力的恢复2劳动环境与人体生理效应。

四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

1.言语智力2.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

3、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2科教兴国;3劳动人事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4、我国人力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

1人口数量膨胀限制人口质量提高;2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人口素质偏低;3分布不平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4不合理的劳动管理制度制约人力资源流动。

1、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1高素质的人口利于规模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3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保证外资利用效果的先决条件;4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2、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1知识经济崛起(重新认识人力资源及发展趋势)。

2全球竞争加剧(企业工作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上。

3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现状(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式新战略的迫切性。

3、21世纪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体现在:

1经济全球化。

2社会知识化。

3信息网络化。

4、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工作,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取决于四方面:

1数量调节。

2合理配置。

3人力资本投资。

4人员激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