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323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2020届高三新高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As75Ag108Co59Ni59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酒精纯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

C.氢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储氢材料,如稀土类(例LaNi5)等合金材料都属于混合物

D.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

2.下列化学用语或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结构示意图

 既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

B.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3是电解质

C. NaHS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3═Na++H++SO32-

D.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和同位素间的转化都是化学变化

3.下列实验操作及物质鉴别、分离、提纯方法合理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中有氯化氢:

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B. 用氨水和稀盐酸分离溶液中的Mg2+和Al3+

C.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 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某无机固体样品的组成是MgH2C2O6,该固体可能是碱式碳酸镁

4.下列各微粒的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的是(  )

A. Fe2+ls22s22p6 3s23p63d6

B. Cu   ls22s22p6 3s23p63d94s2

C. 

D.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L0.1mol•L-1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小于0.2NA

B. 0.24g Mg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02NA

C. 3g由CO2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5NA

D. 1molNa2O2与S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6.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为d元素组成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常温下乙为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c>b

B.反应①为吸热反应

C.②在常温下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D.b、d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一定完全相同

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价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不一定是s区元素

B. 配合物Fe(CO)n内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5

C. 光卤气(COCl2)、甲醛分子的立体构型和键角均相同

D. 某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8.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用酸度计测定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pH小

H2SO3酸性强于H2CO3

B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C

向酸化的KMnO4溶液中通入S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SO2被氧化为SO42-

D

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

比较Ka(HCOOH)

和Ka2(H2S)的大小

A.AB.BC.CD.D

9.硫酰氯(SO2Cl2)可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等。

实验室利用SO2和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取SO2Cl2[SO2(g)+Cl2(g)⇌SO2Cl2(l)△H=-97.3kJ/mol],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省略)。

已知SO2Cl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白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P2O5,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中

B. 装置甲应置于冰水浴中,目的是提高SO2Cl2产率

C. 反应结束后,分离甲中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D. SO2、Cl2均可使品红试液褪色,原理不相同

10.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的系统,借助锂循环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Ⅰ得到的Li3N的电子式为 

B. 过程Ⅱ生成W的反应为Li3N+3H2O═3LiOH+NH3↑

C. 反应Ⅲ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 过程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化学家。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铝钴膜主要含有LiCoO2、A1等,处理该废料的一种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溶时H2O2做氧化剂,且温度不宜过高

B. 加氨水调pH的目的是除铝

C. 沉钴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C2O42-═CoC2O4↓

D. 在空气中加热4.41gCoC2O4得到钴的氧化物2.41g,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3O4

12.电絮凝的反应原理是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金属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及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产生1molO2,整个电解池中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4NA

B.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C. 若铁为阳极,则阳极电极方程式为Fe-2e-═Fe2+和2H2O-4e-═O2↑+4H+

D. 若铁为阳极,则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阳极附近会发生:

4Fe2++O2+4H+═4Fe3++2H2O

13.溶液中除铁时还常用NaClO3作氧化剂,在较小的pH条件下最终生成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Na2Fe6(SO4)4(OH)12]沉淀除去。

如图是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稳定存在的区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25℃,Ksp[Fe(OH)3]=2.64×10-39}

A. 工业生产黄铁矾钠,温度控制在85~95℃pH=1.5左右

B. pH=6,温度从80℃升高至150℃体系得到的沉淀被氧化

C. 用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离子方程式为:

6Fe2++ClO3-+6H+═6Fe3++Cl-+3H2O

D. 在25℃时溶液经氧化,调节溶液pH=4,此时溶液中c(Fe3+)═2.64×10-9 mol•L-1

14.25℃时,向1Lc(HA)+c(A-)=0.1mol/L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溶液中的H+、OH-、A-及HA的浓度的对数值(lg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表示lgc(A-)与pH的关系曲线

B. K(HA)的数量级为10-5

C. P点溶液中n(Na+)+n(H+)=0.1mol

D. 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的过程中c(HA)•c(OH-)均增大

15.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采用向KOH溶液中通入氯气,然后再加入Fe(NO3)3溶液的方法制备K2FeO4,发生反应:

①Cl2+KOH→KCl+KClO+KClO3+H2O(未配平);

②2Fe(NO3)3+3KClO+10KOH=2K2FeO4+6KNO3+3KCl+5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反应①中n(ClO-):

n(ClO3-)=5:

1,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B. 反应①中每消耗4 mol KOH,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Cl2

C. 氧化性:

K2FeO4>KClO

D. 若反应①的氧化产物只有KClO,则得到0.2molK2FeO4时消耗0.3molCl2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臭苏打”是硫化钠的俗名,又称臭碱,黄碱,硫化碱,具有臭味,硫化钠溶解于冷水,极易溶于热水,微溶于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1)硫化钠水溶液具有臭味是S2-水解产生H2S造成的,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

(2)Na2S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水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成硫代硫酸钠,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3)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硫化物的性质。

Ⅰ.探究Na2S的还原性

甲同学取少量硫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2滴酚酞溶液,再滴加溴水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

①酚酞的作用是______;写出该实验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甲方案不严密。

他设计方案:

取少量硫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适量苯,再用长滴管加入溴水。

加入“苯”的目的是______

Ⅱ.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竞争

丙同学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1、①在10mL2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2mL1mol•L-1Na2S溶液,观察到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溶液黄色变浅。

②在10mL2mol•L-1Na2S溶液中滴加2ml1mol•L-1FeCl3溶液。

观察到先产生浅黄色固体,随后生成黑色固体,溶液黄色变无色。

实验2、在2mol•L-1Na2S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黑色沉淀,没有浅黄色沉淀。

实验1中产生的浅黄色固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实验1②中产生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已知:

氧化性有Ag+>Fe3+,实验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结论: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则______(填“氧化还原”或“生成更难溶物质”)反应将优先进行。

17.2018年11月《物理评论快报》报道了艾姆斯实验室制造的包含钙、钾、铁和砷以及少量镍的CaK(Fe1-xNix)4As4新型化合物材料,呈现出被称为刺猬自旋新磁态。

有助于更好理解磁性与非常规超导性之间的联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镍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上述材料中所含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铁及其离子易形成配离子,如[Fe(CN)6]3-、[Fe(CN)6]4-、Fe(CO)5等。

所包括的非金属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K3AsO3可用于碘的微量分析。

①K+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金属元素能产生焰色实验的微观原因为______。

②AsO33-的立体构型为______,写出一种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填化学式)。

(4)Ni与Ca处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Ni的熔点和沸点均比金属Ca的高,其原因为______。

(5)①金属镍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则金属镍晶胞俯视图为______。

②某砷镍合金的晶胞如图2所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该晶体的密度ρ=______g•cm-3。

18.硝酸银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硝酸银不稳定,易发生如下反应:

①2AgNO3(s)═2Ag(s)+2NO2(g)+O2(g)△H1>0

②2NO2(g)⇌N2O4(g)△H2<0

(1)实验室配制硝酸银溶液的方法是:

将一定量硝酸银固体溶于浓硝酸中,加水稀释至指定体积。

“硝酸”的作用是______。

(2)2AgNO3(s)═2Ag(s)+N2O4(g)+O2(g)△H=______(用含△H1、△H2的式子表示)。

(3)温度T1时,在0.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3.4gAgNO3(s)并完全分解测得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固体质量不再改变b.O2的浓度不再改变

c.N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②若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强p=0.3MPa.反应开始到10min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MPa•min-1.在该温度下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p=______(MPa)-1(结果保留2位小数)。

[提示:

用平衡时各组分分压替代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Kp),组分的分压(P1)=平衡时总压(p)×该组分的体积分数(φ)]

③实验测得:

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2v(N2O4)消耗=k逆c(N2O4),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则化学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的数学关系是K=______。

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2时其k正=k逆,则T1______T2(填“>”、“<”或“=“)

(4)NO与O2反应生成NO2的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NO+NO⇌N2O2 (快速平衡), 第二步N2O2+O2=2NO2 (慢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正反应)<v(第二步的反应)

B.总反应快慢由第二步决定

C.第二步的活化能比第一步的高

D.第二步中N2O2与O2的碰撞100%有效

19.无水四氯化锡(SnCl4)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实验室可用“溢流法”连续制备。

SnCl4易挥发,极易发生水解,Cl2极易溶于SnCl4.制备原理与实验装置图如下:

Sn(s)+2Cl2(g)═SnCl4(l)△H=-511kJ•mol-1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Sn

SnCl4

CuCl2

熔点/℃

232

-33

620

沸点/℃

2260

114

993

制备过程中,锡粒逐渐被消耗,须提拉橡胶塞及时向反应器中补加锡粒。

当SnCl4液面升至侧口高度时,液态产物经侧管流入接收瓶。

回答下列问题:

(1)S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a管的作用是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装置E中冷却水的作用是______。

(4)加热Sn粒之前要先让氯气充满整套装置,其目的是______。

(5)锡粒中含铜杂质致E中产生CuCl2,但不影响F中产品的纯度,原因是______。

实验所得SnCl4因溶解了Cl2而略显黄色,提纯SnCl4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用NaOH溶液洗涤再蒸馏b.升华c.蒸馏d.过滤

(6)尾气处理时,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7)SnCl4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除生成白色SnO2•xH2O固体,还可以看到大量白雾,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火法”冶炼锌的方法:

“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现代工业开发了用NH3-NH4Cl水溶液浸出氧化锌烟灰(主要成分为ZnO、少量Pb、CuO和As2O3)制取高纯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工开物》中炼锌的方法中“泥封”的目的是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份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溶浸”时,氧化铜参与反应的相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溶浸”时可以适当升高温度,但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

(4)“氧化除杂”的目的是将AsCl52-转化为As2O5胶体,再经吸附聚沉除去,溶液始终接近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电解”含[Zn(NH3)4]2+的溶液,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阳极区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其通入滴有KSCN的Fe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

 

解析版

1.【答案】

B

【解析】

解:

A.能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是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很容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亚铁离子,故A正确; 

B.酒精浓度越大,易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膜,浓度为75%的杀菌消毒效果最好,故B错误; 

C.合金是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则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故D正确; 

故选:

B。

A.能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是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B.酒精浓度越大,易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膜; 

C.合金是混合物; 

D.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具有吸附性。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

A

【解析】

解:

A.35Cl-与37Cl-都有1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结构示意图都可以表示为

,故A正确;

B.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NaHS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3═Na++HSO3-,故C错误;

D.同位素间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是核变化,故D错误;

故选:

A。

A.35Cl-与37Cl-都有18个电子;

B.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C.亚硫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

D.同位素间的转化是核变化。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为高频考点,把握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

C

【解析】

解:

A.二氧化碳、HCl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故A错误; 

B.镁离子和铝离子与氨水均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用氨水分离Mg2+和Al3+,故B错误;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慢慢加标准液,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 

D.若为碱式碳酸镁,化学式应为:

Mg2(OH)2CO3,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某无机固体样品的组成是MgH2C2O6,不能写出碱式碳酸镁盐,故D错误。

 

故选:

C。

A.二氧化碳、HCl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镁离子和铝离子与氨水均反应生成沉淀;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慢慢加标准液; 

D.碱式碳酸镁,化学式应为:

Mg2(OH)2CO3。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离子的分离、物质的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

B

【解析】

解:

A.Fe2+离子核外电子数为24,由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核外电子排布为ls22s22p6 3s23p63d6,故A不选;

B.Cu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满足半满全满的稳定结构,能量最低,核外电子排布应为ls22s22p6 3s23p63d104s1,故B选;

C.F原子最外电子层为第2电子层,有7个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5,由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可知,外围电子轨道排布式为

,故C不选;

D.Na+离子最外电子层为第2电子层,有8个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6,由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可知,外围电子轨道排布式为

,故D不选;

故选:

B。

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电子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结合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判断。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掌握。

5.【答案】

A

【解析】

解:

A.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导致阳离子个数增多,故溶液中阳离子个数多于0.2NA个,故A错误; 

B.0.24g Mg为0.01mol,Mg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失去0.02mo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为0.02NA,故B正确; 

C.CO2和SO2的摩尔分别为44g/mol和64g/mol,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22个和32g,即44gCO2中含质子为22mol,64gSO2中含质子为32mol,即质量的数值均为质子数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3g此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为1.5mol,个数为1.5NA个,故C正确; 

D.过氧化钠和足量的SO2反应时,过氧化钠中的-1价的氧原子变为-2价,故1mol过氧化钠反应后转移2NA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

A。

A.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导致阳离子个数增多; 

B.Mg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生成MgO; 

C.CO2和SO2的摩尔质量均为质子数的物质的量的2倍; 

D.过氧化钠和足量的SO2反应时,过氧化钠中的-1价的氧原子变为-2价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6.【答案】

C

【解析】

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Cl元素, 

A.b、c对应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b>c,故A错误; 

B.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涉及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故C正确; 

D.生成HCl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如生成H2O2,则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

C。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乙为液体,应该为H2O,则a为H元素,A与丙反应生成水,则丙应为碱,由转化关系可知甲为Na2O,丙为NaOH,A为Cl2,生成丁、戊为NaCl,NaClO,可知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C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7.【答案】

B

【解析】

解:

A.价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一定是第ⅠA元素,所以也一定是s区元素,故A错误; 

B.中心原子是铁原子,其价电子数是8,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8+2n=18,n=5,故B正确; 

C.光卤气(COCl2)、甲醛分子中心原子均采用sp3杂化,则立体构型相同,光卤气碳原子两边连的是氯原子,而甲醛碳原子两边连的是H原子,所以键角不同,故C错误; 

D.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4个F原子,分子式应为E4F4或F4E4,故D错误。

 

故选:

B。

A.价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一定是第ⅠA元素; 

B.利用Fe的价电子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