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078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docx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

福兴堂楹联、格言集锦

陈其锐陈金皆选注

一、楹联

福不唐捐处世毋违十善道;

兴堪计曰居心要奉三无私。

【注释】

福不唐捐:

语出《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福,修福。

佛教指供养如来、诸菩萨的善念信力。

唐,空虚,徒然。

捐,舍弃,抛弃。

合讲即是说,所得之福,不空虚,也不废弃。

福不唐捐,指对如来、诸菩萨的善念信力不会是白白无意义的,都会得到福果相应的。

近代学者胡适先生经常所言“功不唐捐”,即出自此语,意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十善道:

语出《魏书·释老志》:

“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

能具此,谓之三业清净。

”佛教语。

不犯十恶,即是十善。

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

奉三无私:

语出《礼记·孔子闲居》:

“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

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福地有嫏嬛是大造灵奇所注;

兴云𣷸泰岱愿君家蒸蔚于斯。

【注释】

嫏嬛: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

《元·伊士珍琅嬛记》:

“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

张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

琅嬛福地也。

”也指仙境类如福地洞天的意思。

大造:

指天地,大自然。

灵奇:

指奇异秀丽之景色。

𣷸:

古书法“从”字讹变而来,自、由的意思。

《诗·齐风》“其从如云。

泰岱:

即泰山。

泰山又名岱宗,故称。

蒸蔚:

即云蒸霞蔚。

形容事物蓬勃兴起,蔚为大观。

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冯溥》:

“且海内人文,云蒸霞蔚,鳞集京师,真千古盛事。

福如东海寿南山要问几生修到;

兴似浓云沛甘雨当思世德作求。

【注释】

沛:

充盛的样子。

甘雨:

适时好雨。

《诗·小雅·甫田》: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世德作求:

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

《诗·大雅·下武》: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福荫后人森玉树;

兴隆前业发荆花。

【注释】

福荫:

福庇。

赐福保护。

玉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问诸子侄:

‘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兴隆:

兴旺隆盛。

前业:

先前的事业;前人的事业。

《汉书·刘歆传》:

“复领《五经》,卒父前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荆花:

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福有攸归善人是富;

兴无所待胜地钟灵。

【注释】

福有攸归:

攸:

所;归:

归属,归宿。

语出《北齐书魏收传》:

“既察且慎,福禄攸归。

”意即(做好事)是会有所回报的。

善人是富:

语出《论语.尧曰第二十》: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对于这句话南怀瑾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周朝有一著名文献为《大赉》,就是周朝开始立国时候的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中心是“善人是富”,什么是真正的富强,包括家庭的富强,个人的富强,有很多的善人就是富。

李炳南老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周家受天大赐,善人很多。

无所待:

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讲求的是安时处顺,庄子的一生都在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就是做人要做到无所期待的境界。

胜地:

名胜之地。

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

“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

”明刘基《养志斋记》:

“华亭在松江之滨,胜地冠于浙右。

钟灵:

灵秀之气汇聚。

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

“并负才艺,钟灵五泽,竞爽三吴。

”清昭槤《啸亭杂录·裕陵闻香》:

“盖寝宫幽閟日久,山岳秀气所钟灵也。

福曜常临君子宅;

兴怀时有古人风。

【注释】

福曜:

福星。

日、月、星均称“曜”。

《素问·天元纪大论》: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兴怀:

引起感触。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

“言念于此,慨然兴怀。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

“吹台即是秋水。

疏拙兴怀,冬日还歌。

福海龙腾飞雨脚;

兴朝凤至舞桐花。

【注释】

福海:

厚福。

谓福深广如海。

唐周远志《造弥陀像文》:

“用斯功德,保祚皇基,兼被幽明,同归福海。

雨脚:

密集落地的雨点。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原注:

“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兴朝:

新兴的朝代。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凡兴朝,于胜国诸忠义,多仇视之。

桐花:

桐树的花。

《夏小正》:

“三月……拂桐芭(葩)”、《周书》:

“清明之日桐始华”。

《周书》记载奠定了桐花“清明之花”的地位。

唐白居易《桐花》诗: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宋梅尧臣《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

“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桐花是清明之征兆、标志。

福海无涯润身润屋;

兴家有道克俭克勤。

【注释】

润身润屋:

润身,使自身受益;润屋,使居室华丽生辉。

语出《礼记·大学》:

“富润屋,德润身。

”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克俭克勤:

克,能够。

语出《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福地洞天神仙眷属;

兴诗立礼儒士家风。

【注释】

福地洞天:

语出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

“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

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神仙眷属:

人人称赞,为人所羡慕的关系很好的眷侣。

意即两人关系和睦,并且形影不离。

兴诗立礼:

语出《论语·泰伯》: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意即告诫后代要注重礼义,读书求进。

儒士家风:

儒士,崇奉孔子学说的人。

汉以后亦泛称读书人、学者。

家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文章似玉

福分总缘仁厚积;

兴家端要子孙贤。

【注释】

福分:

亦作“福份”。

福气。

缘:

因为。

仁厚:

仁爱宽厚。

语出《荀子·富国》:

“其仁厚足以安之。

”《汉书·宣帝纪》: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

端要:

首要;关键。

气节如松

福地钟灵贻燕翼;

兴居叶吉奠鸿基。

【注释】

贻燕翼:

贻,遗留;燕,安;翼,敬。

《诗·大雅·文王有声》:

“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

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

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

“笃垂余庆,贻此燕翼。

邈矣遗孙,用怀多福。

叶吉:

和协吉祥。

宋欧阳修《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

“今者因山为陵,卜万世而叶吉。

鸿基:

宏大建筑物的基础。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北岸有新台鸿基,层广高数丈,卫宣公所筑新台矣。

福慧仗资粮经古来圣贤推寻清福每居庸福上;

兴隆需事会看累代英雄驰骛中兴常比堀兴难。

【注释】

福慧:

福德与智慧。

隋炀帝《遣使入天台山为智顗建功德愿文》:

“设以辩才,千万亿偈,赞师福慧,终不能尽。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

“人性淳质,宗信外道,贵艺学,尚福慧。

资粮:

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

“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郑公哀而许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

‘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吕居仁临终诗云: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盖用前语。

推寻:

推求寻索。

汉蔡邕《文恭侯胡公碑》:

“率慕《黄鸟》之哀,推寻《雅》意,彷徨旧之。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

“斯并因地而变,随时而革,布在方册,无假推寻。

清福:

清闲之福。

元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

“秋思尽雅兴,三乐歌清福。

庸福:

庸人所见之福。

龚自珍曾自嘲:

“文格渐卑庸福近,不知庸福究如何。

兴隆:

兴旺隆盛。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事会:

机遇;时机。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

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宋文天祥《赣州》诗:

“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

累代:

历代;接连几代。

《管子·参患》:

“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晋书·惠帝纪》:

“冬十月,武库火,焚累代之宝。

驰骛:

也作“驰鹜”。

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唐刘知几《史通·探赜》:

“马迁之驰骛今古,上下数千载。

”宋徐铉《奉酬度支陈员外》诗:

“古来贤达士,驰鹜唯群书。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

“秦汉以后,佛老盛行中国,才智之人皆驰骛于清净虚无之学。

中兴:

中途振兴;转衰为盛。

《诗·大雅·烝民序》:

“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

“太原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堀兴:

似为“崛兴”之误,崛起,兴起。

《新唐书·李勉传》:

“时武臣崛兴,无法度。

”宋秦观《李状元墓志铭》:

“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福禄庆来崇心地宏开仁寿宇;

兴观随所可性根自会圣贤书。

【注释】

福禄:

幸福与爵禄。

语出《诗·大雅·凫鹥》:

“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后汉书·马武传》:

“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唐白居易《论亲友》诗:

“烦闹荣华犹且过,优闲福禄更难销。

仁寿:

有仁德而长寿。

语出《论语·雍也》: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邢昺疏:

“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汉书·董仲舒传》:

“尧舜行德,则民仁寿。

兴观:

语出《论语・阳货》: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抒发情志。

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性根:

犹根性。

佛教语。

佛家认为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曰性。

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故称“根性”。

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苏轼《胜相院经藏记》:

“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唐李绅《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

“如来以万门万行,普示群生,随其性根,用假方便。

水月观像,万泉俱鉴。

圣贤书:

语出文天祥《自赞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指的是孔子、孟子及其后人编纂的书,略指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家世本经商敢侈陈射虎南山钓鳌东海;

神仙多幻想休痴信跨龙行雨骑牛出关。

【注释】

家世:

世代相传的门第。

《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宋范成大《送洪内翰使虏》诗之二:

“单于若问公家世,说与麟麟画老臣。

侈陈:

夸口。

射虎南山:

说的是汉代李广将军居住南山射虎的典故。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

“李广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钓鳌东海:

传说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山,常随波涛浮动。

天帝命15只巨鳌用头顶着,山才固定不动。

龙伯国有一个人由于出门要经过这五座山,觉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鳌头顶着,就用鱼饵将鳌钓起,一连钓了六只鳌,于是这两座山就沉入大海。

巨鳌载负神仙居住的大山,而龙伯国的大人却能把六鳌一下子钓起。

后来古人常以“钓鳌”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幻想:

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一种想象。

痴信:

入迷地相信。

骑牛出关: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是中国古老的传说,也是道教故事中成仙的典例。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称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浄界;

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

【注释】

此联为浙江总督李卫题圣因寺弥勒殿联。

圣因寺原为孤山行宫,在康熙南巡后即被封存,后于雍正年间因管理费用浩大,应当时浙江总督李卫之请,下旨改为圣因寺。

亦为西湖四大丛林之一,与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

李卫主持改圣因寺后,曾亲题两联昭示这里的渊源:

一为此联,另一题圣因寺内方丈联为:

“圣德遐昌北极恩光昭北阙;皇仁远被西朝瑞霭接西天”。

峦岫:

山峰。

元祖铭《径山五峰·推珠峰》诗:

“元气结峦岫,献此大寳珠。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

“又西抵望夫山西麓,眺望山崖,别无岩洞,惟见东南一面,峦岫攒簇,疑即所云巫山寨者。

清浄:

佛教语。

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

“愿现前众等,身口清浄。

”唐张谓《送僧》诗:

“一身求清浄,百毳纳袈裟。

”《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

“我乃法华庵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浄,谁知十六年前,惹出寃愆。

笙歌:

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灯继以酬客应制》:

“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

善能养性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注释】

此联为清人孔尚任所作。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

语出《后汉书》第五十二卷: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华,同“花”;实,果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语出唐韩愈《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行,做事;思,思考。

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

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遵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注释】

此联类似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题江苏省兴化施耐庵神碑对联:

遵祖宗一脉传流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派正路唯读唯耕。

“读”与“耕”是古代人认为最佳的两种人生出世路径。

一是读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是耕田:

古代所谓四民“士农工商”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种田是排在第二位的。

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注释】

此联出自清代姚文田自题书房联: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归安(浙江吴兴)人,是清代一位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世家:

世禄之家。

后泛指世代贵显的家族或大家。

《孟子·滕文公下》:

“仲子,齐之世家也。

积德:

指积累仁政或善行。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注释】

此联为道光五年陶澍任两江总督因公来沪驻豫园时所作。

联语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句,抒发其登大假山时所见所感。

上联意谓,此地有高山峻岭,可以放眼纵览,抒展胸怀;下联意谓,今日天气晴朗,仰望天宇广阔,俯察万象森列,实极登临之乐。

联语写出了亭景之不凡,透露出作者游赏园景的高雅情怀与欢快的心情。

风生碧槛鱼龙跃;

月照青山松柏新。

【注释】

此联为集句联。

原句为:

风生碧涧鱼龙跃(曹松),月照青山松柏香(卢纶)。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注释】

此联出自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的左宗棠。

荣德生先生(荣毅仁父亲,荣智键祖父)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篆刻于无锡梅园诵豳堂。

发上等愿:

兼善天下的济世情怀,当做大业,如佛般维道济世。

结中等缘: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保持淡泊之心,以平常心待之。

享下等福:

敛行惜福,不奢靡放纵,当惜一粥一饭、一丝一缕。

择高处立:

志存高远,行向高处,望尽天涯路,放眼风物。

就平处坐:

立身处世稳重谦虚,心地要平,厚德载物,兼顾四方。

向宽处行:

做事仁厚,纳言兼善,要走宽路大道,得让人处且让人。

这24个字浓缩了我国古贤“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

因事制宜

努力崇明德

随时爱景光

【注释】

武汉大学校歌里就有“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

语出汉苏武《诗》之四:

“愿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亮。

德,道德,德性。

明德,光明的道德,明亮的闪烁着光芒的道德。

明德乃专指修身持己已达一定地步的儒生士子已具光芒和规模的道德,明明德就是使这已初具规模的散射着光芒的道德更加明亮,也就是使道德进一步提升。

这里的“崇明德”,与“明明德”差不多,都是让自己道德境界进一步提升的意思。

古人务虚,今人重实。

今天的我们认为身体很重要,临别寄语多是“保重身体”;古人则认为境界情操更重要,分手时相互勉励“努力崇明德”。

如苏子卿云“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李少卿云“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室陋德馨

传家万事皆宜忍;

教子千方莫若勤。

【注释】

古代治家格言联。

德足润身

看尽奇观不如书卷;

尝来滋味无过菜根。

【注释】

明屠隆《消闲清史》云: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奇观尽载于书,滋味尽归于根。

修身尽明于己,胸襟尽容于人。

嚼菜根,立身尽固于本;读好书,天下尽在于心。

随时作善

闭户无尘事;

传家有旧书。

【注释】

作善:

行善;做善事。

《书·伊训》: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颖达疏:

“尔惟修德而为善。

”《无量寿经》卷下: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

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

《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

“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尘事:

尘俗之事。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地偏心远

家庭睦其中自乐;

子孙贤此外何求。

【注释】

家庭和睦,其中自有和乐;

子孙贤良,此外还有何求。

棠棣竞秀

荆花献瑞

【注释】

棠棣竞秀:

语出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兄弟篇》“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

意为兄弟都才华横溢,流芳于世。

棠棣花又名小碧桃,落叶灌木,高约1米,枝干丛生,种植1株,可萌发为一大丛。

花重瓣,被称为袖珍桃花。

花冠粉红色,颇娇丽,早春先叶开放,每枝着花极多,竞相吐艳,与桃李共争春色,显示出浓郁春意。

古人以棠棣喻兄弟,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等名句,被誉为和睦兴旺之花。

荆花献瑞:

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前蜀贯休《杜侯行》:

“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烂熳开仙圃。

我闻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

”明陈汝元《金莲记·同梦》:

“坡(苏轼)对颍(苏辙)介:

‘分离累岁,多萦棣萼之怀;相聚一堂,实切荆花之喜。

’”

二、格言

三十二年冬录古人读书格言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

读书务博,常不尽意;用心不纯,讫无全功。

治经之法,不独玩其文章,谈说义理而已。

一言一句,皆以养心治性。

事亲从政,取友接物,得失忧乐,一考之于书,然后尝古人之糟粕而知味矣。

【注释】

以上出自黄山谷书赠韩琼秀才。

闲适无事,饱暖衣食,镇日不亲书卷,心思无所栖泊,势必神情颠倒,妄想生嗔。

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也。

【注释】

以上出自张英的《聪训斋语》。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又字梦敦,号圃翁,又号乐圃,江南桐城人。

康熙六年(1667)进士。

康熙十六年(1677)入值南书房。

康熙三十八年(1699)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历充《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等书总裁官。

赐谥文端。

撰家训《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两部,自言“予暑中退休,稍有暇晷,遂举胸中所欲言者,笔之于此。

语虽无文,然三十余年涉履仕途,多逢险阻,人情物理,知之颇熟,言之较亲。

后人勿以予言为迂而远于事情也”。

曾国藩在书信中屡屡提及《聪训斋语》,认为“申夫新刻之《聪训斋语》,与吴漕帅所刻之《庭训格言》,不特可以进德,可以居业,并可以惜福,可以养身却病”;“颜黄门《颜氏家训》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聪训斋语》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极精。

……常常阅习,则日进矣”。

眉公先生云:

天下事利害恒相半,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

不问贵贱老幼,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几案上无朱墨笔砚,无卷轴书籍,手眼便冷,气味便俗。

黄鲁直云: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注释】

以上出自《少年进德录》。

无锡丁君福保编纂,共二十七章。

各章皆荟萃前人之至理名言而成,其警精透辟处,如当头棒喝,能唤醒痴迷。

如暮鼓晨钟,能发人猛省。

凡吾国少年,急宜购置座隅,为朝夕省察之资也。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

江苏无锡人。

在京师大学堂任过教习。

《少年进德录》是丁福保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精心编纂出来的。

此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当时中国各层次家庭的青睐,经久不衰。

眉公先生即指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仲醇,号眉公、麋公。

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

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

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

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

着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卷十一第48条曰: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是说,如果士大夫三天不读书,礼法道义就不能在心中相互贯通,就会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这是讲的读书与修养的关系。

是为名言。

这段话语本来自宋人黄庭坚(即黄鲁直)。

他说: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见《黄庭坚文集》)。

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也曾经记录下这段话:

“黄鲁直云: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

子弟七八岁,无论敏钝,俱宜就塾读书,使粗知义理。

至十五六岁,然后观其质之所近与其志尚,为农为士,始分其业。

【注释】

以上出自张履祥的《训子语》。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明末清初的理学家、农学家、教育家,因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今桐乡市龙翔街道),故学者称杨园先生。

张履祥早年信守王(阳明)学,曾师从明末理学家、亲王学的山阴人刘宗周,后力辟王氏,被梁启超称为“清儒中辟王学的第一人”,专心于程朱理学,为清代在本朝从祀孔庙的九人之一。

讲学之余,亲身从事农业劳动,提倡“耕读相兼”。

有关张履祥的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散见于《示儿》、《言行见闻录》、《初学备忘》、《训子语》及《训门人语》等著述中。

张履祥不仅是理学家、教育家,还是位精通农业生产劳动的农学家,深知劳动对人的教育意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释文】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