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007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9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

小学语文第三册学科教案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教学活动

时数

备注

1

导入课-----课文1第一课时

新授

2

2

课文1第二课时---课文4

新授

7

3

语文百花园1—课文6

新授

7

4

课文7---语文百花园2第一课时

新授

7

5

语文百花园2第二课时—课文11

新授

7

6

课文11---课文13

新授

7

7

课文13-----课文16

新授

7

8

识字二---课文17

新授

7

9

课文18---课文21

新授

7

10

课文21---课文23

新授

7

11

课文24---语文百花园6

新授

7

12

语文百花园6---课文27

新授

7

13

课文28---语文百花园7

新授

7

14

课文30---课文32

新授

7

15

课文33—语文百花园8

新授

7

16

复习1、2、3单元

新授

7

17

复习4、5、6单元

复习

7

18

复习7、8单元

复习

7

19

综合复习

复习

7

20

迎考

学科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多音字“鲜”在课文中能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多音字“鲜”在课文中能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继续用单元提示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理解文中的长句子。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具准备

ppt录音、录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理解有关长句子的意思,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感受国旗护卫战士爱祖国爱国旗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看录象,激情并揭题。

  1、看录象。

  2、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3、这就是每天早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5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出示课题)。

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的场面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

课文写了些什么?

  2、反馈,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注意:

字音:

炽热、凝神、鲜为人知、摄氏、字行:

晨曦、臃肿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后题2。

  2、默读课文,依据课后练习2给课文分段。

  3、反馈分段结果,说说分段理由。

  五、学习第一段

  1、回忆本单元阅读提示是什么?

(读懂长句子。

)其学习步骤是怎样的?

  2、默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中你认为值得深入学习的长句子。

并用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自学。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1)1991年5月1日,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在天安门广场上,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

  ①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②结合课后1

(1),体会附加成分的含义。

  “群众的目光”、“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说明大家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当时激动的心情。

  ③指导读这一句子。

  

(2)掌旗手擎着五星红旗,34名……正步向旗杆基座行进。

  ①缩句:

掌旗手和护旗队员向旗杆基座行进。

  ②结合课后1

(2),体会其他一些词语的含义。

整句话写出了升旗仪式气氛的庄严。

  ③知道读句。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余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些语句最令你感动?

  4、讨论,并齐读这一自然段。

  六、作业。

  作业本第3、6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体会课文第2、3段,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能背诵并且默写第7自然段。

  3、进一步深切感受国旗护卫战士爱祖国爱国旗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回忆:

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段的?

  读文——划句——自学——朗读。

  2、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二段。

  3、小组交流。

  4、提出小组学习时没弄懂的问题。

  5、齐读第二段,说说战士们的哪些行为最令你感动,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些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余划出这一自然段中的反义词。

  2、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文中的反义词说明了什么?

(为维护祖国的利益。

不怕苦,不怕累。

  3、读到这里,你最想对护卫队战士说些什么?

  4、过渡:

是啊,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崇高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所以一位诗人这样赞美这些可爱的战士。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范读,问:

你们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吗?

谈谈体会。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6、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7、填空练习,辅助默写。

  战士们的形象像一样,战士们的心灵像一样,战士们的胸怀像一样。

  四、简单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1、找找课文中有书名号的句子。

  2、说说它的用法。

  五、小结。

  学了文章后,你们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向护卫队叔叔们学习什么?

六、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战士: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个人修改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查字典:

晨曦、炽热、凝神注视、鲜为人知

3、找资料:

国旗护卫队天安门广场上每天的升旗仪式

 

你参加过升旗仪式吗?

谈谈自己的感受。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同桌互读帮助纠正生字音,比一比谁的字识得好。

 

你觉得平时的升旗仪式与学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后反思:

 

学科

2秋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

教学难点

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准备

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

(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

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

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

(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

如:

字妈妈问:

“飘落的飘在哪里?

”,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

“飘落的飘在这里”。

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

(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

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

")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

为什么?

小组交流。

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

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

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

板书:

个人修改

你对季节了解吗?

我们来做猜季节的游戏。

 

你能根据其他同学的朗读把秋天画出来吗?

 

教后反思:

 

学科

3《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ppt录音、录象、

1、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

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

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板书:

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

(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

指平原。

   敕勒川:

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

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

(可用简图)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

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

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

深蓝色。

   茫茫:

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

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

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

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

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

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

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

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

首、似

7、总结:

8、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

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

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

“生”生出。

“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

   的颜色。

   九天:

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

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

指句读,齐读。

   

(2)观看课件,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

(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2)观看课件,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

   左右结构的字:

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

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板书:

古诗两首

天广阔、美丽

勒乐歌野牛羊

望庐山瀑布飞三千尺

壮观夸张

疑落九天

个人修改

 

你读懂了那些字词呢?

与同桌交流学习。

 

谁愿意做小导游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大

草原?

 

请大家交流 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水的诗?

和大家交流交流。

教后反思:

 

学科

4《日月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附、近、环、绕”等14个生字,会写“央、南、仙”等7个生字及“中央”“美丽”“南边”三个词语。

理解“环绕、秀丽、吸引”三个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日月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日月潭早上、中午美丽景色的句子。

教具准备

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认台湾岛,说说台湾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调动学生课前参与的积极性。

   2.简介台湾岛。

   台湾是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岛上二分之一是山地,那里气候温暖,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民勤劳。

著名的风景区有玉山、阿里山、日月潭。

   ﹝通过简介,唤起学生对祖国宝岛美丽河山的热爱。

   3.出示日月潭风光的挂图。

   这就是日月潭,第4课描写的就是日月潭美丽的景色。

   板书:

4日月潭

   4.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质疑:

   

(1)日月潭在哪儿?

(2)为什么叫日月潭?

   ﹝课题处质疑,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日月潭的美。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激发学生读的愿望。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认读词语。

   附近环绕中央光华岛倒映轻纱仙境秀丽吸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丢字,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个自然段。

   3.请5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谈感受。

   板书:

风光秀丽

   4.出示日月潭风光课件。

   让我们走近日月潭欣赏一下它秀丽的风光。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丽无比,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月潭在哪儿,它为什么叫日月潭,让我们再认真读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并欣赏它迷人的美景。

   1.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同学之间共同探讨解疑。

   3.集体学习研讨,教师相机点拨。

   

(1)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质疑1,理解“群山环绕”“名胜古迹”这两个词语。

   ①日月潭在哪儿?

谁从书中找到答案了,读读有关的句子。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日月潭的位置。

   ③教师补充资料。

   日月潭是由玉山和阿里山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在海岛连绵的高山之中有这么大的高山湖泊,自然是世上不可多得的风景。

   ④运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和图片,理解“群山环绕”“名胜古迹”。

   板书:

群山环绕

   ⑤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积极性)

   

(2)学习第二自然段,解决质疑2,体会日月潭形状之美。

   ①为什么把这个大湖叫日月潭?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边读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句子边想像它的样子,然后用笔画一画。

   ③投影“日月潭”的简笔画,在下面出示句子。

   这个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指名读,分组赛读。

   ④课件出示两组句子。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读一读,比一比,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⑤让学生想像日月潭的样子,指导学生读好“圆圆的”“弯弯的”,体会日月潭形状之美。

   ⑥指名读第一、二句。

找找日月潭还有哪儿美?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日月潭的湖水美、小岛美。

从“湖水碧绿”、“美丽的小岛”这两个词语中读出来的。

   板书:

湖水碧绿

   ⑦小结,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碧绿的湖水中镶嵌着一个美丽的小岛,它把湖面分成了“日潭”和“月潭”。

请你们把日月潭这美丽的景色读给老师听。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

   ①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色。

   清晨和中午,不同时间,不同的天气,日月潭有不同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