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500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训练学法守法与法同行

第二单元 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信仰

第四讲 学法、守法,与法同行

1.[2018,河北,24

(1),4分]回应诉求,感受文明。

材料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回应了公众诉求。

下面是一组“关注斑马线治理,呵护斑马线文明”宣传图片。

图一

图二

法律连线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材料二 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

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对目前室内无烟环境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室内无烟环境成为公众诉求。

据图一及“法律连线”得到的启示,选取一个角度,提出实现室内无烟环境的设想。

(4分)

立法角度:

国家制定相关法律为禁烟提供法律依据。

执法角度:

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使违法的吸烟者得到应有处罚。

守法角度:

吸烟者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自觉守法。

【解析】考查知识点:

立法,执法,守法。

解题思路: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设问形式,比较新颖。

根据图一和法律连线可以看出,将礼让斑马线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表明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由此得出材料二问题的启示,应该选取法律的角度,从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2.[2017,河北,24

(2),2分]学会辨法析理。

一天,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到某基层法院,状告他辛苦养大的子女,请求法院判决子女们履行赡养义务。

在基层法院依法进行庭前调解过程中,子女们以各种理由推脱对老人的赡养责任。

承办法官分别对子女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谈话,从法与德两个方面对他们提出告诫。

经过几番辨法析理,子女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愿意赡养自己的父亲。

法律连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据以上材料,归纳出一个实现家庭和睦的准则。

(2分)

遵法守德。

【解析】考查知识点:

遵守法律和道德。

解题思路:

本题通过赡养扶助父母的事例,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家庭和睦既要遵循道德原则,又要遵纪守法。

3.[2017,河北,25

(2),2分]感悟生命价值。

小鸟在网上挣扎,有的声嘶力竭而死,有的被卖给餐馆变成了盘中餐……乱捕滥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

2016年国庆节期间,护鸟志愿者在天津、唐山两地巡查时,发现两大片非法捕鸟区域。

志愿者累计拆除候鸟网2万余米,解救活鸟近3000只,发现挂网死鸟5000余只,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用网捕等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据材料及相关链接回答,怎样处理这类事件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

(2分)

依法追究非法猎捕者、买卖者的法律责任,使之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用法律的力量,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使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2017,河北,26

(2),4分]探究权利保护。

材料一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络方式、身份证号及各类账号密码等),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民事权利。

近年来,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刻不容缓。

材料二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纳入法律层面;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专门新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材料三 韩某利用工作便利,在两年多时间里,窃取上海疾控中心的全市新生婴儿信息共计20万余条,然后通过张某之手层层转卖非法牟利。

2017年2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参与窃取、出售、收买的韩某、张某、范某等8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小亮同学认为: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要靠法律规定”;小华同学认为: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能仅靠法律规定”。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从法治角度说明理由。

(4分)

答案一:

支持小亮的观点。

有了法律规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就有了法律依据;就可以依法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可以依法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公民就可以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答案二:

支持小华的观点。

要保护个人信息,除了法律规定,还需要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公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公民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言行评价题,关键是说明理由。

题干中小亮的观点可以从有法可依的角度分析,小华的观点可以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角度分析。

5.[2016,河北,25

(1),2分]评析生活事件。

一名快递员驾驶的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便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

虽然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对打人者处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但这一打人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还是引起网友持续的关注。

众多网友纷纷谴责打人者,一些“义愤”的网友为了给快递员出气,轮番污辱和恐吓打人者,甚至直接上门骚扰。

陕西省咸阳市一快递员蹭伤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浙江省乐清市一儿童开车门碰到相邻车辆,家长留字条致歉。

这两起“剐蹭”事件的当事人得到车主的谅解,受损车主均未要求赔偿。

从法律角度看,打人者应有的反思是什么?

(2分)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解析】考查知识点: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公民权利。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从法律角度回答,要紧扣题目要求。

第二步找关键句,“出租车司机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侵犯了快递员的名誉权和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

因此打人者的反思应该是回答该怎样做,即正确做法。

可从学法尊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学会用法律途径维权等角度组织答案。

6.[2015,河北,26

(2),2分]解析公正事件。

【事件:

应聘维权】小华的表姐大学毕业后应聘多家单位都被告知“限招男性”,她将这些单位告上法庭。

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业权,小华的表姐胜诉。

小华感慨道:

表姐总算得到了公正对待。

看来,宪法里的男女平等、劳动法中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绝不只是漂亮的口号!

由小华表姐的经历看法律对社会公正的作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分)

法律保障(或维护)社会公正或社会公正需要法律的保障(或维护)。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作用,正义的制度与公正的关系。

解题思路:

第一步,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业权”“小华的表姐胜诉”可知,小华的表姐通过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平等就业权,答题方向应是法律的保护作用。

第二步,由关键词“得到了公正对待”可知,实现就业平等这一公正的社会现象需要法律的支持,答题方向应是社会公正需要法律的保障(或法律保障社会公正)。

7.[2014,河北,24

(1),3分]大众话题评说。

注:

“网络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众多粉丝的公众人物,也称网络红人

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联系。

(3分)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的言行很容易因为给社会造成危害而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意识。

解题思路:

首先审题。

看清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联系。

漫画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体现了“网络大V”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容易给社会造成危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

 

一、选择题

1.(2018,广安,导学号1198797)截至2017年8月,近5年来中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00多人,打破所谓“刑不上大夫”的猜想,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超过119万人,法律制裁上万人。

打破所谓“法不责众”的观念,让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它让我们明白了法律是(B)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特点与作用。

解题思路:

由关键词“刑不上大夫”可知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正确;由“法律制裁上万人”“让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可知,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④正确。

故选B。

2.(2018,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法律的显著特征说法错误的是(D)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显著特征。

解题思路: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B、C正确,D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

3.(2018,吉林,导学号1198797)我国公民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A)

A.法律B.诉讼手段

C.道德D.非诉讼手段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

解题思路:

维权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维权最有力的手段是诉讼。

4.(2018,岳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

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C)

A.规范作用

B.保护作用

C.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新法规规定机动车经人行横道的做法体现的是法律的规范作用;材料中“使交通事故下降”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

故选C。

5.(2018,石家庄27中模拟,导学号1198797)依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规定(D)

①意在维护国家的尊严 ②是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宪法,法律。

解题思路:

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题中提及的是“刑法”,所以②错误,排除;①③④正确。

故选D。

6.(2018,乌鲁木齐,导学号1198797)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中强调,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这样做是基于(B)

①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都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具有保护作用,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材料中所阐述的是将道德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法律中,可知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靠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可以使道德更好地实施,故①③正确;②错误,有些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并不重合,如让座是道德义务并非法定义务;④前后说法不统一,应该是规范作用,排除②④。

故选B。

7.(2018,石家庄43中学科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违反国歌奏唱礼仪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

从道德的角度看,该法的出台(B)

①有利于弘扬国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 ②在维护国歌尊严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 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国家观念 ④为制裁歪曲、侮辱国歌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A.②③④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一定要审清题,题干要求从“道德”角度,而②④是法律角度,所以排除;①③正确,故选B。

8.(2018,绍兴,导学号1198797)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本质与作用。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词“党中央全面推进”可知②正确;“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可知③正确;“人们的共识”可知①正确;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④表述错误,且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

2017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增加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内容与力度,其中明确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回答9~10题。

9.(2018,唐山路北区三模)这一司法解释的实行所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是(A)

①惩戒失信者,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②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依法保护失信者的各种权利 ④维护社会公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诚信、道德、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失信者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保护的是受害者的合法权利,所以③错误,排除。

故选A。

10.(2018,唐山路北区三模)我们从这一司法解释中得到的启示是(D)

①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无规矩不成方圆

③我们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④道德必须依靠法律发挥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考查知识点:

诚信、道德、法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靠人们的自觉自愿去履行,④错误,排除。

故选D。

11.(2018,娄底)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确了惩戒措施,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这对我们的启示有(B)

①要尊法、学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处置 ③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特点,学法、尊法、用法。

解题思路: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约束,③错误,排除。

故选B。

1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法治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青少年学生(A)

①了解法律程序规定 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

③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④充分行使权利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依法办事,学法用法。

解题思路: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增强法律意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①②③正确;④“充分行使权利”显然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13.(导学号1198797)2017年11月30日,据银监会网站消息,北京银监局对民生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三家银行4起违规案件作出处罚。

给予合计2750万元大额罚款,并追究了部分涉事高管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C)

①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②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③是刑事违法行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④B.②④C.①D.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解题思路:

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要根据每种违法行为的特点分析。

由本题中“违规作出处罚”“大额罚款”等关键词可知是行政违法行为,②③错误;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④错误。

故选C。

14.(2018,武汉)张某因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王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罚金。

张某和王某的行为分别是(B)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解析】考查知识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解题思路:

吊销驾驶证是行政违法行为;罚金属于刑罚处罚中的附加刑,故王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故选B。

15.(2018,海南)2018年1月5日,罗某以等丈夫为由,阻拦高铁关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公安部门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其处以二千元罚款。

这件事说明(D)

A.不遵守规则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B.执法严格会限制公民的权利

C.阻拦高铁是小事,罚款即可解决问题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解析】考查知识点: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解题思路:

只有违法行为才会受到法律制裁,A表述错误;立法、执法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B表述错误;扰乱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罚款只是一种惩戒处罚的手段,C表述错误。

排除A、B、C,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2018,石家庄裕华区质监)完善法律,依法治国。

2017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开始实施。

该法的许多新规定将“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悲剧的发生,因而被人们称为“好人法”。

(1)结合上图中民法总则的新规定,谈谈该法为什么被称为“好人法”?

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利;为其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营造正义的社会氛围;有利于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传递正能量;等等。

(2)为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者应如何运用民法总则来“撑腰”?

积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依法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等等。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作用,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解题思路:

(1)问,属于意义类问题。

要注意分角度答题。

由“做好事有法律撑腰”和法律的内容可知,该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好人的权利而出台,为其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所以可从对个人(保护其权利,提供法律依据),对社会(营造社会氛围,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正义等)入手组织答案。

(2)问,可将问题转化为“怎样做一个合法的公民?

”从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等角度回答问题。

17.(2018,邢台一模)辨是非,明事理。

2018年1月10日,安徽铁路公安通报“女子阻拦高铁发车”事件处理结果,罗某因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被处二千元罚款。

高铁拦车事件

(1)从道德的角度,简要评析罗某的行为。

①罗某缺乏规则意识,其行为社会影响恶劣,应受道德谴责。

②罗某的行为是对他人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为此要付出代价。

③罗某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其行为损害了他人和公共利益。

(2)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角度分析处罚罗某的必要性。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对罗某的处罚有利于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道德规则的落实。

【解析】考查知识点:

规则,责任,正义,法律和道德。

解题思路:

(1)问,属于评析题。

罗某阻拦高铁从道德角度讲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行为,表现出其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高铁到点发车是铁路交通规则,阻挡高铁发车,违反了规则;她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他人和公共利益,属于非正义行为。

(2)问,围绕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回答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岁的陈某原来是某中学的三好学生。

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参与赌博,还在校外扒窃,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

为了搞到钱去参与赌博,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淡薄;道德水平低;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2)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参与赌博,在校外扒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都是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犯罪有什么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5)我们应从此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析】考查知识点:

违法行为与犯罪。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根据本节知识点直接回答即可。

 

一、选择题

黄某兰在自家门前的菜地上种植罂粟770株,2018年3月14日被贵港市港南区桥圩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

黄某兰归案后,被判处管制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庭审当天,很多当地村民和学校师生前来旁听。

回答1~2题。

1.(2018,贵港)此案警示我们(A)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法律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法律的特点,学法,用法。

解题思路:

材料讲述的是因种植罂粟而犯罪,①④题干中并无体现,排除。

故选A。

2.(2018,贵港)如果发现有人种植罂粟,正确的做法是(A)

①告之罂粟的危害并劝其铲除 ②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③买来食用治病 ④采摘罂粟进行研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学法,用法。

解题思路:

发现违法行为我们要积极地举报,①②正确。

故选A。

17岁的未成年人朱某等5人在学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

五名未满18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回答3~4题。

3.(2018,石家庄质检,导学号1198797)朱某等人获刑是由于其行为(D)

①是行政违法行为 ②没有分辨是非善恶 ③是刑事违法行为 ④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考查知识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解题思路:

由材料中的关键词“有期徒刑”可知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大,③④正确。

故选D。

4.(2018,石家庄质检)校园欺凌被刑罚体现了(B)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法律保障公平正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