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22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doc

齐齐哈尔市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生物学科命题组谈华郑玉萍王岚

一、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高考改革“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核”的思想。

命题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的原则,体现高考改革方向贴近高考要求,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立足于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强调了分子与细胞、代谢与调节、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的主干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设计体现了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相统一。

二、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生物考试进行的是单科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第Ⅰ卷共40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共6道大题,共50分。

(二)试卷的内容

考查知识的内容包括《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第二册)两本书的内容。

1、考查的生物学知识及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

水平

题型份量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合计(分)

绪论

物质基础

2A

2

细胞

1A

1A

2

新陈代谢

1A1C(8)

1A1C(10)

12

生命调节

1A

1A

2

生殖发育

2A

1A

1A

4

遗传变异

2A2B

1A1C(10)

4A1B1C(7)

1A2B

35

生物进化

2A

1A

3

生物与环境

3A1B1C(9)

1B

1A

1A

18

人与生物圈

1C

(1)

1

综合题

2B

4

实验

2A1B1C(4)

1C(9)

17

合计

15A=15

5A=5

5A=5

5A=5

100

4B=8

1B=2

1B=2

4B=8

2C=14

2C=10

2C=16

1C(10)

计(分)37

计(分)17

计(分)23

计(分)23

2、试题特点

⑴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突出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的主旋律。

从分值的分布情况看,试卷内容几乎覆盖了两本书的所有章节的生物学知识,知识点的考查全而细,反应了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即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检测并对重点章节(如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及第八章生态系统)中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注重对知识的挖掘、拓宽和提炼。

⑵注重学科内综合。

如非选择题45题,将生态因素、植物水分代谢、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问题综合在一起;选择题26题,将还原糖鉴定、质壁分离、色素提取及分离、有丝分裂综合在一起;选择题38题,很好地反映了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性。

⑶注重考查能力,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

大部分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思考,通过知识迁移,学科内整合、信息的再处理,才能解决问题。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根据题意绘制遗传图解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⑷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大试题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

如选择题6(无子果实)、16(种子的形成)、36(青藏铁路与生态保护)实验设计等题,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高考命题要求,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5)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试题中以汶川地震、华南虎事件、青藏铁路为背景,设置相关问题,试题材料新,关注社会和科技的重点、焦点和热点,旨在培养学生关心国情、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一)抽样反馈情况

抽样:

实验中学二年四班

卷Ⅰ

卷Ⅱ

难度

平均分

难度

平均分

预测

实测

预测

实测

预测

实测

预测

实测

0.68

0.64

37.2

36

0.61

0.62

32

32.9

整卷

难度

平均分

预测

实测

预测

实测

0.61

0.58

61

62.58

从抽样反馈的质量分析中了解到,本套试卷较好的实现了命题目标。

试题突出了主干知识,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题量适中,难易度适宜(多数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60左右),有较好的区分度,实验中学平均分为64.24,与预测的66分基本吻合。

平均分最高为84.79,平均分最低为56.62分。

(二)全市各学校上报情况反馈

截止7月15日上午,全市共有30所学校上报了考试情况,经统计全市平均分为52.34。

其中平均分在60-70分间的3所学校,50-60间的11所学校,40-50间的为11所学校,30-40之间的5所学校,本次命题考虑到高二学生的基础,学生应知应会内容站50%,平均分在30-40间的学校要在下一步复习时强化学生基础。

下面是按上报学校顺序统计的各校平均分分布图:

(具体情况见生物科三分三率统计表)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是:

(1)读题、审题的能力和细致程度不够。

如19题B选项能量损失率逐级递减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是能量逐级递减;25题取出一绿色圆粒和一绿色皱粒,两粒都是纯合子的概率,学生理解成取一绿色圆粒和一绿色皱粒,两粒都是纯合子的概率,因而造成错误。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对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及把握上存在不足。

如30题、33题对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概念及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准确。

(3)综合、分析、迁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表现在不能准确地从题干或图形中提取有效信息,如14、23、40题。

(4)叙述不规范,不能用生物学术语答题。

如对43题遗传图解的书写极不规范;对44题第一问和第三问的为什么回答不准确。

(5)对实验题解答思维不严密。

学生大致知道实验设计的思路,但对实验步骤的叙述不够严密,对实验原理基本掌握,但理解运用不够好,不会用常规实验仪器。

2、典型试题分析

<选择题6>用生长素处理花蕾期的二倍体番茄,使其结出无子果实,现取其叶片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形成新个体。

该生殖方式和新个体所结的果实分别是(C)

A.有性生殖,无籽番茄 B.无性生殖,无籽番茄

C.无性生殖,有籽番茄 D.有性生殖,有籽番茄

评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出现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生命活动调节和生物的生殖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但学生不能把无性生殖和无子果实的获得很好的区分,所以得分率不高,也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会对比,不能找出不同。

<选择题1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C.某基因的频率就是该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

D.人体内的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所含的核基因相同

评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材知识的应用,学生对基因频率这一概念没有很好掌握,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并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选择题2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

B.第21号染色体增多一条引起的21三体综合征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

D.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幼苗进行人工诱导

评析:

此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即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种类。

失误及分析:

学生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辨析不清。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应属于基因重组(互换重组),不少同学认为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非选择题44>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假设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以绿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黄种皮。

请回答:

(10分)

(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黄种皮?

为什么?

 

(2)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基因型为;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现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白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

(3)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紫苗黄种皮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绿苗白种皮的三倍体种子?

为什么?

评析:

本题是一道遗传、变异与育种相联系的试题,是根据2008年全国Ⅰ卷和Ⅱ卷的两道题改编的。

学生失误及分析:

部分学生对F1种子、种皮、胚的基因型等问题认识不清,播种F1所结种子与F2所结种子的胚等关系模糊混乱。

其实育种方式有多种,但在第六章涉及到的就这些,学生要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准确,并且能很好的运用生物学术语才能得高分,既要知道各种育种方式的优缺点,还要会运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抓牢基本概念和原理。

抓基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也是以此为起点的,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能力。

但考试中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不到位,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学深入反思,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尽量帮助学生从更多侧面、更高层次深入理解知识,做到“吃透”教材,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2、加强学科内综合,把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树、知识网。

复习中在统观知识全局、掌握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抓住本质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尽可能地反映知识间内在联系,把骨架和精髓提炼出来,将相关知识串联成“知识链”,再将知识衍射出去形成知识网,为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创设条件。

3、加强各种能力培养。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方向,高考试题中很少考书本的死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将知识学会、用活,因此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

指导学生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透彻理解、准确表达和说明重要概念、原理、规律、定律等,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加工、科学概括总结;学会选择、加工提取有用信息,善于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

4、加强实验能力培养以及实验解题技巧训练。

在今后教学中,应考虑教学的有效性,要认真解读并把握关键性问题,如实验问题与实验原理的内在联系;原理与方法步骤的关系;药品用具的性能,实验条件的控制等,以典型的实验分析入手,加强学生实验解题技巧训练。

5、加强习题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⑴在教学中注重在主干知识点上,在各部分知识点交汇上设计习题。

⑵研究高考题型及试题的难易度,用近几年高考试题及高考题的变形题训练学生。

作到不选偏题、怪题和难度过大的题,保证习题的有效性。

⑶教会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从试题中提炼有效信息。

⑷养成用生物学语言回答生物试题的习惯。

五、命题有待改进之处

进一步探索命题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在试题的严密性、科学性以及难易度的编排顺序上,在题目难度的预测方法及预测值与经验的关系上,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