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203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墓碑不显示身份,表明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宗教信仰的信息,故C项错误;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

2.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这表明中国()

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成就,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表述中国在新时期致力于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这主要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中美建设性战略关系不是地区性国际组织,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联合国的行为要求,排除C项;D项中的“周边国家”表述错误。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誓词表明孙中山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是1924年新三民主义提出,故②排除,选择C项正确。

4.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也就是15-16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在这一时期,“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就是指文艺复兴。

故答案选择B项。

A项出现的时间是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了;CD比文艺复兴出现的晚。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

5.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

“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

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

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政治运动”“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中,可以判读出这次运动时五四运动。

所以答案选C;义和团是农民运动,故A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运动,故B错误;国民革命运动不属于青年的运动,故D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6.中唐以来,寺院“俗讲”盛行,内容是地道的世俗生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愚夫冶妇乐闻其说,听者填咽。

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

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

”与出现这种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A.理学兴盛B.民族融合C.宗教虔诚D.市民阶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唐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寺院盛行的“俗讲”、教坊的歌曲都是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7.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

“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

”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日本挑起战端

B.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C.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中日甲午战争的一次战事”“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黄海战役,位于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B正确;A是日本挑起战争的地点,C是辽东半岛战役,D是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均不符合“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日甲午战争的一次战事”“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分析解答。

8.公元429年,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了一个由七名官员和一名法学家组成的八人委员会,不仅对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进行汇编,而且把法学家的著作也包括在内,后来没有成功。

到公元435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仅对敕令进行汇编,结果于公元438年编成,内容包括自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3000多种。

出现该现象的历史根源在于

A.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B.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编纂

C.公民法范围过于狭窄

D.《十二铜表法》的弊端暴露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代的皇帝重视编纂法典。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完善罗马法来维系地域广袤的帝国统治。

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的扩张使公民法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编纂出实用性更强的法律,于是出现了万民法,故A项正确;B项是材料现象的重复,不是根源,排除;C项是原因之一并非根源,排除;D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排除。

9.“……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

由材料中的“弥漫着书香的世界”可知是指当时的中国读书氛围浓厚,据此可以推断出是科举制的盛行,使得读书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的同时,还提高了文化的地位。

B、C、D三项不符题意,故选A。

1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从题干中“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条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以俄为师,走“城市中心”道路,结果失败,转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故A项错误,B项正确;坚持持久战仅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没有涵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2)理论意义:

①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②实践意义: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方向,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为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

【解析】

德国统一之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体现在君权仍重,所以选D是对德国的描述,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均是英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法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戊午年

B.癸卯年

C.己未年

D.庚申年

【答案】A

【解析】

与“午”对应的是马,故A项正确;与“卯”对应的是兔,故B项错误;与“未”对应的是羊,故C项错误;与“申”对应的是猴,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

如学者喻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

《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

“民主依赖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近百年间,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如何?

1870年后,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样的民主制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